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性:辛、微苦,溫。歸肺、膀胱經。
功效:發(fā)汗解表、宜肺平喘,利水消腫。
應用主治:
風寒感冒 :本品宜用于風寒外郁,腠理閉密無汗的外感風寒表證,每與桂枝相須為用,以增強發(fā)汗散寒解表之力。因麻黃兼有平喘之功,故對風寒表實而有喘逆咳嗽者,尤為適宜,如:麻黃湯
胸悶咳喘:本品善平喘,為治療肺氣壅遏所致喘咳胸悶的重要藥,并常輔以苦杏仁等止咳平喘藥。治療風寒外束,肺氣壅遏等喘咳實證,常配伍苦杏仁、甘草,如:三拗湯。治療寒痰停飲,咳嗽氣喘,痰多清稀者,常配伍細辛、干姜、半夏等藥,如:小青龍湯。若肺熱壅盛,高熱喘急者,每與石膏、杏仁、甘草配用,以清肺平喘,如:麻杏甘石湯。
風水浮腫:本品宜用于風邪襲表,肺失宣降的水腫、小便不利兼有表證者,每與甘草同用,如:甘草麻黃湯。如再配伍生姜、白術等發(fā)汗解表、利水退腫藥,則療效更佳,如:越婢加術湯。
用法用量:煎服,2~10g。本品發(fā)汗解表宜生用,且不宜久煎;蜜麻黃潤肺止咳,多用于表證已解、氣喘咳嗽;搗絨后作用較為緩和,小兒、老人及體虛者宜用麻黃絨。
使用注意:本品發(fā)汗宣肺能力強,凡表虛自汗、陰虛盜汗及肺腎虛喘者均當慎用。又因本品對中樞神經系統(tǒng)有明顯興奮作用,并可使血壓上升,故失眠及高血壓患者慎用,運動員禁用。
藥性:辛、甘,溫。歸心、肺、膀胱經。
功效:發(fā)汗解肌,溫通經脈,助陽化氣,平沖降逆。
應用主治:
風寒感冒:本品對于外感風寒,不論表實無汗、表虛有汗及陽虛受寒者,均宜使用。如治療外感風寒、表實無汗者,常與麻黃同用,以開宣肺氣,發(fā)散風寒,如:麻黃湯;若外感風寒、表虛有汗者,當與白芍同用,以調和營衛(wèi),發(fā)汗解肌,如:桂枝湯;若素體陽虛、外感風寒者,每與麻黃、附子、細辛配伍,以發(fā)散風寒,溫助陽氣。
脘腹冷痛、經閉痛經、關節(jié)痹痛等寒凝血滯諸痛證:本品可用于治療寒凝血滯諸痛證,如:胸陽不振,心脈瘀阻,胸痹心痛者,桂枝能溫通心陽,常與枳實、薤白等同用,如:枳實薤白桂枝湯;若中焦虛寒,脘腹冷痛,桂枝能溫中散寒止痛,每與白芍、飴糖等同用,如:小建中湯;若婦女寒凝血滯,月經不調,經閉痛經,產后腹痛,桂枝既能溫散血中之寒凝,又可宣導活血藥物,以增強化瘀止痛之效,多與當歸、吳茱萸等同用,如:溫經湯;若風寒濕痹,關節(jié)疼痛,可與附子同用,以祛風散寒,通痹止痛,如:桂枝附子湯。
痰飲,水腫:本品為治療痰飲病、水腫的常用藥,如:脾陽不運,水濕內停所致的痰飲病眩暈、心悸、咳嗽者,常與茯苓、白術等同用,如:苓桂術甘湯;若膀胱氣化不行,水腫、小便不利之蓄水證,每與茯苓、豬苓、澤瀉等同用,如:五苓散。
心悸、奔豚:本品能助心陽,通血脈,止悸動,如:心陽不振,不能宣通血脈,而見心悸動、脈結代者,每與甘草、人參、麥冬等同用,如:炙甘草湯。若陰虛內盛,引動下焦沖氣,上凌心胸所致奔豚者,常重用本品以助陽化氣、平沖降逆,如:桂枝加桂湯。
用法用量:煎服,3~10g
使用注意:本品辛溫助熱,易傷陰動血,凡外感熱病、陰虛火旺、血熱妄行等證,均當忌用。孕婦及月經過多者慎用。
藥性:辛,溫。歸肺、脾經。
功效:解表散寒,行氣和胃。
應用主治:
風寒感冒,咳嗽嘔惡:本品發(fā)汗解表散寒之力較為緩和,輕證可單獨使用,重證須與其他發(fā)散風寒藥合用。因其外能解表散寒,內能行氣和胃,且略兼化痰止咳之功,故風寒表證而兼氣滯,胸脘滿悶、惡心嘔逆,或咳嗽痰多者,較為適宜。治療前者,常配伍香附、陳皮等藥,如:香蘇散。治療后者,每與杏仁、桔梗等藥同用,如:杏蘇散。
脾胃氣滯,妊娠嘔吐:本品能行氣以寬中除脹,和胃止嘔,兼有理氣安胎之功,可用治中焦氣機郁滯之胸脘脹滿,惡心嘔吐。偏寒者,常與砂仁、丁香等溫中止嘔藥同用;偏熱者,常與黃連、蘆根等清胃止嘔藥同用;若妊娠胎氣上逆,胸悶嘔吐,胎動不安者,常與砂仁、陳皮等理氣安胎藥配伍。用治七情郁結,痰凝氣滯之梅核氣證,常與半夏、厚樸、茯苓等同用,如:半夏厚樸湯。
魚蟹中毒:紫蘇葉能解魚蟹毒,對于進食魚蟹中毒而致腹痛腹瀉者,能和中解毒??蓡斡帽酒芳鍦?,或配伍生姜、陳皮、藿香等藥。
用法用量:煎服,5~10g,不宜久煎。
以上各藥的用法用量等均為一般情況,具體還請謹遵醫(yī)囑。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