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學真言
(道學皈元卷二)
老子道歷3308年天運壬申七月中元,震陽子曹信義著于白云觀
一、丹語淺說
何為丹?丹就是金丹大道,須用語言詳細談談。若以文言深論,恐文化低的人費解不懂,墮入文字障里,不如直接了當以淺言之,使一般人通俗易知,故曰:“丹語淺說”。
呂祖純陽真人詩中說道:“大道不遠在身中,萬物皆空性不空。性若不空神氣住,氣歸元海壽無窮”。這首詩說明了金丹大道在何處去求,分明就在我們每個人自己身中。世界上的一切萬物都是空的,因為無論什么東西,有他的生就有他的死是一定的科學道理,因此,把世界上的一切都要看空。世上就是一個大舞臺,人活百年后,把眼一閉什么都成了空的,連自己這個假殼也成了個臭皮囊。自己身子尚是假的,更何況身外之物呢?
呂祖他老又說:“萬物皆空性不空”,我們這點天理靈性不是空的,性既然不空我們的神氣自然住在我身。又說:“氣歸元海壽無窮?!痹>褪侨说南碌ぬ铮敲磯蹮o窮呢?就是長生久視之大道得在我們身中,為什么不好好求呢?
道祖太上老君說:“多言數(shù)窮,不如守中。”他老說的更簡便,多說一些話沒有用,氣數(shù)有窮盡,不如守著這個中字。中就是天地之正中,也就是人之正中,中就是天地之根、玄牝之門。中字當中一豎左為玄右為牝,玄牝之門就是天地根,得此天地根就是得著玄關大道。玄為雄、牝為雌,換句話說就是陰陽性命。如把當中一直劃左右點上兩點再旋轉90度橫過來看,就是“母”字,此母字乃是先天無極老母。就是道德經(jīng)第二十章云:“我獨異于人而貴食母?!本褪浅韵忍鞜o極老母親的乳,也就是食元始無極之祖炁。人常食元始祖炁,金丹大道得之矣。所以守中之道大矣哉!既欲得守中之無極金丹大道,請把余作的這本《丹語淺說》仔細熟讀參悟,此乃大泄天機矣。金丹大道不必外求,丹在身中自得之矣。
二、降龍伏虎
初學參禪打坐之功,先要懂得降龍伏虎之事。何為降龍?龍比做人之心神,人心好動不好靜,人心不死,一念未了又生一念,連連續(xù)續(xù)接連不斷。欲要清靜,必須先降伏人心,使人心死。人心死,道心活。常使人心沉入下丹田,這就是《指玄篇》所謂“青龍駕火游蓮池”。青龍比東方木,木能生火,火即離火,離屬心經(jīng)。這就說明將人心之正念,收藏于下丹田炁穴,靜而又靜,把下丹田煦得暖煦煦的?!吨感分小鞍谆⑴d波出洞房”,白虎比做人的真情,它的洞房深居腎臟。青龍駕火游它的蓮池,蓮池比做下丹田,把下丹田煦得暖煦煦的,感動白虎的真情,興波乘浪來會青龍,龍虎相抱而不離。能捉得此二物牽上昆侖頂,過鵲橋(舌頂上腭即鵲橋也)下降重樓(即咽喉管也),后歸炁穴。此即為降龍伏虎也,也就是神炁相抱,又叫“性命雙修”。龍即性,虎即命也,神即性,炁即命。受此丹訣,當誠心密煉,久而久之,自見功效。
三、性命雙修
此法先守明堂少時,待明堂發(fā)暖,似有蟲爬蠕動,此即人之真意的感覺。即從此門戶(印堂內也)而入,將正念收歸土釜(即黃庭中宮也),恍恍惚惚、若存若亡守中。靜六根(眼、耳、鼻、舌、身、意),祛除萬慮(即除掉一切思慮雜念),以元神、真意、目光,此三者(統(tǒng)稱為性、為離火)返照中宮。主要的是不沾不脫,沾則執(zhí)著,脫則龍飛,總要溫煦守中。不一時而氣調息定,是名胎息。此即無極時也,比時則為亥末,比日則為三十,比年則為十月,比之卦爻則為重坤。迨至虛極靜篤,忽然一動,此動即是真機。此動比卦爻為復,即地雷復卦。此時任督二脈由會陰處接通,二脈一通渾身的經(jīng)絡皆通而情舒意暢、百脈流通。