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筆名:大漠孤煙。
細露濕梨花,風塵沒啼鴉。天山雪融化,大漠雨飛沙。博名雨兒,原籍黑龍江省,現(xiàn)居新疆。一個傾其一生流浪在白山黑水和大漠天山之間的女子。人生箴言:用一支素筆,傾我一世情。
【千姿百媚后宮女子系列之大清篇*咸豐】
收集整理/大漠孤煙
題記:
后妃是中國古代婦女中的獨特群體,在數(shù)千年的紛繁復(fù)雜、諱隱莫測的宮闈生活中,歷代后妃的人生際遇雖各有千秋,但終究脫不了悲劇性的命運底色。在封建的家天下政治文化氛圍中,在男權(quán)至上的社會評價體系里,雖然她們是當時婦女群中階級的最上層,表面上養(yǎng)尊處優(yōu),卻只能是皇權(quán)和男權(quán)的附屬工具,只能在這個文化羅網(wǎng)中苦苦掙扎。
(一)皇后/慈安太后:鈕祜祿氏
鈕祜祿氏,廣西右江道穆?lián)P阿的女兒,在咸豐未做皇帝前就結(jié)為夫妻。咸豐二年被封為貞嬪,又晉為貞貴妃。她為人幽閑靜淑,舉止端莊,不善言辭,在眾妃嬪中從不爭寵,很得咸豐皇帝的尊重。咸豐駕崩后,被晉封為慈安太后,與慈禧一起垂簾聽政。
勤儉德高,總理后宮:
1852年,16歲的鈕鈷祿氏被選秀入宮,入宮即被封為嬪。由于出身高貴,在四個多月后,她已經(jīng)穩(wěn)坐皇后的寶座,速度之快,在整個清代都十分罕見。鈕鈷祿氏很節(jié)儉,不喜歡穿綾羅綢緞,還督促宮女繡鞋,而且每年親手做一雙鞋給咸豐穿。她經(jīng)常和后宮的妃嬪們說:“臣子們送的東西不要收,我們多接受一份禮物,老百姓們就會多一份饑寒?!彼綍r的一舉一動,嚴格遵守各種封建禮法,坐不斜倚,行不提速,對待下人比較和善,所以大家給他起了個雅號叫“女圣人”,咸豐帝對她也很敬重。
當時還是貴人的葉赫那拉氏對她是又敬又怕。葉赫那拉氏看出皇后心腸比較軟,容易被拉攏,于是就處心積慮的逢迎,皇后逐漸對她有了很大的好感,提供了許多方便,甚至在皇帝面前時常說蘭貴人的好話。當蘭貴人生下兒子載淳以后,地位開始慢慢發(fā)生了變化,而皇后萬萬也沒有料到,她的這一做法,卻鑄成了大錯。
1860年,英法聯(lián)軍攻占大沽,兵進天津,欲進犯北京,咸豐帝帶著妻妾和孩子倉皇逃到熱河的行宮,但仍舊沉溺于聲色之中。第二年咸豐帝病逝?;屎髢H僅24歲,葉赫那拉氏26歲。咸豐帝駕崩后,六歲的載淳繼位。尊皇后為母后皇太后,上徽號為“慈安”,尊其生母懿貴妃(葉赫那拉氏)為圣母皇太后,徽號為“慈禧”。因慈安居住在紫金城東路的鐘粹宮,故稱“東太后”,慈禧居住在西路的儲秀宮,故稱“西太后”。
賢德勤儉,同治中興:
慈安為人寬厚,心地善良,小皇帝雖然不是他親生的兒子,但她對皇帝的關(guān)愛遠遠超過了皇帝生母慈禧,母子二人的感情非常好。載淳繼位后,由于年紀還小,不能獨立理政,咸豐皇帝生前讓八大臣和兩宮太后的權(quán)力相互制約,既不讓輔臣一手遮天,又避免后宮專政。后來野心勃勃的慈禧發(fā)動了辛酉政變,拉攏慈安一起兩宮同治,實施垂簾聽政。當時,慈安與慈禧密切配合,發(fā)揮己長,勵精圖治,外用一批優(yōu)秀的漢族將領(lǐng),如曾國潘,左宗棠,李鴻章等,是的,使得同治年間出現(xiàn)了“中興之象”。
大智若愚,深謀遠慮:
長期以來,慈安給人一種過于忠厚老實,缺乏政治才干,事事依賴慈禧的現(xiàn)象。
