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
元月01日
醫(yī)案轉(zhuǎn)自民間中醫(yī)網(wǎng)-經(jīng)方方藥
下面是病人自己寫的診療記錄:
性別:男
年齡:25
3月13-14日氣溫驟降,本人14日晚感覺喉嚨不適,到了晚上更是感覺頭暈。
15日早晨起床頭暈加劇,發(fā)燒約37.7度。
主要癥狀:
頭暈、頭痛,沒精神,渾身無力且偶爾肌肉酸痛,脈搏104,扁桃體腫但不咳嗽,鼻塞流鼻涕,鼻涕清中帶黃,略有惡寒。
水中火用藥
處方一:葛根湯
服下一劑后,下午頭痛已有緩解,晚飯前又服一劑,頭痛頭暈癥狀緩解,人也舒服多了。
當天夜里微出了點汗,16日早上起來人清爽許多,但低燒未退,鼻塞有大量鼻涕,經(jīng)常打噴嚏。
肚子不舒服,感覺里面有氣,老是打嗝噯氣,喝水以后肚子會不舒服。
水中火用藥
處方二:旋覆代赭湯
服下一劑后,肚中脹氣稍有好轉(zhuǎn),后又服一劑,肚中有氣的感覺好了許多,遂停藥。
17日早起低燒已退。唯有輕微感冒癥狀仍在,鼻塞鼻涕,喉嚨稍癢,未用藥。
水中火注明:
病案是患者自己根據(jù)回憶寫出來的。
我清楚的記得,當時與患者通話中詢問是否有汗,患者回答無汗。
特此補充如下:
《傷寒論》第一條“太陽之為病,脈浮,頭項強痛而惡寒”是太陽傷寒和太陽中風的提綱之辯,是對太陽病傷寒和太陽病中風最典型臨床癥狀的高度概括。
不包括太陽溫病。
不是傷于風叫中風,傷于寒叫傷寒。
中風,傷寒,溫病是對太陽病的分類。
仲景緊接著在《傷寒論》第2條“太陽病,發(fā)熱,汗出,惡風,脈緩者,名為中風”和第3條“太陽病,或已發(fā)熱,或未發(fā)熱,必惡寒,體痛,嘔逆,脈陰陽俱緊者,名為傷寒”論述太陽中風和太陽傷寒之辯。
仲景在傷寒論第6條云“太陽病,發(fā)熱而渴,不惡寒者為溫病”,此乃借溫病以分別傷寒中風之言。
在張仲景的《傷寒論》理論思路中,給我們明確了一個事實,那就是傷寒,中風,溫病初起病位都在太陽,目的是便于比較區(qū)分,使兩者不至混淆誤治。
然后,再以六病的模式論述傷寒,中風,溫病的傳變治法,那就是:
傷寒 中風 溫病 起始 太陽脈證并治
傷寒 中風 溫病 傳 陽明脈證并治
傷寒 中風 溫病 傳 少陽脈證并治
傷寒 中風 溫病 傳 太陰脈證并治
傷寒 中風 溫病 傳 少陰脈證并治
傷寒 中風 溫病 傳 厥陰脈證并治
”扁桃體腫但不咳嗽,鼻塞流鼻涕,鼻涕清中帶黃,略有惡寒?!?br> 第一,病人有惡寒的表證,證明病邪還在太陽留戀。
第二,病人扁桃體腫,證明還有里證,所以需要表里雙解。
一診的處方是葛根湯。
回復 小藥蟲 的帖子
老師能講講一癥為什么用葛根湯而不用麻黃湯?是因為病人沒喘嗎?但是病人也沒有葛根湯的項背強幾幾呀?
葛根湯是表里兼治,麻黃湯只解表。
這個病人有表里證。
二診的處方是旋覆代赭湯,大家有爭論的可能就是半夏瀉心湯了。
旋覆代赭湯
旋覆花三兩,人參二兩,生姜五兩,代赭石一兩,甘草三兩(炙),半夏半升(洗),大棗十二枚(劈)。
半夏瀉心湯
半夏半升(洗), 黃芩三兩,干姜三兩,人參三兩,甘草三兩(炙),黃連一兩,大棗十二枚(劈)。
旋復代赭湯與半夏瀉心湯的區(qū)別,就是《湯液經(jīng)法》中小補心湯與小瀉心湯的區(qū)別。
所以說啊,你學習經(jīng)方的路子不對,要走好多彎路。
小瀉心湯:治心氣不足,吐血衄血,心中跳動不安者方。
黃連,黃芩,大黃各三兩。
小補心湯:治血氣虛少,心中動悸,時悲泣,煩躁,汗出,氣噫 ,脈結(jié)者方。
代赭石,旋覆花,竹葉各二兩,豉一兩。
仲圣寫《傷寒論》直接取材于《湯液經(jīng)法》,有其特定的文化背景,只有站在《湯液經(jīng)法》角度去審視傷寒論才能明白、理解仲景撰著的原意和方法,違反這一原則研究傷寒論其結(jié)果必然與仲景思路格格不入。
可就是有人搞不清,誤認為張仲景治療傷寒,中風,溫病,就是在辛溫發(fā)散。
到底是不識字,還是怎么回事?
清一色辛溫的路子明顯與仲景的臨證思路格格不入,更很難與臨床實際相符,大家自己看仲景條文自會明白。
傷寒,有熱,少腹?jié)M,應(yīng)小便不利,今反利者,為有血也,當下之,可不余藥,宜抵當丸。
抵當丸方
水蛭二十個(熬),虻蟲二十個(去翅足、熬),桃仁二十五個(去皮尖),大黃三兩(酒洗)。
傷寒六七日,結(jié)胸熱實,脈沉緊而實,心下痛,按之石鞕者,大陷胸湯主之。
大陷胸湯方
大黃六兩,芒硝一升,甘遂一錢匙。
傷寒十余日,熱結(jié)在里,復往來寒熱者,與大柴胡湯。
傷寒,無大熱,口燥渴,心煩,背微惡寒者,白虎加人參湯主之
傷寒,胸中有熱,胃中有邪氣,腹中痛,欲嘔者,黃連湯主之。
黃連湯方
黃連三兩,甘草三兩(炙),干姜三兩,桂枝三兩,人參二兩,半夏半升(洗),大棗十二枚(劈)。
傷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無表里證,大便難,身微熱者,此為實也,急下之,宜大承氣湯。
傷寒七八日,身黃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滿者,茵陳蒿湯主之。
茵陳蒿湯方
茵陳蒿六兩,梔子十四枚(劈),大黃二兩(去皮)。
傷寒,身黃、發(fā)熱者,梔子柏皮湯主之。
梔子柏皮湯方
梔子十五個(劈),甘草一兩(炙),黃柏二兩。
傷寒,脈滑而厥者,里有熱也,白虎湯主之。
傷寒解后,虛羸少氣,氣逆欲吐者,竹葉石膏湯主之。
七月老虎按:
轉(zhuǎn)姜佐景師——
太陽中風、太陽傷寒是皆太陽病之津液未傷者也。
若其人先自傷津,續(xù)得太陽病,是即太陽溫病。
是故“傷津”二字,實為太陽溫病之內(nèi)蘊。
患者記錄:
肚子不舒服,感覺里面有氣,老是打嗝噯氣,喝水以后肚子會不舒服。
旋覆代赭湯主治傷寒發(fā)汗吐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氣不除。
方證對應(yīng),藥到病除。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