但此時不可貪戀持久,恐漏爐走丹,須馬上運轉河車。此即本身之活子時也,名曰“子進陽火”,須用陽九。訣云“用吸不用呼”,非不用呼也,只是呼時不用意,吸時用意往上提,就是意存尾閭往上行之。易曰“艮其背”,艮者止也,止去妄念。用正念隨其真陽之炁感向上運行,陽炁則隨之行,炁住隨之而止。用陽九,乃是用意吸九口氣向上運行,吸氣時用鼻吸,如此外腎之陽舉逐漸回縮。如不回縮再用二九或三九,頂多不到四九,自然金龜縮首矣。由尾閭過夾脊,通過玉枕,直至昆侖頂,此即至乾頂矣。向下至泥丸宮稍停,即午沐浴也。陽炁至此即化為甘露,長生酒也。
以下即是午退陰符。得此甘露與平素之津液大不相同,其味不可名狀,只有真功實行之士,始能體驗嘗之,此則玉液金丹也。內經(jīng)圖所謂“白頭老子眉垂地,碧眼胡僧手托天”,比之舌頂上腭。正是緊關節(jié)要,過鵲橋抵玄膺,下降十二重樓即嗓喉也,(中有酉之沫?。┧蜌w土釜。那么土釜之名義何以得之?以坎納六戊,就是戊子、戊寅、戊辰、戊午、戊申、戊戌,此六戊屬陽土,坎卦中陷如釜,故曰“土釜”。其實并無此物,不過虛譬之,也就是意想如釜。
那么封爐呢?也是人以其真意,把采來的真陽炁感之土歸入爐內封固,勿使走失,以真意守之。以我的目光照此坤爐,坤比之腹也。其實土釜也好,坤爐也好,都是無形之物,以真意而形成之。雖則目光照此,也不要死盯著死守,先存后忘,似有而無,合乎自然,這就是封爐的要訣。由是每逢藥生,就是真情陽動則用意采之入爐封煉,以至生無可生,采無可采。如此則內陰自縮,外陽不舉,即停運而止火,此則止火時也。那么不到其時而止之則漏盡未證,火躁丹老仍難成就。但止火之后,漏盡已證,內丹已成,此時應當靜觀,文火溫照,否則大藥不生。故靜觀溫照,為采大藥之至要口訣也。
那么大藥出爐是什么景況呢?真意感覺上沖下撞,其勢洶洶,故有兩腎湯煎,耳后生風,鼻搐身涌之效。此其時也,更有一道白光發(fā)現(xiàn)內臟,自下丹田至明堂。但是如見此景,未達到真漏盡通,雖見此光亦莫止火,千萬謹記。及至大藥過關,有五龍捧圣之喻,此秘密天機自古保密,非人勿示。余不惜苦口,再為修士細言之。
四、何謂五龍
何謂五龍?五者土數(shù),龍比真陽真意,圣比大藥。概言之,即以真意采取大藥,捧過三關九竅,上至乾頂,降下中田。真所謂乾坤交罷后,一點落黃庭也。從此守中下二田為一,存養(yǎng)十月,身外始有身矣。然大藥上升時,雖用意領勿著于意,應順其自然之機。機動隨之而動,機靜則隨之而靜。以定靜守,以溫照候,自有當動當靜之機。機一來則隨其機而已,不沾不脫,是為其訣。昔者比喻達摩老祖踏蘆過江而不沉溺者,正是不沾不脫之妙用也。沾之則沉,脫之則離,既無船舵又無櫓漿,一蘆浮水能不任其行動自如乎?故蘆行吾行,蘆住吾住。
然蘆之行住,究誰使之行住也?蓋其行也不能自行,必待水勢流動而后順之行也。亦不能自住,必待水勢平靜而后隨之住。亦如大藥不能自行,必待真意宰之,呼吸吹之,大藥始能過得三關。過關時有兩處危險,即上下鵲橋是也。以藥至尾閭欲從便道而出,而吾當以真意抵之;藥至明堂,欲走鼻孔而泄之,吾則用真意注之,上腭以舌頂之。則藥無走失,由玄膺穴而下降十二重樓,入黃庭中宮封固,以文火煦照溫養(yǎng)圣胎。
注釋:達摩喻真意,蘆喻大藥,江喻三關。至于養(yǎng)胎脫化,在后兩步,參看“釋疑”自能貫通。
詩云:榮枯自古不曾差,全在人心定正斜。
死后怕為雙角獸,生前莫作兩頭蛇。
兇星只照無良輩,吉曜常臨積善家。
不信試看秋圃叟,豆得豆來瓜得瓜。
丹語詩云:大藥原是坎離精,功夫先后莫紛更。
登君須記,一步豈能朝玉京?
