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京一個10歲的男孩,撥打110報警稱遭到家暴。 原來,男孩的父母發(fā)生了爭吵,爸爸氣不過就跟兒子說起了媽媽的“壞話”:“你跟你媽在一起,你就要毀了!” 在媽媽的追問下,兒子一字不差地打了“小報告”,誰知惹來父母矛盾升級。 于是爸爸不滿兒子給妻子打小報告,生氣地打了兒子一下,兒子這才委屈地報了警。 直到警察上門,孩子仍然一臉委屈地哭著,警察哄勸了很久,孩子才平復下來。 夫妻吵架,最終孩子卻成為了這場矛盾中最大的受害者。
他們總以為,吵架是自己的事,和小孩子沒有關系,孩子那么小,又聽不懂。
可是,真的是這樣嗎?
研究表明,幾個月大的嬰兒就已經能感受到父母的情緒了。
聽到父母的吵架聲,孩子會本能地恐懼,而這種痛苦感受的刺激,會影響嬰兒的聽覺、視覺發(fā)育。
父母吵架,看似只是語言的爭辯,其實是雙方情緒的對抗,這些情緒承載的負能量,會幾倍幾十倍地放大加諸到毫無抵抗力的孩子身上。
父母吵架,孩子最容易淪為家庭系統(tǒng)中的犧牲者。
父母吵架,最受傷的是孩子
廣東茂名,一女子與老公吵架,竟賭氣將一對僅6個月的雙胞胎兒子扔進了一個水溝。
還給在水溝中驚恐哭鬧的孩子拍了視頻,將視頻發(fā)給家人以示威脅。
家人隨即報警,警方考慮到孩子尚在哺乳期,只是對這位媽媽進行了教育,并沒有讓其負法律責任。
無辜的孩子就這樣成為這名女子威脅家人的籌碼。
6個月的寶寶都是時刻被父母呵護著的,可這兩個可憐的寶寶卻在又臟又冷的泥坑里掙扎,被自己的媽媽傷害著身體。
某研究機構曾隨機對30位6-11歲的孩子進行過家庭教育調查。
其中一項內容:在什么時候你最怕爸爸媽媽?
而這些孩子回答最多的就是:“爸媽生氣的時候”和“爸媽吵架的時候”。
有些家長會覺得,孩子還小,有些事情過一陣子就會忘記的。
但是,你可知道,無論多小的孩子,他都能意會這種不好的狀態(tài),他的內心是極其敏感而脆弱的,所以父母之間的爭吵會讓孩子充滿恐懼感。
有些話在你看來只是隨口說出來的氣話,但是孩子卻會牢牢地記在心里。
打我記事起,姑姑和姑父總是吵架,后來表妹瑤瑤出生,他們家依然硝煙彌漫。
吵得兇的時候不是摔碗筷就是砸電視機,有時候他們還會動手打架。
瑤瑤后來跟我說:“他們一吵架,我就覺得天都要塌了。我蜷縮在門后發(fā)抖,不敢上前,也不敢出聲,甚至有時候夢里都會出現(xiàn)他們面目猙獰的臉。
我膽小、自卑、偏激又很暴躁,不敢談戀愛更不想結婚,我怕我以后也變成他們那樣?!?/span>
她說這些的時候,眼睛里滿是憤恨和恐懼,這似乎是她活得如此壓抑的全部原因。
知乎上有一個96萬討論量的話題:父母吵架對孩子的心理健康影響大嗎?
在各種答案里,我們可以看到,長大后的孩子們有的人性格有缺陷,不知道怎樣和人相處;有的人缺乏安全感,處世悲觀,自卑,不自信;
有的人感受不到家庭溫暖,日后對親情淡漠;有的人不再相信愛情,選擇不戀不婚……
父母的每一次爭吵,對孩子的傷害都不容小覷,不良的環(huán)境生活會給孩子造成心理創(chuàng)傷,有些創(chuàng)傷終身難以愈合。
父母吵架,最受傷的總是孩子。
父母吵架,讓親子關系跌入谷底
一段視頻流傳于網絡,引來無數的哀嘆和心酸。
一個10歲男孩錄視頻攻擊爸爸,說爸爸婚內出軌,離婚后不盡父親責任,開了兩家皮包公司,到處招搖撞騙。
男孩淡定的表情和語氣,好像讀著課文一樣。當他媽媽被采訪時,還義正言辭地指責前夫。
媽媽讓孩子聲討的不僅僅是一個男人,更是抹殺了一個男人在孩子心中的父親形象,同時也徹底斷了孩子對爸爸的信賴和依戀。
父母吵架,總是演變成“1+1>2”的拔河比賽。其中一方希望獲得更多的贊同、支持,就會拉上孩子結盟。
如果孩子認同了,就會以同樣的方式去否定、排斥父母的另一方,原本親密的親子關系沒有了鏈接和歸屬。
如果孩子不認同呢?
