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浪漫#
1940年8月,上海一家醫(yī)院中,一個處于半昏迷狀態(tài)的女人,口里喃喃道:“師長回來了,師長回來了?!?/p>
女人叫李敏慧,口中的“師長”,是她的丈夫張自忠。
哪怕家人這時已把張自忠犧牲的噩耗告訴了她,她仍似乎沒聽到,又或許,是不愿相信。
她與丈夫已有十余年沒有只言片語的交流,卻在臨終前不住喚著他。
而張自忠,早已預感到自己的結局,留下兩封遺書,卻無只字留給李敏慧。
他們的感情,從何而起,因何而終?
作為抗戰(zhàn)期間為國捐軀的最高級別將領,張自忠這一生,毀譽參半。曾一度,他被認定是賣國賊。
當時,就連兒女都不愿與他多言,反而是已數(shù)年不曾交流的李敏慧,對丈夫的人品,卻是百般信任。
李敏慧嫁給張自忠時,年僅17,比張自忠大一歲。
這門親事,是張自忠母親一手操辦的。
當時,張自忠的父親剛去世,張母覺得,早些讓兒子成婚,他也便早日成熟,能挑起張家大梁。
張自忠的父親曾任江蘇贛榆知縣,李家與其門戶相當,李父曾任縣議員。要說張母這看人的眼光還真準,李敏慧嫁入張家后,不僅把張家打理得井井有條,就連張自忠的很多小毛病也一并給糾正過來。
1910年,19歲的張自忠高小畢業(yè),李敏慧也在這年生下了兩人的長子。
然而,這幸福的光景沒過多久,就換了個模樣。
次年,辛亥革命爆發(fā),張自忠?guī)е磺粓髧咎ど狭饲巴旖虻那髮W路。在那里,他加入了同盟會,成為了革命者。
也是從那時起,張自忠便做好了流血犧牲的準備。他很少回家,也很少向家人說及革命。
“你不說,我便不問”,李敏慧不同于一般女人,她冷靜、沉穩(wěn),默默照顧著一家老小,照顧著家。
也不是沒有過置氣,張自忠總是一句話,就給了李敏慧一顆定心丸:“我定不會負你。”
可李敏慧還是常從夢中驚醒,夢里的丈夫,倒在戰(zhàn)場上,消失在吶喊中。
漸漸地,李敏慧拜起了佛,她求菩薩保佑丈夫平安,她求菩薩保佑,有一天,丈夫能安守家中,不再拼上性命。
人在求佛時,往往也是最無助之時。因為別無所托,唯有祈愿。
1923年,他們的女兒張廉云出生了。張自忠高興地趕回家,握著李敏慧的手,如釋重負般:“我總想有個像你一樣細心的女人,她能替我陪你。這下還真就有了,太好了!”
李敏慧心中酸楚,陪,再多的人陪,誰又能替代丈夫呢。
不過,這話,她始終沒有說出口。她知道,什么是家國大義,什么是有國才有家,她痛恨戰(zhàn)爭,但她也同時是那個支持丈夫征戰(zhàn)沙場的女人。
她不僅默默支持著丈夫,還替兒子張廉靜穿上軍裝,將其送入黃埔受訓。
可張廉靜還沒來得及像父親一樣馳騁疆場,1934年,便身染傷寒,17歲病殞他鄉(xiāng)。
從此,這份痛根植在張自忠心中,一直郁郁寡歡。李敏慧恰在這時已懷上了三子,也是常吃著吃著飯,眼淚便滴落下來。
然而,軍務繁忙再加逃離悲痛,作為丈夫,張自忠沒能給予李敏慧多少安慰。
不知從何時起,夫妻倆便不再有只言片語的交流。張自忠本就很少回家,從那之后,就算歸家,他的一應事物也皆由幾個侄女為他打理收拾。
張自忠29軍戰(zhàn)友劉汝明后來在其回憶錄中對此也有記載:張自忠性格嚴肅,不茍言笑,后來與李敏慧感情失和,夫妻間長達數(shù)年不說一語。
不過即便如此,張自忠內心深處對李敏慧仍舊十分忠誠。當時國民黨軍官有小妾者多常見,張自忠雖常年在外征戰(zhàn),但從未對任何女人動過丁點心思。
