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孫子曰:“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
《孫子兵法》只討論了“伐兵”,而《鬼谷子》則被公認(rèn)為“伐謀伐交”的專著。
鬼谷子
《鬼谷子》總結(jié)了春秋戰(zhàn)國時期游士的游說之道,并把士人從底層登上政治舞臺的經(jīng)驗提升到了理論高度,所以現(xiàn)在也有人戲稱其為“屌絲逆襲”的著作。
縱橫家蘇秦、張儀就是鬼谷子的學(xué)生,僅僅靠一張嘴,便從寒門出身走到宰相之位,實現(xiàn)了社會階層的巨大跨越,可謂是真正的人生贏家。
南朝文學(xué)理論家劉勰在其著作《文心雕龍》中評價:
“一人之辨,重于九鼎之寶;三寸之舌,強于百萬之師?!?/strong>
縱者,合眾弱以攻一強也; 橫者,事一強以攻眾弱也。
鬼谷子堪稱情商高手,心理學(xué)之大師,擁有眾多頭銜。
二千多年來,兵法家尊他為圣人,縱橫家尊他為始祖,算命占卜的尊他為祖師爺,謀略家尊他為謀圣,名家尊他為師祖,道教尊其為王禪老祖。
《鬼谷子》一書也被后世稱為“智慧禁果,曠世奇書”。
它集中了心理揣摩,演說技巧,政治謀略、軍事外交、經(jīng)商談判的精華,不僅為當(dāng)代政界人士,企業(yè)界人士,商業(yè)經(jīng)營者,管理人員,公關(guān)人所必讀,更適用于我們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
其文辭精深,涉及甚廣,由于篇幅有限,今僅試言其核心思想之一二。
情商
《捭闔》為全書開篇,也是全書的立論基礎(chǔ)。
何謂捭闔?
鬼谷子認(rèn)為,捭闔是天地之道,捭就是開,為陽;闔就是閉,為陰。
如果言說長生、安樂、富貴、尊榮、顯名、愛好等有利的一面,就是陽,叫做‘始’,言善以始其事;
凡是言說死亡、憂患、貧賤、苦辱、棄損、亡利、失意等有害的一面,就是陰,叫做‘終’,言惡以終其謀。
甲骨文 口
可見,捭闔之道,不出“陰陽”二字,在具體的運用中則要遵循一定的法則。
鬼谷子道:“故與陽言者,依崇高;與陰言者,依卑小。以下求小,以高求大。由此言之,無所不出,無所不入,無所不可??梢哉f人,可以說家,可以說國,可以說天下。”
這段話如果用一個字來表示,就是“因”,即“因勢利導(dǎo)”。
《內(nèi)揵》篇有云:“事皆有內(nèi)揵,素結(jié)本始?!?br>
意思就是說,要想得人之心,必須要因其本性,或以道德,或以朋黨,或以財貨,或以封邑、女色。如此便能達(dá)到“欲入則入,欲出則出;欲親則親,欲疏則疏”的效果?!?br>
揵,古同“楗”。 關(guān)門的門閂,意喻緊密結(jié)合。
緊接著鬼谷子用一種昆蟲“蚨”舉例,來形象地說明“內(nèi)揵”。
《搜神記》就記載過這種昆蟲:南方有一種蟲子,形狀類似蟬卻比蟬稍大,味道十分可口。產(chǎn)子時一定會依附于草葉之上,其大小如同從蠶卵。若捉取子蟲,母蟲即飛來,不論遠(yuǎn)近。即使偷取子蟲,母蟲也必然知道子蟲所在之處。
以母蟲之血涂錢八十一文,以子蟲之血涂錢八十一文,每當(dāng)購物之時,或先用母錢,或先用子錢,皆復(fù)飛歸,輪轉(zhuǎn)無已。所以《淮南萬畢術(shù)》上便用這種方法來還錢,名曰“青蚨”。
這便是“青蚨還錢”之說,人們也把這種錢稱為“神錢”。
“內(nèi)揵”就如同“蚨母之從子”,兩者緊密結(jié)合,“出無間,入無朕,獨往獨來,莫之能止”。
青蚨飛去復(fù)飛來
《謀》篇道:“夫仁人輕貨,不可誘以利,可使出費;勇士輕難,不可懼以患,可使據(jù)危;智者達(dá)于數(shù),明于理,不可欺以誠,可示以道理,可使立功,是三才也。故愚者易蔽也,不肖者易懼也,貪者易誘也,是因事而裁之。”
同樣,韓非的《說難》也講:“凡說之難,在知所說之心,可以吾說當(dāng)之?!?/p>
大凡游說的困難,在于了解游說對象的心理,并使自己的言論迎合其心理。
我們用《列子》上的一則故事來闡述“因”。
戰(zhàn)國時期的宋康王十分迷信武力,《戰(zhàn)國策》上說他暴虐殘忍。
有一次謀臣惠盎謁見康王,康王不耐煩地說:“我喜歡的是武力,而非仁義,你還有什么可說的?”
