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問既住史。
問個人生活史。
問家族史。
問現(xiàn)在癥狀是問診重點。
3、問診方法及注意事項:
(1)重點突出:問診重點,即病人的主要病痛,圍繞重點有目的、有步驟的全面了解,不使遺漏。
(2)語言通俗、客觀:不用患者不懂的醫(yī)學(xué)術(shù)語,不主觀套問或暗示,必要時可提示和啟發(fā)。
(3)態(tài)度和善:對病人寄于同情,避免不良刺激,取得病人信任,幫助建立起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
(4)詢問危重病人:扼要詢問,重點檢查,及時搶救,不詳之處再作補充。
一、問寒熱
(一)問寒熱內(nèi)容
l、發(fā)作時間。
2、寒熱程度及性質(zhì),
3、伴隨癥狀。
(二)寒熱臨床表現(xiàn)及意義
1、惡寒發(fā)熱
[臨床表現(xiàn)]惡寒與發(fā)熱同時并見。
[臨床意義]主表證。惡寒重,發(fā)熱輕,為表寒證;發(fā)熱重,惡寒輕,為表熱證;發(fā)熱輕,惡風(fēng)自汗,為太陽中風(fēng)證。
2、但寒不熱
[臨床表現(xiàn)]病人只覺怕冷而不發(fā)熱,加衣被或近火取暖,可以緩解。
[臨床意義]久病畏寒,屬虛寒證,新病腹脘或其他局部冷痛劇烈,屬實寒證。
3、但熱不寒
[臨床表現(xiàn)]病人但感發(fā)熱而無怕冷感覺。
(1)按癥狀有三種熱型:
?、賶褵?,病人高熱不退(體溫超過39℃以上)。
?、诔睙幔翰∪硕〞r發(fā)熱或定時熱甚,有一定規(guī)律如潮汐之有定時。臨床常見的有以下三種類型:
陽明潮熱:熱勢較高,日晡熱甚。
濕溫潮熱:身熱不揚,午后熱甚。
陰虛潮熱:午后或入夜低熱,有熱自骨內(nèi)向外透發(fā)的感覺。
③微熱,輕度發(fā)熱,其熱勢較他多在37~38℃之間。
(2)按病機有以下三種:
?、訇幪摪l(fā)熱:見陰虛潮熱。
?、跉馓摪l(fā)熱:長期微熱,煩勞則甚,或高熱不退,兼見少氣自汗,倦怠乏力等癥。
?、坌合募緹幔盒涸谙募練夂蜓谉釙r長期發(fā)熱不已,至秋涼時不治自愈。
[臨床意義]壯熱,主里實熱證;陽明潮熱,屬陽明腑實證;濕溫潮熱,見于濕溫病;陰虛期潮(陰虛發(fā)熱),屬陽虛證;微熱,見于某些內(nèi)傷病和濕熱病的后期,氣虛發(fā)熱,屬脾氣虛;小兒夏季熱,是小兒氣陰不足之征。
4、寒熱往來
[臨床表現(xiàn)]惡寒與發(fā)熱定時或無定時交替而作。
[臨床意義]寒熱往來定時發(fā)作者,見于瘧疾??;無定時者,屬少陽病證。
二、問汗
(一)問汗內(nèi)容
1、汗的有無。
2、汗出時間。
3、汗出部位。
4、汗量多少。
(二)汗的臨床表現(xiàn)及意義
1、表證辨汗
[臨床表現(xiàn)]表證無汗或有汗。有汗或兼發(fā)熱惡風(fēng),脈浮緩;或兼發(fā)熱重,惡寒輕,脈浮數(shù)。
[臨床意義]無汗屬表寒證;有汗前者為太陽中風(fēng)表虛證,后者主表熱證。
2、里證辨汗
[臨床表現(xiàn)]有以下五種情況:
(1)自汗:病人日間汗出,活動尤甚。
(2)盜汗:病人睡時汗出,醒則汗止。