其實李敏慧又何嘗不是如此呢。她的心,全都撲在家庭上。只是兩人性格都太要強,無人從中打破僵局。
1937年盧溝橋事變發(fā)生后,宋哲元誤判日本的意圖,以為不過是一次小規(guī)模事變,令張自忠留京,與敵敷衍,拖延時間。
后來時局的變化把張自忠架在了火上,他被坐實“大漢奸”的罵名。
孩子們在學校也因父親的名聲被同學指責謾罵,對父親有了隔閡,而李敏慧雖已與丈夫沒有交流,不清楚真相究竟幾何,但她內心堅信,丈夫比誰都清白。
1937年9月,張自忠匆匆回到家中與家人小聚,趁著暮色離去時,女兒張廉云趴在二樓窗臺淚眼婆娑。
這次父親回家,她不想與父親多話,沒有理睬。誰都沒想到,這竟是張自忠與家人最后一面。
1938年,張自忠率部在臺兒莊血戰(zhàn),擊潰日軍“鐵軍”軍團,取得大捷。
得知臺兒莊大捷,李敏慧在家中著實開心了幾天,她什么都沒說,但她懸著的心終于放下了:自己的丈夫,終于證明了清白。
誰都不曾料到,這時的張自忠,早有了以身赴死的決心。他要用更多的行動,來洗刷前恥。隨棗會戰(zhàn)、襄陽之戰(zhàn)......一場接一場,張自忠絲毫不敢懈怠。
也是在此時,李敏慧的身體越來越感覺不適,被查出子宮癌。
1939年,為了治病,李敏慧帶著家人遷居上海,可她的病情,仍舊趨向惡化。
1940年5月,日寇調集30萬大軍發(fā)動棗宜會戰(zhàn),張自忠率部東渡襄河,與日軍激戰(zhàn)。
戰(zhàn)斗中,敵我力量對比懸殊,最終,張自忠率領的部隊被日寇包圍在宜城南瓜店。
直至第二日,張自忠?guī)ьI的部下只剩百余官兵,但他仍留下參與戰(zhàn)斗,不愿被人掩護逃走。
不多時,張自忠身中六彈,身體被洞穿,壯烈犧牲。日軍覺得此人氣度不凡,從他身上搜出一支鋼筆,才知這竟是張自忠將軍。
其實對于此戰(zhàn)的兇險,張自忠是早有預感的。大戰(zhàn)前夕,他曾手書兩封遺書,一封是給當時的副總司令馮治安,別一封是留給眾將士的:
“為國家民族死之決心,海不清,石不爛,決不半點改變,愿與諸北共勉之!”
他唯獨沒有只言片語,留給家人,留給妻子。
張自忠去世時,李敏慧正在醫(yī)院接受治療,家人沒敢把這消息告訴病中的她。大家在家里流淚,轉頭去醫(yī)院時,抹干淚痕,強擠笑顏。
三個月后,李敏慧的病還是到了無以挽回的地步,家人們深知,她恐怕不久于人世了,不能再隱瞞張自忠去世的消息。
李慧敏彌留之際,張自忠的兄長帶著三個孩子來到她床前,把張自忠犧牲的噩耗告訴她。
也不知李慧敏有沒有聽到,還是不愿相信,昏迷中的她,不停地喃喃:“師長回來了,師長回來了。”
不久,李敏慧病逝。
外界有很多傳言,說李敏慧在張自忠犧牲后七日,絕食而亡,實屬誤傳。關于這一點,后來他倆的女兒張廉云曾澄清過。
李敏慧自始至終都深愛著丈夫,卻因倔強,不肯低頭。
張自忠也自始至終都不曾負她,卻因倔強,不愿屈尊。
深情的人,做出絕情的事,空留遺憾,無法回頭。
感情中,最沒必要的就是倔強。俯首低頭的一方,不是軟弱,而是珍惜。
如若從更現(xiàn)實的角度來說,俯首者其實更具掌控感,TA能把握這份感情的方向、去留,既可付出,也可隨時收回。
這是真正的獨立,也是真正的自由。
.END.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