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家有一老,如有一寶?!?/span>
的確,老人是一個家庭的主心骨,是家庭成員之間的紐帶。
家庭里有一位品行高尚、受人尊重的老人,是一個家庭的福氣,能夠使得家庭成員間變得更加團結、更加友愛。
然而,如果家庭的老人,品行不高、是非不分,那么就會成為一個家庭的麻煩,影響到每個家庭成員的成長和發(fā)展。
說到底,一個家庭最大的悲哀,并不是沒錢,而是老人無德,張口閉口就是以下兩句話。
1、張口閉口就是對兒女的指責和埋怨
現實生活中,很多老人都處于一種矛盾糾結的狀態(tài):
當兒女不在身邊時,老人心里總是擔心、想念;當兒女陪在身邊時,老人又各種嫌棄、抱怨。
一些老人,不管內心對兒女有多么想念,在見到兒女的時候,便全都變成指責和埋怨了:
“人家孫子都能打醬油了,你還一個人回來,下次干脆別回來了,我丟不起這個人”;
“真是娶了媳婦忘了娘/爹,我辛辛苦苦把你養(yǎng)那么大,你這半年才回來看我一次,真是白養(yǎng)你了”;
“你看看人家多孝順,又是給父母蓋房子,又是給父母買車子,你呢?哎,真是太沒用了”……
雖然說“愛之深,責之切”,父母不管如何指責、埋怨兒女,內心都是關心、疼愛兒女的。
但是,還要明白“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如果父母總是用這種挖苦、嘲諷的態(tài)度和兒女說話,無疑是在兒女之間砌起了一座高墻,讓兒女無法走近,給彼此帶來巨大的傷害。
其實,父母總是掩藏內心真實的關心,以埋怨斥責的言語對待兒女,無非就是太好面子了,既然現實無法讓自己的臉上有光,那就讓兒女也感受到自己內心的不痛快,讓兒女的心里也變得不舒服。
說實話,家里的老人把自己的面子看得比家庭和睦、親人友愛更重要,實在是一種悲哀。
這樣的老人,不僅無法成為一個家庭的凝聚力,反而會把家庭搞得愈發(fā)不睦,毫無溫暖可言。
2、張口閉口就是自己過往的辛酸苦楚
魯迅筆下的祥林嫂,是一個悲劇性的人物,也是一個不討喜的人物,之所以她的悲慘命運得不到同情,反而遭到別人的嘲笑和鄙夷,就是因為她反反復復向人訴說自己的不幸遭遇。
現實生活中,如祥林嫂一般的人,不在少數。然而,當同一件事情,被反復嘮叨、講個沒完時,別人的態(tài)度無一不是嫌棄和煩躁的,哪怕是關系很親近的人,也會如此。
比如,一些父母總是在兒女面前嘮叨自己曾經吃過的苦、遭過的罪,希望用苦難來綁架兒女,讓兒女越發(fā)孝順他們;
比如,一些母親總是在兒女面前訴說丈夫對自己的種種不好,吐槽丈夫的種種惡習,以凸顯自己為了家庭和兒女做出的所有付出和犧牲;
再比如,一些父母會在自己兒女面前吐槽兒媳婦的各種缺點,以及兒媳婦對他們的各種不好,希望兒女為他們伸張正義、主持公道……
說實話,如果偶爾說一次,兒女或許會心疼不已、給予安慰,并盡自己所能地提供幫助。但是,當父母嘮叨的次數多了,張口閉口都是過往的陳年舊事時,兒女就會失去耐心、心生厭煩,甚至覺得一切都是父母自找的……
歸根到底,張口閉口就和兒女說自己的過往的心酸苦楚,沒有什么好處。于自己而言,只會不斷加深痛苦的回憶,讓自己無法發(fā)現生活的美好;于兒女而言,是一種精神的負累,讓兒女無法感受家的溫暖和幸福。
結語:
真正對家庭好、為兒女負責的老人,不會用負面情緒去影響、控制兒女的,他們會讓兒女感受到積極、陽光,以及家的溫馨有愛。
所以,以上兩句話,寧愿爛在肚子里,也不要對兒女說。
—END—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