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公眾號“尼伯龍根工廠”授權發(fā)布
1941年8月的時候,德國國防軍最高統(tǒng)帥部提出了為非洲軍提升反坦克作戰(zhàn)能力的計劃,因此需要以卡車或半履帶車為基礎,安裝5cm或蘇聯7.62cm野戰(zhàn)炮,盡快趕制出20輛代用自行反坦克炮,送到北非進行實戰(zhàn)測試。這些反坦克炮的速度要足夠迅捷,同時還需要能夠適應北非的地形。月底,德軍決定用兩批共計9輛5噸半履帶牽引車(Sdkfz 6)和對應數目的蘇聯7.62cm野戰(zhàn)炮進行改裝,希望可以在9-10月間全部完成。車輛底盤由布辛-納格(Büssing-NAG)提供,改裝工作交給阿爾凱特(Alkett)進行。
在同年的對蘇作戰(zhàn)期間,德軍繳獲了數以千計的76.2mm F-22/F-22USV野戰(zhàn)炮,這些野戰(zhàn)炮設計較為精良,穿甲能力突出,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德軍反坦克火力不足的問題,算得上一份天降的大禮包。相比之下,Sdkfz 6的處境就有些尷尬——它本來是為牽引輕型野戰(zhàn)炮和舟橋設備設計的,但拖炮的活計Sdkfz 11(3噸)也能干好,造價還要低上三分之一。至于牽引舟橋,工兵部隊認為馬力更大的Sdkfz 7(8噸)要更加靠譜,因此需求并不緊迫。在1939年的時候,出現了一種Sdkfz 6/2自行高炮,搭載3.7cm Flak 36高射炮,后來也被基于Sdkfz 7的類似車輛取代。這么看來,用繳獲的炮和最不受待見的半履帶車進行改裝是風險最小,資源消耗最少的解決方案。
非洲軍使用的蘇制F-22野戰(zhàn)炮,德軍代號7.62cm FK 296(r),這一門是安裝了膠輪的摩托化牽引型,此外還有安裝鋼緣輪的畜力牽引型。
Sdkfz 6炮兵牽引型。
樣車大約在1941年8月末-9月初的這段時間就完成了,它的結構非常簡單,本質上就是在Sdkfz 6的底盤上固定一個巨大的敞口裝甲箱體,然后把一門野戰(zhàn)炮固定在箱體前部,外形十分臃腫且不協調。由于時間過于緊迫,箱體上的裝甲門都沒有來得及做好,測試時只能用普通鋼板湊合。該車的全稱應該是“Sdkfz 6/3裝甲自行火炮載具搭載7.62cm蘇制野戰(zhàn)炮(7.62 cm F.K.(r) auf gp. Selbstfahrlafette (Sd.Kfz. 6/3)” )為了行文方便,下文將其統(tǒng)一簡稱為Sdkfz 6/3。至于其諢名“狄安娜”存在不同說法,有的說法稱這是為裝備Pak 36(r)反坦克炮的改進型準備的代號(順便提一句,有的資料將計劃中的Sdkfz 7/5自行反坦克載具成為“阿爾忒彌斯”,指的是同一位狩獵女神)。還有說法稱,這個名字是英國人給起的,德國人并沒有這么叫過。
德軍專門為反坦克作戰(zhàn)改裝的7.62cm PaK 36(r),結構改動很大,外形更低矮,反坦克能力也大幅提升。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每一門PaK 36(r)都配備了炮口制退器。
Sd.Kfz. 6/3基于Sdkfz 6的BN 9b量產型改裝,車頭和駕駛室部分未改動,也就意味著它的前半截沒有裝甲。在測試階段曾在水箱格柵之前設置裝甲護板,以防炮口暴風傷害水箱。但測試中發(fā)現炮口暴風沒有那么大的威力,護板還會影響散熱效率,于是就撤除了。BN 9b本身是一個和BN 9平行量產的型號,配置上存在一些細微差別,如轉向制動器助力方式不同、手剎作用原理不同、尾鉤型號不同、儀表、油泵的配置差異和增加了中央潤滑系統(tǒng)等,兩者的外觀基本是一致的,動力水平也完全一樣。
