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人將一頭牛分割成脖仁、五花趾、匙仁、匙柄、三花趾、胸口油、吊龍、新鮮肥牛、爽口嫩牛九大部位,不管每個部位多少,正宗的潮汕牛肉火鍋店應(yīng)該是要完整地吃掉一頭牛的。如果你走進一家掛著潮汕牛肉火鍋招牌的店,里面只有兩三種部位可選,那么這種牛肉是“鮮肉”還是“凍肉解凍的‘鮮肉’”就要打個問號了。
▲溫體牛肉沒有血水,肉有脂香
潮汕牛肉火鍋店最核心的競爭力有兩塊,一方面是穩(wěn)定的肉源,另一方面就是駐店的切肉師傅。屠宰場送來的牛肉是整塊的溫體牛肉,從宰殺到進店一般不足兩小時,至少在汕頭本地是這樣的。
▲鮮肉要手工切得薄厚恰到好處,并不容易
鮮肉要手工切得薄厚恰到好處,并不容易。肉分粗切和細切兩種,任何入行的小弟都得跟著有經(jīng)驗的師傅先從粗切學(xué)起,只有經(jīng)驗豐富的才能認準肌肉間的縫隙下刀,去掉油膜、肉筋等,將不同部位的肉分割開來。
師傅們幾乎一個晚上手不離刀,他們決定了肉的出成率和口感。以五花趾為例,它位于牛后腿肌肉發(fā)達處,狀如梭形,外包膜、內(nèi)藏筋,處理起來十分復(fù)雜,要去膜去筋,將肉完整取出。有些部位要薄切,吃口更爽脆,比如三花趾和五花趾;有的部位需要厚切,比如脖仁,吃起來更有滿足感,用潮州話講叫作飽喉。
口感最好的部位是哪里?
在眾多部位中,肥牛、嫩肉較為普通,三花趾、五花趾以及胸口油(也稱胸口撈)都屬于爽脆而香的口感;論鮮香滑嫩當(dāng)屬匙仁、匙柄和吊龍;最極致的口感當(dāng)屬脖仁。
“
西門塔爾牛、秦川牛、安格斯牛都沒有‘脖仁’這個部位,只有長期耕田的土黃牛才有可能有,有些地方管它叫‘牛峰’。而中國的黃牛也只有云貴川的土黃牛的‘脖仁’才夠肥嫩腴美,而且只取母牛的脖仁。
在西南地區(qū)收來的牛當(dāng)中,只有10%~20%的牛能切出漂亮的脖仁。通常,一頭凈肉量達到150公斤的牛只能出2公斤脖仁,出肉量達到1.5%已經(jīng)非常好?!卑撕侠锖S泟?chuàng)始人林海平說。
脖仁
▲與牛脖子相連,接近肋骨。因為與脖子相連,有許多細筋穿插其中,雖然切片同樣為薄片,但吃起來不僅細膩,而且油潤鮮嫩。
吊龍
▲吊龍,即是牛脊肉
▲吊龍伴,“吊龍伴”則是腰脊肉的兩個側(cè)邊,有一點肥肉,口感更香滑,肉汁更飽滿,無渣。再細分,吊龍伴中的兩個小吊龍,即牛骨盆的夾縫中,兩條長長的肉,樣子有點像龍蝦的兩根大觸須,潮汕人叫它“伴仔”或“龍蝦須”,這幾兩重的肉須,便是吊龍伴中最為登峰造極的美味了。
嫩肉
▲位于牛的臀腿部位,是最為大眾化的部位。也是需要厚切才能鎖住肉汁,鮮甜度更佳。
五花趾
▲是牛后腿大腿內(nèi)側(cè)的兩小條肌腱肉,紋理更細,口感的筋道程度比三花趾還要多幾分,然而彈性卻又不盡相同。
肥胼(雙層肉)
▲牛腹部夾層肉,帶著厚厚一層皮下脂肪,口感肥香。好的雙層肉切面,可以看到厚厚一層脂肪和紅肉的分層,要足夠肥的牛,才能有漂亮的切面。
牛腩
牛腹部及靠近牛肋處的松軟肌肉,是指帶有筋、肉、油花的肉塊,在嫩肉和肥胼之間,口感軟嫩。
匙仁(也稱匙皮)
牛的肩胛肉最靠近頭部的部位,因經(jīng)常運動,脂肪呈網(wǎng)點狀密密分布,脂肪滲透到肉里,又不會過分肥膩,肉細不柴,汁多,有彈性,涮的時間稍微長一點,口感依然很好。
▲匙仁 (匙仁頭)
▲匙仁 (匙仁尾)
匙柄
▲匙仁靠下的部位,在肩胛骨之下。通常切成大片,中間會有一條明顯的肉筋紋路,像鑰匙柄一樣,入口柔軟又超彈。
胸口油
