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色国产,午夜在线视频,新黄色网址,九九色综合,天天做夜夜做久久做狠狠,天天躁夜夜躁狠狠躁2021a,久久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真相]逆向種族歧視?華裔二代回流為何易遭排斥?

[溫哥華頭條 加拿大樂活網lahoo.ca編輯]

樂活按語

我有時候會想家,但又不知道我想的那個家在哪里



【加拿大頭條(ID: Canadanews)特約撰稿人方圓撰寫】有次回國在飯店吃飯,筆者的小兒子在飯桌上說個不停,剛上幼兒園的他更喜歡說中文。在我看來,他的中文挺正常,因為是我教出來的,也聽習慣了,但是旁邊的人聽了就感覺口音怪怪的,好奇問,“這個孩子從哪里來的?”。是啊,小兒子外表看起來跟國內其他孩子無任何不同,但一說話就顯出不一樣來了。有親友認為他說的中文有臺灣口音,難道是從小看臺灣動畫片巧虎看的?有人認為他的口音象外國小孩說中文。


年齡大些的女兒由于經常上中文課,口語要比弟弟流利很多,去發(fā)廊剪發(fā)時和理發(fā)師正常對著話。理發(fā)師起初一點沒發(fā)現(xiàn)她和其他國內女孩有何不同,直到他說話時帶出一兩個成語,女兒一臉糊涂問,“你說的什么意思啊?”。理發(fā)師這下發(fā)現(xiàn)女兒不同尋常之處,問了才知來自加拿大,然后開始夸她中文還是不錯的。在一旁的我聽了此話,感覺挺尷尬。


回國的時候還有些不大不小的尷尬,去餐館吃飯時女兒和其他回國的華裔二代一樣,看不懂菜單,不僅僅是中文字認識不夠多的問題,還因為她不知道那些食材和食物都是什么,原諒廚藝不佳的媽媽沒有在加拿大展示給他們更多中國傳統(tǒng)美食。餐館一般會給食客在桌子上擺放筷子之類,而我常常不好意思地麻煩服務生拿兩個勺子來,再次原諒我這個懶惰媽媽沒有從小教會他們用筷子吃飯。服務生非常奇怪地打量兩個孩子,尤其是女兒,心里肯定在疑惑,“怎么那么大的人一定要用勺子吃飯?”


在國內的公共場所,我特意叮囑子女要說中文,但他們一不注意,還是會說出一連串英文,周圍人看他們的眼神帶著好奇和探究。這種眼神筆者很熟悉,在加拿大公共場所,如果我們對話時使用中文,有些旁邊的人也會拿這種眼神看我們。看來無論在國內還是加拿大,華裔二代們都會遭遇與眾不同的尷尬時分。



寫下這些感慨,是有感于網上的一篇文章。一位23歲的美籍華裔鄭凱成(Victor Zheng)從小吃著美國菜、說著美式英語、受著美國文化熏陶而長大。父輩都是來自中國的移民,黑頭發(fā)、黃皮膚的他對中華歷史文化興趣濃厚,決定回國發(fā)展,問題隨之涌現(xiàn)。


這個問題一開始就被種下了,卻常常被忽視。移民到他國的華裔第一代,許多人是為了孩子的美好將來才移民,但子女的將來是子女決定的。父母當初對外面的世界感興趣,認為它們對孩子更好,就自行決定把孩子帶了過去,然而長大后的孩子呢,他們會真正喜歡哪里?該留在出生地,還是血緣來源地?當然,大多數(shù)華裔二代還是非常享受父母移民地的生活,不過人和人不一樣,23歲的華裔鄭凱成就屬于愛尋根的那種年輕人,只是尋根之旅聽起來雖美,卻充滿尷尬。



