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色国产,午夜在线视频,新黄色网址,九九色综合,天天做夜夜做久久做狠狠,天天躁夜夜躁狠狠躁2021a,久久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文史漫筆:出入文史說“三國”(作者 馮子禮)

【提  要】 《三國演義》是一部“三虛七實”的歷史演義,封建時代它是一部最為普及的通俗歷史教科書,因此,就出現了以文為史、文史不分的現象。談論文學形象得以小說文本為依據,史論則應本史;文史參照虛實生發(fā)的歷史文化隨筆,也不能文史不分混為一談。只有出入文史,能夠進得去出得來,談文論史才能揮灑自如,睿智而不失膚淺。


《三國演義》是一部“三虛七實”的歷史演義,在封建時代對于下層大眾來說它是一部最為普及的通俗歷史教科書,因此,就出現了以文為史、文史不分的現象。清代是關羽崇拜的鼎盛時期,就出現過大臣因為奏章中誤用“演義典故”而挨了皇帝板子的故事。其實,談論“三國”的話題離不開“志”,問題是不能文史混淆,只有出入文史,能夠進得去出得來,談文論史才能揮灑自如,睿智而不失膚淺。
《三國演義》的成功之處,乃是在尊重歷史的前提下進行了成功的藝術虛構,創(chuàng)造出了一系列光彩奪目的人物形象,像被毛宗岡稱為“三絕”的諸葛亮、關羽和曹操,都是中國文學藝術畫廊中最為成功的典型。如果研究小說塑造典型形象的藝術經驗,就離不開人物的歷史淵源。如果是小說人物論性質的分析,那就得嚴格地在小說的文本范圍內說事。如果是議論歷史上諸葛亮的“隆重對”和北伐戰(zhàn)略的得失,就不能將“桃源結義”、“借東風”、“空城計”等等當作史料使用。
談論文學形象就得以小說文本為依據;史論則應本史,文史參照“虛實”生發(fā)的歷史文化隨筆,也不能文史不分混為一談。
《徐州日報》發(fā)表過一篇”諸葛亮得失談”的文章,文史混淆就很有代表性。
“得失談”本身就是論史的題目,“公元207年,劉備三顧茅廬””當年諸葛亮27歲”講的是歷史,與 “草船借劍,火燒赤壁,賺荊州,取成都,奪漢中”等混為一談就不妥了。歷史事實是,赤壁大戰(zhàn)諸葛亮固然是重要參與者之一,但所起作用遠不像小說描寫的那樣?!把萘x’在這一部分濃墨重彩地刻畫諸葛亮,寫曹操不同凡響但處處又落周瑜彀中,而周瑜孔明斗法又總是孔明棋高一著,非曹操周瑜所能望其項背。作者妙筆生花,故事驚心動魄,寫來十分好看,一個神機妙算無人可及、面對雙重的黑云壓城能夠幽默輕松指揮若定的“智絕”的形象躍然紙上——實際上它與歷史相去甚遠。三國故事中這段最為精彩、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部分,恰恰是虛構最多的部分。群英會、蔣干中計、周瑜打黃蓋、草船借箭、連環(huán)計、借東風、火燒戰(zhàn)船、智算華容、等等,經過戲劇藝術的移植搬演,千百年來早已膾炙人口婦孺皆知,并由此產生出許多成語,影響深遠。實際上,這些人們耳熟能詳的故事大半是藝術虛構,或是移花接木張冠李戴。虛構最多的部分,恰是“演義”最為精彩的部分,真應了《紅樓夢》的那句話:“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啊!赤壁之戰(zhàn)、火燒戰(zhàn)船、曹操大敗的“大事”是不虛的,但是,不光“借東風” “智算華容”無其事,“草船借箭”也是從孫權處移花接木,“曹操倒霉遇蔣干”更是“冤案”?!度龂尽芬督韨鳌贩Q:“幹有儀容,以才辯見稱,獨步江、淮之間,莫與為對?!笔Y干不僅不是“丑”,而且還是英俊華彩的“紗帽生”。曹操派蔣干游說周瑜不是在赤壁之戰(zhàn)期間,目的也是“聞有美才”欲招攬之,“幹還,稱瑜雅量高致,非言辭所間”,看來雙方的會見交談,都是恰到好處?!匀?,這一些經過羅貫中生花妙筆的成功改造,就“以假亂真”了。