▲位于牛胸口的一塊脂肪,呈鵝黃色,看似油膩,煮久一點,肥膩的油脂走掉了,口感十分爽脆。一直吃草的牛脂肪是白色的,突然轉(zhuǎn)化谷物喂養(yǎng)和老牛的脂肪才能達到黃色,不管怎樣,只要牛的壽命沒有超過1000天,脂肪都不會變黃,奶牛除外。
三花趾
▲也叫三花腱,是牛的前腿肌腱肉,油脂含量少,切得漂亮的肉平鋪有如葉片的葉脈,口感十分筋道,特別是吃草長大的牛,給你吃肉的滿足感,10秒后撈出即可食用。
百葉
牛肚
牛筋丸
牛肉丸
牛舌
美妙的鮮甜滋味,或爽脆彈牙,或肥嫩多汁,諸般感受是潮汕牛肉火鍋帶給人的極致體驗。就算在汕頭,也并非隨時去都能吃到味美絕倫的牛肉,這里面有運氣的成分,比如季節(jié)是否對、貨源是否一流、切肉的師傅經(jīng)驗如何等。
走進任何一家店,先點一兩份試試肉的品質(zhì)。開水下肉,什么醬都不要蘸,嚼一嚼,感受一下肉汁是否足夠鮮甜不腥,就知道牛肉的品質(zhì)如何了。
▲一片肉三吊水后即可蘸一點沙茶醬或普寧豆醬食用
雖說涮肉的溫度因人而異,但是潮汕人的吃法是低溫浸煮,跟涮羊肉需要滾開的鍋子完全不同。潮汕牛肉火鍋通常并不會滾沸,而是小火燉湯一般的溫度,基本上是85℃左右,將肉片上下浸三回,也稱三吊水,即可蘸一點沙茶醬或普寧豆醬食用。
據(jù)當(dāng)?shù)厝酥v,如果猛火煮會把肉類的表層蛋白質(zhì)凝固,失去肉質(zhì)的鮮美。盡管大部分潮汕牛肉火鍋店都提供蘸料自助,但是為了體現(xiàn)牛肉鮮甜的本味,還是盡量少吃調(diào)料吧。湯底是各家專門熬制的牛骨清湯,喝這個清湯搭配香芹末最能提鮮。
▲潮汕牛肉火鍋很容易飽腹,因此翻臺率又快又高
牛骨湯
制作:
1. 新鮮牛骨先用鹽水浸泡半小時,去除部分腥味,再用清水沖凈,放入湯桶中。
2. 每10公斤牛骨放入一個料包(盛有切成片的鮮南姜250克、大蒜2頭)、整個的白蘿卜2公斤(吸油解膩)、檸檬1個(增加清香),添入清水150公斤,大火燒開后撇去浮沫,轉(zhuǎn)中火熬制3~4小時。最后得湯約125公斤,撈出料包,即可使用。
烹飪心得:
1. 熬好的湯全天微火保溫,隨用隨取。待湯用掉一半后,將湯桶添滿,放入一個新料包,再熬一次,隨后牛骨和料包即可撈出棄用。
2. 吊好的清湯不加鹽和味精,只加少許魚露略調(diào)底味即可,每50公斤湯放1瓶金冠牌魚露(600毫升)。
敲打牛肉的每根鐵棒重約七斤二兩,45分鐘的持續(xù)捶擊,要求師傅們有強大而持久的臂力。一般而言,一位師傅一次可捶2.5公斤牛肉,每公斤牛肉可出50個肉丸。
原料:
牛肉2500克
配料:
冰水200克·淀粉20克·鹽、小蘇打各10克
制作:
1. 將牛肉放在案板上,用兩根鐵棒勻速而持續(xù)地敲打,不時挑出因捶打而翻出的肉筋。在肉塊變成泥后,撒入鹽和小蘇打繼續(xù)敲打,全程約45分鐘。
▲45分鐘的持續(xù)捶擊,要求師傅們有強大而持久的臂力
▲敲打牛肉的每根鐵棒重約七斤二兩
2. 盆內(nèi)添冰水和淀粉攪拌均勻,放入敲打好的肉漿,用手快速攪拌上勁,至手抓肉漿、五指放松,肉漿不掉落為止。
3. 將水燒沸倒入盆中,涼至90℃。肉漿攥成丸子,浸入熱水中至表面變成灰色時撈入保鮮盒,密封后入冷藏冰箱保存。
▲每公斤牛肉可出50個肉丸
烹飪心得:
肉漿加冰水有兩個目的:一是降溫保鮮,手工捶打以及攪拌都會使牛肉的溫度升高,導(dǎo)致蛋白變性,牛肉丸不易保存,加入冰水起到“降溫”作用;二是增加嫩度,純牛肉做出的丸子口感緊實干硬,肉漿加水,配合適量小蘇打,做出的肉丸更加蓬松、彈牙鮮嫩。
本文節(jié)選自《美食與美酒》總114期
來源:《美食與美酒》雜志 整理:潮汕圈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