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實細節(jié)、感悟生活是作文成功的兩大柱石?!凹毠?jié)決定成敗”。以熟悉的生活、感興趣的事物為窗口,充實細節(jié),并通過細節(jié)認識社會、感悟人生,豐富感情、深刻思想,錘煉思維和語言,提高語文綜合素養(yǎng)和做人的品位,從而把高考作文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
打個簡約形象的比喻,便是:一枝一葉一盆土。
一盆土澆水施肥,可以種活各色種子,感悟熟悉的素材,可以寫好所有文題。有的同學知識面很寬,算是有一百盆土吧;再背誦一本“作文素材大全”,添上一百盆土。這當然也不錯,可是我堅信,哪一盆土里沒有澆水,沒有施肥,它毫無意義——沙漠固然廣大,可是寸草不生;石縫瓦縫里一小撮土,照樣長出茂盛的植物。看來,作文寫得好不好,不在于有多少素材,而在于對有限的素材有沒有認識和感悟。各色種子都可以在一盆土中成長,條件不可少——只要澆水施肥;所有文題都可由熟悉的素材表現(xiàn),條件同樣不可少——只要充分感悟。一枝一葉具有勃勃生機,靠的不是土,靠的是水和肥;一盆土,只是水和肥賴以發(fā)揮作用的依托,沒有土,水澆到哪里?肥施到哪里?植物又怎么吸收?其實,土無非是“中介”?,F(xiàn)在有的種子不用種到土里,種到營養(yǎng)液里就可以。同樣,作文寫得生機勃勃,靠的也不是素材,靠的是認識和感悟;而熟悉的素材,是感悟形成、發(fā)展的依托。
“一盆土”,當然不是意味只局限在一個素材。就算是如此極端,行不行呢?下面這個簡單的事實可以很好地回答了這個問題。2005年,我曾與一些省市自己熟識的,參加閱卷的老師聯(lián)系,請大家提供一些自己省市以蘇軾為作文主要素材的例文。老師們提供了數(shù)十篇。下面是若干片斷。
[片斷1] 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全國Ⅰ卷)
雨漸漸小了一些,蘇軾看看腳下的芒鞋,看看手中的竹杖,這一霎那,他忽然覺得它們比朝靴比官印更可貴。白天過去是黑夜,晴朗之后遭風雨。無論你怎樣左躲右閃都無可避免地要與它們相遇,也許,這就是人生的一種必然吧?既然如此,揚起臉,面對風雨,唱一句:“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吧!那么,黑夜過去是白天,風雨之后見陽光,也就是另一種人生的必然了。緩緩走著,心情漸漸輕松愉快,小曲兒也不覺間哼唱起來。晚風習習,云散天開,夕陽在西山的頭上又露出了艷紅的臉。回過頭,沙湖道的小路曲曲折折,在夕陽的余暉中另有一種超然之美。意料之外的一場風雨,情理之中的一份收獲。
[片斷2] 忘記和銘記(全國Ⅲ卷)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躺在一葉扁舟上,任由小船隨著江流飄飄蕩蕩、沉沉浮浮。蘇軾瞑目沉吟:忘了吧,你看那三國周郎,何等風流倜儻,意氣風發(fā),一代名將啊!如今,還不是隨著這長江滾滾東流,消失在歷史的洪流中?”想到這兒,蘇軾笑了,好,就讓我忘記這郁郁不得志的愁懷,托遺響于悲風,取山間之色,聽江上清風。就讓我銘記那曾經(jīng)有過的豪情壯志,凝成詩篇,然后讓后人銘記。日落的余暉,映照在江面上,江面一片燦爛。
[片斷3] 說“安”(北京卷)
“烏臺詩案”的慘酷經(jīng)歷使天真的東坡一度陷入精神的困境——他從監(jiān)獄走向黃州,以一個流放罪犯的身份,帶著官場和文壇潑給他的渾身臟水,滿心僥幸又滿心絕望地走向這個當時還很荒涼的小鎮(zhèn)。艱苦的物質生活,使他不得不深自閉塞,扁舟草履,墾荒種地,雜處于漁樵間。“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縹渺孤鴻影。”一首《卜算子》,真實地記錄了東坡對于人生痛苦的反思。東坡的這種自省,不是一種走向乖巧的心理調整,而是一種極其誠懇的自我剖析,他無情地剝除了自己身上每一點異己的成分,即便這些成分曾為他帶來過利益或聲名。在對痛苦的反思和超越中,他漸漸回歸于澄明、空靈、淡泊與安然。
[片斷4] 臉(江西卷)
品東坡年輕時候的臉,你能讀懂東坡將縱橫透辟的議論,博大精深的才學,噴薄欲出的感情熔于一爐。我寧愿相信,殘菊猶肯為他傲霜枝,只為看他傲視一切,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臉神,我寧愿相信,紅梅為他零落為他開,只為看他“竹杖芒鞋輕勝馬”的臉神;我寧愿相信,映日荷花別樣紅,只為妒他“照水紅渠細細吞”的柔情臉神。東坡的臉或顯款款柔情,紅鬢沈腰,深情處紅箋也黯然失色;東坡的臉或顯朗朗豪邁,舉酒屬客,引弓時天狼心驚膽寒。品東坡的臉,猶如品東坡的情,才情如海。
[片斷5] 留給明天(天津卷)
一直卷在新舊兩黨爭權奪勢的政治漩渦之中,蘇子卻光風霽月,高高超越于茍茍營營的勾當之上,隨時隨地吟詩作賦,批評臧否,純?nèi)槐磉_心之所感,至于會招致何等后果,與明天的命運有何利害,則一概置之度外。當我們循著“杭州-黃州-瓊州”這條貶謫苦旅去尋覓先生精神家園的時候,我們找到的不是“食無肉,病無藥,居無室,出無友”的悔恨與惶惑,而是“蘇堤春曉”的勝景,是“安樂醫(yī)院”的溫馨,是“千騎卷平岡”的豪邁,是“吾與子共適”的安然。把對明天的憂慮留給明天,不就意味全力以赴地投入到今天的生活之中,用坦然無畏的心靈、認真負責的態(tài)度、果斷有力的行動去擁抱人生的每一刻時光嗎?