實際上,慈安出身于世代官宦之家,從小就受到過良好教育,特別是她成為中宮皇后的五年時間,清王朝遭遇了空前的外患內(nèi)憂,使她在憂患中逐漸成熟。在憂患中增長了閱歷。慈安對權(quán)利不感興趣,所以日常朝政多讓慈禧處理。而“慈禧懾于嫡庶之分,易恂恂不敢失禮”,在光緒年間任過大清國駐英大使的薛福成,在他的《庸人盦筆記》中提到:“誅殺陷城失地,臨陣逃脫的兩江總督何桂清,將驕蹇貪淫的勝保下獄賜死,賞給曾國潘,左宗棠,李鴻章爵位,皆出自慈安之意”。
垂簾聽政并不是宮廷政治的常態(tài),它是特殊情況下的救急之舉,是基于長遠利益的一個權(quán)宜之計。慈安謙讓慈禧,她說:“吾兩寡婦人撫一孤子,設(shè)不幸奸人乘機造做語言,居間播弄,則天下大事去矣。今寢處一所,朝夕相見,各坦懷相示,讒何由興?”可見慈安的胸懷、氣度和大局意識,后來的事實證明慈安的深謀遠慮是多么英明。1869年,慈安誅殺慈禧的心腹太監(jiān)安德海,朝野稱快。
縱虎成患,終遭暗算:
同治帝駕崩后,光緒帝繼位,兩宮太后第二次垂簾聽政。同治的死對慈安打擊很大,她開始誠心信奉佛教,不再過問外事,慈禧更加無拘無束,大權(quán)獨攬。
1881年3月9日,慈安身體稍感不適,第二天晚上就離世,終年44歲。慈安太后的突然死亡,朝野上下的種種猜測不脛而走。此后,慈禧開始一人獨裁。人們以掌握的少之又少的線索,對慈安的死進行著各種各樣的推測,使得她的死亡變得疑云密布,成為200多年清宮史上的一大疑案。
對于慈安的死因,歸納起來,民間大致有三種說法。
第一種說法是清朝官方的“正常病死說”。在朱壽朋的《光緒朝東華錄》中載有慈安的遺詔,說“初九日偶染微疴,初十日病勢陡重,延至戌時,神思漸散,遂至彌留”。另據(jù)《清稗類鈔》記載,在慈安初感身體不適時,御醫(yī)為她診脈,認為“微疾不須服藥”,沒想到當晚就去世,大為詫異,還以為是傳言。慈安與慈禧共同垂簾聽政達20年之久,她倆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二人之間雖然有矛盾,但也不是你死我活的敵我矛盾,慈禧沒有必要害死慈安。所以,一些清史專家經(jīng)過深入研究考證,認為慈安患的是腦血管疾病,很可能是腦溢血死亡。
第二種說法是被迫自殺說。
據(jù)《清稗類鈔》另一種記載:慈安與慈禧共同垂簾聽政,慈禧權(quán)欲極重,慈安卻倦怠少聞處事,并不與之爭權(quán),所以二人長期相安無事。但到了1881年初,慈禧血崩劇疾不能參政,有一段時間慈安獨視朝政,這讓慈禧大為不悅,就污蔑慈安忘記了先帝的囑托,言語非常激烈,慈安十分氣氛,惱恨之下“吞鼻煙壺自盡”。
第三種說法是慈禧進藥毒死說。
據(jù)《慈禧外紀》載:當年咸豐臨終時,曾經(jīng)秘密留下了一個遺詔給慈安,要她監(jiān)督慈禧,如果慈禧“安分守己則已,負責汝可出此詔,命廷臣傳遺命除之”。但老實的慈安將此事告訴了慈禧,陰險毒辣的慈禧聽了遂起殺機,借向慈安進獻糕點之機,暗下毒藥謀害了慈安。另文廷式《聞塵偶記》載:慈禧與人私通懷孕,被慈安察覺,準備廢掉慈禧太后稱號,慈禧知道后,先下手為強,設(shè)計毒死了慈安。
(二)懿貴妃/慈禧太后:葉赫那拉氏
葉赫那拉氏,滿洲正黃旗。1835年,葉赫那拉氏出生于北京一個世代為官的中等官僚家庭。父親,曾祖父都是京官。葉赫那拉氏從小博學多才,能書善畫,書法尤其擅長行書,楷書,繪畫的作品有花卉等流傳于世。咸豐元年,葉赫那拉氏入宮被封為貴人,后因生子載淳(同治帝),被晉封為懿貴妃。
生逢末世,智得帝寵:
