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經(jīng)常感覺頭暈、頭痛、頭重如裹,或者腹瀉、白帶異常、陰囊潮濕?你是否總是昏昏沉沉的,提不起精神,食欲不振,嘴巴黏糊糊的?如果你有這些癥狀,那么恭喜你,你可能是中了濕氣的毒!【整理摘編:時英平】
濕氣是中醫(yī)學中的一種致病因素,它可以由外界的濕邪侵入人體,也可以由內(nèi)臟功能失調(diào)而產(chǎn)生。濕氣的特點是重濁粘滯,容易阻滯氣血運行,導致各種病變。
《內(nèi)經(jīng)》里說:“諸濕腫滿,皆屬于脾。” 脾主運化水谷精微,輸布營衛(wèi)血液,維持人體的正常代謝。脾虛了以后,那些本該被運化到全身的津液就會囤積在中部,反過來,又會加重脾胃負擔,形成惡性循環(huán)。所以健脾就等于是在祛濕,祛濕就等于是在健脾。
濕氣在中部囤積下來,有的往上走了,就容易頭暈,頭痛,頭重如裹,就是腦袋發(fā)沉,不清醒,像裹了塊濕毛巾。這就是所謂的“上清不清”,影響了大腦的思維和記憶。
有的往外走了,塞在毛孔里,容易瘙癢,長疹子。這就是所謂的“皮膚不爽”,影響了皮膚的光澤和彈性。
有的往下走了,就容易腹瀉,為什么?腸道里的濁水太多了啊,打個比方,像雨水特別多的季節(jié),整條河道連泥帶沙都往外沖。所以這個時候的大便總是不成形,甚至在排便的時候有一種排不完全,排不干凈的感覺,還會沾馬桶,很難沖下去。這就是所謂的“下利不止”,影響了腸道的吸收和排泄。
男性容易陰囊潮濕、女性白帶異常,容易有各種炎癥。這就是所謂的“濕熱下注”,影響了生殖系統(tǒng)的健康和功能。
有濕氣的人還會怎么樣?會累,總犯困,總想睡覺,有時候明明晚上睡的很好,第二天起來依舊很困,昏昏沉沉的,提不起精神。食欲也不好,吃不下太多東西,嘴巴里呢又黏糊糊的,不清爽。這就是所謂的“氣虛乏力”,影響了身體的活力和免疫力。
如果你想知道自己是否有濕氣,你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來判斷:
·舌苔:舌苔是反映人體內(nèi)在情況的一個重要指標。如果你的舌苔是白色、厚膩、濕滑、易剝落的,那么你很可能有濕氣。
·尿液:尿液是反映人體水液代謝情況的一個重要指標。如果你的尿液是渾濁、黏稠、發(fā)泡、沉淀物多的,那么你很可能有濕氣。
·體重:體重是反映人體脂肪和水分平衡情況的一個重要指標。如果你的體重是波動大、容易增加、難以減少的,那么你很可能有濕氣。
·氣味:氣味是反映人體內(nèi)外環(huán)境協(xié)調(diào)情況的一個重要指標。如果你的氣味是口臭、體臭、分泌物臭的,那么你很可能有濕氣。
參苓白術(shù)散一開始就抓住了濕的源頭——脾胃。它能夠健運脾胃,讓脾胃恢復正常的運轉(zhuǎn)。齒輪有力地運轉(zhuǎn)開了,那些水啊濕啊的問題,就會逐漸被解決掉。
參苓白術(shù)散由以下十味藥物組成:人參、茯苓、麩炒白術(shù)、山藥、炒白扁豆、蓮子、麩炒薏苡仁、砂仁、桔梗、甘草。
其中大部分是健脾補脾的,先是人參、白術(shù)、茯苓、甘草,組成大補脾氣的四君子湯,促進脾胃對水谷精微的運化,促進氣血津液的生成。茯苓、白扁豆、薏苡仁都能健脾滲濕,濕邪祛了,就解除了脾胃運轉(zhuǎn)很大的一部分阻力。如果怕滲濕利濕太過了,還有滋補脾陰的山藥 蓮子頂上。
很多脾虛的人吃了補脾的東西反而會滯氣,那么再加上行氣的陳皮 和砂仁,讓補上來的氣一路暢通。
參苓白術(shù)散里面還有一味桔梗,桔梗味苦辛,具有宣肺祛痰的功效。一方面體現(xiàn)了祛濕也要注意宣肺,因為肺有通調(diào)水道的功效,如果肺氣不宣,閉郁著,水道也就不通,自然也容易導致生濕;另一方面也說明脾虛痰濕生成,需要通過痰的形式排出,桔梗這里的功效也就是可以幫助排痰。
參苓白術(shù)散主要作用于脾氣虛的狀況,給脾補氣,補動力。脾氣虛怎么分辨呢?
脾氣虛,運化無力,一方面影響到身體各臟腑組織不能等到足夠的營養(yǎng)物質(zhì)而表現(xiàn)出面色黃、身體瘦弱不結(jié)實等情況;另一方面就是影響水液的代謝,從而導致痰飲水濕的生成。
所以,我們會看到參苓白術(shù)顆粒說明書的適應(yīng)癥寫著:用于體倦乏力,食少便溏。
脾氣虛了,運化氣血津液都慢了,我們就會沒力氣,稍微一動就覺得累;脾主四肢肌肉,脾氣虛時,肌肉可能會松軟沒有力量。氣血不足反應(yīng)在臉上,會呈現(xiàn)一種沒有光澤,萎黃的狀態(tài)。吃下去的東西沒有足夠的動力消化,胃口自然也就差了。
不僅脾氣虛,還夾著濕,所以大便往往不成型,有時候會腹痛,腹脹拉肚子,浮腫等等。
參苓白術(shù)散雖然是一種常用的中成藥,但并不是人人都適合服用。以下是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項:
·參苓白術(shù)散屬于溫補之品,對于有實證、熱證、濕熱證、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等患者不宜服用。
參苓白術(shù)散是一種中成藥顆粒,可以直接沖服或泡茶飲用。一般來說,每次服用6克,一日3次,飯前半小時服用。具體的劑量和服法應(yīng)根據(jù)個人體質(zhì)、癥狀、年齡等因素調(diào)整,并遵循醫(yī)囑。
那么如何不打針,不吃藥祛除濕氣呢?
調(diào)體質(zhì),泡泡腳。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