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dǎo)讀 玉田古稱“無終”,千年古縣,物華天寶、人杰地靈。作為文化的一部分,玉田的村名也很有意思,作為玉田人,下面這些奇葩村名(部分)你都知道嗎?
轆轤莊(郭屯鄉(xiāng))
此村建于金代。明“燕王掃北”時被洗,后馬氏從馬家店遷此立莊,將村建在山腳下。由于歷來缺水,村人盼水。認(rèn)為有轆轤就可以把北山里的水官寺的水取來,故定名轆轤莊。
八間房(孤樹鎮(zhèn))
明“燕王掃北”時,張氏遷民立莊,定名小張莊。后因附近幾個張莊,混淆不清,就依據(jù)該村建莊時只蓋了八間房,改稱八間房。
仙鶴(虹橋鎮(zhèn))
明朝初年建莊。原為劉家鋪(劉姓)、南場(黃姓)、線壕(王、吳等姓)四片分散居住,一會辦公,名永安會(包括小李鋪)。后人口增多,三村逐漸連成一片(小李鋪除外),合為一村,因村址低洼,壕溝環(huán)繞,統(tǒng)稱線壕。1923年諧音改稱仙鶴。
王家樓(石臼窩鎮(zhèn))
明初建村。王氏先祖隨“燕王掃北”遷此搭窩鋪定居,稱王家窩鋪。后王姓出了太監(jiān),在村中建一幢小樓,故改稱王家樓。
于蠻鋪(窩洛沽鎮(zhèn))
明永樂二年(公元1404年),寇氏由山東寇家莊遷此定居。舊時當(dāng)?shù)厝朔Q南方人為“南蠻子”,又以捕魚為生,故名魚蠻鋪。后同音改稱于蠻鋪。
窩洛沽
明代建村,原名“沃樂沽”,取建莊在還鄉(xiāng)河的沽口旁,土地肥沃,企盼安居樂業(yè)之意。清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年)《重修萬善橋碑記》文字所記,已諧音改稱“窩洛沽”。其改意不詳。
鴉鴻橋
相傳,唐宋時,今蒙姓已在此定居,此地還鄉(xiāng)河上曾建有大石橋一座,名為“雅鴻橋”,“雅”為正,“鴻”為大之意,即正道大橋?!把砒櫂颉焙髞須в诤樗?。古時“雅”與“鴉”同,后寫作鴉鴻橋。
馬頭山(玉田鎮(zhèn))
相傳村西有條南流的古河道,是遼肖太后時的運糧河,并在此建有裝卸碼頭(古時“碼頭”寫為“馬頭”)。因村建于燕山腳下,運糧河碼頭旁邊,故得莊名馬頭山。后因村西另建一村,稱西馬頭山,故該村改稱東馬頭山。
大趙官莊(潮洛窩鄉(xiāng))
明永樂二年(公元1404年),趙氏移民立莊,取名趙家窩鋪。清初,梁氏遷入,跑馬占圈,引起趙、梁兩家糾紛,經(jīng)官府判決,趙家土地不許再被圈占,并將村名改稱大趙官莊。
富樂村(玉田鎮(zhèn))
原為西八里鋪、啞巴張莊兩個自然村,西八里鋪系明“燕王掃北”時,劉姓建莊。根據(jù)東距縣城八華里,建在古急遞鋪旁,稱西八里鋪。啞巴張莊系清初張姓建莊。因張姓遷此途中摔成啞巴,故稱啞巴張莊。土改時將兩村合并一起,為求共同富裕康樂之意,取名“富樂村”。
起家營(窩洛沽鎮(zhèn))
此地原為還鄉(xiāng)河水路碼頭,船夫、搬運工人多暫居于此,故名客家營。公元1912年后取此地可發(fā)家致富之意,更名為起家營。
橋口婁莊(林西鎮(zhèn))
明嘉靖初年(公元1522—1532年)建莊。由山東遷民崔氏來此給西迷王會婁家做佃戶起,逐漸形成村落,以此取名婁家窩鋪。后改稱婁莊子。因附近還有婁莊子,為防止混淆,依據(jù)村南有四孔橋,改稱橋口婁莊。
散水頭(散水頭鎮(zhèn))
明永樂二年(公元1404年),陳、王兩姓移民立莊。因村北有從北向南流的青溝水,至此而四散漫流入雙城河,以此得名散水頭。
十五里鋪(亮甲店鎮(zhèn))
明初,崔、唐、郝三姓立莊。此地距縣城十五華里,官府在此設(shè)有傳遞信息的烽火臺(俗稱墩臺或狼煙墩)和急遞鋪,以此定名為十五里墩。**戰(zhàn)爭時期,改稱十五里鋪。
