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山氣功”是一套古典醫(yī)療氣功。古名《廣渡吐納術(shù)》,據(jù)《常州古今》(唐玉虬等著)記載,此功法為常州天寧寺高僧廣渡長老編創(chuàng),功法共十八法,各有對癥治療的功用。其法極簡,有站樁、有坐功、有臥功,主要以呼吸和肢體導引,意氣合一,醫(yī)治多種疾病。不僅有對應疾病的患者可以選練,而且也是氣功醫(yī)師臨床選擇處方的寶貴資料。
-
-
馬山氣功
“馬山氣功”是一套古典醫(yī)療氣功。古名《廣渡吐納術(shù)》,據(jù)《常州古今》(唐玉虬等著)記載,此功法為常州天寧寺高僧廣渡長老編創(chuàng),功法共十八法,各有對癥治療的功用。其法極簡,有站樁、有坐功、有臥功,主要以呼吸和肢體導引,意氣合一,醫(yī)治多種疾病。不僅有對應疾病的患者可以選練,而且也是氣功醫(yī)師臨床選擇處方的寶貴資料。
功 法
一、獨享天福:松靜坐于床沿、公園的凳上或湖邊的石上。眼半閉,大腦入靜,思想集中,深、長、細、勻、穩(wěn)、悠地調(diào)息,每分鐘10次以下為宜,以感覺到舒適、自然為要。這是腹式呼吸法。
主治:面癱,三叉神經(jīng)痛,偏癱,肺氣腫。
二:二丹吐納法:古稱“服二丹”或“吞二丹”。靜坐、盤腿,兩手心捂住膝蓋,頸松直,摒除雜念,口輕閉,舌頂在上腭與牙齒之間。叩齒36次,待津滿口時,滿極即分三口輕調(diào)息咽下,汩汩有聲,如此5~10遍皆可。晚間上床后、半夜三更、起床前,或其他時間均可練。
主治:慢性胃炎,潰瘍病,胃酸缺乏,胃扭轉(zhuǎn),胃下垂。
三、三心相?。阂鈿夂弦?,松靜坐于床沿或公園的凳上。髖、膝、踝關(guān)節(jié)各呈直角,。將兩手搓熱,提起一腳放在對側(cè)膝上,一手捂在膝蓋上,一手手心與腳心相對,意念湖心(如此即三心相?。樐鏁r針各按摩腳心50~100圈,每圈呼吸一次,再換另側(cè)照做。
主治:扁平腳,動脈硬化,神經(jīng)官能癥,腦震蕩后遺癥。
四、內(nèi)氣運行:即內(nèi)氣吐納法。仰臥位。全身放松,入靜?;贾聣|2個枕頭。思想集中膻中穴,將上肢展平,作3—6次深呼吸,接著將兩手重疊,捂在膻中穴上,以此為起止點;沿兩側(cè)乳房以橫8字形運轉(zhuǎn),每轉(zhuǎn)一個8字呼吸一次.順逆時針各轉(zhuǎn)50個8字,手掌始終距皮膚2~3厘米。靜息時兩臂仍展平,再作3—6次深呼吸。
主治:充血性心力衰竭,血栓閉塞性脈管炎,下肢靜脈曲張,慢性前列腺炎。
五、下行吐納法:仰臥。大腦入靜,思想集中。兩手各放于體側(cè)。口微閉。左下肢先屈曲足稍抬高,呼氣(吐),然后伸直,吸氣(納).再換右下肢照做。吐納均用鼻。每分鐘以5~8次調(diào)息為好。如病情不允許,也不要勉強。此功導引吐納3~5分鐘,再靜息。但靜息時間以30—50秒鐘為宜。
主治:痔核,肛瘺,慢性盆腔炎,子宮脫垂,子宮后傾,不孕癥。
六、三吸三呼運氣功:坐、臥位均可。如仰臥,兩上肢向頭端伸直。眼半閉,松靜20秒鐘。接連三次吸氣,三次呼氣,呼吸均應有聲,呼吸間不可憋氣。這是胸式呼吸的運氣法。單練以30分鐘左右為宜。在室內(nèi)應開窗通氣,在室外應選空氣新鮮的地方。坐勢練功亦同,兩手放在膝上即可。
主治:全身性紅斑狼瘡,白癜風,斑禿,銀屑病,神經(jīng)性皮炎。
七、蹺搖吐納:仰臥位。以背、腰、臀部為支點,頭、手及腳交互上下蹺動。頭仰平時,兩上肢向頭端伸直,吸氣,此時腳蹺至最高點。腿放下時,兩上肢與頭蹺起,同時呼氣。利用慣性,似小船在水上顛簸,也似蹺蹺板上下起伏。先慢后快,快慢結(jié)合,以慢結(jié)束。呼吸配合,均用鼻呼吸。如此5-10分鐘。
主治:胃下垂,胃扭轉(zhuǎn),腸梗阻,脈管炎,精索靜脈曲張,慢性膽囊炎,內(nèi)臟結(jié)石,痔瘺。
八、提氣功:仰臥。兩上肢向頭端伸直,兩小腿下墊2-3個枕頭。思想集中于下丹田,自然腹式呼吸。隨著吸氣,前后二陰部一提一放,如忍大小便樣,須用暗勁,不露外形,反復提氣15—20下,每日3~5次。
主治:脫肛,痔瘺,肛裂,肛周炎,前列腺肥大,腰痛,女陰白斑。
