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錢是人心的試金石”。
朋友來借錢是前年,當時說資金周轉不開,需要急用。我們二話不說,立即借他一筆,想著彼此知根知底,也就沒有約定還錢時間。
如今兩年過去,朋友仍沒有歸還的意思,曾經側面問過,朋友說去年疫情,生意比較難做,今年和去年比,有過之而無不及,手里實在沒錢。
也就不好再催。
二話不說的原因是我們遇到困難時,人家慷慨相助,感念這份恩情,沒敢耽擱,當初約定資金周轉一個月,之后立馬還上。后來一個月時間到了,悉數(shù)奉還,要考慮到人家的現(xiàn)金流,所以謹小慎微、格外有分寸。
眼下疫情什么時候結束,尚屬未知,念及彼此熟識,也不好一問再問,好像債主催命一樣:借你點錢怎么咯?老來催什么意思?怕不還你嗎?可一直拖著,要到什么時候?疫情總是反彈,想要一時半會消失,恐怕沒那么容易。
因為自己從前有過借錢的經歷,所以分外懂得這份心情。賺錢不容易。錢不是大風刮來的,是辛辛苦苦賺來的。誰都有碰到雨天沒傘的時候,遇到急事難事大事,低聲下氣跟人借錢,確實無奈。當然,你幫別人,別人會幫你,互相幫忙,度過難關,不僅是一種情誼,更是一種擔當。
如今自己成為被借人,又是不一樣的心情。催人家還不合適,不催吧人家不當回事,還真是為難。想起有一年小徐的親戚問我們借錢,不多,一萬塊。
正因為不多,所以沒想讓對方還。這個親戚是表弟,借錢是私下背著父母借的,不想給父母瞧見。成年人嘛,愛面子,能理解。沒料想到后來,對方竟真的不還,不僅如此,又再次開口借錢。
這次我沒松口,不同意借。“救急不救窮”的道理大家都懂,“有借有還,再借不難”大家也知道。關鍵是這個表弟好像不知道,他借錢的理由跟第一次差不多,遇到困難啦,有錢就會還啦……
我讓小徐跟表弟說,錢都凍結在基金里,取不出來。表弟知趣,兩個人的關系,也沒有因為借錢而有生分,逢年過節(jié)回去,表弟大方自然的跟沒發(fā)生一樣。這要是我,斷然做不到。
前些日子,北京文友考拉因為借錢對方不還,后來起訴到法庭。她是去年五一被“好友”借錢,本約定幾天就還。當時她老公提醒說,小心人家不還。但她覺得彼此認識二十年了,知根知底,本著信任的原則,就借了。
幾天變成幾個月,她催還錢,對方一開始讓緩幾個月,再催就失聯(lián)了。電話不接,微信不回。她后來咨詢了法官和律師網友后,決定起訴。
今年2月6日,在常住地北京,她提交了訴訟,結果因為資料原因,審核不通過。再次提交還是不通過。后來返回去戶籍地申請,才給立案。這一過程花費了大半個月。三月中旬,法院告知她提供的電話聯(lián)系不上,地址也聯(lián)系不上。只能以公告的方式進行。
正式開庭是6月下旬,他們夫妻二人請假從北京趕到河北,按照民間借貸糾紛案履行完程序,為期四個月的訴訟告一段落。她事后總結,能借到錢的,彼此關系都很好,比如姐妹、親戚、同學,想起來都是十幾二十年的交情。有的借幾千,有的借幾萬,還有的借幾十萬。原本想著幫人一把,結果反倒被騙,付出結結實實的代價。
我能理解她的感受,畢竟借錢的那一刻,想的是幫助別人,到最后反而被傷害,對方把善良當做行騙的工具,實在難以咽下這口氣。
希望這位借錢的朋友,心里有點數(shù),兩年時間不短啦,要說欠下的人情,該是補足了?況且體諒是相互的,若真要鬧到法庭,雙方都不好看??!話說回來,眼下疫情的困難大家看得到,那么繼續(xù)等下去,總要給個確定的時間吧,這么黑不提白不提,是什么意思呢?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