天齊廟(虹橋鎮(zhèn))
明代建村,原名“民莊窩”。由于村西東岳廟(早年已毀)顯赫,遠(yuǎn)近皆知。當(dāng)?shù)厝擞至?xí)稱天齊廟,便逐漸替代了莊名,稱天齊廟。
營房(玉田鎮(zhèn))
清初建村。1644年清兵入關(guān),在玉田縣城西荒原建駐防營。形成村落,遂得村名為駐防營,俗稱營房。因地處縣城西,又稱西營房。1947年解放后土改時建政,定村名為新立村。1988年4月經(jīng)縣政府批準(zhǔn),更名營房。
珠樹塢(虹橋鎮(zhèn))
宋代建村。因村址座落九龍河兩岸,地勢低于四周,沿河兩岸樹木叢生,故得莊名秫樹塢。后因長出一株高大白楊樹,村人以為是興旺的象征,遂改名為株樹塢,后又寫成珠樹塢。
桃花峪
桃花峪,位于唐白頭鎮(zhèn)北部。清順治五年(公元1648年),夏、黃二氏逃荒至此,在山谷里定居建村,故名逃荒峪。清末,人口增多,又覺村名不雅,為此諧音改稱桃花峪。
東左撇
東左撇,位于窩洛沽鎮(zhèn)東北部。該村明初鄂氏所建,稱鄂莊子。清康熙初年(公元1662—1672年),劉氏先祖名士元由通州北霸青溝討飯到此,被鄂家招贅為婿,繼承家業(yè),為不忘原籍,改村名為東溝。戰(zhàn)爭時期并入左拋(撇)莊,土改時又分開,因該村居?xùn)|,稱東左拋?,F(xiàn)改正為東左撇。
場樓莊
場樓莊,位于鴉鴻橋鎮(zhèn)南部。明永樂二年(公元1404年),蔣氏先祖一支由山東遷此與孟氏為鄰,以姓氏定名孟蔣莊。清雍正年間,村西建座看青樓,又有玄湖泉水流經(jīng)此莊,改稱長樓莊。清道光年間,村北有塊場地,有場有樓,故稱場樓莊。
二庵子
二庵子,位于石臼窩鎮(zhèn)中部。明永樂末年(公元1424年)建村,原名張新莊。由張氏先祖從山東遷此所建。明朝末年與孫庵子、前庵子、后鋪合并,統(tǒng)稱孫庵子。1949年分開,因該村是合并時孫庵子的第二條街,故稱二庵子。
洪陳府
洪陳府,位于彩亭橋鎮(zhèn)東南部。明末,程氏建莊,定名程府。清初,總督洪承疇將此村占為已有,更名洪家程府(清廟中古磬上記載)。后簡化洪陳府。
渠梁河
渠梁河,位于楊家套鄉(xiāng)東部。唐代史氏建莊。村以河名。古時還鄉(xiāng)河叫“巨梁水”,“巨梁”音“渠梁”,還鄉(xiāng)河從豐潤縣入玉田縣境的西流段,稱渠梁河,作為村名。
三樂臺
三樂臺,位于唐自頭鎮(zhèn)東部。明永樂三年(公元1405年),吳、馬二氏立莊。因村南有三座樓臺,故名三樓臺,后因樓臺倒塌,改名三洛臺。清初,又因洛字不吉利,改成三樂臺。
雙龍莊
雙龍莊,位于郭家屯鄉(xiāng)東南部。清康熙年間,張氏立莊,鄭氏遷入定居。此村地處張家圍、田家圍之北,大、小狼虎莊之南,為威鎮(zhèn)狼虎,解狼虎之圍,依兩姓同居一村,故定莊名為雙龍莊。
松官屯
松官屯,位于玉田鎮(zhèn)北部。明代孫氏建莊。因?qū)O氏在朝為官,故得名孫官屯。清初,京城王姓在村東建有墓地(今此地仍稱京王墳),周圍栽滿松樹,樹多成林,遠(yuǎn)近可見。因“松”、“孫”音近,有人把“孫官屯”,叫成“松官屯”。1921年正式稱松官屯。
唐自頭
唐自頭,位于玉田縣西北部。為唐自頭鎮(zhèn)人民政府駐地。相傳,唐太宗東征時,王、陳二姓立莊,莊建在陀龍寺西北200米處。傳說陀龍山(也稱沱頭山)山腳下有山泉。泉水來自村底下,又為蘭泉河源,即唐水源頭,因而得莊名唐水頭。也稱唐子頭,今稱唐自頭。
三戶莊(玉田鎮(zhèn))
明末,楊、李、武三戶于此建莊,因故取名為三戶莊。
五里渠(鴉鴻橋鎮(zhèn))
清乾隆年間,還鄉(xiāng)河于田莊處決口,河水西流直下,敞口十八年,沖出一條渠道。牛各莊許氏遷至決口處西五里許,渠旁定居,故名五里渠。