Sdkfz 6/1工兵車,與炮兵型最大的區(qū)別在于尾廂小,多一排座位,這一輛是布辛納格生產的第一輛BN9b車型,底盤序列號5091。
在原本應該安裝車體的地方是一個尺寸約為3.6x2x1.5m的大型裝甲箱體結構,為承載箱體和火炮、彈藥的重量,對底盤框架結構進行了加固。箱體用鉚接工藝成型,正面為火炮留出了尺寸巨大的射口,頂部敞開,可安裝三個撐桿以支撐篷布。箱體的裝甲厚度只有4.5mm,只能抵御一般步兵輕武器發(fā)射的鉛彈和炮彈破片,用步槍鋼芯彈即可擊穿。箱體兩側開有1x0.9m的門,門板向前開啟,后部還有一個寬度為0.6m的彈藥補充門,門板是向下開啟的,拆換炮管時,炮管也可以從這扇門通過。按常理,這種輕裝甲的反坦克車輛應以小巧的輪廓和高速取勝,但Sdkfz 6/3卻高達3m多,機動性也一般,很容易被敵軍發(fā)現。
巨大的體型很容易暴露目標,這一輛Sd.Kfz. 6/3在阿拉曼戰(zhàn)役期間被澳大利亞第9師的步兵發(fā)現,然后遭到集火,德軍隨后棄車而逃,把它留在了半山腰。
Sd.Kfz. 6/3箱體后面的桿子是炮膛清理桿,可以看到折起的篷布和車門上懸掛的干糧袋,箱體右前角設有天線基座。
Sd.Kfz. 6/3篷布完全展開的狀態(tài),駕駛室篷布留有開口,可以把炮管伸出來,在某些半履帶自行高炮上也能看到類似的設計。注意它們的前翼子板上設有備用履帶固定架,每側接地面朝上固定兩節(jié)。
箱體在炮盾兩側設有箱狀結構,Sd.Kfz. 6/3的發(fā)動機蓋子上漆有白色的對空識別帶,駕駛室兩側有一位數戰(zhàn)術編號。
Sdkfz 6/3裝備的是一門7.62cm FK 296(r)野戰(zhàn)炮,也就是原版的蘇制F-22野戰(zhàn)炮,不是德國大改過的Pak 36(r)反坦克炮。該炮仍然維持著原有的野戰(zhàn)炮結構,炮手只能操作方向機手輪,高低機手輪和開火拉線需要由他人操作,嚴重制約跟蹤射擊移動目標的效率,蘇制的瞄準具性能也比德制同類產品性能相差太多。藥室沒有進行擴膛改造的FK 296(r)只能發(fā)射繳獲的蘇制彈藥,無法兼容源自PaK 40的德制彈藥。按照彈藥種類不同,其穿深在入射角為60°時能達到67-77mm的水平,算不上出眾,但也足以對付常見的英制和美制裝甲車輛。阿爾凱特公司甚至都沒有來得及為它設計專門的底座,只是把大架截短,然后把大架和炮輪用箱體地板和側板上的固定裝置約束住。在后座力的作用之下,每次開火之后,車輛都會稍微后退,但還不至于損害固定裝置和車身結構。裝車之后,火炮的俯仰角在-7~ 20°之間,方向射界限制在左右各30°。
從這兩張照片中可以看出火炮是如何固定在箱體里面的。
火炮仍然使用原配的蘇制瞄具,高低機和方向機手輪分別在上架兩邊,這是典型的野戰(zhàn)炮設計。
該車彈藥基數為100發(fā),彈藥儲存在箱體后部的彈藥架中,此外車后還可以拖曳一臺Sd.anh 32/1彈藥拖車,拖車內又可容納40發(fā)備彈。裝甲箱體內沒有設置任何座位,在行軍時,操作火炮的乘員只能坐在火炮固定裝置和彈藥箱上。Sdkfz 6/3的乘員共有6人,分別為車長、炮手、駕駛員、裝填手和兩名彈藥搬運手,除車長有一把沖鋒槍外,其余五人的隨身武器均為手槍,沒有為他們配備機槍。在箱體內還裝有一部電臺,電臺具體型號和由誰操作不得而知。
箱體尾部的彈藥架。
用于攜帶額外彈藥的Sd anh 32/1彈藥拖車,原本是用來運輸短藥筒7.5cm定裝彈的,彈頭朝下放置。突擊炮部隊的Sdkfz 252的彈藥運輸車一般會拖曳一輛,沒有發(fā)現Sdkfz 6/3拖帶此物的照片。
