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成用量】
干地黃24g,山萸肉、懷山藥各12g,澤瀉、茯苓、牡丹皮各9g,桂枝、炮附子各3g。
【服用方法】
水煎服。如研末煉蜜為丸,則每服6g,日服3次。
【功效作用】
本方在六味地黃丸的滋陰補腎,特別是在熟地、山萸肉、淮山藥三藥滋補肝、脾、腎三臟之陰的基礎(chǔ)上,配伍桂枝、附子的溫腎助陽,既滋陰、又助陽,陰陽互根,剛?cè)嵯酀?。全方能奏溫補腎陽之功效。
本方具有提高免疫功能,增強內(nèi)分泌功能,調(diào)整水液代謝等作用。
【辨治病證】
中醫(yī)臨床運用以腰酸腿軟,下半身常有冷感,小便不利或小便過多,尿色清淡,舌淡胖苔白,尺脈虛弱為其湯證之要點。
本方適用于治療糖尿病、慢性腎炎、慢性氣管炎、前列腺肥大、產(chǎn)后小便不利、長期低熱、老年性白內(nèi)障、暈厥、胃癌、小兒麻痹、中風(fēng)后遺癥、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硬皮病、陰冷癥、血尿、三叉神經(jīng)痛、齦腫口瘡、排尿性昏厥、肺心病水腫、冠心病心絞痛、高血壓病、腦萎縮、自主神經(jīng)紊亂、胃神經(jīng)官能癥、便秘、五更腎泄、肝硬化腹水、淋證、尿失禁、風(fēng)濕性關(guān)節(jié)炎、原發(fā)性坐骨神經(jīng)痛、不安腿綜合征、男性乳房發(fā)育癥、溶血-尿毒癥綜合征、唾液過多、皮肌炎、硬皮病、頑固性帶下、滑胎、化膿性扁桃體炎、聲啞、低血壓病、神經(jīng)衰弱、肺氣腫、自發(fā)性氣胸、更年期綜合征、功能性子宮出血、席漢氏綜合征、不孕癥、性神經(jīng)官能癥、骨質(zhì)增生癥、蕁麻疹、復(fù)發(fā)性口瘡、腰腿痛、醛固酮增多癥、甲狀腺功能低下、慢性支氣管哮喘等病證,而必須癥見腰痛腳軟,小便不利,舌質(zhì)淡而胖,苔薄白,脈沉細無力者之病人。
【現(xiàn)代運用與主治疾病】
1.慢性肺源性心臟病(肺腎氣虛,痰濁壅盛型)治宜溫腎納氣,肅肺化痰。
以本方合三子養(yǎng)親湯(蘇子、萊菔子、白芥子各10g),加款冬花10g為主治方。
若氣虛明顯者,加人參(另煎兌服)6g,五味子10g,黃芪30g。氣虛瘀阻,頸脈動甚,面唇發(fā)紺明顯者,加丹參15g,當(dāng)歸12g,川芎10g,紅花6g。
2.高血壓病(陰陽兩虛型)治宜育陰助陽。
以本方加仙茅、淫羊藿各10g為主治方。
若口于咽燥、手足心熱者,加女貞子、石斛各10g。尿少,下肢浮腫者,加車前子(包)15g,冬瓜皮10g。
3.腎盂腎炎(脾腎陽虛,余邪未清型)治宜溫補脾腎。
以本方加車前子(包)12g,杜仲、仙靈脾各12g為主治方。
若浮腫明顯者,加冬瓜皮15g,薏苡仁12g。腰痛明顯者,加狗脊15g,川續(xù)斷、杜仲各12g。腹脹者,加白芍、川楝子各12g。
4.急性腎功能褻竭(腎氣不固型)治宜補益腎氣。
以本方加臺烏藥、益智仁各12g為生治方。
若腰酸膝軟明顯者,加懷牛膝、川續(xù)斷、桑寄生各12g。大便溏薄者,加薏苡仁、炒白術(shù)、黨參各12g.
5.再生障礙性貧血(氣虛血虧型)治宜調(diào)補陰陽,益氣養(yǎng)血。
以本方合當(dāng)歸補血湯(黃芪30g,當(dāng)歸15g),去澤瀉、丹皮,加女貞子、仙茅、淫羊藿、巴戟天各15g為主治方。
若有出血者,加仙鶴草30g。偏陰虛者,去附子、肉桂。偏陽虛者,去女貞子。
6.糖尿病(陰陽兩虛型)治宜溫陽、滋腎、固澀。
以本方去澤瀉,加菟絲子12g,龜板(先煎)10g為主治方。
若陽痿者,加陽起石、仙靈脾各12g。遺精者,如覆盆子、金櫻子各12g,芡實10g。浮腫甚者,加黃芪15g,白術(shù)12g。腹瀉甚者,加補骨脂、炒白術(shù)、黨參各12g,肉豆蔻6g。小便頻數(shù)者,加益智仁、桑嫖蜂各12g.
