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色国产,午夜在线视频,新黄色网址,九九色综合,天天做夜夜做久久做狠狠,天天躁夜夜躁狠狠躁2021a,久久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莎士比亞十四行詩11首

愛是我罪惡,恨則是你德行,

因為你恨的是我有罪的愛情。

但如果比較一下你我的處境,

你就發(fā)現(xiàn)你的仇恨有點過分。

就算你該恨,也不該污尊口,

你唇邊的口紅早已橫遭侵凌,

一如我從前虛蓋上愛的假印,

你曾背著我與他人竊玉偷腥。

我愛你跟你愛他們一樣合法,

我眼睛纏著你,你垂涎他們。

在你心中注滿善良的慈悲吧,

你可憐我你也有被可憐之運。

假如你希求憐憫卻藏起自己慈悲,

別人也會學你樣子對你橫眉冷對。

看,當一只家禽跑出圍欄,

細心的主婦拔腿便去追趕,

她放下了孩子,飛奔而去,

緊緊追著她想到手的心肝。

沒人照管的孩子隨蹤其后,

哀號著,而她卻一心向前,

窮追不舍眼底逃掉的雄雞,

毫不理睬孩子可憐的哭喊。

我也是追循你蹤跡的孩童,

你則在追逐離你的負心漢,

求你抓住心愿便回身向我,

做個良母吻我,對我慈善。

啊,只要你回身止住我的悲鳴,

我就會祝愿你,讓你快活無限。

我有兩個愛人負責安慰和絕望,

像兩個精靈,輪番誘惑我心房,

善的那一個是男人,英俊瀟灑,

惡的那一個是女人,臉黑睛黃。

為使我早日跨進那絕望的地獄,

邪惡陰柔騙走了我善性的陽剛,

她還唆使我的好精靈化作魔鬼,

用臟污肉欲使其純真淪為荒唐。

我的天使是否成妖魅,我疑心,

但卻不能立刻有一個蓋棺定論,

但既然這二人都離我朋比為奸,

我敢說天使已進陰曹地府之門。

除了瞎猜我永不知那葫蘆裝什么藥,

除非是惡精靈用梅毒把善精靈嚇跑。

為了愛神我不禁黯然傷神,

而她卻用親自制造的雙唇

對我吐出了一聲:“我恨。”

但當她看到我悲哀的處境,

便霎時間滿懷著慈悲之心,

責備舌頭一改舊時的溫存,

雖拒絕也應該使措辭委婉,

所以對我也應該客氣三分:

“我恨”,她未說完便停頓,

這停頓立刻迎來氣朗天清,

先前的暗夜正如同是魔鬼,

從天堂被扔進了地獄之門。

她只把“我恨”的“恨”字拋棄,

補一句“不是你”便救了我的魂。

可憐的靈魂,罪惡軀體的中心,

[..]反叛的情欲纏繞著你的全身, 

為什么你這樣深心里強忍饑寒,

卻又竭力在你軀殼上涂脂抹粉?

人生苦短,何須惜這副臭皮囊,

為它消耗盡你庫藏的所有金銀?

到頭來無非尸蟲承繼你的豪奢,

吃盡你的貴體,敢問皮囊安存?

靈魂啊,你可借軀殼損耗延命,

它會瘦,卻增加你庫內的收成:

用短暫塵世的碎銀卻買進永生,

休管堂堂儀表,只要喂飽靈魂。

于是你將吃掉那吃人的死神,

死神一死,死亡便從此消停。

我的愛像熱病,它永遠在渴望

能使其熱狀態(tài)總呈高潮的藥方,

它總是在吞吃那增熱延病之物,

使它翻云覆雨的肉欲如愿以償。

我的理智是治我熱戀病的醫(yī)生,

勃然大怒,因我擱置他的處方。

理智離開,我這才痛苦地明白:

諱疾忌醫(yī)的肉欲本身就是死亡。 

理智扔下我,我只能病入膏肓,

終日里煩躁不安,幾近于瘋狂,

無論言談思緒都有如一個癲子,

徒然以連篇的胡話來掩蓋真相。

可憐我曾堅信你美色光彩燦爛,

到頭來你暗若夜晚、黑如陰間。

啊天!愛在我頭上安的什么眼? 