葉赫那拉氏的父親惠徵曾做過幾年地方官,后來在安徽寧池廣太道任道員。她的哥哥桂祥官至都統(tǒng),是光緒皇后隆裕的父親。她的妹妹嫁給了醇親王,即光緒皇帝的母親。那拉氏從小隨著父親南來北往,見識較多,善于察言觀色,更學會了官場中奉迎拍馬,爾虞我詐的權(quán)術(shù)。葉赫那拉氏初進宮被分配到皇家園林圓明園當差。她很有心計,一次,咸豐到圓明園散步,她便躲在林蔭深處,唱起了拿手的江南小調(diào),歌聲優(yōu)美動聽,咸豐聽到立刻問隨從是哪位女子在唱歌,內(nèi)待答說是蘭兒姑娘。咸豐皇帝于是召見了蘭兒,見她長得漂亮口齒伶俐所以對她十分喜愛,當天晚上便召幸了她,第二天就被封為貴人。此后她對皇上著意迎奉,小心伺候,逐漸得到了咸豐的寵信,不久便由貴人晉升為懿嬪。咸豐六年,葉赫那拉氏生下了大阿哥載淳,也是咸豐帝惟一的兒子,馬上將她晉封為懿貴妃,位僅次于皇后。
本來就權(quán)欲極強的葉赫那拉氏,開始利用自己的特殊地位參與朝政,為日后垂簾聽政打起了基礎(chǔ)。
篡權(quán)聽政,三人同心:
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進入了最為激烈的階段。他們打天津,犯通州,向京師逼近。咸豐帶著皇后等眾人慌忙地逃到了熱河避暑山莊。由于他的荒淫無度早已傷了身體,不久就病死在避暑山莊。臨終時命大臣代筆遺詔,立獨生子載淳為皇太子,由于太子不滿六歲,便命其寵信的以肅順為首的八位王公大臣輔政。這樣八大臣和兩宮太后之間相互制約,避免專權(quán)出現(xiàn)。
慈禧是一個有政治野心的女人,咸豐一死,在權(quán)欲的驅(qū)使下, 慈禧聯(lián)合慈安,恭親王奕訢發(fā)動了辛酉政變,開始了垂簾聽政。
號老佛爺,隱秘生活:
慈禧老佛爺這個稱號的由來,有一種說法。據(jù)說光緒初年,心腹太監(jiān)李蓮英令人在萬壽寺大雄寶殿的后面建了一座佛,大佛建成之日,李蓮英稟告慈禧,“聽說萬壽寺大雄寶殿常常有雙佛顯光,這是大吉大利之兆?!庇谑谴褥瘃{出宮,來到了萬壽寺,轉(zhuǎn)到三世佛后, 果然看見一尊觀世音坐在殿中央,此時的方丈住持,還有慈禧的文武大臣都在這里。這時,李蓮英喊到:“老佛爺?shù)?!”其他人即刻跪伏高呼:“恭迎老佛爺!”慈禧心花怒放,自此,老佛爺這個稱呼傳遍了整個京城,舉國上下都成慈禧為太后老佛爺。
慈禧執(zhí)政晚清近50年,也有她不為人知的一面,也有和平常人一樣的喜怒哀樂和七情六欲。傳說慈禧有男寵,還有大太監(jiān)李蓮英。李蓮英為人極為敏銳,善解人意。對待他人也比較和善,所以能夠得到善終。
走向獨尊,罔聞國憂:
維持三巨頭共治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慈禧的權(quán)欲太強了,她垂簾聽政后,采取各種陰謀手段培植親信,排斥異己,逐漸在朝廷里形成了自己的勢力范圍,成為不可冒犯的大獨裁者。同治駕崩沒有留下孩子,慈禧提出立載淳的堂弟載湉(即光緒)來繼位,載湉只有四歲,不僅是咸豐的親侄,還是慈禧的親外甥,便于控制,慈禧仍以皇太后的身份垂簾聽政。1881年慈安去世。1884年,慈禧徹底罷免了恭親王奕訢,改組軍機處,走向獨尊。
修建三海,豪奢生活:
1889年,19歲的光緒帝完婚,慈禧已經(jīng)找不到任何理由繼續(xù)聽政,在歸政之前,她提出給自己建造一個好的怡養(yǎng)之處。于是三海(南海,中海和北海)工程開始大規(guī)模的動工修建。當時內(nèi)憂外患不斷,財政入不敷出,統(tǒng)治岌岌可危,大清王朝已經(jīng)到了朝不保夕的險境。人們生活困苦,連年發(fā)生旱災(zāi),慈禧哪管民眾的死活,竟動用巨額軍費為滿足自己的“頤養(yǎng)”而大興土木,修建奢華園林。慈禧是有名的奢侈太后,每次吃飯,要上整整100盤的菜。每日兩頓正餐,另有兩次小吃,至少也要20碗菜,平??傇?0至50碗左右。1894年,慈禧60大壽約花費白銀1000萬兩,相當于整個北洋艦隊的經(jīng)費。就在這一年中日甲午戰(zhàn)爭大清失敗,簽訂了《馬關(guān)條約》。
鎮(zhèn)壓變法,廢立光緒:
1898年,光緒發(fā)表詔書,正式表示了變法的決心。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戊戌變法。但慈禧鎮(zhèn)壓了變法維新運動,親手葬送了這次可使中國走向富強的機會。當八國聯(lián)軍以保護使館的名義在大沽登陸以后,慈禧扮成農(nóng)婦模樣逃到了西安,這時的北京城已在八國聯(lián)軍占領(lǐng)下陷入了一片血海。慈禧卻與八國聯(lián)軍談判求和,并勾結(jié)八國聯(lián)軍扼殺了以“扶清滅洋”為宗旨的義和團運動?!缎脸髼l約》簽訂后,慈禧從西安回鑾,一切仿佛歸于平靜。但隱藏在平靜后面的卻是西方列強對中國侵略的進一步加深。清王朝統(tǒng)治的土崩瓦解,已經(jīng)迫在眉睫。
慈禧末日,厚葬東陵:
慈禧的霸道和專橫人盡皆知,晚年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慈禧臨終前所做的最后一件大事,就是要利用自己的權(quán)力為大清王朝選擇皇位繼承人。光緒帝剛剛駕崩,她就立了醇親王載灃的兒子溥儀為皇帝,定年號為“宣統(tǒng)”。當時溥儀只有三歲,慈禧又一次發(fā)布懿旨:“皇帝年紀還小,應(yīng)當專心學習,所有軍國政事都按我的訓令施行?!钡诙欤褥闼涝诹酥泻x鸞殿,終年73歲。慈禧一生給中國人民帶來了巨大的苦難。她死后,攝于她的余威,清政府對她實行了厚葬,浪費了國家大量的物力和財力。慈禧的陵寢,在清東西陵,明十三陵中,沒有一座能達到慈溪陵寢的水平。慈禧死后的隨葬品豐富珍貴,是任何帝王都難以比擬的。李蓮英有記錄,單是慈禧頭戴的鳳冠上的一顆珍珠就重四兩,大如雞蛋,當時價值白銀約上千萬兩。據(jù)估計,慈禧的隨葬品值白銀億兩不算過分。1928年軍閥孫殿英借軍事演習的名義,將部隊開進東陵,炸開慈禧的墳?zāi)?,慈禧陵被盜。慈禧生前不可一世,萬萬沒有想到死后被人挖掘墳?zāi)孤涞氖请y全。
附:史書評價
《清史稿》:及文宗末造,孝貞、孝欽兩皇后躬收政柄,內(nèi)有賢王,外有名將相,削平大難,宏贊中興。不幸穆宗即世,孝貞皇后崩,孝欽皇后聽政久,稍稍營離宮,修慶典,視圣祖奉孝莊皇后、高宗奉孝圣皇后不逮十之一,而世顧竊竊然有私議者,外侮迭乘,災(zāi)祲屢見,非其時也。不幸與德宗意恉不協(xié),一激而啟戊戌之爭,再激而成庚子之亂。晚乃壹意變法,怵天命之難諶,察人心之將渙,而欲救之以立憲,百端并舉,政急民煩,陵土未乾,國步遂改。
外國人評價:
少數(shù)幾個見過這位太后的人將她敘述為一位身板挺直、面目秀麗的高個子女性。她長著一雙鷹眼,有著明顯的韃靼人特征。她態(tài)度高貴而傲慢,嗓音中帶有不可動搖的權(quán)威和絕對的威嚴。
————伊萊扎·魯哈馬·西德摩《中國》
