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6月2日,國學(xué)大師王國維在頤和園中昆明湖魚藻軒自盡。
消息傳出,大家都不敢相信。
他的家人和同事在他生前都沒有察覺出王國維有任何異常。
6月2號這天早上,王國維仍然和往常一樣天剛剛亮就起床洗漱,和家人共進早餐。
吃完飯后,他會在書房小坐一會兒,整理整理思緒,準備開始新的一天。
妻子像往常一樣送他出門,卻沒想到這是永別。
王國維到了清華大學(xué)辦公室后,按照計劃,他本來是要給研究生評定試卷成績,卻突然想起自己忘了帶試卷,于是讓人幫忙去家里取。
卷子評定工作完成以后,他和研究院辦公處的侯厚培談了談下學(xué)期招生的相關(guān)事宜。
兩人談了很久,侯厚培并未發(fā)現(xiàn)王國維情緒有任何波動的地方,他對工作一如既往地專注和認真。
王國維隨后向侯厚培借了2塊錢,侯厚培沒有零錢,給了他五塊錢。
王國維拿著這五塊錢出門打車去頤和園。
他在昆明湖前徘徊了很久,抽著煙,似乎滿腹心事。
因為王國維仍然留著辮子,頤和園的園丁對他印象很深。
王國維抽完煙后,突然跳入了湖里。
落水聲震驚了在不遠處掃地的園丁,他沒有想到自己只是一個低頭,這位老人就尋了短見。
湖水并不深,下面都是淤泥,王國維卻是執(zhí)意赴死,他頭朝下,口鼻都被淤泥堵住,被救起來后,衣服尚未濕透。
因為不懂得急救知識,王國維終是窒息而死。
家人在他的口袋中發(fā)現(xiàn)了王國維留下的遺書,字里行間,對這個世間再無眷戀
:“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經(jīng)此世變,義無再辱?!?/p>
王國維沒有具體透露自己為何而死,因此對他的死因,眾說紛紜。
回顧王國維這一生,他是如此優(yōu)秀,依然躲不過各種命運的考驗。
1877年12月3日,王國維出生在浙江海寧一個書香之家。
王國維四歲喪母,對他影響最大的是父親王乃譽。王乃譽博學(xué)多才,在他的培養(yǎng)下,王國維從小就熱愛讀書。
15歲時,王國維考取秀才之名,與陳守謙、葉宜春、諸嘉猷被譽為“海寧四才子”。
王國維天資聰慧,卻不擅長呆板的科舉考試。自從考中秀才后,連續(xù)兩次考舉人落第。
時間一長,本就對八股文深惡痛絕的王國維干脆把心思都放在了文史研究上面。
甲午中日戰(zhàn)爭以后,大量西方文化傳入了中國,王國維在專研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同時,也對西方文化深感興趣。
1900年,王國維在羅振玉的資助下赴日本留學(xué),
在日本留學(xué)期間,他以攻哲學(xué)為主,研究了康德、叔本華、尼采哲學(xué),兼英法諸家,結(jié)合先秦諸子及宋代理學(xué),又攻西方倫理學(xué)、心理學(xué)、美學(xué)、邏輯學(xué)、教育學(xué),所譯心理學(xué)、邏輯學(xué)名著,可謂是學(xué)貫中西。
他在讀了叔本華,康德,尼采三位德國哲學(xué)家的書后,寫下了《尼采之教育觀》,《叔本華之遺傳說》,《康德之哲學(xué)說》等文。
羅振玉看他如此沉迷西方文化,便有意提醒他。他勸王國維,
“尼采諸家學(xué)說,賤仁義、薄謙遜、非節(jié)制,欲創(chuàng)新文化以代舊文化,則流弊滋多?!?/p>
西方文化再好,也是建立在西方的歷史背景和生存土壤上,如果強行在東方宣傳,恐怕會水土不服。
王國維對此是理解的。事實上,他并未放棄對東方文化的研究。
王國維骨子里一直是為中國源遠流長的古文化感到驕傲的。
1908年,王國維發(fā)表了經(jīng)典名作【人間詞話】,他以簡單易懂、深入淺出的條分縷析,講透了中國古典美學(xué)精髓。
在詞的品鑒方面,他首次提出“境界說”。一首詞寫得好不好,最重要的是意境,而不是看詞藻是否華麗。
王國維在書里提到了古今之成大事者、大學(xué)問者,都要經(jīng)過三種境界: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贝说诙辰缫??!氨娎飳にО俣?,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贝说谌辰缫?。
