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平坐標(biāo)系
地平方位即地平經(jīng)度,是一種兩面角,即午圈所在的平面與通過天體所在的地平經(jīng)圈平面的夾角,以午圈所在的平面為起始面,按順時針方向度量。方位的度量亦可在地平圈上進行,以南點為起算點,由南點開始按順時針方向計量。方位的大小變化范圍為0°~360°,南點為0°,西點為90°,北點為180°,東點為270°。
上述這種方位度量是在天文學(xué)中所用的方法。在大地測量中方位則采用另外一種量算方法。就是以北點為起算點,按順時針方向度量,其值亦是由0°~360°。這種量算方位所得的數(shù)值,與天文測量上量算的方位值相差180°,如北點為0°,東點為90°,南點為180°,西點為270°。
地平高度
地平高度即地平緯度,它是一種線面角,即天體方向和觀測者的連線與地平圈的夾角。在觀測地,天體的高度就是該天體的仰視角。此時無所謂向下計量的高度;
但是,在計算時,則會出現(xiàn)負(fù)的高度值,這意味著天體位于地平圈以下,即位于不可見半球。天體的高度可以在地平經(jīng)圈上度量,從地平圈起算,到天頂為0°~90°,到天底為0°~(-90°)。
在楊筠松的七政四余天星擇日法中,如果太陽等七政星與四余星的高度位于地平圈以下,即位于不可見半球。這種情況下,太陽等七政星為虛度之象,則是不能夠取用也!
地平坐標(biāo)系的變化
地表各點位置不同,地平坐標(biāo)系的基本圈(地平圈)和基本點(天頂和天底),也隨之不同。所以,在不同地點同時觀察同一天體,所得到的方位和高度是不相同的;在同一地點,由于地球的自轉(zhuǎn),時間的延續(xù),對于同一天體在不同的時刻進行觀測,其方位和高度也是不相同的。
所以,地平坐標(biāo)值是因地因時而不同。隨時間和地點的變化而變化是該坐標(biāo)系的顯著特征。例如,太陽剛升起的時刻,其方位較大,高度為0°;到了正午時,太陽位于正南方的天空中,其方位為0°,高度則增到了一天中的最大值;到了太陽落山時刻,其方位和高度又發(fā)生了明顯的改變。這就是地平坐標(biāo)值隨時間的變化,這種變化是地球自轉(zhuǎn)造成的。
太陽的地平方位角是什么意思?
日圭定位則將地平面均分為十二個等份,用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來表示方位。
1041年,公元前三世紀(jì)左右的春秋戰(zhàn)國時代?!秴问洗呵铩分芯陀涊d有“磁石召鐵”的文句。公元前一世紀(jì)的東漢初年,哲學(xué)家王充在《論衡·是應(yīng)篇》中明確記載:“司南之杓,投之于地,其柢指南。”這里的“地”即指司南之地盤,“柢”即指杓柄。東漢史學(xué)家班固在《漢書·藝文志》中有:“猶慈(磁)石取鐵,以物相使”的記載。
晚唐風(fēng)水大師楊筠松,在他的名著《疑龍經(jīng)》、《撼龍經(jīng)》中,提到了“地羅”,如“坎山來龍作丁午,卻把地羅差使轉(zhuǎn)”、“不比尋常格地羅”。這里的“地羅”就是“指南針”。
唐代,楊筠松將八卦和十二地支兩大定位體系合而為一,并將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干除了表示中宮位置的戊、己二干外,全部加入地平方位系統(tǒng),用于表示方位。于是,
北方三山壬、子、癸,后天屬坎卦,先天屬坤卦;
黃道坐標(biāo)系
在研究太陽系內(nèi)各種天體的運動情況時﹐要用另一種天球坐標(biāo)系﹐即黃道坐標(biāo)系。
基本圈和基本點
黃經(jīng)
黃緯
黃道(ecliptic)是地球繞太陽公轉(zhuǎn)的軌道平面與天球相交的大圓。由于地球的公轉(zhuǎn)運動受到其他行星和月球等天體的引力作用,黃道面在空間的位置產(chǎn)生不規(guī)則的連續(xù)變化。但在變化過程中,瞬時軌道平面總是通過太陽中心。這種變化可以用一種很緩慢的長期運動再迭加一些短周期變化來表示。
天文學(xué)家以地面觀測點作為中心,以無限長為半徑,在宇宙空間作了一個假想的圓球,稱為“天球”。地球的赤道面無限擴大與天球相交的大圓即天赤道。天赤道平面和黃道平面并不重合,它們之間約有23.5度的夾角,俗稱“黃赤交角”。