惠盎答道:“我有一種道術(shù),使人雖然勇武,卻能刺之不入,擊之不中,大王您有興趣嗎?”
康王說:“好,說來聽聽?!?br>
南陽漢畫像石 擊技
惠盎說:“刺之不入,擊之不中,但這樣已經(jīng)受辱。我還有一種道術(shù),使人雖然勇武卻不敢擊刺,您難道不想聽聽嗎?”
康王聽完,有了點興致。
惠盎接著道:“不敢擊刺并非沒有擊刺的想法,我還有一種道術(shù),能讓人連這種想法都沒有?!?br>
康王更加期待。
惠盎又道:“雖然沒有擊刺的想法,但也還沒有愛您利您的心。我還有一種最上乘的道術(shù),能使天下人沒有不愛您利您的。”
康王表示:“這是我想要的。”
惠盎于是說:“孔子、墨子便是??啄珱]有領(lǐng)土,卻能像君主那樣被人尊敬,天下沒有不祝愿他們平安的?,F(xiàn)在您是萬乘之主,如果有此志向,將遠(yuǎn)遠(yuǎn)超過孔墨二人。”
宋康王無法回答,等惠盎走了,才對身邊的人說:“他已經(jīng)說服我了?!?/strong>
可以看出,故事中惠盎勸說的關(guān)鍵,正是順著康王的心思。如果惠盎上來就大講特講仁義之道,完全不管康王愿不愿意聽,恐怕輕則官位不保,重則非死即傷。
就像韓非《說難》中所說:
“夫龍之為蟲也,柔可狎而騎也。然其喉下有逆鱗徑尺,若人有嬰之者,則必殺人?!?/strong>
南宋 陳容 《九龍圖》(局部)
我們明白了“因”的重要性,但是“因”的運用,是建立在了解對方心理的基礎(chǔ)之上。
關(guān)于如何洞察人心,《鬼谷子》也多有論述。
比如,《反應(yīng)》篇中就講了以反求正的方法:
“反以觀往,復(fù)以驗來;反以知古,復(fù)以知今;反以知彼,復(fù)以知己”,
“欲聞其聲,反默;欲張,反瞼;欲高,反下;欲取,反與”。
明 《三國演義》 欲擒故縱,諸葛亮七擒孟獲
《揣》篇道:“揣情者,必以其甚喜之時,往而極其欲也!其有欲者,不能隱其情。必以其甚懼之時,往而極其惡也!其有惡者,不能隱其情?!?br>
揣摩人們內(nèi)心的隱情,必要在其極為高興時,使他的欲望達(dá)到極致,有了欲望,就不能隱藏內(nèi)情;必要在其極為懼怕時,使他的憎惡達(dá)到極致,有了憎惡,就不能隱藏內(nèi)情。
《摩》篇則說:“古之善摩者,如操鉤而臨深淵,餌而投之,必得魚焉……
其摩者,有以平,有以正;有以喜,有以怒;有以名,有以行;有以廉,有以信;有以利,有以卑……
圣人所以獨用者,眾人皆有之;然無成功者,其用之非也?!?br>
明 張路 《渭濱垂釣圖》
歷史上,商鞅就曾用過以反求正的方法。
商鞅原在魏相國公叔痤家中當(dāng)侍臣,公叔痤死后,商鞅失去政治舞臺。恰逢秦孝公發(fā)布求賢令,廣招天下賢才。商鞅聽聞,便啟程前往。
商鞅喜刑名法術(shù)之學(xué),希望找到能施行此道的國君來輔佐,但他并不了解秦孝公的心思。
商鞅
好在景監(jiān)是商鞅在秦國的老友,此時正得寵于秦孝公。商鞅便通過景監(jiān)的引薦,引出了一段“四見秦孝公”的故事。
第一次見面,商鞅說之以堯舜帝道,孝公聽的昏昏欲睡,事后更是遷怒景監(jiān):“子之客妄人耳,安足用邪!”景監(jiān)也埋怨了商鞅一番,商鞅說我還有別的道術(shù),景監(jiān)便請求孝公再次召見。
第二次見面,商鞅說之以文武王道,還是不合孝公心意,商鞅懇請景監(jiān)再次引薦。
第三次見面,商鞅說之以春秋霸道,孝公動容道:“你有如此政見,為何不早賜教于寡人?”