為什么它面對真相卻視而不見?

說看得見,我判斷力又在何方?

分明看清,何以判斷卻很茫然?

如果使我眼所迷戀者真是美景,

如何世人偏要說它們丑陋不堪?

如果所見不美,那我愛等于說:

愛情之眼實不如常人之眼健全。

是呀,愛情之眼如何健全得了?

你瞧,它強睜著淚眼徹夜不眠。

這么說我看不清景象不算稀罕,

就是太陽也須晴日才光照塵寰。

啊,狡詐之愛,用淚水遮我視線,

只怕亮眼會把你丑陋的真相看穿。

死冤家,你怎說我對你沒真情?

要知我自我作踐只是討你歡心,

啊,天殺的,我為你患相思病,

竟全忘了自己本來也是一個人。

難道我曾經(jīng)認敵為友和你作對?

難道我曾曲意奉承你的眼中釘?

你對我略表厭惡,我立刻會心,

一定愁眉苦臉地把我自己憎恨。

你流轉秋波使我欲效犬馬之忠,

連你的缺陷也使我崇拜得銷魂。

我身上豈能還留存著至美大善,

使我睥睨萬物不對你俯首稱臣?

啊,愛人,你恨吧,我已看透你心,

你只愛能看清真相者,我卻是盲人。

啊,你那魔力來自什么源泉,

盡管有缺陷也主宰在我心間?

你教我把眼見為實稱作謊言,

發(fā)誓斷言光明不曾輝耀白天。

你在何處練成點石成金本事,

可使你的丑行惡狀獲得遮掩,

顯示你智慧無比、威力非凡,

讓你的至惡勝過我心中至善。

盡管我的見聞里你丑行日多,

誰授你秘方讓我愛意更纏綿?

即便我之所愛恰是他人所憎,

你不該同他人一道把我怨嫌。

假如你的缺陷也曾激起我的愛泉,

那么愛你并被你愛就更值得稱贊。

雖說愛神年幼不懂得何為良心, 

可是誰不知良心原是愛心所生?

溫柔的騙子你可別揪住我錯處,

謹防它成為你也曾犯罪的鐵證。

你騙我,我也與粗鄙肉體聯(lián)手

騙我更高貴的部分:我的靈魂。

靈魂告訴肉體,它可情場獲勝,

而那塊肉卻急迫地等不及聲明, 

一聽到你的名字便昂首指向你, 

你是其戰(zhàn)利品;瞧它得意之情,

它多么樂于做可憐辛苦的奴隸, 

挺立于你宮門,并累倒于你身。 

天地良心,我當無愧地叫它作愛,

為了她那寶貝,我總是上下升沉。

你知道,為愛你,我背盟負心,

但你發(fā)誓愛我,卻是雙重背信。

你推翻枕前諾,拋棄了新盟誓,

新愛一旦上身,新恨復又釀成。

我曾負你二十遭,又何須責你

兩番背盟?我是一貫毀約成性,

賭盡天下咒,只為糟蹋你軀體,

我的真情真心全掉進你的真身。

我曾指天發(fā)誓,說你溫柔無比,

說你忠貞不貳,說你情濃意真,

我情愿雙眼變瞎使你光彩照人,

讓眼顛倒黑白,說話不講良心。

我發(fā)誓說你美,于是說謊的眼睛

樂于是非不分,硬為我謊言作證。

丟下火炬的愛神沉入夢鄉(xiāng),

給月神的使女把良機送上,

她趕緊拾起逗情激愛之火,

浸入附近山泉,泉水冰涼。

既借得這神圣的愛情火光,

這熱量不舍晝夜燃燒激蕩,

它使流泉若沸,有人證明

溫泉乃包治百病絕妙藥方。

愛神借我情人眼點燃情火,

為試功效用火炬觸我胸膛,

我因此罹病,向溫泉求救,

趕到那兒,心中急躁凄涼。

溫泉失效,因溫源在我情人眼,

就連愛神火炬也只能由它復燃。

有一次,小愛神沉沉進入夢鄉(xiāng),

那點燃情焰的火炬就放在身旁,

許多誓保童貞的仙女這時路過,

其中最美的那個仙女玉手輕揚,

將愛神的火炬偷偷地拿在手上,

那火炬曾溫暖過千萬人的心房。

只可憐這欲望如火的堂堂大將, 

竟然在夢中被玉女解除了武裝。

她在附近的冷泉里浸滅了火炬,

于是愛火之熱永在泉水里隱藏,

從此溫泉長在,成為治病良方。

只因為我的情人使我愁鎖肝腸,

我于是到溫泉求治,卻悟出了真理:

愛火能使水發(fā)燙,水卻難使愛火涼。

辜 正 坤 譯

浪 漫 主 義 文 學 的 消 極 準 備

所有輿論,所有私談,甚至城市的外觀今天都帶有嚴峻的現(xiàn)實感的印記。走過柏林的一條街道,到處會遇見僵硬的穿制服、佩勛章的軍人。書店的櫥窗里,主要陳列著務實的書刊。甚至家具和裝飾品都受到新精神的影響。沒有什么比柏林一家裝飾品商店更粗笨、更好戰(zhàn)的了。座鐘上面,從前是個穿鎧甲的騎士跪著吻情婦的手指尖,而今則是站著全副軍裝的執(zhí)矛騎兵和胸甲騎兵;圓錐彈掛在懷表上充作表墜,交叉立著的槍支構成了燭臺。時髦的金屬是鐵,時髦的字眼也是鐵。那個詩人和思想家輩出的民族,眼下什么都干,只是不再寫詩和講哲學了。即使受過高等教育的德國人,今天對于哲學也一竅不通——二十個德國大學生中,今天沒有一個讀過一點黑格爾,——對于詩歌的興味簡直完全熄滅了,政治問題和社會問題比起文化問題和心靈的謎語,引起了百倍的注意。——然而,正是這個民族,曾經(jīng)一度迷失在浪漫主義的沉思和夢幻之中,把哈姆萊特當做他們的代表。哈姆萊特和俾斯麥!俾斯麥和浪漫主義!這個偉大的德國政治家之所以終于能夠率領整個德國前進,當然是因為他以自己的人格給他的人民帶來了他們長久缺乏而又渴望的一切品質。隨著他的出現(xiàn),政治取代了美學。德國統(tǒng)一了,軍事君主政體,吞沒了各個小邦,接著吞沒了它們的封建的牧歌生活,普魯士成了德國的皮蒙特 ,并把它的正規(guī)而又實際的精神傾向銘刻在這個新帝國身上,這時自然科學排擠了或者修改了哲學,國家觀念排擠了或者修改了人道主義理想。1813年的解放戰(zhàn)爭主要是熱情的產(chǎn)物,1870年的勝利則是老謀深算的產(chǎn)物。
新德國的指導思想,就是排列成為一個整體的思想。這個思想滲透到了生活和文學之中。“排好隊形”(一部同時代的小說的題目 )在這方面可以作為普遍的口號。要把分散的力量聚集起來,要把極少數(shù)人手中的文化傳播開來,要把一個偉大的國家和一個偉大的社會建立起來,因此為了集團效用的利益,要求個人放棄自己。集團效用!從最重要的時代現(xiàn)象中到處可以發(fā)現(xiàn)。俾斯麥的組織、拉薩爾的鼓動、毛奇的戰(zhàn)術、瓦格納的音樂,都是以對集團效用的信仰為基礎的。散文作家的文學活動,是以教育人民并為了共同目標把人民團結起來的愿望為基礎的。最忠實地反映時代的一切創(chuàng)作,都具有早期稱之為客觀性和現(xiàn)實主義的那種執(zhí)著于事實和對象的特征。集團效用在文學中取決于對待歷史觀念的態(tài)度。由于自我為國家車輛所束縛,個人必須放棄任意性和獨創(chuàng)性,個別事物必須以國家利益為轉移,這一切在這種文學中同帶有一切特征的才華過人的個體的神化,同浪漫主義文學所特有的漠視一切歷史事物和政治事物形成了鮮明的對照。浪漫主義文學過去一直主要是沙龍文學,它的理想就是聰明的社會和審美的茶會(例如,參閱蒂克的《幻想集》中的談話)。