身為一個滿族女人,想要掌握那些軍國大事的知識,本來就機會渺茫,但是她卻與只了解女紅的東太后完全不同,處理大事的時候總能鎮(zhèn)定自若,中國的門戶面對敵對勢力從來未被打開,這在中國半獨裁統(tǒng)治的歷史上可謂絕無僅有,要找一個原因,我想只能說是這位統(tǒng)治者本人擁有一種獨特的品質(zhì)和才能。
————亞瑟·H·史密斯《動蕩中的中國》
在過去三十年中,中國最有趣的名人無疑就是被我們稱呼為太后的那位女士。太后在垂簾聽政期間處于每一個帶有改革性質(zhì)的運動的前列,其統(tǒng)治的性質(zhì)只能從這一時期的性質(zhì)加以判斷。由于意志和感覺缺乏一個賴以遵循的明確中心,外交失敗了。它的杠桿找不到支點。于是在中國獲得成功的永遠只有依靠軍事力量。
————《布萊克伍德氏雜志》
在戊戌變法中,慈禧太后幾乎斷送了性命和權(quán)力,但是她也從戊戌變法中收獲良多,她開始變成一個支持革新政策的人。事實上,她遠遠勝過她的外甥光緒皇帝?!疤笕f歲!”“太后將來會登上大位!”在她的一生中,人們?nèi)恐竿齺聿粩嗟赝七M她非常熱心支持的目標。她牢牢地掌握著權(quán)力,她的涌起國說,敢于引導(dǎo)國家的戰(zhàn)車駛上一條從來都沒有走過的新路。她知道,她可以依靠那些總督和巡撫的支持,這些人都是她親自任命的。她也知道,改革的精神已經(jīng)傳遍了這片大地,百姓都會從心底支持她。
————W·A·P·馬丁《中國的覺醒》
又附:
在慈禧的母親過七十大壽的時候,由于慈禧無法親身前往,于是作了這樣一首詩送給她的母親:
世間爹媽情最真,
淚血溶入兒女身。
殫竭心力終為子,
可憐天下父母心!
這首詩的文學價值并不高,但詩的最后一句,“可憐天下父母心”,卻廣為流傳,一直延續(xù)至今。
【咸豐皇帝后妃全記錄】
孝德皇后,薩克達氏,太仆寺少卿、贈三等承恩公富泰之女。文宗居皇子位,道光二十七年二月,奉宣宗指婚。明年二月,賜冊為皇子福晉。二十九年已酉十二月十二日卒。三十年正月,文宗登極,詔追封為皇后。十月,冊謚曰孝德皇后,時梓宮暫安于田村。咸豐十一年,穆宗嗣位。十二月,加上尊謚曰孝德溫惠誠順慈莊恭天贊圣顯皇后。
慈安太后,鈕祜祿氏,廣西右江道、累贈三等承恩公穆?lián)P阿之女。道光十七年丁酉七月十二日生,咸豐二年二月,詔封貞嬪。五月,詔晉貞貴妃。十月,立為皇后,十一年七月,穆宗嗣位,尊為皇太后。十一月初一日,偕孝欽顯皇后御養(yǎng)心殿垂簾訓政,時年二十五,世人稱為東太后,同治元年四月,上徽號曰慈安皇太后。
慈禧太后,葉赫納喇氏,贈三等承恩公徽征之女,道光十五年乙未十月初十日生,咸豐元年被選入宮,初賜號為懿貴人。四年十一月,冊封懿嬪。六年三月,生皇長子,是為穆宗,旋詔晉懿妃。十二月,行冊封禮。七年十二月,晉懿貴妃。十年八月,隨侍車駕出狩熱河。十一年七月,穆宗嗣位,尊為皇太后。十一月初一日,隨孝貞顯皇后御養(yǎng)心殿垂簾訓政,時年二十七,世人稱為西太后。同治元年四月,上徽號曰慈禧皇太后。
璷妃,那拉氏,咸豐六年六月初九日賜號為璷貴人。十一年十月,穆宗尊封為皇考璷嬪。同治十三年十一月,再詔晉尊為璷妃。光緒二十一年(1895)乙未四月二十一日卒。二十三年八月初十日奉安。
吉妃,王佳氏,正黃旗維翰佐領(lǐng)下園戶清遠之女,咸豐八年五月十五日賜號為吉貴人。十一年十月,穆宗尊封為皇考吉嬪。同治十三年十一月,再詔晉尊為吉妃。光緒三十一年(1905)乙巳十月十六日卒。三十三年九月初六日奉安。
禧妃,察哈拉氏,咸豐九年四月十一日賜號為禧貴人。十一年十月,穆宗尊封為皇考禧嬪。同治十三年十一月,再詔晉尊為禧妃。光緒三年(1877)丁丑五月十六日卒。九月奉安。