商鞅答:“帝王之道在順民情,霸道必逆民情,我是擔(dān)心您沒有這個魄力搞改革?!?/p>
孝公想要繼續(xù)細(xì)談,但商鞅主動請辭:“請熟思三日,三日后再談?!?/p>
春秋五霸
第四次見面,商鞅說之以具體的強國之術(shù),這次兩人談得非常投機,連續(xù)好幾天都不覺得疲倦。
《史記》上還特意描寫了秦孝公的一個動作,“公與語,不自知跶之前於席也”,意思是孝公不自覺地在墊席上向前移動膝蓋。
經(jīng)此四次,商鞅方才確定,孝公招賢謀霸,并非一時興起,而是意志堅定,孝公就是自己想要輔佐的國君。而孝公也才明白,商鞅正是自己所求之賢能。
于是孝公拜商鞅為左庶長,主持變革,成就了歷史上著名的“商鞅變法”,奠定了秦國一統(tǒng)天下的根基。
秦滅六國
此外,鬼谷子非常重視用比喻的方法論說。
《反應(yīng)》篇講:“欲開情者,象而比之,以牧其辭。同聲相呼,實理同歸?!?br>
關(guān)于比喻,《說苑》上就記載了一則趣事。
有賓客對魏惠王說:“惠子論說善用比喻,大王不讓他用,他就不能說什么了?!?br>
惠王第二天便召見惠施:“希望先生有事直說就好,不要用比喻?!?br>
惠子道:“現(xiàn)在如果有人不了解彈弓,他問,彈弓是什么樣的?回答說彈弓就像彈弓。這樣能明白嗎?”
惠王說:“不能?!?br>
惠子又說:“如果說彈弓的形狀像弓,并以竹為弦。這樣說能明白嗎?”
惠王說:“能?!?/p>
惠子便道:“說本來就是以其所知喻其所不知,如果說不要用比喻,那是不可能的?!?/strong>
明 陳洪綬 《隱居十六觀圖冊·訪莊》
縱觀全書,《鬼谷子》只對談?wù)f之道進(jìn)行了理論總結(jié),并沒有明顯的政治主張,但我們多少會從中嗅到權(quán)利陰謀的味道。
其思想與儒家所推崇的仁義也大相徑庭,因此歷史上對其評價褒貶不一。
然而,客觀來說,《鬼谷子》就像一把無形的劍,劍能殺人,亦能救人。
《鬼谷子》明刻本 漢劉向注 明李言恭校
《呂氏春秋》就記載了這樣一則故事。
韓國修筑新城的城墻,規(guī)定十五天內(nèi)完成,段喬主管這件事,有一個縣拖延了兩天,段喬就逮捕了這個縣的主管官員。
這個官員的兒子跑來告訴子高:“只有先生您能救我父親,我想把這件事托付給先生?!弊痈叽饝?yīng)了他的請求,就去拜見段喬。
子高并沒有直接表明來意,而是登上城墻,左右張望,然后對段喬說:“這城墻修得真漂亮!絕對算得上大功一件了,您一定能得到重賞。從古至今,功勞這樣大而又能不處罰殺戮一個人的,這種情況還從沒出現(xiàn)過?!?/p>
子高離開后,段喬就派人連夜釋放了被囚禁的官員。
說服別人又不讓人知道是在說服他,救人于無形,可謂精妙之極。
最后讓我們用《文心雕龍》中的一句話,作為“說”這個主題的總結(jié)。
“說之善者:伊尹以論味隆殷,太公以辨釣興周,及燭武行而紓鄭,端木出而存魯,亦其美也”。
清 《孔子圣跡圖·命賜存魯》 同治十三年孔憲蘭刻本
延伸閱讀:
命賜存魯
田常欲作亂于齊,卻害怕高昭子,國惠子,鮑牧,晏圉等大臣的勢力,就謀劃轉(zhuǎn)移他們的軍隊去攻打魯國。
孔子聽說后,便派子貢出使齊國,以解魯國之危。