五、何謂道
夫“道”者,一陰一陽也,只知有陰而不知有陽者,終不免墜于枯寂,何也?然道既是陰陽二氣,必知此二氣之由來。那么這陰氣屬于性,屬于離卦。離乃中虛,虛而明也,外陽而內陰,藏之于人心,發(fā)之于二目及腦海,故《陰符經(jīng)》云“機在目”。始知目為心之先鋒,目至而心隨之也,亦曰“目擊道存”。所以一部全功只在慧光返照,故曰“道在眼前,何求諸遠乎?”妄為解說之徒,指明堂為玄關者誤矣。殊不知明堂乃道之門戶,既為門戶則不能指為玄關。如吾人一身皆屬陰,只有先天一點祖炁屬陽。這一點陽精,未生身前是一點乾金,即乾卦之中陽落于坤卦六斷之中,變坤為坎象,所以叫做水中金。這一點真金之炁,乃我受之于父母,故又稱之曰“祖炁”。自小嬰孩呱的一聲落地,先天胎息間斷,即剪斷臍帶之時,能動不能言。修道之士,能將此一點祖炁還歸本源,此即取坎填離,又謂之“還丹”,也就叫做七返九轉大還丹之義。離卦得此乾金,遂成乾健之體,此即一遷長生久視之道得矣。
那么坎卦抽出中間之陽爻,變成坤柔之象,此即成馬陰藏象,亦名金龜縮首。從此移爐換鼎,遷入黃庭中宮,此即二遷功之時也。黃即真意,真意守中,為善養(yǎng)圣胎之所。靜觀十月炁化神全,六脈呼吸亦絕,此乃八脈停此六脈,只任督尚存也。此時再遷泥丸,三遷功也。三千功滿八百行圓,須行乳哺之功,即三年乳哺,以俟白毫光現(xiàn),再行煉調神出殼之功。一出一收慎勿放縱,或出一二步即收,或五六步便返回。或一星期一出,或二七再出,或三七、四七,出時要少,出路要近。仙經(jīng)云“一步兩步,切宜回顧”,即此意也。能煉到變化不測,自然神境無所不通矣。尚須末后九年磨煉性功,方是最最上乘,所謂形神俱妙、與道合真。那么今之學者,初下手即學上乘,命不歸性,性光到底不圓。古仙云:“只知修性不修命,便是修行第一病”,旨哉斯言也。
太上至尊詩云:道德傳來數(shù)千秋,腐儒反說無來由。
誰知一字千金貴,踏破鐵鞋不易求。
吾道工夫得一忘一,自然圓融,非有強制強行之處,不明自然之道,妄自調息。不知息不用調,但能將汝之心目隱藏于炁穴,息自調也。但是心目所在須不沾不脫,沾則執(zhí)著,脫則頑空。執(zhí)著氣息不順,脫則炁頑空而無依,只有不沾不脫乃入于佳境。于平素心不宜太窄,遇事把心放寬,常若觀境無心。要心平氣和,不可存速成之心。心目內觀,神凝炁穴,無思無慮,順其自然。但能如此,則息自調而藥自生。此即不傳之秘密,果能依此,自入妙境玄之又玄也。
丹語云:問君下手欲何之?當悟生身受命時。
漫笑三春間花柳,淫根情種是仙基。
大泄天機在此詩,悟之悟之!修道之士立剛志而虔修,應持之以恒,雖暫寧無所得,但能不懈厥志,丹成自不遠矣。能靜觀守中,一小時不起妄念,即能入靜。既能入靜,虛極靜篤,即動之漸也。唯此一動,萬古密而不傳,此即活子時也,入手采藥之始。
六、何謂采藥
何謂采藥?采藥就是神炁相抱,也就是靜觀守中。守之既久,周身陽炁自然充足,真種自能發(fā)現(xiàn)。采此真種運行周天,方是作外丹的功用。什么叫外丹?外丹就是腎炁、命也,也就是真種,發(fā)自腎的充足真炁,丹經(jīng)上叫它為外丹。并不是其他五金八石之外丹,乃是自己身中的腎炁之真陽。比卦為坎,就是坎中一點真陽,為彼、為戊土、為真種、為命。那么內丹呢?就是自己心中元神真意和目光,三者為我們之天性,比卦為離,為己、為內丹。內丹外丹合在一起為性命雙修,也就是神炁相抱、取坎填離,返成先天乾健之體,長生之道得之矣。