《三國演義》的虛實問題,一直是一個學術課題?!捌邔嵢摗笔钦f它的大的走向,但不能拘執(zhí)量化。“演義”為歷史小說提供的成功經驗是:“大事不虛,小事不拘”。
劉備生前主要的軍事行動,基本上是他自己親自指揮的,《三國演義》為突出諸葛亮,將劉備的許多功勞記在“軍師“的名下了。博望燒屯大敗曹兵的戰(zhàn)役,諸葛亮尚未出山,演義讓他提前出山初試鋒芒以折服關張。攻取益州歷時三年,戰(zhàn)事基本是劉備指揮的,直到圍困雒城的最后階段,諸葛亮等才奉命溯江而上“分定郡縣”?!爸T葛亮智取漢中”寫得有聲有色,其實諸葛亮并未參加,他的任務是留守后方,“足兵足食”保證后勤供應,就像劉邦時代的蕭何一樣。因此,陳壽才說他“理民之干,優(yōu)于將略”。就是說,諸葛亮主要的還是政治家,乃“識治之良才,管蕭之亞匹”。在軍事上,陳壽認為諸葛亮“治戎為長,奇謀為短”,長于部隊的管理訓練,而不長于出奇制勝,也即長于治軍而短于指揮。諸葛亮后期六次北伐而終未能勝的原因固然很復雜,但他個人軍事才能方面的長短,不能不說也是一個因素。
談論諸葛亮北伐戰(zhàn)略的得失,尤其得分清文史。
小說中有著嚴重的正統(tǒng)論和天命觀,談論藝術形象諸葛亮的北伐,就不能撇開這點。
這方面毛宗崗批三國就做的很好。

“魏延子午谷之謀,未嘗不善,武侯以為危計而不用,蓋逆知天意之不可回,而不欲行險以爭之耳。知天意之不可回,而行險以爭之,即爭之未必勝。爭之不勝,而天下后世乃得以行險之失,為我咎也。惟兢兢然持一至慎之心,出于萬全之策,而終不能回天意于萬一,然后可以無憾于人事耳?!?/section>

一句話,諸葛亮是盡人事以聽天命、知其不可而為之使然。所以“上方谷司馬受困”一回結局依然是功敗垂成,天降大雨使司馬懿父子絕處逢生,以致諸葛亮只好浩嘆:“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強也!”。
他是就小說論小說,在一個自給自足的體系中說事。
歷史人物諸葛亮北伐的得失,歷來是熱門話題。
一種意見認為,諸葛亮死得太早,否則“若天假之年,則繼大漢之祀,成先王之志,不難矣”。唐代中興名相,大家熟悉的“雪夜平蔡州”的統(tǒng)帥裴度,即持這種觀點。上文所引,即是他為成都武侯祠被后世稱為“三絕碑”所撰的碑文中的話。在碑陰文中,孫樵更公開地指責陳壽貶抑了武侯。學者認為,陳壽雖稱良史,然其父陳式本為諸葛亮的部下,因犯法為諸葛亮所髡,故壽為亮立傳有失公正。
一種意見認為,諸葛亮的“隆中決策”,是“跨有荊、益”作為根據地,然后待“天下有變”,分兩路出師北伐,一路向宛洛,一路向秦川,以統(tǒng)一中國。其后由于關羽“大意失荊州”,而劉備伐吳又遭彝陵大敗,致使蜀漢國土失半,元氣大傷,再無統(tǒng)一的可能。杜工部《八陣圖》詩所謂“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即表達了這種觀點。