子貢勸說田常道:“我聽說,憂患在國內(nèi)的攻打強國,憂患在國外的攻打弱國?,F(xiàn)在,您的憂患在國內(nèi),魯國十分弱小,戰(zhàn)勝則主驕而臣尊,您卻撈不到功勞,必定日漸疏遠(yuǎn)于齊主。以此來求成大事,難矣。
所以不如攻吳,吳國強大,伐吳不勝,百姓死在國外,朝廷內(nèi)大臣的勢力必定空虛。這樣,您上無強臣對抗,下無百姓非難,孤立國君專制齊國的就只有您了?!?/p>
田常十分心動,說:“果真不錯,可是軍隊已經(jīng)開赴魯國,現(xiàn)在轉(zhuǎn)攻吳國,我擔(dān)心大臣們會懷疑我。”
子貢說:“無妨,您按兵不動,我將出使吳王,請他援魯攻齊,您就趁機率兵迎擊他們?!?/p>
到了吳國,子貢游說吳王道:“現(xiàn)在,齊欲伐魯,如果萬乘之齊加上千乘之魯,再來與吳國一爭高下,我私自替大王感到危險。
況且,救魯能顯揚名聲,伐齊既能安撫北方諸侯,又能誅暴齊以鎮(zhèn)強晉,利莫大焉。名存亡魯,實困強齊,智者不疑也?!?br>
吳王說:“好。但是我曾經(jīng)與越國交戰(zhàn),越王現(xiàn)在苦身養(yǎng)士,有報復(fù)我的心思。你且待我伐越而后聽之。”
子貢道:“越之勁不過魯,吳之強不過齊,若擱置齊國攻伐越國,齊國早就平定魯國了。況且,伐小越而畏強齊,并非勇敢。我聽說,勇者不避艱難,智者不失良機,王者不會讓一個國家滅絕。
如今,保存越國可以示諸侯以仁;救魯伐齊可以施威于晉,各國諸侯定會競相朝吳,霸業(yè)必定可成。您若果真忌憚越國,我將出使越王,讓他出兵追隨您。這樣,既可空越,又可獲得諸侯追隨伐齊的名聲?!?br>
吳王大喜,就讓子貢出使越國。
越王聽聞,便清掃道路,并親自到郊外迎接。子貢說:“我已勸說吳王救魯伐齊,但吳王害怕越國,說要攻下越國才行。如此一來,越國是必定要被攻破了。況且想要報復(fù)別人,卻提前讓別人知道,越國危矣?!?br>
勾踐聽罷,隨即叩頭到地,拜問子貢該怎么辦。子貢道:“吳王為人兇殘好戰(zhàn),百姓們怨聲載道,大臣們離心離德。伍子胥因諫諍被殺,太宰嚭執(zhí)政當(dāng)權(quán),卻只知順從君王的過失而保存自己的私利,這些都是殘害國家的表現(xiàn)。
您若能出兵輔助吳王,以迎其心志,用重寶來獲其歡心,用卑言以示尊敬,吳國定會攻打齊國。伐齊不勝,便是大王之福,若是戰(zhàn)勝,必定兵臨晉國。我將北上出使晉國,讓其準(zhǔn)備攻打吳國。等吳國的精銳全部消耗于齊,重兵又被晉國牽制,大王就趁機攻打,吳國必定滅亡?!?br>
越王大喜,答應(yīng)照計行動,并贈子貢以重禮,子貢未受,遂行。
子貢回報吳王,越國將派兵相助,吳王便發(fā)動九個郡的人馬攻打齊國。子貢于是來到晉國,勸說晉君整治兵器、休養(yǎng)士卒來等待吳軍的到來。晉君依言而行,子貢遂返魯。
此后,吳國與齊國大戰(zhàn)于艾陵,大敗齊軍。果然,擒獲七將之兵后仍不肯班師回朝,帶兵逼近晉國,和晉人相遇于黃池。吳晉爭強,最終吳國大敗,越王便趁機渡江攻吳,殺死了吳王夫差和國相。
滅吳三年后,越稱霸東方。
可謂是:子貢一出,存魯,亂齊,破吳,強晉而霸越;子貢一使,使勢相破,十年之中,五國各有變。
——《史記·仲尼弟子列傳》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