7.甲狀腺功能減退癥(腎陽表微型)治宜溫腎利水。
以本方合真武湯化裁:車前子(包)、澤瀉、茯苓各12g,白術(shù)、淮山藥、白芍、熟地黃各10g,附子6g(先煎),肉桂、干姜各3g為主治方。
若心悸氣短,胸悶者,去肉桂,加丹參15g,川芎10g,桂枝6g。腰背冷痛甚者,加菟絲子、狗脊、牛膝各12g。
8.更年期綜合征(脾腎陽虛型)治宜溫補脾腎。
以本方去熟地,合理中湯(炮姜3g,白術(shù)10g),加黃芪、車前子(包)各12g,枳殼6g為主治方。
若脘腹脹悶甚者,加焦三仙12g,陳皮、木香各6g。浮腫甚者,重用黃芪,加大腹皮、豬苓各12g。
9.皮肌炎(陽氣虛表型)治宜溫經(jīng)通絡(luò),益氣活血。
以本方加減:生黃芪、雞血藤各30g,生地20g,茯苓、丹參、秦艽各15g,烏梢蛇、淮山藥各10g,制附子9g,桂枝6g為主治方。
若體虛乏力甚者,可加黨參10g。
10.支氣管哮喘(脾腎陽虛型)治宜溫補脾腎。
以本方去丹皮、澤瀉,加紫河車、仙靈脾、補骨脂各10g為主治方。
若動則氣喘者,加胡桃肉、五味子各10g。大便稀溏者,加炮姜、訶子各6g。尿頻或遺尿者,加益智仁、桑螺蛸各10g。
11.子宮頸癌(脾腎陽虛型)治宜溫補脾腎。
以本方合四君子湯(茯苓、白術(shù)各15g,黨參、甘草各10g),加白花蛇舌草20g,草河車10g為主治方。
12.女外陰白色病變(脾腎陽虛型)治宜溫腎健脾。
以本方加黨參、白術(shù)各15g,炙甘草6g為主治方。
若外陰瘙癢較甚者,加全蝎10g,蜈蚣3條。
13.女性性欲低下(腎陽虛表型)治宜溫腎壯陽
以本方加鹿角膠(烊化)12g,川牛膝、巴戟天各10g為主治方。
若腰脊酸痛明顯者,加杜仲、桑寄生、川續(xù)斷各15g。尿頻尿多者,加菟絲子20g,益智仁。覆盆子各15g。
14.妊娠尿潴留(腎虛型)治宜溫腎扶陽,化氣行水。
以本方去丹皮,加生黃芪12g為主治方。
15.產(chǎn)后尿頻、尿失禁(腎虛型)治宜補腎溫陽,固澀縮尿。
以本方加益智仁15g,桑螺蛸12g為主治方。
16.神經(jīng)源性膀胱尿道功能障礙(腎氣不足型)治宜溫陽益氣,暖腎散寒,以本方去丹皮、附片,加生黃芪20g,仙靈脾、肉蓯蓉、丹參各10g,紫河車4g,鹿茸片1g為主治方。
若足跟痛者,加骨碎補、鹿銜草各8g。陽痿甚者,加巴戟天,海狗腎各10g。小便不利者。加車前子(包)、川牛膝各10g。小便不禁者,加益.智仁12g,五味子10g。大便失禁者,加補骨脂,肉豆蔻各9g。
17.直腸息肉(腎虛寒凝型)治宜溫陽通脈,益氣養(yǎng)血以本方去丹皮,加黨參、白芍各12g,當(dāng)歸、甘草各10g為主治方。
18.黃褐斑(陽虛血滯型)治宜溫補脾腎,活血化瘀。
以本方去茯苓,加葫蘆巴12g,莪術(shù)9g,炙甘草3g為主治方。
19.變態(tài)反應(yīng)性鼻炎(腎督陽虛型)治宜溫腎益督,散寒止鼽。
以本方去山萸肉、丹皮,加金櫻子、益智仁、五味子各12g,麻黃、甘草各6g,細辛3g為主治方。
若頭腦冷痛者。加吳茱萸10g。鼻塞甚者,加蒼耳子、辛夷各9g。
20.慢性咽炎(腎陽虛弱型)治宜溫腎壯陽,散寒利咽。
以本方加肉蓯蓉8g,細辛3g為主治方。
若飲食不香者,加白扁豆15g,砂仁10g。四肢厥冷畏寒,加桂枝、狗脊各12g為主治方。
21.肺心病水腫(陽虛水泛型)治宜溫腎利水。
以本方加紫蘇子15g,車前子、核桃仁各10g,薏苡仁30g為主治方。
22.冠心病心絞痛(腎陽虛表,陰寒凝滯型)治宜溫補心腎,消去陰翳。