這也是王國維的人生感悟。在求學(xué)的最初階段,典籍浩渺如煙,他一時理不清頭緒,興奮和彷徨并存,到了第二重境界,既已找到了人生目標,自然是為了心中的“伊人”艱苦奮斗,以至于衣帶漸寬,容顏憔悴。
想要做一番大事業(yè)的人,都會經(jīng)歷這兩個階段,然而在任何領(lǐng)域的佼佼者,都是天賦加汗水,很多人有汗水,卻沒有天賦,因此只能停留在前兩個階段。
王國維做到了三重境界,卻依然沒有過好這一生。
他出生在清朝,在他學(xué)有所成時,清朝卻亡了。
他始終留著辮子,以清朝遺老自居。
1923年,經(jīng)羅振玉推薦,王國維被溥儀欽點為“南書房行走 ”,以秀才之名,陪皇上讀書。
雖然清朝已經(jīng)亡了11年,溥儀也不再是具有實權(quán)的皇帝,但王國維仍然十分感激。
對他來說,這是榮譽。
然而這份幸福太短暫,1924年,軍閥馮玉祥把溥儀趕出了紫禁城。
王國維失業(yè)了,更讓他傷心的是不得不再次面對大清確實已亡的事實,他甚至與羅振玉等前清遺老相約投湖明志,被家人勸阻后終是打消了念頭。王國維兒女成群,他還有許多不能放下的牽掛。
他沒死,心中的抑郁卻始終并未消散。
文人多憂愁,生在一個風雨飄搖的亂世,王國維的憂愁始終無法化解。
1925年,王國維擔任清華大學(xué)教授,因為學(xué)識淵博,被譽為清華大學(xué)四大導(dǎo)師之之一(王國維、梁啟超、陳寅恪、趙元任)。
1926年,長子王潛明病逝,王國維深受打擊,心情更加抑郁。
同一年,馮玉祥加入北伐,率軍打敗張作霖,他的部隊逼近北京,北京城內(nèi)風聲鶴唳,人人自危。
王國維是早就知道馮玉祥的。前兩年,正是馮玉祥把皇帝溥儀趕出了宮里。
而如今,再次聽到這個名字,王國維心中充滿了擔憂。
學(xué)者葉德輝因留有辮子,被冠以“前清遺老”的罪名殺害。
王國維的很多朋友都紛紛逃離北京,他卻堅持不走。
王國維曾問自己的學(xué)生姜亮夫是怎么看待留辮子的人?姜亮夫勸老師為了自己的安全,順應(yīng)時局,剪掉辮子。
王國維卻說:“我總不想再受辱,我受不得一點辱?!?/p>
一個舊時代的消亡,總會留下許多不合時宜的前朝遺民。
不合時宜的王國維內(nèi)心飽受煎熬,一方面,他苦心研究學(xué)問,只想好好教書育人,一方面,新舊交替的時代,他想安安靜靜教書,也變成了一種奢侈。
當清朝成為了過去時,王國維留著的辮子看上去是如此格格不入。
就連他的妻子也不理解,為什么不把辮子剪了呢,打理起來也復(fù)雜,還容易惹上麻煩,并無任何好處。
王國維只是說既然留了,又何必剪掉。
他的孤獨,無人理解。
當時代裹挾著他,讓他去迎合,去改變,對他來說實在是強人所難。
四歲失去母親的王國維本就性格憂郁,不善言辭,長大后經(jīng)歷一系列變故,更是沉默寡言,常常埋頭學(xué)問。
沉默著努力著活了五十年,終是不愿受辱了。
他自盡后,無數(shù)人在猜測在分析他的死因,這其中陳寅恪解釋得最為合理,
“凡一種文化衰落之時,為此文化所化之人必感苦痛,其表現(xiàn)此文化之程量愈宏,則其所受之苦痛亦愈甚;迨既達極深之度,殆非出于自殺無以求一己之心安而義盡也”。
當一種文化衰落時,深受其影響的人會十分痛苦,可謂是愛之深,痛之切。
唯有一死,只求心安。
王國維留下了許多著作,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發(fā)揚光大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對于喜歡讀詩詞的人來說,《 人間詞話》是一本值得一讀再讀的好書。
一碗面錢就可以買到一本值得收藏一生的好書
如果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點擊下方鏈接購買。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