近年還有學者認為,諸葛亮的“隆中決策”本身就包含著悲劇的因素。從歷史、地理的因素看,漢末的中原(包括關中)與荊、揚及益州,已經發(fā)展成為三個互相對抗的經濟區(qū),它是三國立國的社會基礎。荊州與揚州聯為一體,為東吳所必爭;而荊州和益州因為崇山峻嶺的阻隔,它們作為兩個各自獨立的經濟區(qū),聯系極為不便,蜀漢集團無論以荊制益還是以益制荊都無可能,所以失荊州實為歷史的必然。故諸葛亮的隆中決策預見天下三分,有著非凡的眼力;認為劉備只有向荊、益二州發(fā)展,也很正確;但他的“跨有荊、益”作為立國和發(fā)展的基礎,是不現實的,這也注定了他的理想要成為悲劇。這與“得失談”的切入角度相似。
此外還有多說,諸如認為諸葛亮用人苛嚴,求全責備,致使蜀漢無人啦;不重經濟致使糧饋不繼啦;北伐本來就是以攻為守啦,等等,不一而足。
這都是就歷史論歷史。
《三國演義》作為一部嚴肅的歷史演義小說,其人物故事在大的走向上要受歷史的制約,它堅持 “大事不虛,小事不拘”的原則,既尊重歷史又充分發(fā)揮了藝術虛構的作用,寫得動人好看,它為歷史小說創(chuàng)作積累了十分寶貴的藝術經驗。有一本叫做《反三國志》小說,完全按照主觀好惡顛倒了故事的結局,最后以蜀漢的勝利而告終,“戲說”得太離譜,正如種種《紅樓夢》的續(xù)書讓寶黛終成眷屬一樣,那在藝術上都是失敗的。
諸葛亮用人方面的問題。
關羽“大意失荊州”是關系到蜀漢事業(yè)成敗的一件大事,這一戰(zhàn)略性的失誤到底應該由誰負責呢?“得失談”歸罪于諸葛亮:“諸葛亮其實早就深知關羽的短處,但因為關羽是劉備的結拜兄弟、嫡系將領,他便仍然將鎮(zhèn)守荊州的重任交給關羽,而不是交給一生謹慎、心思慎密,而且武藝不在關羽之下的趙云。可見其原則性是大打折扣的?!?/section>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鼻G州之失預示著彝陵之敗,遂使諸葛亮在隆中為劉備做的戰(zhàn)略規(guī)劃付諸東流。是的,如果不是委托關羽而是委派趙云鎮(zhèn)守荊州,那荊州或可不失,蜀漢的結局也許會是另一個樣子?——這是每一個“三國”讀者的共同遺憾。不過這是談論小說,不是論史。
其實,諸葛亮的奉命入川和委派關羽鎮(zhèn)守荊州,都是出自劉備的安排。赤壁戰(zhàn)后劉備略取江南諸郡,就已經任命關羽以襄陽太守蕩寇將軍的名義駐守江北;劉備西取巴蜀,委任“亮與關羽鎮(zhèn)荊州”,諸葛亮率眾西征,關羽留守乃勢所必然。對此,小說改造得很巧妙,說是他從使者關平的身份領悟到劉備的意思。歷史上諸葛亮在劉備集團中的地位和作用,并不像小說中寫的那樣高,那樣言聽計從,我們不能從小說獲得的印象出發(fā)論史。
趙云的使用問題較為復雜。趙云是小說塑造的最成功典型之一,不過它與歷史上的趙云還有很大距離?!拔寤ⅰ痹圃票臼切≌f的虛構,而在戲曲中更進一步將趙云后續(xù)為“四弟”,這反映的是大眾的美好愿望,它表現的是人們對《三國演義》中桃園式的君臣兄弟關系的期待。趙云在《三國志》“關張黃馬趙”合傳中排在末位,關張自不待言,黃忠和馬超歸附劉備都在趙云之后,前四位劉備生前都曾封侯,獨趙云一直到劉備身后才得封侯,趙云的追謚也比其他幾位大將為晚,這一現象一定出之有故。歷史上的趙云在荊州時的職務是留營司馬——“此時先主孫夫人以權妹驕豪,多將吳吏兵,縱橫不法。先主以云嚴重,必能整齊,特任掌內事”——相當于保衛(wèi)局長,雖信任倚重但地位不是很高。趙云的使用是否適當,有責任也應該在劉備。關張追隨最早,自然最受信用,不過“桃園結義”云云則是小說家言。劉備是否多少有點宗派傾向或資格倫,是一個有爭議的話題。但劉備長于識人用人,他占領漢中后南歸前委任漢中太守把守北方門戶,大家都以為非張飛莫屬,不料劉備卻破格提拔了魏延。