(3)大汗:汗出量多,或為大汗蒸蒸或為冷汗淋漓。
(4)冷汗:汗涼,四肢不溫。
(5)戰(zhàn)汗:病人先惡寒戰(zhàn)栗,而后汗出。
[臨床意義]自汗,屬陽虛證;盜開,屬陰虛證;大汗蒸蒸,為里實熱證;冷汗淋漓,見于亡陽證,戰(zhàn)汗,出汗熱退,脈靜身涼,是邪去正安之佳象;若汗出后仍煩躁不安,脈來疾急,為邪盛正衰危候。
3、局部辨汗
[臨床表現(xiàn)]有以下三種情況:
(1)頭汗:病人僅頭部或頭頸部出汗較多,又稱為“但頭汗出”。
(2)半身汗,病人僅半切身體有汗,或為左側(cè),或為右側(cè),或為下半身,或為上半身。
(3)手足心汗,病人手足心出汗較多。
[臨床意義]頭汗見于上焦邪熱或中焦?jié)駸嵫柮鹘?jīng)上蒸頭面病證;若頭汗如油,為虛陽上越危候。
半身汗,無扦一側(cè)為患側(cè),由經(jīng)絡(luò)閉阻,氣血運行不暢所致。
手足心汗多,屬脾胃氣虛證。
三、問頭身
(一)問頭身內(nèi)容
1、自覺癥狀。
2、癥狀休作時間。
3、癥狀發(fā)生部位。
4、癥狀性質(zhì)。
5、其他兼癥情況。
(二)臨床表現(xiàn)及意義
1、頭痛
[臨床表現(xiàn)]頭痛可表現(xiàn)于不同部位,其發(fā)作時間和性質(zhì)也不盡相同。
[臨床意義]
(1)根據(jù)頭痛部位不同,以確定其所在的經(jīng)絡(luò)病位:前額部連眉按骨痛,屬陽明經(jīng)頭痛;后頭部連項痛,屬太陽經(jīng)頭痛;巔頂痛,屬闕陰經(jīng)頭痛;頭側(cè)痛,屬少陽經(jīng)。
(2)根據(jù)頭痛性質(zhì)不同,辨識外感內(nèi)傷和病性的寒熱虛實:外感頭痛,發(fā)病急,病程短,頭痛較劇,病無休止,系感受風(fēng),寒,暑,濕等邪所引起,屬實證;內(nèi)傷頭痛,發(fā)病慢,病程長,頭痛較緩,時痛時止,系氣血精髓虧少,不能上榮于頭,使腦??仗撍?,屬虛證。
2、頭暈
[臨床表現(xiàn)]病人自感頭部眩暈,輕者閉目自止,重者視物旋轉(zhuǎn),不能站立,常伴有惡心嘔吐,甚則暈倒。
[臨床意義]根據(jù)頭暈的不同情況,可以鑒別疾病的不同性質(zhì):病人頭暈脹痛,為肝陽上亢;頭暈昏沉,屬痰濕內(nèi)阻所致;頭暈眼花,為氣血兩虧;頭暈耳鳴,腰膝酸軟,為腎精虧虛所致。
3、身痛
[臨床表現(xiàn)]全身肌肉關(guān)節(jié)疼痛,發(fā)病新久不一。
[臨床意義]新病身痛多由感受外邪所致者,常見于風(fēng)寒,風(fēng)濕表證;或感受署濕疫毒,稱“陽毒”。久病身痛,臥床不起,多屬營氣不足,氣血不和。
4、身重
[臨床表現(xiàn)]身體有沉重酸困的感覺。
[臨床意義]頭身困重,兼見脘悶納呆、便溏、苔膩為感受濕邪所致;身重嗜臥,少氣懶言,倦怠乏力為脾氣虧虛所致。
5、四肢痛
[臨床表現(xiàn)]四肢關(guān)節(jié)肌肉疼痛,或為游走不定,或為重著不移,或局部紅腫結(jié)節(jié)。
[臨床意義]關(guān)節(jié)游走性疼痛,由感受風(fēng)邪所致行痹證;疼痛劇烈不移,屬感受寒邪的痛痹;四肢疼痛重著,是濕邪引起的著痹;四肢關(guān)節(jié)紅腫疼痛,或小腿部兼見結(jié)節(jié)紅斑,為濕郁化熱的熱痹。