五馬橋(郭家橋鄉(xiāng))
清乾隆末年黃氏建村。因莊西有一橋,為官府抓捕在此地的五個“響馬”沒收的臟銀所建,故得村名五馬橋。
六家鋪(石臼窩鎮(zhèn))
明末張姓在此建莊。因此地為芝麻窩陸家所有,便以主人姓氏定村名陸家鋪。后因“陸”字有“路”、“六”兩個讀音,清末,陸家鋪逐漸演變?yōu)榱忆仭?/p>
九丈窩(潮洛窩鄉(xiāng))
明永樂二年(公元1404年),楊氏移民立莊,取永居此地之意,定莊名久占窩。后因流澗頭嚴(yán)占鰲在該村東河堤旁建一座磚瓦窯,曾有“蘸灑燒窯終會把酒(久)蘸(占)干”之說,故更名為九丈窩。
十里坨(散水頭鎮(zhèn))
村名來歷有兩種傳說:一種說法是此地處在十里青溝水的正中段,老王莊等地流來的青溝水到此匯積后,向南流經(jīng)今青莊塢(原稱青溝莊)、散水頭四散漫流,入雙城河。以此命名為十里坨。另一種說法是在一年冬天,一個背兩尊銅佛的人天亮前到此,在青溝水旁遇霧迷失方向,取名失迷沱,后諧音改稱十里沱。清康熙二十年(公元1681年)后,又改為十里坨。
東賈莊(窩洛沽鎮(zhèn))
東賈莊,原名賈家府,由明代賈姓駙馬或太監(jiān)所建。賈氏因謀反罪被朝庭抄斬后,張氏遷入,改稱賈家莊。后因常與還鄉(xiāng)河西賈言莊混淆,改稱東賈莊。
關(guān)后(玉田鎮(zhèn))
關(guān)后,原與東關(guān)為一個村。清朝光緒年間,在武街門為官的此村人高鳳瑞與東關(guān)會首不合,遂以東關(guān)分出獨立建政,初稱“東關(guān)后”,后簡化稱“關(guān)后”。
道好莊(窩洛沽鎮(zhèn))
明永樂初年(公元1403—1405年),何氏奉詔由山東遷此,在一條寬闊平坦地勢較高的大道旁定居建莊,故依此道取名道好莊。
芝麻堼(窩洛沽鎮(zhèn))
明永樂二年(公元1404年),李姓建莊。此地有一條大埂,廣種芝麻,故取莊名芝麻埂。后改稱芝麻堼。
紅葦廠(窩洛沽鎮(zhèn))
明“燕王掃北”時,王氏立莊。此處為一大片荒葦場,借此取名洪葦廠,后同音改稱紅葦廠。
芝麻窩(石臼窩鎮(zhèn))
明初,孫、陸二氏遷民立莊。因村民多在村北高地種植芝麻,故名芝麻窩。
羅卜窩(潮洛窩鄉(xiāng))
明永樂二年(公元1404年),李氏遷民搭窩鋪立莊。當(dāng)時因為立莊處缺水,挪窩鋪至現(xiàn)址,故名挪窩鋪。后諧音改成羅卜窩。
青石塘(孤樹鎮(zhèn))
清康熙初年,徐氏遷民建莊。原以山溝居住安定,取名太平莊。后因在東山開石頭,石塘的石頭多為青色,人稱此地為青石塘,逐漸取代了原莊名。
梨園(大安鎮(zhèn))
明朝中期,高姓遷民在此定居,為石河宋氏看果園。因園里梨樹較多,人稱此果園為梨園,并逐漸代替莊名。
堿場(陳家鋪鄉(xiāng))
明崇禎四年(公元1 631年),由馬氏遷民立莊。當(dāng)時此處是一片鹽堿地,以此得名堿場。
后油坊(鴉鴻橋鎮(zhèn))
此村原為朱家橋后街。清初只有五戶人家,后人口增多,發(fā)展成兩條街。1961年單獨建村。因居朱家橋北,有過油榨坊,定名后油坊。
鴨子峪(郭家屯鄉(xiāng))
清道光年間,楊氏立莊。村建在四周環(huán)山的山谷地帶,西山坡下有一眼馬蹄泉,泉邊常有野鴨子飲水留下的爪印,為此村民又有金鴨飛落此地傳說,故定莊名為鴨子峪。
杏樹峪(郭家屯鄉(xiāng))
清道光年間,梁氏立莊。因村建在山谷地帶,山坡上長滿杏樹,故定名杏樹峪。
掛面高莊(郭家橋鄉(xiāng))
明萬歷初年立莊。由馬氏遷民所建。村以建莊人做掛面,手藝高超,而得名掛面高莊。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