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蘭川· 插畫| 七節(jié)
點上方綠標聽主播白唐朗讀音頻
科技無比發(fā)達的當今,人們都過著快意人生——說走就走的旅行,說干就干的事業(yè),說分就分的手,說結就結的婚。“說什么就什么”里有著耗不盡的瀟灑與痛快。當機立斷,廢話少說,九州任我行,江湖自在闖??旃?jié)奏的生活讓我們來不及讀一本書,等一個人,給遠方的父母寫一封家信,除非你想被人評價為“迂腐”。
不再寫家書的時代,很難看到類似《傅雷家書》這樣的好書問世。于是,當我們走近它,捧起它,閱讀它的時候,就像在翻閱另一個時代,同時也在領略那個時代里的一個有苦惱、有歡樂、有矛盾、有溫情的家庭。這一個四口之家,有著濃濃的藝術氛圍、深厚學術背景,有著父母與兒女長時間的別離,還歷經(jīng)了那個時代中國知識分子都遭遇過的政治劫難。
這是一本需要帶著生活去讀的書,讀這樣的書,會讓人不自覺地開始審視自己的生活——我是不是像傅雷一樣有終身學習的毅力、熟知中西文化的底蘊、嚴于教子的理念?是不是像朱梅馥一樣有勤儉持家的賢惠、飽讀詩書的修為、善待生活的智慧?有沒有像傅聰一樣聽從父母教導、嚴格要求自我、不斷勤學苦練的自覺?有沒有像他們一樣,合力把家庭經(jīng)營成一個宜居之處?
當我讀到傅雷夫婦寫下的遺書時,在想,人終有一死,這眾所周知,無可辯駁。那么,既然終究是悲劇收場,活著又為了什么?當我再次從頭到尾翻看這本書時,發(fā)現(xiàn)人活著,就是為了精彩地走向那個悲劇結局。承認自己的有限性,在有限中活出無限可能,這是人的使命。人,作為受造之物,要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尋求與生命相配的福祉。
政治局勢嚴峻的時候,傅雷從未喪失一個知識分子的良知,他明白什么是值得守護的美好事物,什么是寧愿死也不能放棄的高貴。他浩蕩不凡的一生告訴我,人皆有命,譬如他所遭遇的時代洪流。對于命,要接受,要認領。認命,不是隨波逐流,而是謹慎探求,尋得屬于自己的那一份命運,把它實現(xiàn)出來,這便是活著的意義。
沒有誰的一生是一帆風順的,我們要努力的方向是,生活展現(xiàn)了它的各種可能性后,有能力去迎接,接得住,接得穩(wěn),然后讓自己占據(jù)主動。作家楊無銳在《其實不識字——在漢字里重審生活》一書中說:“作為自然的生物,人得把自己交給命。交給命的意思是,他得承認并且接受所有的不由自主無可奈何。作為道德生物,人靠自己活出該有的樣子。在'應該做個好人'這件事情上,不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不該把自己交給命?!?/span>
在走向死亡的生命之旅中,活出人該有的樣子,除了時刻遵循道德律令外,如何展開熱氣騰騰有滋有味的生活也是重大課題。《老子》說:“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fā)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圣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边@是要人警惕過多的感官享樂和內(nèi)在欲望導致人不靜、不定、不安。不過老子也不完全否定色、音、味,畢竟無色、無音、無味的日子不是日子該有的樣子。否則,真要如契訶夫《櫻桃園》末尾那句話所說的了——生活過去了,好像我沒生活過似的。
為了讓生活有生活的樣子,傅雷一家會不時外出見識美好山川,國內(nèi)國外去過不少地方。他們也會在音樂之外去尋求其他的感官“刺激”,唯恐因為音樂而忽略了生活。1961年1月5日,傅雷給傅聰去信說:“你在生活中的成就老是遠遠不及你在藝術上的成就。我經(jīng)常勸你不時接近大自然及造型藝術,你試過沒有?音樂太刺激神經(jīng),需要其他較為靜態(tài)的藝術如繪畫、建筑、文學等等來平衡。”類似的良言佳勸,在書中處處皆是。
這本書不是心靈雞湯,也不給人打雞血,它從一開始就與外人無關,它由一封封飽含真摯情感的家書組成,展現(xiàn)了一幅幅真實的生活畫卷,沒有比這更難能可貴的了??粗德攺囊粋€求學的學生成長為一代大音樂家,又看著傅雷這位卓越的翻譯家漸漸變得兩眼昏花,最后的最后,我們目送兩個高貴的靈魂棄絕塵世,升至天堂。這一切,都讓人由衷感佩人生的傳奇、生命的偉大。
沒有誰的一生是一帆風順的,只有小孩子吃奶,可我們要學著吃糧。
作者:蘭川,讀書人,寫作者。新經(jīng)典(Thinkingdom)新媒體編輯,在楊無銳《其實不識字》一書中負責朗讀。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