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僅人有五官,紫砂壺也有。
五官能幫助你辨識一個人的相貌,“五官”也能帶你認識一把紫砂。
壺嘴 紫砂壺的嘴、把和鈕,似人的五官,大小比例絲毫不能茍且。 嘴、把和鈕的造型處理要與壺體形態(tài)相協(xié)調(diào),不可太張揚或太弱。 壺嘴的類型大致可分為一彎嘴、二彎嘴、三彎嘴、直嘴和流等多種。
壺嘴內(nèi)壁一定要通暢、厚薄均勻,壺蓋上的通氣孔要大小適當,不易被水汽堵住,注茶時空氣流通,并形成一定的壓力。
出水口
紫砂壺嘴的出水孔,不太容易引起人們的關注。
出水暢與不暢,出水孔至關重要。
起初,紫砂壺為獨孔,極易被茶葉堵塞,但最遲在晚明時,已有個別紫砂壺出水孔為錢形孔,但不知為什么沒有普及開來。
直到晚清,紫砂壺出水孔,才流行改作多孔。
壺把
紫砂壺的壺把形態(tài)有端把、橫把、提梁三種類型。
其中端把的形式最為常見,就是傳統(tǒng)中的執(zhí)壺把,今天較為常見的多為環(huán)形把。
橫把,就是壺把與壺嘴成90度角。
橫把壺,早在唐代長沙窯中就已有生產(chǎn),可見在唐代比較流行。
現(xiàn)在國內(nèi)一般很少見到橫把壺,但是某些亞洲國家飲茶之人喜歡用橫把壺。
橫把壺
也有很多文人中意提梁壺,也許與“東坡創(chuàng)制提梁燈籠壺”的歷史典故有關。
提梁壺類型,古已有之,原始陶器及青銅器造型中皆有,比如卣。
卣
好的提梁壺,要銜接自然,過度流暢,纖細圓潤,有一氣呵成之感。
此外,在功能方面,還得防濕水后手溜。
壺足
紫砂壺的底足可分為一捺底、加底(圈足)和釘足三種類型。
一捺底是紫砂壺底特有的樣式,薄薄的底片,嵌入壺體,底呈凹形。因紫砂另外無須上釉,燒成時便沒有粘底或粘匣缽的顧慮,盡可采取最簡潔、最方便、最精巧的做法。
壺蓋
紫砂壺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就是壺蓋,不僅有防塵和保溫之用,而且和出水性能聯(lián)系密切,是因為壺蓋上鉆有氣孔,這樣可以讓空氣進入壺腔,便于倒水流暢,也防止壺蓋合上時,壺體內(nèi)的氣壓使水從壺嘴流出。
觀復太白提梁紫砂壺,形取自李太白的酒甕,壺周身皆由弧線構(gòu)成,線條圓融有力,簡潔明快,曲線貫徹整器,自壺鈕,把,蓋,嘴均通過柔性的曲線呈現(xiàn)圓的節(jié)奏感,勾勒出飽滿厚重而不失靈動的造型。
無論是泡普洱茶、鐵觀音還是發(fā)酵茶類、重發(fā)酵茶類、烏龍茶生茶、紅茶、綠茶,都能吸收茶葉的雜味,香氣更濃,醇厚感明顯。
溫馨提示:圖文綜合于網(wǎng)絡,如有侵權請您告知我們會在第一時間處理或撤銷;互聯(lián)網(wǎng)是一個資源共享的生態(tài)圈,我們崇尚分享。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