煉成乾健純陽之體,離不開六候煉丹。
此六候為:1.靜觀守中;2.一陽發(fā)動;3.河車運轉(即后升前降,任督二脈被真種陽炁沖開);4.采藥歸爐;5.溫養(yǎng)大丹;6.神化通靈,功行圓滿,金仙可證。
口訣真?zhèn)鳎红o觀守中,一陽發(fā)動。河車運轉,任督脈通。采藥歸爐,溫養(yǎng)丹成。功行圓滿,神化通靈。
詩云:
藥產(chǎn)采煉運周天,四大沐浴在其間。
認得真切辨得透,行此六候結大丹。
又云:
靜觀入定貴守中,一陽震動周身通。
采藥歸爐養(yǎng)丹體,功行圓滿大道成。
以上二首詩皆具六候煉丹口訣,謹志記之。
人生在世歲月如流,既逢大道而得訣,應下手速速修猶悔遲也,豈敢自暇自逸虛度大好光陰乎?果是緣人,應早打破情關超出欲界,切勿因因循循紛紛擾擾。自應死心塌地悟此不生不死關頭,急求養(yǎng)生保命之術,否則油干燈未有不滅者也。修士須識添油密法。
七、添油密法
夫油者精也,燈光性也,以精合性就是添油之法也。入手初修第一要保精,此為至要之道,大都難以保守?;蛴腥苏f:“精是后天渣滓之物,泄之又生,保它何益?”豈知保此后天之精使之不泄,此所以固先天也。故《西游記》中的孫悟空,得水簾洞后先盜水晶宮武庫之金,即金箍棒也。得此真寶,可以固后天也,使花果山(比人之身)水簾洞(比卦為坎,外陰如水簾,比內腎宮)成為銅墻鐵壁,稱圣稱王亦無不可也?!兜赖陆?jīng)》第九章說“金玉滿堂莫之能守”,蓋言后天精足最易漏泄之虞。如能保而煉之,久則精返化炁,與神合為一體。故《中庸》云:“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此則一語道破,毫無余義矣。要知“道”最簡易,除卻保精養(yǎng)炁、靜觀凝神,別無可言矣。
那么修道之士對此靜觀凝神四字,有明白的也有糊涂的。明白的雖明白而不能常觀照、常凝神,亦與糊涂者等,故道貴實踐也。聞道而不能行,亦與未聞者何異?從今而后,總要常觀常照,行動如一、坐臥不二,不到個月自獲大效。一部玄功,以觀為主體,一離乎觀即遇魔矣。故《西游記》中玄奘取經(jīng),一遇妖魔即有觀音解救。蓋觀音者即靜觀也,經(jīng)正觀萬魔即退,觀之義大矣哉!《陰符經(jīng)》云“機在目”,誠然。
詩云:
竊取乾坤日月精,煉成大藥片刻靈。
其機鬼神難窺測,妙在靜觀一卷經(jīng)。
《易》曰“復見天地之心乎?”明明道破天機。昔唯先生識數(shù)理道味,故有“一陽初動處,萬物未生時”之句,分明說破玄機。而后學仍未悟之,可發(fā)一嘆。
夫一陽初動,即冬至之子半也。比之在人身,即陽炁初動,所以叫活子時也。如復卦一陽生于五陰之下,陰極陽復,故曰地雷復卦。修道之士,如此時靜坐凝神,以合其動機,就是自身之陰陽交媾、氣血周流,神清氣爽,心情舒暢,美矣樂哉!