魏延歸附比趙云晚得多,所以宣布時“一軍皆驚”??梢娝m然對關張有點過分信任倚重,但還談不上宗派情緒,也不是惟資格論。學界也有人認為劉備對關羽的信任超過諸葛亮的,亦持之有故的一家之言耳。以關系論,趙云與劉備父子有恩,“長坂坡救阿斗”和“截江奪阿斗”歷史上確有其事,按理說在封賞和使用方面不該有人為壓抑的因素。趙云死后,后主頒詔為其立謚時說:“云昔從先帝,功業(yè)既著。朕以幼沖,涉途艱難,賴恃忠順,濟于危險?!苯S等議:“云昔從先帝,勞績既著,經營天下,尊奉法度,功效可書。當陽之役,義貫金石……謹按謚法:柔賢慈惠曰順,執(zhí)事有班曰平,克定禍亂曰平,應謚云曰順平侯”。從這“順平”的謚看,趙云的為人是十分忠誠嚴謹的,作為方面統(tǒng)帥他是否有所不足?也未可知。
“諸葛亮臨死前向后主劉禪推薦的幾位輔國大臣,全都是一些謹小慎微的平庸之輩,再無雄才偉略、開疆拓土之棟梁的出現?!笔聦嵅⒎侨绱?。小說在諸葛亮的身后的敘事,因為突出“恢復漢室”的主題主要表現姜維的“九伐中原”,所以讀者從小說獲得的印象中姜維較突出,一般的讀者,恐怕連蔣琬、費祎的名字都未必能夠記住。實際上,彼時蜀漢主持大局的是蔣琬、費祎,這兩位諸葛亮身后的繼任者都是一代人杰,蜀中出色的政治家。
諸葛一生唯謹慎,在用人方面也以穩(wěn)健、重德著稱,但這并不意味他墨守成規(guī),唯資唯歷。蜀漢后期政權的穩(wěn)定,特別是諸葛亮身后依然能夠取一定攻勢地維持了二十余年,這與諸葛亮能不拘常規(guī)選拔杰出人才來接替自己主持國政有直接關系。諸葛亮暮年劉備起家時老人還有,可他毅然選拔了蔣琬和費祎付以大任,事實證明諸葛亮這一戰(zhàn)略性的選擇是英名的。
蔣琬出身書佐小吏,因為托志公雅,諸葛亮以他為“社稷之器”,很予器重。諸葛亮北伐,他統(tǒng)留府事,常足兵足食,保證前方的補給。諸葛亮去世后,“遠近危悚。琬出類拔萃,處群僚之右,既無戚容,又無喜色,神守舉止,有如平日,由是眾望漸服?!笔Y琬按照諸葛亮的既定方針治理國家,使蜀漢得以在穩(wěn)定中繼續(xù)發(fā)展。倒了擎天柱,侍奉的又是個昏庸的皇帝,能使蜀漢政權維持近二十年的穩(wěn)定,可謂臨危受命不負重托。
比較一下魏延、楊儀與蔣琬。
魏延其人是個獨擋一面的將才,但不是統(tǒng)御全局的帥才;是個能征慣戰(zhàn)的猛將,但不是文武全才的政治家。論資格和功勞魏延都在蔣琬之上,但他勇武有余而德器不足:性驕矜,重私憤,不長于團結人,對事業(yè)談不上忠心耿耿,一旦個人意愿得不到滿足,恐怕什么事都能干出來。劉備在世時,有關張等在,他尾巴翹不起來;劉備死后,他覺得除了諸葛亮,“老子天下第二”,別人誰也不放在他的眼里了。諸葛亮一死,讓他當國,當好當不好先不說,肯定不會象諸葛亮那樣對劉禪忠心耿耿鞠躬盡瘁,是毫無疑問的。如果不讓他主持國政,讓他掌握槍桿子,以其跋扈難制,則誰也駕馭不了??傊?,魏延對諸葛亮身后蜀漢政權是個極大的不穩(wěn)定因素,若其人不死而劉禪政權能繼續(xù)維持三十年,恐怕難于想象。
楊儀作為諸葛亮處理軍務的助理,也是個干才。《三國志》本傳說他“亮數出軍,儀規(guī)畫分部,籌度糧谷,不稽思慮,斯須便了。軍戎節(jié)度,取辦于儀。”可他與魏延有個共同的毛病,都狷狹驕矜。魏延矜高,大家都讓他三分,唯獨楊儀不稍假借,故二人關系有如水火,以至在聚會場合,有時魏延動刀動劍,以示威泄憤。諸葛亮在日,珍惜楊儀的才干和魏延的驍勇,常恨二人搞不好關系,不愿對他們有所偏廢,讓他們發(fā)揮各自的作用。在身后的人事安排上,他既有效地防范了魏延,也限制了對楊儀的使用,讓蔣琬和費袆先后總理大局,直到他們相繼謝世之后,魏國才能夠將蜀漢滅亡。
