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國的百里奚,商鞅,范雎,李師(應(yīng)該是李斯吧),其中對秦國貢獻最大的肯定是商鞅這毫無疑問,其次是范雎,再是李斯,最后是百里奚。在百里奚之后,秦國就開始倒退,到秦獻公時秦國才安定下來。秦獻公死后,他的兒子秦孝公繼位,任用商鞅變法,秦國才走上開掛模式。在秦穆公到秦獻公這幾百年間,秦國都被中原國家吊打,而
商鞅,范雎,李斯,都是秦國強大后出現(xiàn)的人物,只有百里奚不痛不癢,幫助秦國稱霸西戎。雖說,李斯的貢獻比百里奚要大一點,但此人也是使秦國滅亡的推手之一。前面幾位的貢獻,最后毀在了他的手里。所以,李斯就是來添亂的。把他排在百里奚之后也可以,不過歷史發(fā)展是這樣子的,所以只能這么排了。
百里奚早年在虞國做大夫,后來虞國被晉國滅掉了,做了俘虜。當前秦國向晉國求親,晉獻公將百里奚作為女兒的陪嫁送給了秦穆公。百里奚半路逃跑,被楚國人捉住,后給楚王養(yǎng)馬。秦穆公知道百里奚有才能,又怕楚王用他,于是用五張黑羊皮將百里奚贖了回來。百里奚到秦國做了官當時已經(jīng)70多歲了,又向秦穆公推薦了好友蹇叔,這兩個人成為秦穆公稱霸西戎的中流砥柱。其實,秦穆公時想稱霸中原,只因為中原的晉國太強大。秦穆公很多次不聽從百里奚的意見,所以損兵折將,最后只能稱霸西戎。秦穆公死后,最大的詬病就是將秦國的人才拿去殉葬,所以導致秦國幾百年沒有翻身,導致國人不滿。
到了秦獻公時,秦國廢除了殉葬,開始改革,但是不徹底。其兒子秦孝公繼位以后,招賢納士,第一個來投奔他的就是商鞅。商鞅,本名公孫鞅,又名衛(wèi)鞅。早年在魏國宰相公叔痤門下做門客,公叔痤病重時向魏惠王推薦商鞅,魏惠王覺得他地位低,所以沒有用他。后來,他去了秦國。去了秦國以后,秦孝公全力支持商鞅變法。到死之前,都想把國君之位讓給他。所以,商鞅在秦國大刀闊斧的改革的時候,沒人敢阻攔,改革之路非常徹底,超過任何一個國家。所以,秦國經(jīng)過商鞅改革以后,經(jīng)濟騰飛,使秦國很快成為強國,曾一舉奪回了被魏國占領(lǐng)的河西地區(qū)。
秦孝公之后,秦國的經(jīng)濟、軍事、政治都由于其他六國,所以逐漸強大。到了秦昭王時,秦國又迎來了一個人才——范雎。范雎早年也在魏國做官,只因為太優(yōu)秀了,被上司誣陷,最后逃到秦國。秦昭王任用范雎為相,提出“遠交近攻”的策略,開啟征服了六國的道路,其長平之戰(zhàn)就是他一手炮制出來的。所以,范雎是繼商鞅之后第二個對秦國貢獻最大的人才。
而李斯在以上四人當中是最有爭議的一個人物,李斯提出的策略其實,范雎已經(jīng)打好了基礎(chǔ)。李斯出生在楚國,做過文書小吏,后來去了秦國。開始在呂不韋手下做門客,后來韓國人派間諜入秦,秦王嬴政下逐客令將各國的門客驅(qū)逐。李斯在被驅(qū)逐之列,因為上書《諫逐客書》阻止,被秦王所采納,不久官為廷尉。李斯為文官,對秦國的一些制度做出了不少的貢獻,在統(tǒng)一六國時期的一些主張深的嬴政的欣賞。不過李斯還是韓非,主張焚書,后與趙高合謀害死秦始皇的長子扶蘇,可以說李斯對秦國的危害已經(jīng)超過其對秦國的貢獻。他與百里奚,商鞅,范雎幾人比起來簡直就是一個罪人。他如果,不與趙高合謀,擁戴扶蘇,那么可能會名垂千古。只可惜被利欲熏心,最后被趙高腰斬,也是他應(yīng)有的下場。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