華裔二代回國發(fā)展真的不容易,和他們的父母當初來到異國他鄉(xiāng)打拼一樣,遭遇了另一種文化和人群。不同的是,他們就象些被人拿走的拼圖方塊,從小被人帶到另一個地方養(yǎng)著,再回去的時候卻卡不進去原來的地方了。周圍的人總感覺他們怪怪的,但又沒有怪到和華人完全不同,如果不同到沒有長著黃皮膚、黑頭發(fā)倒好了,國內對金發(fā)碧眼的老外一向很喜愛,尷尬就尷尬在這里。


筆者從子女短暫回國經歷的點點滴滴小事上,完全可以推斷出他們長大后,如果自愿回國發(fā)展會遭遇什么,和上述文章主人公鄭凱成他們遭遇的一樣。鄭凱成沒有想到,“他這輩子受過的最意想不到的白眼和‘歧視’,竟然是來自遙遠的大洋彼岸,來自那群和他擁有相同血脈的人們。”



他學過中文,在清華大學做過交換生,普通話流利,和朋友組建了樂隊,翻唱中國流行歌曲,其中用英文翻唱的《難忘今宵》很受歡迎,但在即將與國內大型音樂公司簽約時卻被“淘汰”了,理由是他“長著一張中國人的臉”。鄭凱成被告知,“如果我是個真正的中國人,中國觀眾會非常喜歡這樣一個能夠說流利英文的年輕人;又或者我是一個能說流利中文的純正“外國人”,亦會有相當大的市場。”


不倫不類的鄭凱成是否真會激起一些本土中國人的敵對情緒呢?事實是不是所有中國人都會有敵對情緒,但他肯定不如會說中文的純正老外更受歡迎,會被一些人指責“假洋鬼子,跑來中國撈錢了”、“賣國賊還回來做什么?”。




文章提到另一名華裔二代黃淑琳也有類似經歷,她在中國尋找一份“面向外國人招聘”的英文教學工作時,因為華人面孔屢屢碰壁,三十幾個面試都沒有結果只好放棄。面試官委婉地拒絕她,說他們更愿意招聘長著“非華人”面孔的英文外教。


筆者看了他們的遭遇,突然想到自己該認真思考一個問題,即使子女長大后決定回國發(fā)展,還要不要鼓勵他們去?被父母帶走的一塊塊拼圖,重新回到原來的位置很艱難,即使模樣沒有改變一絲一毫。這種尷尬不是僅僅要求周圍人多一些包容和開放就能解決的,問問我們自己,處于國內人的狀態(tài),能接受這些說話怪怪、想法怪怪,又長得和中國人沒什么兩樣的香蕉人么?他們如果真要卡回到原來的位置,需要許多年的辛苦磨合和融入,就象他們的父母最初來到異國他鄉(xiāng)一樣。


那么,加拿大的華裔二代們是不是最好還是留在移民地生活?最近有個好消息是,一份報告指出,“加拿大移民第二代在教育程度和經濟社會地位上,相比于歐洲、美國及澳洲移民第二代更為成功,其中加拿大華裔移民第二代表現(xiàn)尤為突出。移民子女的收入平均已與本地出生加拿大人所生下的子女一樣好,甚至超越本地人的子女。當中又以中國及印度移民子女表現(xiàn)最為優(yōu)越?!?/p>


加拿大的華裔移民父母是否該慶幸,我們選擇移民到更包容的加拿大,而不是其他國家,下一代的機會可以更多些。無論將來他們心屬加拿大,還是心屬中國,都希望他們能找到讓自己心靈寧靜的家園,那種彷徨迷惑,不知道家在何處的華裔二代是我們這些父母最不想看到的。



“我有時候會想家,但又不知道我想的那個家在哪里”


作者:方圓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加拿大華裔孩子的“三把刀”
《語言戰(zhàn)略研究》∣李國芳 孫茁:加拿大華人家庭語言政策類型及成因
中西教育的文化沖突凸顯 加華裔教育子女陷兩難
【攻略】不可不知:加拿大房產該如何轉移給子女?
拼爹、拼媽、拼學區(qū)房,華裔步入“拼”時代
澳大利亞人的生活方式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熱點新聞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