6、腰痛
[臨床表現(xiàn)]腰痛綿綿酸軟,或冷痛重著,或刺痛不移。
[臨床意義]腎虛腰痛,腰部綿綿作痛,酸軟無力;寒濕腰痛,腰部冷痛沉重,陰雨天加劇;瘀血腰痛,腰部痛如針刺,痛處固定不移拒按,活動受限。
四、問胸脅皖腹
(一)問胸脅皖腹內(nèi)容
1、癥狀部位。
2、癥狀性質(zhì)。
3、兼癥。
(二)胸脅皖腹臨床表現(xiàn)及意義
1、問胸部
[臨床表現(xiàn)]主要表現(xiàn)為不同性質(zhì)的疼痛,如憋悶,絞痛,竄痛,刺痛等,同時還會有痰濁或其他各種兼癥出現(xiàn)。
[臨床意義]胸部疼痛,多屬心肺病證的反映
(1)胸痹:胸痛憋悶,痛引肩臂。
(2)真心痛:胸背徹痛劇烈,面色青灰,手足青至節(jié),因心脈急驟閉塞不通所致。
(3)肺癰,胸痛而咳吐膿血腥臭痰。
(4)氣滯疼痛:胸脹痛走竄,太息易怒。
(5)血瘀疼痛:胸部刺痛,固定不移。
(6)肺實熱證:胸痛,壯熱面赤,喘促鼻煽。
(7)肺陰虛證:胸痛,潮熱,盜汗,咳痰帶血。
(8)痰濕犯肺:胸悶咳喘,痰白量多。
2、問脅部
[臨床表現(xiàn)]脅部以疼痛癥為主,脹、灼、刺、竄痛等。
[臨床意義]肝膽位于右脅,而兩脅均為肝膽二經(jīng)分布的部位。詢問脅部的異常變化,主要可以了解肝膽及其經(jīng)脈的病變。
(1)脅脹痛,太息易怒,多為肝氣郁結(jié)。
(2)脅肋灼痛,面紅目赤,多為肝火郁滯。
(3)脅肋脹痛,身目發(fā)黃,為肝膽濕熱。
(4)脅部刺痛,固定不移,為瘀血阻滯。
3、問胃腕部
[臨床表現(xiàn)]胃脘主要癥狀是疼痛,如脹,灼,冷,隱,刺痛等,同時常表現(xiàn)與飲食、寒熱有密切關(guān)系。
[臨床意義]主要可以診察胃腑病變情況。
(1)胃脘冷痛劇烈,得熱痛減,屬寒邪犯胃。
(2)胃脘灼熱疼痛,口臭便秘,屬胃火熾盛。
(3)胃脘脹痛、噯氣,部怒則痛甚,為胃腑氣滯。
(4)胃脘隱痛,喜暖喜按,嘔吐清水,屬胃陽虛。
(5)胃脘灼痛嘈雜,饑不欲食,屬胃陰虛。
(6)胃脘刺痛,痛有定處,屬胃腑血瘀。
4、問腹部
[臨床表現(xiàn)]腹部以各種性質(zhì)的疼痛為主與寒熱、飲食等因素多相關(guān)。
腹部的范圍較廣,臍以上為大腹;臍以下為小腹,小腹兩例為少腹。
[臨床意義]詢問腹部變化,可以察知所在臟腑病證的寒熱虛實。
(1)大腹隱痛,喜暖喜按,便溏,為脾胃虛寒。
(2)繞臍痛,起包塊,按之可移,為蟲積。
(3)凡腹痛暴急劇烈,脹痛,拒按,得食痛甚,多屬實證。
(4)凡腹痛徐緩,隱痛,喜按,得食痛減多屬虛證。
(5)幾腹痛得熱痛減,多為寒證。
(6)凡腹痛,痛而喜冷,多屬熱證。
(7)小腹脹痛,小便不利,為癃閉。
(8)小腹刺痛,小便自利,為蓄血。
(9)少腹冷痛,牽引陰部,是寒凝肝脈。
五、問耳目
(一)問耳目內(nèi)容
1、問耳的聽力及異常感覺
2、問目的視力及異常感覺
(二)耳目的臨床表現(xiàn)及意義
耳與目均為身體的感覺器官,又分別與臟腑經(jīng)絡(luò)有聯(lián)系,故詢問耳目的狀況,不僅可以考察耳目局部的病變,并可了解全身的病變。
1、耳鳴
[臨床表現(xiàn)]耳中有響聲如潮水或蟬鳴,妨礙聽覺。
