治病如作戰(zhàn),藥之配伍如將兵之調配。運籌惟幄、決策千里。醫(yī)者必須熟習藥性,精研配伍,亦是同理也。
對藥配伍目的
相互協(xié)助,增強藥力。即所用對藥功用大致相同,配伍以增藥效。
相互制約而展其長,即所用對藥性味相異,同用相互制約其副作用,更好的發(fā)揮其治療作用。
我們來看下五臟常用的對藥組合。
清熱燥濕藥
1.黃連+吳茱萸:既清熱瀉火燥濕,又疏肝和胃制酸。治肝火犯胃,濕熱中阻之嘔吐泛酸。
2.黃連+木香:清熱燥濕解毒又理氣止痛。治濕熱瀉痢腹痛,里急后重每用。
3.黃柏+蒼術:既清熱且燥濕,走下焦。治濕熱諸證,尤其是下焦?jié)駸嶙C。
4.黃連+半夏,栝樓:既瀉火化痰又消散痞結。治痰火互結之結胸證效佳。
芳香化濕藥
1.藿香+佩蘭:善化濕和中,解暑發(fā)表,凡濕濁中阻,無論兼寒兼熱,有無表證均可。
2.砂仁配木香:化濕理氣,調中止痛力強,凡濕滯食積,或夾寒所致脘腹脹痛即可投用,兼脾虛者當配伍健脾之品。
3. 蒼術+厚樸,陳皮:燥濕力強,且能行氣。寒濕中阻,脾胃氣滯者尤宜。
4.厚樸+枳實:燥濕,消積,行氣之力均強。主治濕濁中阻,或食積停滯,脾胃氣滯所致的脘腹脹滿,以及痰濁阻肺之咳喘,胸滿,腹脹。
利水滲濕藥
1. 滑石+生甘草:既清利暑濕,又利水而不傷津。主治暑濕身熱煩渴。
2. 茯苓+豬苓:利水滲濕力強。治水濕內盛或兼脾虛者。
溫里藥
1.吳茱萸+補骨脂,五味子,肉豆蔻:既溫補脾腎亡陽,又澀腸止瀉,還散寒燥濕和中,治脾腎陽虛之久瀉。
2.丁香+柿蒂:既溫中散寒,又降氣止呃,治虛寒嘔吐,呃逆效著。
3.肉桂+附子:補火助陽,散寒止痛力強,治腎陰虛衰,脾腎虛衰及里寒重癥均可投用。
4.附子+干姜:回陽救逆及溫中之力大增。治亡陽證及中焦寒癥效佳。
5. 附子+細辛,麻黃:善補陽發(fā)表散寒,治陰虛外感風寒功著。
理氣藥
1. 川楝子+延胡索:行氣活血止痛力強。善治血瘀氣滯諸痛。
2.薤白+栝樓:既化痰散結,又寬胸通陽。治痰濁閉阻,胸陽不振之胸痹證。
3.香附+高良姜:既溫中散寒,又疏肝理氣,且善止痛。治寒凝氣滯,肝氣犯胃之胃脘脹痛效佳。
4. 烏藥+益智仁,山藥:三藥相合,補腎縮尿力強,又不甚燥熱,治腎虛遺尿尿頻。
5.枳實配白術:既補氣健脾,又行氣消積祛濕,治脾虛氣滯夾積夾濕有功。
6.橘皮+半夏:燥濕化痰力強,凡痰濕滯中停肺均可擇用。
活血祛瘀藥
1. 郁金+石菖蒲:既化濕豁痰,又清心開竅。治痰火或濕熱蒙蔽清竅之神昏癲狂,癲癇。
2. 牛膝+蒼術,黃柏:清熱燥濕力強,且善走下焦。善治下焦?jié)駸嶂阆ツ[痛,痿軟無力
及濕疹,濕瘡。
3. 郁金+白礬:具較強的去除心經痰熱之力。治痰熱蒙蔽心竅之癲癇發(fā)狂及痰厥證。
4. 川芎+柴胡,香附:既疏肝解郁,又理氣活血。治肝郁氣滯之胸悶脅痛,痛經及月經不
調證可投。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