從前在生活和文學中,情況是多么不同啊!我們到處看見漂泊的自我,由于無家可歸而隨心所欲。自由的非歷史的自我在這里指導著一切。整個國家被分裂成許多小邦,由三百個自主的君主和一千五百個半自主的君主統(tǒng)治著。在這些小邦中,盛行著十八世紀所謂的開明的專制及其猥瑣而僵化的社會關系。貴族是農(nóng)奴的主人,家長是家庭的暴君。四處都是嚴格的司法,但是沒有公道可言。實際上,個人沒有任何偉大的任務,因此天才無用武之地。劇場成為非王侯出身的人體驗各種人生場景的唯一地點。所以,文學產(chǎn)生了戲劇熱。因為沒有可以活動的社會,所有活動便必然采取或者反抗現(xiàn)實或者逃避現(xiàn)實的形式。由于引入重新發(fā)現(xiàn)的古董,由于印出溫克爾曼的文章,為逃避現(xiàn)實做了準備;由于引入英國傷感憂郁的詩人(楊、斯特恩 )和被尊為自然之使徒的法國盧梭(用席勒的說法,他“從基督徒中征尋人”),又為反抗現(xiàn)實做了準備。但是這種希臘崇拜狂在任何人身上,都不及在荷爾德林身上達到那樣的高度?!纱丝芍谀莻€時代最偉大的詩才身上,對政治現(xiàn)實的漠不關心到底達到什么樣的程度。歌德生平有幾個例子可以用來證明,他身上無黨派性的科學興趣是怎樣不得不代替了個人的政治興趣。關于他在革命期間參加反法戰(zhàn)役一事,他采用過這一說法,他在那里曾經(jīng)利用時間,研究“顏色學”和“個人勇氣”的種種現(xiàn)象。耶拿戰(zhàn)役以后,克內貝爾這樣寫過他和自己:“歌德當時全部時間用來研究光學。我們在他的指導下研究骨學,當時是個良機,因為整個戰(zhàn)場都布滿了標本?!彼年囃鐾氖w并沒有鼓舞他寫出頌歌或挽歌,他倒是把它們的骨骼取出來,制成了標本。還有,八十一歲的歌德在七月革命發(fā)生后不久,向一個熟人 驚呼:“您對這偉大事件有何高見?火山終于爆發(fā)了!”當對方披肝瀝膽地向他談到王族被驅趕一事時,歌德卻指出他的誤解;他原來是說居維葉和喬夫拉·圣·蒂萊爾之間剛才在科學院發(fā)生的那場科學爭論。
這樣的事例使人明白,歌德作為詩人可以怎樣遠離時代的運動。他在反拿破侖戰(zhàn)爭期間沒有寫過一首愛國主義的戰(zhàn)歌,這當然也有不可忽略的好的一面 :“寫作戰(zhàn)歌,而又坐在房間里,這可是我的作風嗎!從露營地出來,夜間聽到敵軍前哨的馬嘶聲,我會歡喜那些玩意嗎!要知道,這不是我的生活和事情,而是特奧多爾·克爾納的事情。他的戰(zhàn)歌十分適合他這個人。但是,我這個人既沒有好戰(zhàn)的氣質,也沒有好戰(zhàn)的興趣,戰(zhàn)歌會成為十分不適合我面部的假面具。我在我的詩中決不做作?!敝幌雽懰约核?jīng)歷的一切,這個強烈愿望使歌德(他的學生海貝格也是這樣)在這個問題上有所克制,正如他一般認為(按照他的說法),一切歷史事物都是“最不討好和最危險的事”。
純粹的人道就是他的理想,這也是整個時代的理想;私人生活吞噬了一切。十八世紀和啟蒙時期所有劇烈的斗爭,同德國人的理想主義天性相協(xié)調,仍然局限于個人的教育過程。但是,純粹人道不僅是對歷史事物的背棄,而且一般還意味著對素材本身抱無興趣的態(tài)度。席勒在一封致歌德信中說過,對詩人和藝術家不能不要求兩件事,一是他應超乎現(xiàn)實事物之上,其次他應停留在感性事物之中。席勒曾這樣詳細地闡明過這一點,藝術家如果處于不利的畸形的關系,從而脫離現(xiàn)實,那么他就很容易同時脫離感官世界,變得抽象起來,而且如果他的知性軟弱,甚至會變得異想天開;但是,如果他反過來執(zhí)著于感官世界,那么他身上又容易留下一些純現(xiàn)實的東西,而且如果他的想象弱小的話,那么他就變得奴性而卑下。