癥狀:
感冒是感受外邪所致的以鼻塞、流涕、頭痛、咳嗽、惡寒、發(fā)熱等為主證的外感疾病。如病情較重,廣泛流行者,稱作時行感冒。病因總由正氣不足,六淫侵襲所致。病理在于營衛(wèi)不和,肺失宣肅。
中藥治療:
【辯證診治(中醫(yī)治療)】
感冒的臨床表現(xiàn),初起多見鼻塞、流涕、噴嚏、聲重、惡風(fēng),繼則發(fā)熱、咳嗽、頭痛、全身不適等。病程一般5~7天。時行感冒多呈流行性,常突然惡寒,甚則寒戰(zhàn)、高熱,周身疼痛,且可化熱入里,變生它病。治療采取解表達(dá)邪的原則。體虛者,又當(dāng)扶正祛邪。
一、風(fēng)寒證
主證 惡寒重,發(fā)熱輕,無汗,頭痛,肢體疼痛,鼻塞聲重,時流青涕,咳痰稀薄色白,舌苔薄白,脈浮或浮緊。
治法 辛溫解表。
方藥 荊防敗毒散加減:荊芥9克,防風(fēng)9克,羌活12克,前胡12克,川芎12克,紫胡9克,白芷9克,細(xì)辛3克。如表寒重者,可加麻黃9克,桂枝10克;如咳嗽多者,再加杏仁12克,白前9克;外塞里熱者,加石膏30克。
二、風(fēng)熱證
主證 身熱重,微惡風(fēng),頭脹痛,咳痰黃粘,咽燥,或咽喉乳蛾紅腫疼痛,流黃濁涕,舌紅,苔薄黃,脈浮數(shù)。
治法 辛涼解表。
方藥 銀翹散加減:銀花18克,連翹15克,竹葉15克,荊芥9克,牛子12克,薄荷5克,桔梗12克,桑葉18克,菊花15克,甘草9克。如咳痰黃稠量多者,加川貝12克,瓜菱皮20克,桑白皮18克;時行熱毒癥狀明顯者,加大青葉18克,薄公英15克,知母18克;如秋令感受風(fēng)溫燥邪致病,伴咳嗆痰少,口鼻干燥,去荊芥,加南沙參18克,花粉18克。
三、暑濕證
主證 身熱,微惡風(fēng),肢體痰重或疼痛,頭昏重脹痛,咳嗽痰粘,心煩,口渴,或口中粘膩,胸悶,泛惡,苔薄黃膩,脈濡數(shù)。
治法 清暑祛濕解表。
方藥 新加香薷飲加減:香薷10克,厚樸9克,銀花18克,連翹15克,菊花15克,羌活9克,桅子15克,川貝12克。藿香10克。如暑熱偏重者,加鮮荷葉40克,黃連15克;里濕偏重者,加蒼術(shù)12克,半夏10克;小便短赤者加滑石18克,木通10克。
四、體虛證
(一)氣虛感冒
主證 惡寒發(fā)熱,頭痛鼻塞,咳嗽痰白,倦怠乏力,氣短懶言,舌淡苔白,脈浮無力。
治法 益氣解表。
方藥 參蘇飲加減:黨參30克,黃芪25克,蘇葉9克,葛根10克,橘紅10克,前胡9克。如氣虛較甚者,黃芪用35克,再加白術(shù)25克;若表虛自汗,易感風(fēng)邪者,可常服補(bǔ)中益氣丸。
(二)陽虛感冒
主證 惡寒重,身熱輕,頭痛身痛,語聲低微,四肢不濕,舌淡苔白,脈沉無力。
治法 助陽解表。
方藥 參附再造丸加減:黨參30克,黃芪25克,制附子12克,桂枝9克,防風(fēng)6克,白芷9克,甘草9克。
(三)陰虛感冒
主證 身熱頭痛,微惡風(fēng)寒,干咳少痰,口燥咽干,五心煩熱,舌紅,脈細(xì)數(shù)。
治法 滋陰解表。
方藥 加減葳葬湯化裁:玉竹12克,麥冬15克,白薇9克,桑葉15克,薄荷9克,楷杷葉12克,桔梗10克,豆豉25克。如表證較重者,可加荊芥9克;若另干咳痰不爽者,加牛子12克,瓜萎18克。
(四)血虛感冒
主證 頭痛身熱,微惡風(fēng)寒,面色不華,唇甲色淡,心悸頭暈,舌淡苔白,脈細(xì)或浮而無力。
治法 養(yǎng)血解表。
方藥 蔥白七味飲加減:生地18克,當(dāng)歸20克,柏子仁15克,葛根10克,豆豉18克,蔥白2棵,生姜5片。如惡寒重者,可加荊芥、蘇葉各9克;身熱重者,加銀花18克,黃芩12克。
【單方驗方】
一、蔥折(帶須根)8棵,生姜5片,橘皮6克,水煎后加紅糖30克,熱服,每日1劑。用于風(fēng)寒感冒輕證。
二、銀花15克,薄荷3克,鮮蘆根30克。水煎服,每日1劑。用于風(fēng)熱感冒輕證。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