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珠,本稱念珠,是指以線來貫穿一定數(shù)目的珠粒,于稱名念佛或持咒時,用以記數(shù)的隨身法具。佛珠雖然現(xiàn)已成為佛教徒的一項重要標志,但如果溯其本源,佛珠卻并非佛教所創(chuàng)用,而是起源于古印度婆羅門教。
在佛教經(jīng)典中,有關佛珠最初的起源,一般都以《木木患子經(jīng)》所載佛陀對波流離王的啟示作為通說。經(jīng)文載:佛告王言。若欲滅煩惱障報障者。當貫木木患子一百八。以常自隨。若行若坐若臥。恒當至心無分散意。稱佛陀達摩僧伽名。乃過一木木患子。如是漸次度木木患子。若十若二十。若百若千。乃至百千萬。……大善我當奉行。即敕吏民。營辦木木患子。以為千具。六親國戚。皆與一具。王常誦念。雖親軍旅。亦不廢置。
由此可知,波流離王在聽到佛陀的開示之后,便開始用木木患子來制造佛珠,持念“三寶”之名,用以消除煩惱障和報障。
延至唐代,在佛教大興的時代背景下,有關記載佛珠的經(jīng)典被廣泛傳譯,佛珠亦開始在朝野上下、僧俗之間普遍流傳開來??梢钥隙ǖ卣f,自唐以后,國人使用佛珠,已經(jīng)是相當普遍了。
名目繁多——佛珠的種類
佛珠的種類很多。若就其使用方面來講,通??煞譃槿N類型:
1、持珠--用手掐捻或者持念的佛珠。持珠,多用來記錄念誦佛號或咒語的數(shù)目。
2、佩珠--戴在手腕或臂上的佛珠。佩珠,俗稱手串,以十八顆子珠者最為普遍,多以名貴材質(zhì)或顏色亮麗者而為之。
3、掛珠--掛在頸上的佛珠。掛珠,多采用水晶、瑪瑙、翡翠、珊瑚、密蠟、綠松石等珍貴材料制成,子珠的色澤必須均凈,要求選用彼此間色彩變化不大,溫潤細膩,光潔晶瑩的好材料制做。同時,子珠的直徑亦要求在一厘米左右,不可有大的誤差。在聯(lián)綴時,每二十七顆子珠間嵌入一顆隔珠,在母珠的下方還會配有一種編織精美的中國結(jié)與美玉、翡翠等掛件組合而成的'佛頭穗”。在重要的法會上或大和尚禮佛拈香的時候,這種 “佛頭穗”能夠起到一定的平衡作用,從而保證在整個佛事活動中儀態(tài)的莊重。
下面介紹一下佛珠的各部位名稱。
一串標準的佛珠應該包括有母珠、子珠、隔珠(又稱作“數(shù)取”)、弟子珠(又稱作“記子”),記子留和一些飾物組成。
母珠,俗稱“三通”或“佛頭”。通常只有一顆,但亦有兩顆的,用以將不同數(shù)目的子珠歸結(jié)于一處,同時還可以起到連接弟子珠、記子留和一些飾物或流蘇的作用。 隔珠,又稱作 “間隔珠”或“數(shù)取”。多用來將子珠平均分隔開。一般來講,隔珠均要比子珠稍大一些,數(shù)量可采用一顆至三顆不等,如一百零八顆的佛珠和五十四顆的佛珠,就需要每二十七顆子珠用一隔珠;二十七顆、十八顆的佛珠,則每九顆子珠用一隔珠。
弟子珠的體積比子珠要小一些,一般以十顆或二十顆居多,多系串在母珠的另一端,以十顆為一小串,如同算盤一樣,采用十進位,用來計算掐捻佛珠的數(shù)目。 記子留是指每串弟子珠的末端所附的比弟子珠稍大一些的珠?;蛘唢椢?。也可以用線繩結(jié)成“中國結(jié)”來替代,目的是為了防止弟子珠的滑落。
意蘊深遠--佛珠的數(shù)目
每串佛珠,都是由一定數(shù)目的子珠串綴而成,而各種佛珠特定的數(shù)目皆有不同。數(shù)目不盡相同的緣由是因為各本佛經(jīng)的記載有異而成。佛珠的數(shù)目在經(jīng)典當中的差異很大,共有九種之多。其實,佛珠有不同的顆數(shù),是因為具有著不同的含義,下面就根據(jù)普遍流傳的說法,將其不同的含義略述如后:
(一)一百零八顆 (《木木患子經(jīng)》《校量數(shù)珠功德經(jīng)》《金剛頂瑜珈念珠經(jīng)》《陀羅尼集經(jīng)》《文殊儀軌經(jīng)》所載)
是最為常見的數(shù)目,是為了表示求證百八三昧,而斷除一百零八種煩惱,從而使身心能達到一種寂靜的狀態(tài)。百八煩惱的內(nèi)容,有多種不同的說法,總的來說,六根各有苦、樂、舍三受,合為十八種;又六根各有好、惡、平三種,合為十八種,計三十六種,再配以過去、現(xiàn)在、未來三世,合為一百零八種煩惱,如經(jīng)中所言:
諸菩薩問:云何百八?佛言:有所念不自知心生心滅中,有陰有集,不知為癡,轉(zhuǎn)入意地亦如是,識亦如是,是為意三;見好色中色惡色,不自知著不自知滅,有陰有集,乃至觸亦如是;彼經(jīng)但列六根各六,雖無三世之語,而結(jié)云百八,故知是約剎那而為三世也?!廊齻€三十六故,故有百八。
(二)一千零八十顆 (《金剛頂瑜珈念珠經(jīng)》所載)
表示十界各有一百零八種煩惱,合成一千零八十種煩惱, “十界”表示整個迷與悟的世界,可分為十個種類:
(1)地獄界,(2)餓鬼界,(3)畜生界,(4)修羅界,
(5)人間界,(6)天上界,(7)聲聞界,(8)緣覺界,
(9)菩薩界,(10)佛界。
(三)五十四顆 (《校量數(shù)珠功德經(jīng)》《金剛頂瑜伽念珠經(jīng)》《陀羅尼集經(jīng)》《文殊儀軌經(jīng)》所載)
表示菩薩修行過程中的五十四個位次,其中包括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五十階位,再加上四善根位。分述如下:
十信指:
(l)信心, (2)念心,
(3)精進心 (4)慧心,
(5)定心, (6)不退心,
(7)護法心 (8)回向心,
(9)戒心, (10)愿心。
十住:
(l)初發(fā)心住, (2)治地住,
(3)修行住, (4)生貴住,
(5)具足方便住 (6)正心住,
(7)不退住, (8)童真住,
(9)王子住, (10)灌頂住。
十行:
(1)歡喜行, (2)饒益行,
(3)無恙恨行 (4)無盡行,
(5)離癡亂行 (6)善現(xiàn)行,
(7)無著行, (8)尊重行,
(9)善法行, (10)真實行。
十回向:
(1)救護一切眾生離眾生相回向,
(2)不壞回向, (3)等一切佛回向,
(4)至一切處回向,(5)無盡功德藏回向, (6)隨順平等善根回向,
(7)隨順等觀一切眾生回向,
(8)如相回向, (9)無縛無著解脫回向,
(10)法界無量回向。
十地:
(l)歡喜地, (2)離垢地,
(3)發(fā)光地, (4)焰慧地,
(5)難勝地, (6)現(xiàn)前地,
(7)遠行地, (8)不動地,
(9)善慧地,(10)法云地。
四善根:
指見道以前,現(xiàn)四諦及修行十六行相以達到無漏圣位的四種修行階位,包括:
(l)暖位 (2)頂位 (3)忍位 (4)世第一位。
(四)四十二顆 (《陀羅尼集經(jīng)》所載)
表示菩薩修行過程的四十二階位,即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覺和妙覺。已見上文,茲不贅述。
等覺:又作等正覺,即指在內(nèi)容上與佛相等,而實際修行上比佛略遜一籌者。如欲詳細了解,請參閱(姚秦)鳩摩羅什澤《仁王般若波羅蜜經(jīng)-受持品》。
妙覺:指覺行圓滿之究竟佛果,系由等覺位更斷一品之無明,而得此位。
(五)三十六顆 無確切的含義,通常皆認為是為了便于攜帶,遂三分一百零八顆成三十六顆。其中蘊含有以小見大的義理,故與一百零八顆相同。
(六)二十七顆 (《文殊儀軌經(jīng)》所載) 表示小乘修行四向果的二十七賢位,即前四向三果的 “十八有學”與第四阿羅漢果的“九無學”。
十八有學指: (1)隨信行者,(2)隨法行者,(3)信解者,(4)見至者,(5)身證者,
(6)家家者, (7)一間者,(8)預流向者, (9)預流果者,
(l0)一來向者,(l1)一來果者,(12)不還向者, (l3)不還果者,(14)中般者,
(15)生般者, (16)有行般者,(17)無行般者,(18)上流般者。
九無學指:
(l)退法,(2)思法,(3)護法,(4)安住法,(5)堪達法,
(6)不動法, (7)不退法,(8)慧解脫, (9)俱解脫。
(七)二十一顆 (《校量數(shù)珠功德經(jīng)》《金剛頂瑜珈念珠經(jīng)》《文殊儀軌經(jīng)》所載)
表示十地,十波羅蜜、佛果二十一個位次, “十地”“五十四顆”一段,“十波羅蜜”見“佛子珠”一段的介紹,茲不贅述。而 “佛果”指達到最究竟成佛的果位。
(八)十八顆 (《陀羅尼集經(jīng)》所載)
俗稱“十八子”,此中所謂 “十八”指的是“十八界”,即六根、六塵、六識。六根:
(1)眼界、(2)耳界、(3)鼻界、(4)舌界、(5)身界、(6)意界、六塵: (l)色塵、(2)聲塵 (3)香塵、(4)味塵、(5)觸塵 (6)法塵、六識:l)眼識、2)耳識、3)鼻識、4)舌識、5)身識、6)意識。
(九)十四顆 (《文殊儀軌經(jīng)》所載) 表示觀音菩薩與十方、三世、六道等一切眾生同一悲仰,令諸眾生獲得十四種無畏的功德。十四無畏:
1)使眾生返照自性,獲得解脫,是為無畏。
2)使眾生旋轉(zhuǎn)知見,茍遇火難,火不能燒,是為無畏。
3)使眾生旋轉(zhuǎn)觀聽,雖遇大水所漂,水不能溺,是為無畏。
4)使眾生入于羅剎鬼國,鬼自滅惡,是為無畏。
5)使眾生六根消復,臨當被害,刀段段折壞,是為無畏。
6)菩薩明照十方,使眾生不受藥叉、諸幽冥所害,是為無畏。
7)使眾生不受虛妄聲塵系縛,是為無畏。
8)使眾生行于險路如行坦途,遇賊不受劫,是為無畏。
9)使性多淫者,不生色念,是為無畏。
10)使懷忿記恨之人不生嗔恚,是為無畏。
11)使一切昏鈍無善心之人,遠離癡暗,是為無畏。
12)使無子眾生,欲求男者,令得生男,是為無畏。
13)使無子眾生,欲求女者,即得生女,是為無畏。
14)使眾生持觀音名號者所得福德與恒河沙數(shù)無異
(二)寶玉石類
寶石,因其顏色鮮艷,質(zhì)地晶瑩,光澤燦爛,堅硬耐久,而又存世稀少,故屬于貴重一類。比較常見的寶石種類有:水晶、橄欖石、木變石、綠松石、孔雀石、芙蓉石、東陵石、青金石、碧璽、石榴石、金沙石等諸多品類。但這些只能算是次等寶石,遠遠比不上金剛石、紅寶石、藍寶石、祖母綠這四大寶石名貴,因這些寶石異常珍貴,故用這些寶石來制造佛珠,多為皇室或富紳所持用,一般之人是無法得到的。
玉石,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就廣義而言,包括有許多種用于工藝美術雕琢方面的礦物和巖石。諸如大理石、壽山石、青田石、昌化石、巴林石、端硯石等均屬此范疇。而狹義上講,玉石僅指硬玉(以緬甸翡翠為優(yōu)質(zhì)代表)和軟玉(以和田玉為優(yōu)質(zhì)代表)二種。由于千百年來,玉石那種象征吉祥,可以避邪、禳災和帶來幸運的功效,以及受到“君子比德如玉,有仁、知、禮、忠、信之道”的影響,那些采用玉石制造的佛珠,也就越發(fā)受到人們的喜愛了。
(三)果實(核)類
果實(核)類佛珠,在佛珠的大家庭中占有很大的比例。人們隨便就可以例舉出不少的種類,桃核雕刻、核桃雕刻、橄欖核雕刻、皤桃核、金剛子、太陽子、天薏子、蓮子、椰蒂、緬茄、五眼六通等,簡直不勝枚舉。這其中以桃核、橄欖核為果核類的代表,以木木患子、椰殼(蒂)為果實類的代表。
桃樹是一種落葉喬木,易植而子繁,故多為人們所廣泛種植。據(jù)傳桃木可以驅(qū)鬼,桃??赡莒鼝?,桃符可以辟邪,而桃核堅硬,可以用來雕刻成具有深刻含義的各類佛珠。
橄欖是一種常綠喬木,果實長圓而兩頭尖,因其味苦澀而甘,故有 “諫果回甘”之稱。橄欖核堅硬如石,是用來制造佛珠的極佳材料,并且會隨著使用時間的增長而變得深紅發(fā)亮,是不可多得的隨身法寶。
木木患子,亦稱作無患子,木木患子。木木完子,是一種生長在高山上的喬木,枝葉如椿樹,其葉對生,初夏之季,開黃色小花,其蒴膨大,裂而為三。結(jié)實大如彈丸,堅黑如漆珠。
椰,古書中或作為“木牙”,“木邪”是一種生長在熱帶地區(qū)的常綠喬木。果實叫椰子,可用來制造佛珠。用椰殼(蒂)來制造佛珠在清初已很普遍,有數(shù)百年的歷史了。
一百零八顆,表示求證百八三昧而斷除百八煩惱。母珠(佛頭)表示無量壽或修行成滿的佛果,所以捻珠至母珠時,不得越過,須逆向而還,否則即犯越法罪 其實,我覺得念珠是叫人念住,不要打妄想,這是念珠的本意---宣化上人"金剛棒喝"里有關于這個問題的明確回答,即無此說法.供參考 問:我們數(shù)念珠念佛的時候,數(shù)到一〇八之后,可不可以超過那粒大的,間隔用的那粒,有人說不可以?
宣化:寫文章寫得越長越好,說話是越少越好。念珠是叫人念住,不要打妄想,這是念珠的本意。至于那跳過去,不跳過去,根本是微不足道的,沒有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