蕎麥,從“救命糧”到“健康糧”
“三塊瓦砌個廟,里邊住著白老道”,打一植物。您能猜出這個謎語的謎底嗎?答案就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一種粗糧——蕎麥。
因為大多數(shù)蕎麥種子都是三棱形的,這個謎語可謂十分形象地描繪了蕎麥種子的外形。
蕎麥面的口感較為粗糙,吃慣精米白面的人可能不太愛吃。過去,蕎麥是窮苦百姓饑荒時的救命糧,不過現(xiàn)在的蕎麥早已今非昔比,成了營養(yǎng)學(xué)家推薦的主流健康食物之一。
我國蕎麥的栽培品種包括甜蕎(也稱普通蕎麥)和苦蕎(也稱為韃靼蕎麥)。
甜蕎的主產(chǎn)區(qū)分布在東北、華北、西北和南方的一些低海拔地區(qū),如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陜西等地;苦蕎的主產(chǎn)區(qū)分布在西南、西北和部分南方海拔較高地區(qū),如云南、四川、貴州、陜西、山西、甘肅等地。
甜蕎為三角狀卵形,棱角較銳,果皮光滑,常呈棕褐色或棕黑色;苦蕎果實呈錐形卵狀,可見三棱三溝,果皮粗糙,常呈綠褐色或黑色。
苦蕎中生物類黃酮的含量是甜蕎的幾倍甚至幾十倍,一般認為苦蕎的營養(yǎng)價值和藥用價值更高。
近年來食品營養(yǎng)學(xué)等方面的研究表明,蕎麥特別是苦蕎麥,不僅營養(yǎng)成分豐富、營養(yǎng)價值高,而且還含有其他糧食作物所缺乏的微量元素及藥用成分,對現(xiàn)代“文明病”及中老年心腦血管疾病有預(yù)防和輔助治療作用。
蕎麥所含的碳水化合物主要是淀粉,相較于小麥,蕎麥含有更多的抗性淀粉。抗性淀粉不能被小腸吸收,在大腸中部分被微生物發(fā)酵利用,其功能與膳食纖維相似。
蕎麥也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其含量是一般精制大米的10倍。膳食纖維可以促進胃腸蠕動,對預(yù)防便秘有很好的作用。
蕎麥中大量的抗性淀粉和膳食纖維使其具有飽腹感,并且具有較低的血糖生成指數(shù)(GI),以蕎麥替代部分精米白面作為主食,可以改善糖代謝,降低罹患冠心病、糖尿病的風(fēng)險,預(yù)防高脂血癥和肥胖等。
蕎麥面的蛋白質(zhì)含量高于大米、小麥粉和玉米面。蕎麥蛋白含有豐富的氨基酸,其中人體必需的8種氨基酸組成合理、配比適宜。蕎麥的賴氨酸含量較一般谷物高,與大豆中的賴氨酸含量相當(dāng)。
蕎麥的氨基酸比例與其他谷類糧食有很好的互補性,適合搭配食用。
苦蕎中含有21%~30%的脂質(zhì),其中多不飽和脂肪酸亞油酸的含量高達39%。
蕎麥含有豐富的維生素E、B族維生素,以及鎂、鉀、鈣、鐵、鋅、銅、硒等元素,還含有其他禾谷類糧食所沒有的葉綠素和維生素P。
苦蕎中硒元素的含量是其他糧食作物的數(shù)倍至數(shù)十倍,硒有很好的抗氧化和調(diào)節(jié)免疫功能作用。
蕎麥不僅營養(yǎng)全面,而且含有豐富的酚類、蘆丁、多肽、植物甾醇等植物化學(xué)物。尤其是苦蕎,其黃酮類化合物含量較高,這是其他谷類糧食所不具有的。
黃酮類化合物具有降糖、降脂、抗氧化、抗衰老和清除自由基的功能。
蕎麥口感粗糙,如果將其和小米、大米、高粱米、薏米等谷物放在一起煮,可以改善口感,吃起來味道更好,營養(yǎng)也更均衡。
日常生活中蕎麥除了做成雜糧粥或雜糧飯,還能加工成蕎麥饅頭、蕎面餃子、蕎麥面條等食用,不過最特別的還是用蕎麥制作的各種風(fēng)味小吃,令人垂涎。
蕎麥面扒糕是著名的老北京小吃,因為口感筋道彈牙、做法簡單,雖然顏色不好看,但很多人仍鐘情于它。
扒糕做法很簡單,加適量清水、少許鹽,將蕎麥面粉和勻,倒入抹了油的小盆里,入開水鍋蒸30分鐘,晾涼即可。
吃的時候,可以涼拌也可以熱食,不過傳統(tǒng)吃法是涼拌,將扒糕切成條,搭配黃瓜、胡蘿卜、香菜等蔬菜,必不可少的調(diào)料是用鹽、蒜泥、香油調(diào)成的蒜汁,清爽可口,也可以根據(jù)個人口味添加芝麻醬、芥末醬、辣椒等。
蕎面饸饹被譽為北方面食三絕之一,與蘭州拉面、山西刀削面齊名。
制作時需使用一種特制的饸饹床子,將蕎麥面團壓成細長的圓面條,下入鍋中煮熟后可以熱吃、涼拌,還可以炒著吃。
這種蕎麥饸饹,壓出來的面條很細,色澤黑亮,綿軟筋韌,清香利口。熱吃可加蒜末、香油、醋等佐料食用;夏季一般涼吃,調(diào)入精鹽、香醋、芥末、蒜汁、芝麻醬和紅油辣子等。
作為一種健康食品,一般人群都可食用蕎麥,尤其適合肥胖癥、高血壓、糖尿病患者及中老年人經(jīng)常食用。
但服用中藥、患有腸胃病、孕婦、過敏體質(zhì)者不宜食用。
另外,蕎麥屬寒性食物,宜與羊肉等熱性食物搭配,寒熱調(diào)和不傷胃,味道也很好。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