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艾小羊
來源:清唱 ( ID: qingchangaixiaoyang)
編輯:慈懷讀書會 (ID: cihuai_dushuhui)
有時候,我有點討厭女兒小美。當她把彩泥弄得滿地都是的時候,當她吵醒我的午睡的時候,當她跟我作對的時候,當她不肯好好吃飯的時候,雖然我愛她,可還是覺得好煩,甚至會偷偷地想一下,如果沒有她,生活多么安寧美好。
我相信愛是一種復雜的情緒,里面一定包含著不滿,甚至恨。
所以,當小美第一次對我說,媽媽,我討厭你,我既沒有感到驚訝,也沒有呵斥她。相愛的人之間,允許有短暫的厭煩,她與我的區(qū)別,僅僅在于她沒有我那么狡猾而已。
我假裝出驚訝的樣子,可憐兮兮地說,哎呀,媽媽被這句話傷害了。她不一會兒就心軟了,說好吧,那我原諒你。
有朋友看到這個情景,忍不住質疑:你為什么不批評她,她不尊重長輩,她不孝順……
大約每個人所理解的孝順不同吧。親人之間的愛護是相互的,如果一個人心懷滿滿的善意與愛意,順其自然,而不是被逼迫著活在他并不認可的規(guī)則之中,善待親人就會成為他的本能,并不需要戴上孝順這頂大帽子。
我裝了幾次可憐后,小美開始明白“討厭你”、“不喜歡你”這樣的話會傷害我,但她有時又實在控制不住真的討厭我。比如我明明答應去幼兒園接她,卻沒有做到;剛說過給她買冰淇淋,忽然想到她昨晚咳嗽,立刻反悔。
壓抑對孩子是最大的不公,為了讓她學會正確地排解,我買了一本繪本,名為《我討厭媽媽》。書里的小兔子有許多理由討厭媽媽,因為媽媽自己看連續(xù)劇,卻不允許它看漫畫;媽媽星期天早晨睡懶覺,不陪它玩;媽媽總是催促它“快點快點”,自己出門卻慢吞吞的。小兔子終于決定離家出走,可還不到一分鐘,就找借口奔回媽媽身邊——原來,討厭也是愛的一部分呢。
這個故事,小美百聽不厭。當我們之間發(fā)生小沖突,她很少再大聲說,媽媽,我討厭你,而是咚咚地跑進房間,關起房門,看這本書,邊看邊小聲嘀咕書名:我討厭媽媽。
當孩子第一次產生討厭媽媽的情緒,媽媽不應該沮喪,倒應該覺得欣慰,因為孩子開始思考,他們由盲目服從的小小孩,長成了有平等意識的小孩。
仔細想想,孩子討厭我們的理由,雖然有些孩子氣,卻絕非沒道理。往往,我們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其實沒有做到,或者有時候,對于無關大局的小事,我們干涉得太多,總希望以自己的喜惡去影響他們。
傳統(tǒng)的教育方式中,成年人有一種很惡劣的習慣,迷戀權威,試圖在完全沒有對錯可言的領域分出對錯,逼迫小孩去服從。小孩玩沙子的時候,一定會弄臟手,我親眼見過在小孩玩完沙子后,大發(fā)雷霆,責怪孩子把衣服弄臟的父母。又要玩沙子,又不弄臟衣服,這么高難度的事情,成人也做不到。
強調權威、管得太寬是傳統(tǒng)父母手里的兩根棒,我們這一代人在這兩根大棒下成長,如今我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也頭頂這兩根大棒。
偶爾對自己所愛的人產生厭倦,并不是罪惡,只是因為你們是親人,共處的時間太多,才沒有辦法避開彼此的情緒低潮期。
既然平等是最完美的親子關系,不僅大家都擁有討厭對方的權利,連發(fā)泄的方式,也應該是平等的。我要求小美在討厭我的時候,獨自去看《我討厭媽媽》,那么,當我討厭她的時候,就絕不可以說,你這個孩子真討厭,或者我不喜歡你了。
語言不是用來傷人的,這個道理在她兩歲的時候我便一再強調,然而,當她到了三歲,如果發(fā)現(xiàn)自己的母親在頻繁使用語言傷害她,她過去所建立的規(guī)則意識就會坍塌。
孩子才不會覺得有些事情只有大人可以做,所以小女生永遠在偷用媽媽的化妝品,小男孩總喜歡學爸爸抽煙,他們小而純凈的心靈里,對于平等的渴求與對愛的渴求同樣強烈。
盡最大可能給孩子平等,與盡最大可能給孩子愛一樣重要,甚至對于他們未來的成長,前者更加重要。
我希望小美幼小的心靈沒有留下被強權壓抑的陰影,坦然面對自己的負面情緒,以及他人偶爾表露出的對她的不耐煩。我希望她明白,討厭別人以及被別人討厭都是稀松平常的事,真正的愛,就是允許對方有說討厭你的權利。
END
*作者:艾小羊,睿智的閨蜜型女作家,致力于探索新女性的自我完善與情緒管理。代表作:《我不過無比正確的生活》,公眾號:清唱(ID:qingchangaixiaoyang),微博:有個艾小羊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