八、何謂天心
何為天心?即天地之正中也?!兜赖陆?jīng)》第五章太上曰“多言數(shù)窮,不如守中”,即守此正中也。第六章又曰“谷神不死,是為玄牝。玄牝之門,是為天地根”,皆指此處。譬如悟空,人皆以為心猿,非血肉之心,乃為天心也。如悟字之豎心,識此通天徹地之豎心,即識悟空。否則認內心為道,豈有不僨事者乎?如水簾洞外面以水為簾,即坎卦之外陰為水也,中有乾陽之金,現(xiàn)成家當,即玄竅也。悟空樹旗稱王,居然主人翁矣,故指悟空為水中金,恰確無疑也。人欲得其玄竅,亦必如悟空溯流以尋其源,方有著落也。字字如珠璣,望學者共識之。
詩云:
饑餐渴飲倦且眠,二六時中莫離觀。
凝神調息待陽動,性命雙修自結丹。
每歲冬至,陽氣融融,陰極陽復,勢所必然。人當效法天地,用靜功能坐到虛極靜篤,陽氣亦自旋動。人天一理,道無二致。而旁門左道節(jié)外生枝,違背生生不已之道,做不倫不類之事以為捷徑,乃終自誤耳。豈知大道不離陰陽,離則非道。故《易》曰:“一陰一陽之為道”,此何等明顯之語也,而庸人不悟,盲修瞎煉到底無成。
特別是命功,老年最要之務,如不能保命,性亦不足以存。如無根之樹,轉瞬即枯矣。設將無根樹插入土內,常以肥水灌溉,久而生根,勃然活矣。故我道以凝神炁穴,為唯一無二之妙旨。神不凝則元炁不生,元炁不生而獨修一物,轉近危殆。豈知造化生于陰陽,陰陽成乎造化,舉凡昆蟲草木無不賴陰陽而生也。我道法天象地,拋卻陰陽將何以盡天地之妙哉!如牝雞生卵,無雄雞者其卵不育雛,此所以孤陰不生之明證。如蟲蚊之微物亦有陰陽,況我人乎?先天大道,至精至微至大至剛,與天地合德,日月合明,四時合序,鬼神合其吉兇,離乎陰陽不能一朝而立也。今之學者,動曰“最上一層,為不二法門”,誤矣!夫登高自卑,行遠自邇,不依次序超拔而越等為躐,躐等而進容有濟乎?