鐘會伐蜀至漢城,特致書蔣琬之子蔣斌,稱許蔣斌和諸葛瞻等俱為“巴蜀智賢文武之士”與自己“氣類”相同,表示“欲奉瞻尊大公侯墓,當灑掃墳塋,奉祀致敬”,后來果如其言??梢?,蔣琬即使在敵國也有很高聲望。
費祎,江夏人,游學入蜀,劉備定蜀后入幕,先為太子舍人,遷中庶子,后主踐位后為黃門侍郎,奉命使吳,表現突出,長于知人的孫權當時就說:“君天下淑德,必當肱股蜀朝”。費祎作為諸葛亮選拔培養(yǎng)的“第三梯隊”接班人,在蔣琬故后主持國政,繼承諸葛亮的成規(guī),對其治績史稱“邊境無虞,邦家和一”。
在第一代領導人謝世之后,魏吳兩國都發(fā)生了多次高層動蕩和殘酷的流血政變。曹魏是曹氏宗族大規(guī)模流血之后“政歸司馬氏”,孫吳是從諸葛恪到孫綝經過多次殘酷屠殺“你方唱罷我登場”,吳主孫亮被廢,獨獨蜀漢在諸葛亮身后倒了擎天柱卻能保持近30年的穩(wěn)定,在蔣費當政期間,對魏國還能取一定的攻勢,相形之下,這簡直是一個奇跡。這一奇跡的出現,不能不歸功于諸葛亮身后的人事安排。
徐州是秦漢文化的重鎮(zhèn),三國的三位創(chuàng)業(yè)之主和《演義》中的“三絕”都與徐州發(fā)生過密切的關系。曹操東佂徐州,與陶謙、呂布和劉備在這兒大戰(zhàn);劉備兩次“牧徐州”;孫堅任下邳丞時,其夫人“夢日月入懷”而生孫策、孫權;關羽一生中最為動人的“降漢不降曹”故事淵源于徐州;而諸葛亮則是漢代的徐州人。所以徐州秦漢三國文化的底蘊十分豐厚。然而,《徐州日報》歷年所刊的關于關于“三國”的文章,幾乎都是文史混為一談,以文為史,誤把彭城作“徐州”。
漢武帝時,為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控制與“反腐倡廉”,將首都地區(qū)以外的郡國劃分為13個行部,每部派刺史一人巡行郡縣,“省察治狀,黜陟能否,斷治冤獄”。東漢改為十二,首都附近隸司隸校尉。州部原為監(jiān)察區(qū),刺史無定員及固定治所,后來隨著刺史權力的不斷擴大,州乃演變成大行政區(qū),靈帝時資深刺史改稱“牧”。州部下轄郡國,郡下轄縣,“國”相當于郡,為王的封地,王不治事,行政長官為“相”。劉備先后任過平原縣令和平原國相,后來做過徐州牧和空頭的豫州牧,所以世稱“劉豫州”。東漢時徐州轄瑯琊、東海、下邳、彭城、廣陵5郡國62縣,治所初在郯,后移下邳。諸葛亮的故鄉(xiāng)就是瑯琊陽都,今臨沂沂南。今之徐州市,彼時為彭城王國治所,三國時曹魏始將徐州治所移至彭城,后來地域名演化為城市名。
漢末徐州的許多重大歷史事件,都發(fā)生在政治中心下邳,而不是彭城。所以,《三國演義》中根據歷史虛構的故事,如陶謙讓徐州、劉備領徐州、呂布月夜襲徐州等等,“徐州”非彭城,皆下邳也。
因為不明歷史地理的沿革,古代小說時見地理錯誤,《三國演義》也不例外。羅貫中把徐州和荊州的地域名都與城市名混淆了。第19回寫曹操東征徐州,陳登勸呂布將“徐州錢糧移于下邳”,“徐州”本來就是“下邳”,呂布“多此一舉”——小說將彭城誤作徐州治所,并按后世習慣以地域名城了?!把萘x”中這種現象很普遍,當然也有藝術需要的因素。荊州,羅貫中不僅以地域名城,而且搞得很亂。荊州治所原在漢壽,劉表時移治襄陽,赤壁戰(zhàn)后劉備領荊州先駐公安,“借荊州”之后移治江陵,關羽督荊州時一直駐江陵,曹魏的“荊州”依然治襄陽。