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小編介紹了官窯,今天給大家介紹宋哥窯。
“哥窯”名列宋代五大名窯,在陶瓷史上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哥窯與龍泉窯皆出處州龍泉縣, 南宋時有章生一、生二弟兄各主一窯,生一所陶者為哥窯,以名故也,章生二所陶者為龍泉,以地名也。
哥窯胎多紫黑色、鐵黑色、也有黃褐色。釉為失透的乳濁釉,釉面泛一層酥光,釉色以炒米黃、灰青多見,釉面大小紋片結(jié)合。經(jīng)染色后大紋片呈深褐色,小紋片為黃褐色,也稱‘金絲鐵線’“墨紋梅花片”“葉脈紋”‘文武片’等。這是傳世哥窯的主要特征之一。器形有各式瓶、爐、尊、洗及碗、盆、碟等。多見仿古造型,底足制作不十分規(guī)整,釉面常見縮釉和棕眼。
流傳于世的“哥窯”經(jīng)典器大多源自清宮舊藏,由于這批器物與古文獻中的記載的“哥窯”特征不符,而且沒有考古資料佐證,因而造成了中國陶瓷史上最大的懸疑。宮中名為“哥窯”的傳世品,后世鑒賞家稱其為“傳世哥窯”。
哥窯瓷器的主要特征:
1.哥窯釉屬無光釉,猶如“酥油”般的光澤;
2.哥窯釉面有網(wǎng)狀開片,俗稱“金絲鐵線”的紋樣;
3.哥窯器通常釉層很厚,釉內(nèi)含有氣泡,如珠隱現(xiàn),稱為“攢珠聚球”。
4.哥窯器皿口部邊緣露出胎色呈黃褐色,底足未掛釉處呈現(xiàn)鐵黑色,故有“紫口鐵足”之說。
宋,高11.5cm,口徑2.5cm,足徑4.2cm,現(xiàn)藏故宮博物院
高4.2cm,口徑7.8cm,足徑2.8cm,現(xiàn)藏故宮博物院
高14.2cm,口徑2.2cm,足徑5.4cm,現(xiàn)藏故宮博物院
高7.5cm,口徑19.8cm,足徑5.6cm,現(xiàn)藏故宮博物院
宋,高4.1cm,口徑20.2cm,足徑7.5cm,現(xiàn)藏故宮博物院
高3.5cm,口徑12cm,足徑8.8cm,現(xiàn)藏故宮博物院
宋,高4.1cm,口徑16cm,足徑5.6cm。清宮舊藏,現(xiàn)藏故宮博物院
宋,高7.8cm,口橫14.6cm,口縱11.8cm,底橫11cm,底縱8.5cm,現(xiàn)藏故宮博物院
高14.9cm,口徑4.6-3.7cm,足徑4.8-6.4cm,現(xiàn)藏故宮博物院
宋,高9cm,口徑11.8cm,足徑9.6cm,現(xiàn)藏故宮博物院
此件魚耳爐屬于清宮舊藏品,清代乾隆皇帝曾對其頗為賞識,摩挲把玩時曾擬詩一首,由宮廷玉作匠師楷書鐫刻于爐之外底。詩云:
伊誰換夕薰,香訝至今聞。
制自崇魚耳,色猶纈鱔紋。
本來無火氣,卻似有云氳。
辨見八還畢,鼻根何處分。
款署“乾隆丙申仲春御題”
宋,高20.1cm,口徑6.4cm,足徑9.7cm,現(xiàn)藏故宮博物院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