[片斷6] 紀念(廣東卷)
原浙江大學校長竺可禎曾經(jīng)說過:“西湖若沒有人工的浚掘,定會受到天然的淘汰”以肯定白堤、蘇堤對西湖的重要意義??梢约傧?,沒有這兩道大堤,水光瀲滟,山色空蒙的美景也許只能永遠的留在古畫卷中了。
蘇軾,留給后世的不僅僅是那些奇絕的詩文,更有這一道至今實實在在橫亙在西湖上的長堤。較之屈原、李白、杜甫,同是偉大詩人的蘇軾在民間有著更多的親和力。他的詩文膾炙人口,他的軼事廣為流傳,以至于一道“東坡肘子”的名菜,黃州、杭州、海南都爭說自己才是正宗。走在蘇堤的煙柳中,踏著腳下堅實的土地,我明白了什么才是最值得紀念的:高貴的人格、實在的成就、愛民的心。
[片斷7] 圓形與星形(福建卷)
經(jīng)歷了少年的意氣風發(fā)、鋒芒畢現(xiàn)與青年時的思考,人,終于要真正成熟起來了。他不再像年少時那樣刺目得不可接近;他開始散射出圓潤柔和的清輝。他漸臻圓滿。黃州的蘇東坡不再是那個傲世的才子,或高高在上的官員,他回歸成了“寂寞東坡一病翁”,他只是一個淳樸真摯的文人。他在赤壁懷古,在林間穿行;他不再計較仕途上的得失,他的眼界已經(jīng)由平面的當下擴展到立體的古今。他的內(nèi)核充實了。他敢于吟出“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他坦然地在山路上行走。他的前后《赤壁賦》,成為中華文化中不朽的篇章,被一代代地傳誦。這便是真正的成熟。不是抵抗,不是憤怒,不是針鋒相對,而是如山間的朗月,圓滿無缺,向世間灑下清朗的光芒,卻自生自落,不因外物而隨波逐流,這就是人生的大境界。
[片斷8] “入乎其內(nèi)”與“出乎其外”(湖北卷)
縱觀歷史,再沒有一個人像東坡一樣既具有溫柔敦厚的入世之心,又兼懷詼諧深廣的出世之情了。受儒家經(jīng)時濟世的思想影響,蘇軾一生主張針對現(xiàn)實中的種種弊端進行改革,即便在輾轉遷徙的貶謫苦旅中,每到一地,他都親身體察民生疾苦,救百姓于水火之中:在密州,他領導軍民防洪救城;在杭州,他帶領當?shù)匕傩帐杩N骱桃_設醫(yī)坊,抗策減稅;直至遠貶惠州,他仍“疾苦者畀之藥,殞斃者納之富”……
[片斷9] 一枝一葉一世界(浙江)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一輪明月,放射出悲天憫人的光輝;“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崗”,一排短松,守候著生死離別的深情?!叭松鐗簦蛔疬€酹江月”,一杯濁酒,凝結著壯志難酬的感慨;“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一片沙洲,見證了孤苦無依的飄零;“小舟從此逝,江海寄余生”,一只小舟,帶走了蠅營狗茍的煩懣;“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一襲蓑衣,織就了風吹雨打后的寧靜……一枝一葉一世界,一詞一句總關情。
[片斷10] 跑的體驗(湖南卷)
“持節(jié)云中,何日遣馮唐”的戍邊報國的壯志豪情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一蓑煙雨任平生”的歸隱之心。從密州的縱馬奔馳,到黃州的雨中徐行,這一跑一走雖然促成了蘇軾不朽的文學成就,但是背后卻有著更令人遺憾的東西。優(yōu)秀的人才在無休止的相互傾軋,相互殘害中消磨著他們的銳氣,永無止境的內(nèi)耗將那些優(yōu)異者變成再也難以拿出實績的“精神貴族”。青年時,我們?yōu)榱死硐攵鴧群?,沖鋒,劈波斬浪。日子一天天過去,吶喊變成了彷徨;射天狼變成了買田置產(chǎn);奔跑變成了徐行!老年時,我們捋著長髯,飄飄似仙的感慨:也無風雨也無晴。
都取材于“蘇軾”這“一盆土”,都寫出了好作文,不是很好地詮釋了“一枝一葉一盆土”嗎?一個題目,幾十億人寫,高考作文題必然具有普適性。如是,蘇軾當然也可以寫;以蘇軾為素材自然都可以寫。當然,蘇軾,只是一個例子,當然不僅只“蘇軾”具有此項“功能”,就是以一根牙簽作素材,也可以寫好所有作文題目——只要有充分感悟。當然,這還只是對“一枝一葉一盆土”的表層詮釋,我們會將這詮釋繼續(xù)深入下去。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