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讀者私信,問清代江蘇省的省會到底是江寧還是蘇州?這個問題比較有意思,御史整理了一些相關(guān)的資料,與諸位聊一聊這個話題。
清代尚沒有“省會”這一稱呼,一般叫省城。光緒以前,全國共有18個省,皆以總督或巡撫衙門駐地為省城。江蘇省由于兩江總督駐江寧,江蘇巡撫駐蘇州,所以省城的定位讓人難以理解。
有讀者會問,這有什么難理解的?江寧有總督衙門,蘇州有巡撫衙門,這兩個城市應(yīng)該都是省城。
此觀點基本上是正確的,但要是放在具體的時代背景去看,又有一些細微的差別。
明代時,江寧府的名字叫應(yīng)天府隸屬南直隸。清入關(guān)后統(tǒng)一中原后,南直隸改為江南省,但轄區(qū)不及原來的南直隸。
江南省成立后,置“江南、江西、河南“”三省總督,駐江寧,幾年后改為江南江西總督;同時又設(shè)江南巡撫,駐蘇州,轄江寧、蘇州、松江、常州、鎮(zhèn)江五府。
順治十八年,江南分省為安徽、江蘇。怕有的讀者要抬杠,特意說明江南分省雖然是在順治十八年,但卻是在康熙手上完成的。
分省以后,原先的總督改為兩江總督駐江寧,江南巡撫改稱江蘇巡撫,仍駐蘇州,此后一直到雍正二年,沒有太多的變動。
這一時期,兩江的大員設(shè)置情況很復(fù)雜,康熙六年將江南右布政使改為江蘇布政使,江南左布政使改為安徽布政使。
江蘇布政使、安徽布政使的辦公地點都在江寧,所以當(dāng)時江蘇的政務(wù)主要集中在江寧,加上江寧的歷史地位,故而這一時期仍以江寧為江蘇的省城。
雍正二年,安徽布政使遷駐安徽省城安慶,江蘇布政使遷蘇州。此外在原來的基礎(chǔ)上,又設(shè)江寧布政使。
這樣一來,江蘇省就有兩個布政使,江寧布政使分管江寧、淮安、揚州、徐州、海門、通州六府州;江蘇布政使仍管蘇州、松江、常州、鎮(zhèn)江、太倉五府。
也正是有了兩個布政使,所以蘇州的地位也隨之提升,自雍正二年以后,也稱蘇州為省城。如此,形成了一個省兩個省城的局面。
同治以前,直隸總督府設(shè)在保定,保定因此成為省城。直隸由于不設(shè)巡撫,所以布政使的權(quán)力相比其他省份略高,能在一定程度上行使巡撫的職權(quán)。
同治九年李鴻章出任直隸總督,并被授予首任北洋大臣之職,在此后長達二十多年的時間里,李鴻章一直擔(dān)任直督兼北洋大臣一職。
李鴻章的到來也改變了直隸省城保定的地位,由于晚清時期與列強通商交往的事宜都在天津進行,李鴻章疲于奔命,在保定與天津之間來回穿梭。
天津作為重要的通商港口,其經(jīng)濟、戰(zhàn)略地位逐漸凸顯。光緒時期李鴻章上奏請旨,準(zhǔn)其常駐天津。此后,直隸總督一多半的時間在天津,只是每年最寒冷的時候,待港口結(jié)冰時才返回保定。
直隸省由此便出現(xiàn)了兩個省城,即保定與天津。事實證明,越到后期天津的地位越重要,保定的地位名存實亡,無非就是有一座總督府而已。
從清代省城的定位標(biāo)準(zhǔn)來看,凡是有總督衙門或是巡撫衙門的城市,都能定義為省城。
福州一直是福建公認的省城,閩浙總督與福建巡撫同城。不過光緒元年的時候,福建巡撫被派到臺北駐守,時間一直持續(xù)到光緒十一年臺灣建省。所以這十一年間,福建也有兩個省城,即福州與臺北。
臺灣建省以后,設(shè)臺灣巡撫全名為“福建臺灣巡撫”,仍駐臺北。同時朝廷下旨裁撤原先的福建巡撫,以閩浙總督兼巡撫事。但嚴(yán)格意義上來說,此時的臺灣省其實還隸屬福建,這也是臺灣巡撫要加上“福建”的原因。
各省的省城雖然比較固定,但也有一些特例。比如廣東省,最早的時候兩廣總督駐肇慶,后移至廣州;四川省城最初在保寧,后移駐成都等等。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