此外,天赤道和黃道有兩個交點,即春分點和秋分點。太陽沿黃道,從南半天球進入北半天球的那個交點稱為春分點,太陽由北半天球進入南半天球的那個交點稱為秋分點。
太陽每年3月21日左右經(jīng)過春分點,這一天陽光直射地球赤道,世界各地的晝夜幾乎一樣長,習(xí)慣上稱為晝夜平分。天文學(xué)上規(guī)定,這一天作為北半球春季的開始。
地球赤道所在平面與天球的交線是一個大圓,這個大圓就是就稱為“天赤道”,它就是赤道在天球上的投影。
北斗星又稱北斗、北極星、魁星等,屬大熊星座。是指在北天有排列成斗(杓)形的七顆亮星,即,天樞、天璇、天璣、天權(quán)、玉衡、開陽和搖光。我們常稱它們?yōu)楸倍菲咝?。在日常生活中常幫助人們在夜間辨別方向。
北斗星周年繞北極星旋轉(zhuǎn)?!尔i冠子》與《淮南子》兩書曰:“斗柄東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敝傅氖屈S昏時觀測斗柄的指向來確定季節(jié)的方法,這稱為周年視運動;
因地球的自轉(zhuǎn),北斗星每天也在圍繞北天極做圓周運動,這稱為周日視運動。這也就是為什么古人要固定在每天的黃昏時觀測斗柄的指向,以此來確定時間。隨著季節(jié)變化,北斗星的斗柄沿著順時針的方向運動。
把地球自轉(zhuǎn)軸的南極定義為180°,是二十四山中午山(午月,農(nóng)歷五月十五日)的中點,對應(yīng)于地球圍繞著太陽公轉(zhuǎn)形成的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夏至節(jié)氣。
一百二十分金
分金,主要是指坐山在二百四十分度中的線位,是堪輿中確定坐山坐度的細(xì)節(jié)。
厲伯韶《分金詩》上說:“先將子午定山崗,再把中針來較量;更加三七與二八,莫與時師論短長?!边@里的三七和二八講的是二百四十分金的使用,三七分金和二八分金都是屬于吉度分金。
三七、二八分金的問題,也是近代風(fēng)水術(shù)中解釋比較混亂的問題之一。未入楊公之門之人,被三七分金和二八分金弄得一頭霧水,不知所從。主要原因是因為《羅經(jīng)解定》等解釋羅經(jīng)的作者不懂三七分金和二八分金的實際內(nèi)涵,亂解一通造成的后遺癥。
《羅經(jīng)解定》上說:“加減之法,是第一緊要功夫。故于正針三七分?jǐn)?shù),脫氣有不合,即取縫針二八分?jǐn)?shù)。乃為乘得生旺,避得孤虛。時師多以二八指為三七,三七反為二八。迷而多誤,故曰莫說短長。”寫羅經(jīng)解的人竟然對三七和二八分金的理解如此稀里胡涂,難怪世上的許多地師更摸不著頭腦了!
即如丑山正針分金為周天27°與33°,如果時師認(rèn)為與日子時辰不合,則可以取用縫針分金周天28°與32°。
一百二十分金是楊公的徒裔增設(shè)的,有的羅盤上沒有二百四十分金,只要知道了分金的原理,用哪種分金都是一樣的。為了控制坐穴的精確度,楊公采用的是二十八宿的周天度數(shù)。受歲差和章動的影響,二十八宿天星逐年西移,用之于確定坐穴的準(zhǔn)確度數(shù)顯得很不方便,于是楊公的徒裔根據(jù)周天分度和周易的九六沖和原理,創(chuàng)制了一百二十分金,用之于理氣。
羅盤二十四山,每山分配有五個分金。
一百二十分金只標(biāo)注四十八個分金,其余分金的位置是空的。這是因為丙丁庚辛分金與二百四十分金的三七、二八分金是在同一個線路上,是屬于旺相分金??瘴簧系氖菍儆诠绿摗⑸逢?、差錯、空亡分金,棄之不用。
鄧焙武注:
因此,如果從月亮的盈虧來作擇日考量的話,則最好的時段是:從上弦月(初六、初七、初八)開始,到下弦月(二十二、二十三、二十四),并且要避開望月(十四、十五、十六)這三天。
實際使用中上應(yīng)該以“壽星天文歷”軟件中的朔、望、上弦、下弦具體日期為準(zhǔn),前一天與后一天與上述日期相對應(yīng)。
故十二地支坐山與日子為太陽與月亮陰陽交媾,水乳交融之吉祥如意之選擇也;
所以“乾坤巽艮”與“甲乙丙丁庚辛任癸”十二坐山與日子為太陽與月亮陰差陽錯,陰陽失調(diào)之兇禍相依,不可取用也。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