以本方加丹參15g,人參、鹿角片各10g為主治方。
23.腦萎縮(陰陽兩虛,髓??仗撔?治宜溫腎扶陽。
以本方去澤瀉(因便過多),加枸杞子、丹參、益智仁、菟絲子各20g,郁金、仙靈脾各10g為主治方。
24.自主神經(jīng)紊亂(腎陽不足,虛陽上越型)治宜補腎壯陽,引火歸原。以本方加炒白術(shù)20g,干姜10g為主治方。
25.胃神經(jīng)官能癥(脾腎陽虛型)
以本方加焦三仙、炒白芍各15g,白術(shù)、佛手各10g,陳皮6g為主治方。26.便秘(腎陽虛衰型)治宜溫補腎陽,行氣通便。
以本方加黃芪30g,制首烏、肉蓯蓉各15g,川厚樸12g,枸杞子10g為主治方。
27.肝硬化腹水(脾腎虧損,陰陽俱虛型)治宜溫補脾腎。
以本方為主治方。
28.老年性尿失禁(腎陽虛衰型)治宜溫補腎陽。
以本方為主治方。
29.風(fēng)濕性關(guān)節(jié)炎(陽氣式微,陰雅痹阻型)治宜溫陽通絡(luò),散寒止痛以本方為主治方。
30.原發(fā)性坐骨神經(jīng)痛(寒濕阻絡(luò)型)治宜補益命火,散寒止痛。
以本方加地龍干、細辛、炙甘草各6g,蒼術(shù)12g,黃芪、牛膝各15g為主治方。
31.不安腿綜合征(腎陽不足型)治宜溫補腎陽,益火消黯。
以本方加生地、當(dāng)歸各10g,白芍15g為主治方。
32.男性乳房發(fā)育癥(腎氣不充,肝失濡養(yǎng),氣滯痰凝,瘀阻乳部型)治宜補腎調(diào)肝,化痰軟堅。
以本方去山藥、澤瀉,加夏枯草、丹參、益智仁、赤芍、白芍各15g,浙貝母、玄參、郁金各14g為主治方。
33.皮肌炎(脾腎陽虛型)治宜補腎溫陽,健脾通滯。
以本方加徐長卿12g,枳實、秦艽各10g為主治方。
34.硬皮病(脾腎陽虛型)治宜補腎溫陽,健脾通滯。
以本方加阿膠6g,當(dāng)歸30g,鹿角霜15g,甘草10g為主治方。
35.習(xí)慣性流產(chǎn)(脾腎陽虛,沖任不固型)治宜溫補腎陽。
以本方為主治方。
36.男性性欲低下(命門火衰,寒凝滯腎型)治宜溫腎壯腰,祛寒止痛。以本方加減:桑寄生、桂枝、人參、黃芪各25g,熟地、當(dāng)歸、巴戟天、菟絲子、仙靈脾各15g,肉桂、制附子各10g,小茴香、甘草各6g為主治方。
37.三叉神經(jīng)痛(腎陽虛弱,虛陽上浮型)治宜溫補腎陽。
以本方去茯苓、丹皮,加牛膝、川芎、全蝎、僵蠶各10g為主治方。
38.排尿性昏厥(腎陽不足,虛陽上越型)治宜引火歸原。
以本方加生地30g,牛膝、石菖蒲各10g為主治方。
【隨證加減】
1.小便過多加五味子。
2.小便頻數(shù)而色白加鹿茸、補骨脂。
3.陽瘺加巴戟天、鎖陽。
4.性交不射精加肉蓯蓉、枸杞子。
5.骨質(zhì)增生而疼痛加乳香、沒藥。
6.前列腺肥大引起癃閉加黃芪、通關(guān)散。
7.夜寐不安,健忘耳鳴加潞黨參、酸棗仁。
8.自發(fā)性氣胸引起短氣喘促加五味子、蛤蚧、磁石。
【化裁變通】
1.桂附地黃丸(《和劑局方》)
又名桂附八味丸,即本方桂枝改用肉桂組成。功能溫補腎陽;主治腎陽不足。
2.七味地黃丸(《瘍醫(yī)大全》)
即本方去附子、桂枝,加肉桂組成。功能滋水補腎;主治腎水不足,虛火上炎,發(fā)熱作渴,口舌生瘡,牙齦潰爛,咽喉作痛,或形體憔悴,寐中發(fā)熱。
【注意事項】
凡尿色紅赤,口干咽燥,心中煩熱,舌紅苔少,脈細數(shù)等腎陰不足,虛火上炎者,均不宜使用本方。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