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張采芹家屬向成都博物館捐贈百余件采芹書畫。時間過得真快,距離“張采芹繪畫藝術與收藏展”閉幕只有5天了,還沒來觀展的小伙伴們抓緊時間喔!下面,跟隨小編一起來回顧一下此次展覽。展覽共分為三個單元:世紀人生、藝術求索和翰墨結緣。通過采芹書畫的展出,向觀眾揭開一段風云變幻的年代里被歷史塵封的傳奇。
國畫大師的回憶錄
張采芹自幼喜好丹青。16歲時,他考入江津聚奎中學,因成績優(yōu)異,與同校的吳芳吉、鄧少琴合稱“聚奎詩書畫三杰”。在校期間,吳芳吉還曾為張采芹代擬畫例,為《采芹畫集》題詞。
1922年,張采芹考取上海美術專科學校。1925年,他學有所成回到成都,在大、中學校任教50余年。此外,他還十分重視培養(yǎng)業(yè)余美術愛好者,著有《中國畫論》、《國畫淺說》。通過他的努力,四川涌現(xiàn)出一大批藝術人才。
除了桃李滿天下的名師頭銜,張先生還是個愛國藝術活動家。1941年,他發(fā)起成立四川美術協(xié)會,積極籌辦畫展,幫助外來藝術家,是抗戰(zhàn)時期四川美術事業(yè)繁榮的幕后功臣。張大千先后在成都舉辦了6次大規(guī)模個人書畫展覽,張采芹功不可沒。
1984年,張采芹先生仙逝,成都人民公園內(nèi)至今保留著四川美術協(xié)會故址的紀念碑,祠堂街上還保留著他的畫室,以及國內(nèi)知名畫家藝術創(chuàng)作的痕跡。
中西相融鑄就經(jīng)典
張采芹師從劉海粟、王震(一亭)、江小鶼等大師。早期繪畫涉及山水、花鳥、人物。后期繪畫以花鳥蟲魚為主。他善畫竹,素有“張竹子”、“張花鳥”之稱。
抗戰(zhàn)期間,徐悲鴻入川。不久,二人因畫展結為知己,并共同研制以油畫刷、油漆刷畫大竹竿,開風氣之先河。在中西藝術交流的碰撞下,張采芹逐步放棄早期比較成熟的文人畫風格,注意吸取民間民眾情趣和西方繪畫的寫實造型及色彩原理,畫風日趨平實。
值得一提的是,張采芹是民國以來成都市第一位舉辦個人國畫展覽的畫家,其名聲享譽海內(nèi)外。1981年,瑞典國王及王后訪華,專意尋求張采芹的畫,張采芹贈以《朱藤雙燕》。
高大上的“朋友圈”
張采芹為人古道熱腸,不少書畫大家與他交好。其中,張采芹與著名畫家張善孖、張大千兄弟二人交情篤深。由于姓氏相同,裝束接近,畫藝精湛,這三人常被誤認為三兄弟,并稱畫壇“蜀中三張”。
1944年,張大千得奇鳥雪鴉,張采芹在觀賞之際,一時興起,揮毫寫生。張大千看后大喜,添上老干綠葉,并題詞記載此事經(jīng)過。這樣的交情一直延續(xù)著······1982年,張大千贈送他一幅《海棠春睡圖》,感謝張采芹資助長女張心慶讀書。
除了這兩位同姓摯友,張采芹還有一位相交匪淺的大師好友—徐悲鴻。20世紀40年代后,張采芹改用油畫排筆畫大竿墨竹,即源于與徐悲鴻的切磋。徐悲鴻為張采芹畫《采芹道長艁象》,這是現(xiàn)存唯一一張全身素描人像。畫上還有謝無量、劉豫波、黃稚荃三人題詩。徐悲鴻曾用一首小詩如此評價:“蜀中有個采芹君,琴棋詩書畫更精,俠義心腸人豪爽,助我畫展獻真情?!?/span>
張采芹如他筆下之竹一般廣受贊譽,成為中國美術界最具“藝人風度”的一位大師。小伙伴們,快來成博感受采芹先生的藝術境界和愛國情懷吧!
更多內(nèi)容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