吉妃,王氏,正黃旗維翰佐領(lǐng)下園戶清遠之女,咸豐八年五月十五日賜號為吉貴人。十一年十月,穆宗尊封為皇考吉嬪。同治十三年十一月,再詔晉尊為吉妃。光緒三十一年乙巳十月十六日卒。三十三年九月初六日奉安。
慶妃,張佳氏,咸豐九年九月初九日賜號為慶貴人。十一年十月,穆宗尊封為皇考慶嬪。同治十三年十一月,再詔晉尊為慶妃。光緒十一年(1885)乙酉五月初三日卒,十五年奉安。
云嬪,武佳氏,初入侍文宗于皇子邸,為側(cè)福晉。咸豐元年賜號為云貴人。二年十一月,冊封云嬪。五年(1855)乙卯正月初四日卒。同治四年九月二十五日奉安。
容嬪,伊爾根覺羅氏,咸豐三年三月為容常在,七年賜號為容貴人。十一年十月,穆宗尊封為皇考容嬪。同治八年(1869)己巳五月十二日卒,十二年二月二十六日奉安。
璹嬪,那拉氏,生于道光二十一年(1841),員外郎惠春女。咸豐三年為璹貴人;十一年十月,穆宗尊封為皇考璹嬪。同治十三年(1874)甲戌三月二十四日卒,終年34歲。光緒元年三月十二日奉安。
玉嬪,那拉氏,生于道光二十三年(1843),員外郎惠春女。咸豐三年為玉貴人;十一年十月,穆宗尊封為皇考玉嬪。同治元年(1862)壬戌十一月十六日卒,終年20歲。四年九月二十五日奉安。
玶常在,伊爾根覺羅氏,咸豐元年為英貴人;二年十一月,冊封英嬪,咸豐三年十月,降為伊貴人。五年二月二十四日,降為伊常在,復(fù)降為伊答應(yīng)。六年(1856)五月二十五日,封為玶常在。七月十五日卒,同治四年九月二十五日奉安。
瑃常在,咸豐元年為瑃貴人;三年降為明常在;五年降為明答應(yīng);六年為瑃常在;九年(1859)去世。
鑫常在,咸豐元年為鑫常在;九年(1859)去世。
也說咸豐皇帝:史上命運最悲慘的皇帝
在歷代帝王之中,咸豐帝的命運差不多是最慘的一位。中國歷史上最大的農(nóng)民起義太平天國運動讓他趕上了;西方列強入侵中國的三千年未有之變局讓他攤上了;中國幾千年封建社會的沒落也讓他碰上了,他駕馭的又是一條已經(jīng)航行了二百年的千瘡百孔的破船。他無處回避,責無旁貸又無力回天,為此痛心疾首,抱終身之恨。
咸豐帝在位期間清朝積累了二百多年的矛盾來了個總爆發(fā),咸豐帝一個人把大清朝列祖列宗的苦難都承受了,一生短暫,備嘗艱辛,自打繼位開始,太平天國運動就深深地困擾著他,傾全國之力,依然未見勝利的曙光,又遭遇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的打擊,咸豐帝終于崩潰了,以三十一歲的年齡命喪熱河。
但是,當清王朝終于挺過這一系列的打擊之后,隨著洋務(wù)運動的開展,中國逐漸融入到世界的洪流中去,跟過去的閉關(guān)鎖國時代相比,天地寬了,機遇多了,大清朝終于度過了乾隆晚年以來的統(tǒng)治危機,迎來了一場枯木逢春的“同光中興”,這真是中國王朝沒落史上的一個奇跡。然而,咸豐帝卻沒有等到這一天,可見咸豐帝真是像人們普遍認為的那樣,是一位“苦命”的皇帝。
從政治角度來看,他雖說是嘔心瀝血,用力改革,可還是沒有挽回敗局;再加上他下了很多錯誤的抉擇,所以清朝還是那樣千瘡百孔。他的大變革沒有取太大的作用。政治腐敗,國庫空虧,民生凋敝,兵將腐朽一個也沒解決。他的疏忽太多了,他的最大的疏忽竟然可以滅亡一個國家——他沒有阻止慈禧篡政,還加速了慈禧的篡政。他也要為清朝的滅亡負責。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