Sdkfz 6/3樣車于1941年9月通過火力測試,其后樣車被送往庫莫斯多夫進行機動性能測試。定型之后,德軍在10月-11月間從布辛-納格生產的生產序列號為5091-7000的BN9b底盤中抽取9輛,送往阿爾凱特進行改裝。改裝完畢的9輛Sdkfz 6/3在10月中下旬分兩批完成交付,所有車輛的細節(jié)特征都不盡相同。它們被運到文斯多夫裝甲兵學校組建新部隊,預備派往北非戰(zhàn)場作戰(zhàn)。
按照1941年11月12日發(fā)布的KstN 1149戰(zhàn)斗力統(tǒng)計表格,德軍利用現有的9輛Sdkfz 6/3組建了3個坦克殲擊排,每排除了3輛Sdkfz 6/3之外,還裝備了一輛輕型越野車(排長車)、一輛中型摩托(傳令)、一輛3噸卡車和3輛Sd.anh 32/1彈藥拖車。1942年1月-2月間,上述部隊重組為第605坦克殲擊營第3連,通過意大利陸續(xù)運抵北非戰(zhàn)場。該連車輛直接由隆美爾元帥調遣,從1月21日開始投入作戰(zhàn)。
除了Sdkfz 6/3之外,第605坦克殲擊營還裝備了兩個連的一號自行反坦克炮。
第605坦克殲擊營第3連直到3月份才完全集結起來,配屬給第90輕型師作戰(zhàn),4月損失了兩輛Sdkfz 6/3。5月時,第605坦克殲擊營又對作戰(zhàn)裝備進行了重新分配,將剩余的7輛Sdkfz 6/3分配到2連3輛,1連和3連各分配兩輛。5月26日,德意聯軍發(fā)動“威尼斯行動”,向加查拉防線南端發(fā)動進攻,期間又全損兩輛,還有一輛需要修理。經過了托布魯克戰(zhàn)役、阿拉曼戰(zhàn)役和盟軍反攻之后,非洲軍的Sdkfz 6/3最終在1942年12月損失殆盡,其中有至少一輛落入英軍手中。
在北非作戰(zhàn)的Sdkfz 6/3,至少存在兩到三種不同的涂裝方案。擋風玻璃會限制火炮俯角,在作戰(zhàn)時應當放平。
中彈焚毀的Sdkfz 6/3。
打開的左側車門,從這里可以看到炮長戰(zhàn)位。
跟隨非洲軍作戰(zhàn)的武器局聯絡官曾經對蘇制7.62cm火炮在北非的作戰(zhàn)情況進行過匯報,其中包括了一部分與Sdkfz 6/3相關的內容:
……總的來看,經過擴膛改裝的Pak 36(r)和原版的FK 296(r)穿甲能力都堪稱出色,遠非對手現有坦克型號所能抵擋。在火力測試當中,用Pak 36(r)在2000m距離上擊穿了英國MK II坦克(注:可能指邱吉爾II步兵坦克)90mm厚的炮塔裝甲。現有的瞄具制約了火炮完全發(fā)揮其性能,非常有必要將瞄具標線刻度上限從目前的穿甲彈1800m,高爆彈2800m提升到穿甲彈3000m,高爆彈4000m的水平。這些炮不如口徑更小的反坦克炮那般精準。敵人非??謶诌@些火炮,其炮兵和飛機會優(yōu)先進行攻擊。在最近的一次攻勢結束之后,所有的蘇制7.62cm火炮均被擊中,全部無法使用,其中一些還能修復。
2.基于5噸牽引車的7.62cm FK 296(r)野戰(zhàn)炮自行載具
火炮瞄具設計非常粗糙,急需進行改進。一般的反坦克炮都需要讓炮手直接控制開火,扳機需設置在緊挨著方向機手輪的地方,并應向開火方向推動發(fā)射,否則將會干擾瞄準。
7.62cm自行火炮過于高大——幾乎有谷倉大門那么高!裝甲實在是太糟糕了,連機槍火力都防不??!一旦被擊中,該車就非常容易起火燃燒。除了裝甲太薄之外,它的速度也太慢了。需要加大履帶板和履帶膠墊的供應量。炮瞄鏡也需要頻繁校正……
雖然Sdkfz 6/3足以對付北非戰(zhàn)場出現的所有盟軍坦克,但它本身的設計還遠遠談不上完善,所以既沒有大量生產,也沒有得到進一步的發(fā)展。其原型車Sdkfz 6的生產也在1943年告終,后來被廉價的sWS牽引車取而代之。
英軍將繳獲的Sdkfz 6/3運到了埃及的亞歷山大港,該車底盤序列號為5325,車號WH-276716,第605營的7號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