他可能會否定那位讓他放棄爸爸的媽媽,或者排斥那位讓他背離媽媽的爸爸。
每個孩子對父母的愛都是一樣的,如果非讓他厚此薄彼,他內心對產生對父母的抵觸,影響整個家庭的親子關系。
教育學家盧梭說過:教育錯了的兒童比沒有受教育的兒童離智慧更遠!
讓孩子否定、疏遠父母的其中一方,就是一種錯誤的教育。當孩子陷入父母的矛盾之中,會非常的痛苦、無助。
傷害親子關系的,是父母本人,不是別人。
如何減少父母吵架帶給孩子的傷害
心理學大師榮格說:“父母對孩子最不好的影響,莫過于讓他們覺得父母沒有好好過日子?!?nbsp;
很多人沒有意識到:親眼目睹父母吵架,是孩子心中最恐怖的畫面。
所以,在孩子面前吵架后,一定要想辦法去把吵架帶給孩子的消極影響降到最低。
1、 向孩子道歉
美國電影《怦然心動》,很令人感動:父母第一次在女兒面前吵架,朱莉很難過,嚇得大哭。
爸爸見狀馬上告訴女兒“這不是你的錯”。
夫妻倆分別找到女兒道歉,爸爸告訴她“我們會解決好的”。
媽媽告訴她:“我非常愛你爸爸,因為他那么堅強善良。”
通過這一晚,朱莉覺得自己更愛父母了。
很多孩子會認為是自己哪里不好,父母才會吵架。
所以,父母吵架后,及時向孩子道歉,解除孩子的心結,講明真正的吵架原因,孩子才更容易接受。
2、當著孩子的面和好
知性傳媒人楊瀾,在教育一雙兒女上也犯過錯。
有一次她和先生吵得不可開交,完全忽略了在場的孩子。孩子躲在一個角落里,目睹了父母狂風暴雨式的罵戰(zhàn)。
冷靜下來后,夫妻兩個人來到孩子的房間,幾乎是半跪著對孩子說:
“爸爸媽媽剛才做了一件非常錯誤的事,在你面前爭吵,還用了許多不雅的話,真對不起,請你原諒我們。你要知道,大人有時也會做出很愚蠢的事。
請相信,爸爸媽媽還是相愛的,只是剛才意見發(fā)生了分歧。而且,爸爸媽媽永遠愛你,不希望你受到任何的驚嚇和傷害?!?/span>
過后,孩子平靜了,接受了父母的道歉,也瞬間揭開了心里的疙瘩。
父母吵架后,給孩子一個“和好”的儀式感,告訴孩子爸爸媽媽的沖突已經解決。
以此給孩子種下“爸媽吵架的事已經過去了,爸爸媽媽還是相愛的”心錨,減少對孩子的傷害。
3、用愛修復孩子的情緒
一次在餐廳, 一對夫妻倆發(fā)生了點爭執(zhí),我們都扭過頭去看。但他們完全沒有注意到在一旁已經情緒躁動的孩子。
直到孩子哭了,這對父母才意識到些什么。媽媽抱起孩子,溫柔地說:“寶貝,別哭,別怕!”
孩子仍然大哭,這時爸爸抱過孩子,爸爸的手不停地撫摸著孩子的頭,沒一會兒,孩子的哭聲就停止了。
及時安撫孩子,抱抱他、用手撫摸他的后背、耐心地說說話……這些小動作不應被忽視,讓孩子知道爸爸媽媽對他的愛不會改變。
美國著名教育家約翰·杜威說:“在每個人的生命成長中,沒有比家長更重要的老師。最好的家教就是夫妻恩愛?!?/span>
一個爸爸對孩子最好的愛,就是好好疼愛媽媽;
一個媽媽對孩子最好的愛,就是欣賞并尊重爸爸。
唯有父母的相愛,才能讓孩子擁有愛的能力。
作者:塔姐,自學成才型職場女性,自助療愈型的“幸福力領跑者”。職業(yè)規(guī)劃師、婚姻家庭咨詢師、家庭教育指導師。文字有干貨、有雞湯;有深度、有文藝。相信幸福力是一種能力和習慣,用心陪伴更多的人感受、創(chuàng)造、分享自己的幸福。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