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
他是最能打的南宋文人。
“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他是最會寫詞的抗金力將。
他慷慨激昂,他沉郁滄桑,他溫婉柔腸
與豪放派的蘇軾并稱為“蘇辛”
與婉約派的李清照并稱“濟(jì)南二安”
他就是在文學(xué)史上
有著'詞中之龍'之稱的辛棄疾
你可能讀過他的詞
聽過他的抗金故事,卻沒有看過他的墨跡
人們說,字如其人,字如其文
在辛棄疾的“鐵骨柔情”之下
又有著怎樣的筆力揮灑?
詞壇將領(lǐng)辛棄疾:能文能武,字還很好看?
辛棄疾,字幼安,號稼軒,他提筆能寫千古名篇,拔劍能斬敵首于亂軍,他將家國情懷凝聚于詞句當(dāng)中,為后世留下了600多首兼具思想價值與藝術(shù)創(chuàng)新的作品。
辛棄疾(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luò))
淳熙二年(公元1175年),36歲的辛棄疾寫下了一篇信札——《去國帖》。該帖現(xiàn)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為一級甲等文物,是目前僅見的辛棄疾傳世墨寶,其史學(xué)價值及藝術(shù)價值可見一斑。
《去國帖》原文:
棄疾自秋初去國,倏忽見冬,詹詠之誠,朝夕不替。第緣驅(qū)馳到官,即專意督捕,日從事於兵車羽檄間,坐是倥傯,略無少暇。起居之問,缺然不講,非敢懈怠,當(dāng)蒙情亮也。指吳會云間,未龜合并。心旌所向,坐以神馳。右謹(jǐn)具呈。宣教郎新除秘閣修撰,權(quán)江南西路提點刑獄公事,辛棄疾札子。
辛棄疾行楷書《去國帖》 宋故宮博物院藏
國寶《去國帖》:稼軒先生唯一傳世墨寶
《去國帖》共10行,110字,內(nèi)容提到了辛棄疾在江西提刑任平“茶寇”賴文政事。大致是講,自從去年秋天離京,如今已經(jīng)是冬季,因為忙于平叛,疏于寫信問候,神魂盼歸。字里行間,皆是戎馬倥傯。他21歲便鳩眾二千參加耿京起義,擒殺叛徒張安國,創(chuàng)制飛虎軍,即使在最艱難的歲月也沒有忘記抗金報國的志向。紙張上輕輕細(xì)細(xì)的墨跡,都是軍旅生涯的奔忙。
那么,能打能文的詞壇飛將書法水平到底如何?
與他豪邁激昂的詞句不同,辛棄疾留下的唯一傳世墨寶似乎并沒有想象中的縱橫恣肆之態(tài),書法中鋒用筆,點畫盡合法度,書寫流暢自如,渾厚沉婉,筆意略顯蘇黃遺規(guī),不失方正挺拔之氣,依舊“氣吞萬里如虎”。
辛棄疾行楷書《去國帖》(局部) 宋故宮博物院
這篇小信本收錄于《宋人手簡冊》,字跡清晰明了,翰墨尋跡中,成為后人通過書法更進(jìn)一步了解稼軒其人的唯一實證。他的一生度過了67載,這封小信只是他數(shù)十年人生中的一瞬,折射出他人生的一幀側(cè)影,也遙遙指向歷代文人的報國情懷。貼子上“黃琳美之”“休伯”“項元汴印”“皇十一子成親王詒晉齋圖書印”“南韻齋印”等鑒藏印說明了,他的精神和他所代表的中國文人風(fēng)骨,始終激勵著后人,為后人所敬仰。
辛棄疾行楷書《去國帖》部分鑒藏印 宋故宮博物院
方寸之間
五千年的文明奔騰不息
載著獨具魅力的文明華章
“漢字中國 —方正之間的中華文明”
如一襲恢弘的長卷
跨越時空,徐徐展開
作為這幅長卷的結(jié)尾
辛棄疾《去國帖》
已然泛黃的紙張上
寫滿文人墨客的家國大義、錚錚風(fēng)骨
出于文保要求
該展品即將于7月10日撤展
最后十天
來成博,
與古今唯一的稼軒先生相見!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