觀看太上道德經(jīng)首章之義,便自了然。如“有欲觀竅,無欲觀妨”八字,已將修身要道和盤托出,而后學皆忽略過去,不知真機固在此矣。然無欲觀妙,即虛極靜篤無為之妙也;那么有欲觀竅呢?即回風混合有作之時也,神仙不傳之秘即在于此矣。萬物并作以觀其復,即言陽炁發(fā)生萬物皆藉以生。觀其竅,即是遇此陽生,以神光緊對此玄竅。此即所謂神炁自回(神即性、炁即命),也就是神炁相抱、性命雙修之義,此亦上所云“有欲觀竅”之神功也。亦不必問何處是玄關,能將虛靈不昧之神,凝于炁機動處,即是配合陰陽兩不相離,我之真息亦隨之伏矣。凝聚既久神炁充足,真種發(fā)生、沖關蕩竅皆是自然之機,有一點勉強便礙天機矣。
“道”原不難,唯守之不易耳。故古仙難于筑基一事,非常謹慎,遇機一動即可起坐,否則當面錯過??傄S機而應、常自靜觀,即是保精化炁之要道。一離觀照,火(藥即是火)即散矣,火散爐寒,爐寒丹耗。如能三月不問人事,筑基成矣,基成陽縮,此亦必然之勢。陽稍有不縮,精未盡化成炁,仍須繼續(xù)煉之。必俟陽縮盡,其始完全成立。此即六通之一,所謂漏盡通者是也,亦即金龜縮首如童子體。得此一通,即入人仙之境,彭祖八百遐齡,不過得此人仙之道。有此基礎繼修大藥,而后可以移爐換鼎,遷入中宮(中丹田),行十月之功,即可炁化為神,胎圓親為金仙,到此六通俱足、變化無窮。如三豐游戲市曹,拯濟世人疾苦;采和赤臂臥雪,而神通變化未可思議。此等景況有何難哉?唯恐學者不能心死神活,發(fā)大志愿、竭力行之。年余之功,便見神妙不可測之奇效。請君等試之,余不欺汝也。
詩云:
大泄天機付凡流,廣積至德道易求。
真師指破玄關竅,龍降虎伏列仙疇。
天下世事本來就中庸凡流,這很好。如果過于夸張離奇,反致使人生謗。那么吾出家清修之士,以道為本,如稍得趨避之術,亦是道之一助耳。能修到身外有身,自得玄中之妙。我與太虛合體,我亦太虛也;我行天德之所行,我即替天行道。我做神仙所為之事,我亦神仙也。我行圣賢所行之事,我亦圣賢人也,細想也沒什么了不起的。古云:“堯何人也?舜何人也?有為者亦若是”。故天眼難瞞,我與天合,天眼即我眼也;我與天同體,天耳即我耳。所以不能者,道未修成也。如今之談道者,皆口頭三味,考其道行卻是空談無補。多言數(shù)窮,不如守中。
九、長生須伏氣
太上爺說過,大道至簡至易,毫無雜偽其間。學道者不能死心行去,終難成就。況道成神化親為大羅金仙,中間奧妙誠有不可思議者。如初步功夫,只在靜觀凝神。試問名山大川逸叟高賢,誰成不漏之體呢?哈哈!道不遠人,人自遠之耳。
如果常常凝神觀照,此即入手初修之要訣。吾屢言之矣,天機在目,目到心亦隨之,亦即目擊道存之意。心目之所在,息亦定此。胎息經(jīng)云:“服氣不長生,長生須伏氣?”。息定于中即伏氣也,也就是靜觀守中之道。并非勉強,如勉強強制使之定伏,反而不能入定、不能伏氣矣。須不急不躁,伏定既久,待其機自動,此乃真陽之情感也。
我即以神探其動處,識得此炁根之動,方是得著玄關矣。然得無所得,不過煦照之,以免元炁外耗耳。一切玄妙皆基于此,此即配合自身之陰陽,為不傳之秘密。初以目光煦育炁穴,就是以神就炁,使神炁相抱。觀照既久其機發(fā)現(xiàn),我又以神尋覓炁根動處,炁返回本穴與神相依,陰陽配合之妙法也。陰陽不和不生真神,如凡人夫婦不合不生嬰兒,同一理也。神炁凝聚既久,神炁充足、真神發(fā)現(xiàn),再行周天自然而然。經(jīng)所謂三十六、二十四者,虛比也。炁周一天,即如人間一日經(jīng)十二時也。學人茍拘于三百息之句,真不堪教誨也。至隱微處后再述。
道學真言(2)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