[臨床意義]暴鳴聲大,以手按之更甚者,屬實證,多由肝膽三焦之火循經(jīng)上擾所致;鳴聲漸小,以手按之可減輕者,屬虛證,多由腎虛精虧,髓海不充,耳失所養(yǎng)而成;脾濕過盛,清陽不升,清竅失養(yǎng),亦可致耳鳴。
2、耳聾
[臨床表現(xiàn)]病人有不同程度的聽力減退,甚至聽覺喪失。
[臨床意義]有虛實之分。
傷寒耳聾,多系邪在少陽,經(jīng)氣閉塞所致;溫病耳聾,多為邪火蒙蔽清竅,陰精不能上達所致;外感風(fēng)溫,鼻塞頭重也可致耳聾。以上屬實證,較易治。
久病、重病出現(xiàn)耳聾,則為心氣虛衰,腎憊精脫所致,病屬危侯;老年耳虛精衰,以上屬虛證,難治。
3、重聽
[臨床表現(xiàn)]聽聲音不夠清楚。
[臨床意義]多為風(fēng)邪所致,或?qū)倌I經(jīng)有熱;或是下元已虧,上盛下虛。
4、目痛
[臨床表現(xiàn)]單眼或雙眼疼痛。
[臨床意義]目劇痛,連及頭痛,惡心嘔吐,瞳孔散大,如云霧狀為青風(fēng)內(nèi)障。
5、目眩
[臨床表現(xiàn)]視物旋轉(zhuǎn)動蕩,如在舟車之上。
[臨床意義]腎陰虧虛,肝陽上亢者,目眩兼頭暈頭脹,面赤耳鳴,腰膝酸軟;痰濕內(nèi)蘊,清陽不升者,目眩兼頭暈,胸悶,體倦、肢麻,惡心,苔膩。
6、目昏
[臨床表現(xiàn)]兩目昏花,干澀,視物不清。
[臨床意義]可見于久病、虛證及老年人。多由氣虛肝血不足,腎精虧耗,目失所養(yǎng)而致。
7、雀目
[臨床表現(xiàn)]一到黃昏視力明顯減退,如雀之盲。
[臨床意義]屬肝虛為病。
六、問飲食、飲水與口味
(一)問飲食、飲水與口味內(nèi)容
l、飲食喜惡與多少。
2、口渴情況及水入情況。
3、口味異常情況。
(二)飲食、飲水與口味臨床表現(xiàn)及意義
根據(jù)口渴的特點,飲水的多少和有關(guān)兼癥,可以了解病人津液的盛衰和輸布降礙,以及分辨疾病的性質(zhì)。
l、口不渴
[臨床表現(xiàn)]雖病而不渴。
[臨床意義]標(biāo)志著津液末傷,多見于寒證或是沒有明顯的熱邪。
2、口渴多飲
[臨床表現(xiàn)]病人口渴明顯,飲水量多。
[臨床意義]是津液大傷的表現(xiàn)。臨床常見有以下三種情況,
(1)口大渴喜冷飲,屬實熱證。是里熱亢盛,津液大傷,飲水自救的表現(xiàn)。
(2)大渴引飲,小便量多,兼見能食消瘦為消渴病。
(3)汗,吐,下,利后,團津液耗傷,亦可出現(xiàn)口渴多飲。
3、渴不多飲
[臨床表現(xiàn)]病人雖有口干或口渴感覺,但又不想喝水或飲水不多。
[臨床意義]臨床常見的有以下幾種情況:
(1)口干但不欲飲,屬陰虛證。因陰虛津液不足,不能上承于口則口干;體內(nèi)無實熱耗津,故不欲飲。
(2)口渴飲水不多,屬濕熱證。因濕熱內(nèi)困,津液氣化障礙,不能上承于口,則口渴;因內(nèi)有濕邪,則不能多飲。
(3)渴喜熱飲,但飲量不多,或水入即吐,屬痰飲內(nèi)停。因痰飲為陰邪,內(nèi)停傷陽,津液不能氣化上承則口渴喜熱飲。因是津液輸布障礙而非津液不足,故渴不多飲。飲停于胃,胃失和降,故水入即吐。
4、口干
[臨床表現(xiàn)]口雖干渴,但水入口而嗽水不欲咽。
[臨床意義]屬內(nèi)有瘀血。
5、食欲減退
