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前線客戶端
東四六條55號
東四六條位于東城區(qū),東起朝陽門北小街,西至東四北大街。東四六條55號是被稱為救國會“七君子”之一的沙千里曾經的居所。
沙千里青年時期就要求進步,追求真理,探索救國救民的道路。他深受“五四”運動的影響,積極從事進步活動,曾主編《青年之友》,宣傳反帝愛國思想。
“一二·九”運動爆發(fā)后,全國掀起了抗日救亡運動的新高潮,各地群眾性的愛國救亡組織紛紛成立。
沙千里
1936年,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刻。這時,在上海誕生了以沈鈞儒、章乃器、鄒韜奮、李公樸、王造時、史良、沙千里等為代表的知識分子發(fā)起的救國會。他們不計個人得失,致力于團結一致、抗日救國的全國統(tǒng)一戰(zhàn)線,全國20多個大城市,50多個團體的代表出席了成立大會。大會發(fā)表宣言,呼吁停止一切內戰(zhàn),建立一個統(tǒng)一的抗敵政權。大會選舉了馬相伯、宋慶齡、何香凝、沈鈞儒、鄒韜奮、章乃器、史良、王造時、李公樸、沙千里、陶行知等40余人為執(zhí)行委員。
國民黨反動派對救國會的活動十分惱火,在1936年11月23日晨,非法逮捕了沈鈞儒、章乃器、鄒韜奮、史良、李公樸、王造時、沙千里等七人。因為這七人都是“全國各界救國聯(lián)合會”的領導人,并且是社會上的知名人士,都是因為愛國而被捕入獄的,所以人們把這個事件稱為“七君子”事件。
1937年4月3日,國民黨反動政府不顧全國人民要求釋放“七君子”的呼吁,宣布對他們7人正式提起公訴。隨后國民黨反動派于6月11日和25日在蘇州兩次開庭對“七君子”進行審訊。
“七君子”出獄時合影。左起:王造時、史良、章乃器、沈鈞儒、沙千里、李公樸、鄒韜奮
“七君子”在獄中,為了堅持抗日救國的神圣事業(yè),進行了不屈不撓的斗爭。他們發(fā)表《答辯狀》,逐條駁斥《起訴書》中的誣陷?!捌呔印痹谔K州法庭上大義凜然,堅貞不屈,據(jù)理駁斥司法當局的誣控,把審判長駁得理屈詞窮,十分狼狽。審判以審判者的失敗,被審者的勝利而告終。
全民族抗戰(zhàn)爆發(fā)后,沙千里等人在武漢繼續(xù)從事抗日救亡活動:成立蟻社、出版報刊,鼓呼抗戰(zhàn)。成立基金會、組織慰問團,支援前線。1938年,沙千里在武漢加入中國共產黨。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