九、伸屈吐納:開始立位。兩手向前平伸。身體彎腰下?lián)洌闺p掌著地,兩掌距離稍比肩寬。手著地后,兩臂伸直,腳尖著地,臀部盡量向上提,這時身體像拱橋形,接著吸氣(納)。身體后坐,開襠屈膝,兩臂伸直,使身體呈俯臥狀,呼氣(吐)。軀干向前朝地,使胸、腹與地面平行,循弧線向上方慢慢伸出,仰頭塌腰,肘膝關(guān)節(jié)伸直,同時吐納。連續(xù)前伸后坐5~15次。
主治:肛腸病,白帶,更年期綜合征,腰痛、腿痛,坐骨神經(jīng)痛,風濕性關(guān)節(jié)炎。
十、爬龍吐納:四肢著地,指、趾分開,臀部盡量提高,腳尖用力向前一步一步爬行,自然呼吸。每爬行50~100步可起立,或靜坐片刻(1—5分鐘)。反復進行。一般不少于30分鐘。常練的人手上可套上鞋子,以橡皮筋扎緊為好。
主治:神經(jīng)衰弱,失眠,多夢,變質(zhì)性髖關(guān)節(jié)炎,腰椎間盤突出,跟骨骨刺。
十一、趾端飛翔:立位,將一下肢平放于架上(欄桿、平臺、凳子或石階上),兩上肢展開如翅狀,呈輪型飛翔,交互用指去觸腳趾,配合吐納。如此反復10—20次。再交換另一下肢照做。在交換時靜息50秒鐘。一般交換2~4次。
主治:股四頭肌勞損,脛腓骨骨膜炎,腓腸肌痙攣,肥大性關(guān)節(jié)炎。
十二、十字形吐納:正身,仰臥位。全身放松,寬農(nóng)解帶,枕高3寸,兩下肢伸直,兩上肢伸平,好像一個十字。安心定思,專意念“氣”,舌舔上腭,口唇輕閉,以鼻吐納,應深、長、細、勻、穩(wěn)、悠地大呼吸,不可卒急強作,要做到自己聽不出呼吸聲。每分鐘呼吸10次,以后逐漸減少次數(shù)。練功時間可逐漸增加,一般可練100—200次呼吸。
主治:心肌炎,冠心病,結(jié)腸炎,慢性肝炎,消化道出血后恢復期。
十三、六字訣吐納:六字即湖水(平),無風(靜),旭日(升)。此六字訣系指意念而言。靜坐,盤膝,含胸,搭手(一手內(nèi)勞宮穴接觸另一手的外勞宮穴)。少思慮,絕欲,自然吐納(即呼吸),平衡,身心一致。外形無聲色,內(nèi)守以養(yǎng)其神。呼吸微動,不喘、不粗。如此吐納,久之,氣脈舒。這種“端坐功”是養(yǎng)精、氣、神的功法之一,一般不少于60分鐘。
主治:高血壓,胸膜炎,肺氣腫,肺、心腦病。
十四、意氣吐納:松解衣帶,仰臥,低枕,自然入靜,眼半閉,兩上肢放于體側(cè),以意領(lǐng)氣,深、長、細、勻、穩(wěn)、悠地大呼吸,每分鐘呼吸8~10次.一般3~5個月后可減至3~5次(不一定全能達到這個水平)。這是胸腹兩式的混合吐納法,正如祖國醫(yī)學所指出的:意到,氣到,力到(主要是血到)。有條件者可練“水上氣功”。
主治:末梢血管疾病,肺結(jié)核,慢性咽炎。水上氣功特別有利于精索靜脈曲張,前列腺硬化,下肢血栓閉塞性脈管炎,踝關(guān)節(jié)損傷后遺癥。
十五、躬身吐納:立位,兩腳分開比肩寬。兩手相疊,捂在中丹田上,意守上丹田,上身屈到60~90度,呼氣(吐)盡,緩緩將上身直起,同時吸氣(納)擴胸。如此反復5—10分鐘。
主治:慢性支氣管炎,肺膿腫,頸椎綜合癥,肋間神經(jīng)痛,岔氣,閃腰。
十六、朝天吐納:立位。兩手背于腰后(內(nèi)勞宮穴與腎俞穴相對)。上身向后仰,眼看天,同時吸氣,仰至20—50度時,氣吸足,挺胸,不可憋氣。繼之將上身逐漸復直,同時呼盡氣。如此反復5—15分鐘。
主治:肝硬化,膽、肝、腎結(jié)石,及慢性腎盂炎,慢性腎炎,腎變病。
十七、環(huán)形吐納:立位。兩腳分開比肩寬。兩上肢向上伸直,十指叉攏,反掌。上身作旋轉(zhuǎn)運動。每轉(zhuǎn)一圈呼吸一次。轉(zhuǎn)在前面時呼氣(吐),轉(zhuǎn)在后面時吸氣(納),順、逆時鐘各轉(zhuǎn)10次。
主治:肺外結(jié)核病,內(nèi)臟結(jié)石,胃扭轉(zhuǎn),工業(yè)性、職業(yè)性肺病。
十八、起收吐納:松靜站立。百會朝天,沉肩墜肘,含胸,松胯,屈膝,圓襠,眼似閉未閉,留一線之光,向前平視,舌舔上腭。自然呼吸。如此10—15分鐘。起功、收功均用此式。
(李志如文,摘自《氣功醫(yī)療經(jīng)驗錄》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86年7月版)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