[臨床表現(xiàn)]病人不思進食或甚則厭食。
[臨床意義]臨床常見有以下四種:
(1)食少納呆,兼見消瘦乏力,屬脾胃氣虛。
(2)脘悶納呆,兼見頭身困重,屬濕邪困脾。
(3)納少厭油食,兼見黃疸脅痛,屬肝膽濕熱。
(4)厭食,兼見噯氣酸腐,屬食滯內(nèi)停。
此外,妊娠厭食嘔吐為妊娠惡阻。是因妊娠沖脈之氣上逆,胃失和降所致。不嚴重者屬生理現(xiàn)象。
6、多食易饑
[臨床表現(xiàn)]病人食欲過于旺盛,食后不久即感饑餓,進食量多,身體反見消瘦。
[臨床意義]臨床常見有以下兩種:
(1)多食易饑,兼見口渴心煩,口臭便秘,舌紅苔黃,屬胃火亢盛,腐熟太過所致。
(2)多食易饑,兼見大便溏瀉,屬胃強脾虛。
7、饑不欲食
[臨床表現(xiàn)]病人有饑餓感,但不想進食或進食不多。
[臨床意義]可見于胃陰不足的病人。癥見饑不欲食,胃中有嘈雜,灼熱感,舌紅少苔,脈細數(shù),是胃陰不足,虛火內(nèi)擾所致。
8、偏嗜食物
[臨床表現(xiàn)]病人嗜食某種食物或異物。
[臨床意義]臨床常見的有以下面種:
(1)嗜食生米、泥土等異物,多見于小兒,往往是蟲積的征象。
(2)婦女妊娠期間,偏食某種食物,一般不屬病態(tài)。
此外,詢問病人在疾病過程中食欲和食量的變化,亦可以了解疾病的轉(zhuǎn)歸。
病人食欲好轉(zhuǎn),食量漸增,表示胃氣漸復(fù),預(yù)后較好;病人食欲減退,食量漸減,表示胃氣衰退,預(yù)后較差;久病,重病本不能食,而突然暴食,稱為“除中”,是脾胃之氣將絕之象,屬病危。
9、口淡乏味,屬脾胃氣虛。
10、口甜或粘膩,屬脾胃濕熱。
11、口中泛酸,屬肝胃蘊熱。
12、口中酸餿,屬傷食。
13、口苦,屬熱證??梢娪诨鹦盀椴『湍憻嶂C。
14、口咸,多屬腎病及寒證。
七、問睡眠
(一)問睡眠內(nèi)容
1、失眠或嗜睡情況。
2、睡眠的具體表現(xiàn)。
3、主要兼癥。
(二)問睡眠的臨床表現(xiàn)及意義
《靈樞?口問》說:“陽氣盡,陰氣盛,則目瞑;陰氣盡而陽氣盛,則痦矣”。故詢問睡眠的異常變化,常可了解機體陰陽盛袁的情況。
1、失眠
[臨床表現(xiàn)]是以經(jīng)常不易入睡,或唾后易醒不能再睡,或時時驚醒而睡不安穩(wěn),甚至徹夜不眠為特征的病證,且常伴有多夢。
[臨床意義]失眠,是陽盛四虛,陽不入陰,神不守舍,心神不安的病理表現(xiàn)。臨床常見有以下四種類型:
(1)病人不易入睡,兼心煩,潮熱,腰膝酸教,屬心腎不交。
(2)睡后易醒,兼心悸,納少乏力,屬心脾兩虛。
(3)失眠而時時驚醒,兼眩暈胸悶,膽怯,心煩,口苦惡心,屬膽郁痰擾。
(4)失眠而夜臥不安,兼脘悶暖氣,舌苔厚膩,食停胃脘之征。
2、嗜睡
[臨床表現(xiàn)]神疲困倦,睡意很濃,經(jīng)常不自主入睡為其臨床特點。
[臨床意義]臨床常見有以下四種情況,
(1)困倦易睡,兼見頭目昏沉,屬痰濕困脾。
(2)飯后神疲困倦易睡,兼見形體衰弱,屬脾氣虛弱。
(3)病人極度衰憊,神識朦朧,困倦易睡,肢冷脈微,屬心腎陽衰。
(4)病人昏睡譫語,身熱夜甚,或發(fā)斑疹,舌絳脈數(shù)者,屬溫病熱入
-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