但在羅貫中筆下,有時以襄陽、江陵為“荊州”,更多的時候,使人感到似乎在襄陽、江陵、公安之外,還另有一個荊州城。“諸葛亮一氣周公瑾”智取荊州部分,故事十分精彩,但地名方位不敢恭維,如果較真,幾乎讓你“找不到北”。其他方面,諸如說曹操是“沛國譙郡人”,“沛國”相當于“郡”,怎么能夠下轄“郡”呢?“譙郡”為“譙縣”之誤:這是建制大小混淆。再者古今地名混用:膾炙人口的“甘露寺招親”故事發(fā)生在南徐,“南徐”,晉室南渡后僑置徐州,劉宋收復徐州后于二徐州前分別加“南”“北”二字以別之,“南徐州”治所為京口,即今之鎮(zhèn)江,漢末三國時稱京。吳國太大罵周瑜“汝做六郡八十一州大都督”沒有本事奪回荊州而搞什么“美人計”害我女兒,東吳的疆域主要就是一個揚州,后來向南發(fā)展才開發(fā)交州,下轄六郡八十三個縣,哪來的“八十一州”!——亦失于古今建制混淆耳?!把萘x”中漢代地名與后代地名混用現象很多,這至少是一個美中不足,就像一部抗日題材小說將“安東”“北平”稱作“丹東”“北京”一樣。姚雪垠創(chuàng)作《李自成》寫到清軍入關京畿戒嚴,為了一個戒嚴應由那個衙門發(fā)布問題,搜遍典籍苦不可得,后來偶然機會獲解:當時的戒嚴布告是以“左僉都御史”名義發(fā)布的??梢姎v史小說創(chuàng)作之嚴謹。類似現象很多,茲不一一。
我們不能苛求古人,但是,如果能夠比古人站得高些,“品三國”才能 “品”出別人品不出的味來,教學導讀自然要求更高了。
“得失談”批評諸葛亮“隆中對”所設計的“天下有變,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于秦川”戰(zhàn)略方案,認為,“分進合擊的鉗形攻勢,才使劉備失去了惟一可以問鼎中原的戰(zhàn)機。它顛倒了主力和偏師的關系,棋差一招,前功盡棄。西蜀一系列的敗仗,都和固守過時的戰(zhàn)略有關:秦川原來的確是全國的政治中心,富庶殷實,但漢獻帝東遷之后,這里已“十室九空”,經濟凋蔽,不足以支持劉備逐鹿中原,戰(zhàn)略地位已不重要。而劉備根據這一戰(zhàn)略,偏偏率重兵戰(zhàn)于秦川,稽延了時日,得不償失” 。戰(zhàn)略方案可以爭議,但“秦川”與“漢川”不能混為一談?!扒卮ā痹谇貛X之北,為關中平原,所謂“八百里秦川”是也。諸葛亮“隆重對”所規(guī)劃的師出“秦川”與后來的六出實際上是五出祁山,目標都是這里。“漢川”乃漢中盆地,在秦嶺之南,古屬益州,劉備占領益州后,漢中為其所必爭。曹操占領漢中后,“蜀中一夕數驚”,他沒有聽從司馬懿等的意見乘勢進取,乃是重大的戰(zhàn)略失誤?!暗秒]望蜀”的成語,就是出自這一公案。劉備從曹操手中奪取了“漢川”即漢中,“漢川”乃蜀漢重要的根據地;“秦川”乃諸葛北伐與曹魏逐鹿戰(zhàn)場,在曹魏控制之下,搞不清這重關系,怎么能夠正確地評論諸葛亮的戰(zhàn)略呢?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劉備身邊有個臥底,他坑趙云害關羽殺張飛,連諸葛亮都被他騙了
蜀漢衰亡,全怪當初劉備錯用此人
三國最被低估猛將,一生從無敗績,劉備如重用歷史必將改寫
劉備政治集團第一派系是哪個,陣容勢力究竟有多大?
劉備的胸懷和氣度
蜀漢最大的“禍端”,坑趙云,害關羽,諸葛亮對他無可奈何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熱點新聞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