這些話里似乎包含著劃分那個時期的德國文學的分水嶺。一方面是歌德-席勒的不通俗的藝術詩及其在浪漫主義者的想象中的繼續(xù),另方面則是立于現(xiàn)實(但是是一個庸俗市民的現(xiàn)實)的基礎上的純娛樂文學,其最著名的代表就是拉封丹 的市民傷感小說和施羅德、伊夫蘭、科策比等人的通俗的散文化的家庭劇。發(fā)生這種分裂,是德國文學的一種不幸。但是,如果優(yōu)秀文學同現(xiàn)實的分裂,在浪漫主義者身上以可怕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那么還不可忘記,這種分裂可以追溯到更遠,科策比早在同浪漫主義者針鋒相對之前,就已經(jīng)是席勒和歌德的對立面了。那時有一段逸事可以在這方面為我們提供一個生動的印象。
1802年早春的一天,魏瑪小城正為一樁所有家庭和酒館引為談助的事件而極度興奮。大家早就知道,有件特別的盛事正在醞釀著。據(jù)說,一位非常有名而又顯赫的人物——議長科策比,私自向市長請求借用一下最近裝飾一新的市議廳。全城的貴婦們一個月來什么也不做,一味定制和試穿新裝。大家知道,伊姆霍夫小姐就為她的衣裝花了五十金古爾盾。人們詫異地看見一個雕像工和鍍金工在光天化日下扛著一個奇怪的頭盔和一面旗子從街頭走過。這些東西是干什么用的呢?難道市政廳要演戲嗎?大家知道城里還定做了一個硬紙板做的大鐘模型。這是干什么用的呢?不久就都明白了?!秴捠琅c悔恨》的著名作者科策比,滿載盧布和貴族敘爵文書回到了故鄉(xiāng)魏瑪,想在歌德、席勒聯(lián)盟中合而成三。他已經(jīng)在宮廷中得到接待,現(xiàn)在需要爭取進入歌德的圈子,這個圈子也是一個宮廷,但比前一個更難進。這個排外的集團,歌德為它寫過不朽的應醉詩,每星期在詩人家里聚會一次,科策比設法請圈子里的貴婦們引見,但是歌德給社團附加了一個規(guī)定,請不速之客飲了閉門羹。為了報復,科策比于是決定頌揚一番席勒,那種方式如他所希望的,將給歌德帶來極大的苦惱。歌德剛把科策比在魏瑪劇院演出的劇本《德國小市民》中針對施萊格爾兄弟的一些人身攻擊刪去了。所以科策比為了同劇院競爭,想在市議會舉行一次紀念席勒的盛大演出。他所有腳本的場景都將演出,最后《大鐘之歌》也將得到表演和朗誦。當科策比扮演圍皮圍裙的師傅,在作品的末尾用鐵錘將紙模擊成兩半時,里面出現(xiàn)的并不是鐘,而是席勒的半身像。但是,他失算了,忽略了歌德的反對。在魏瑪只有一個席勒的半身像,放在圖書館里。當他最后一天派人去借這座雕像時,他大吃一驚地得到這樣的回答:說是這個要求可惜不得不加以拒絕,因為開天辟地以來沒有聽說過,一座石膏像借給宴會使用之后,還能按照原樣送回的。當木匠帶著木板、樁子、板條浩浩蕩蕩趕到市議會前發(fā)現(xiàn)大廳緊閉,從市長和議會得到如下回答,就是大廳剛剛裝潢一新,不能把它借給人派這樣一個喧囂的用場。這不過是一個小城的逸事,一場茶杯里的風波。但是,值得注意的、構成這件事的核心的乃是這個事實,那一大群最優(yōu)秀的貴婦人,如艾格洛夫斯坦因小姐,美麗的、后由甘茨所戀慕的命婦和女詩人阿瑪麗·封·伊姆霍夫(她曾為這次盛會花費了五十個金古爾盾),以及所有其他迄今景仰歌德令名的貴婦們,現(xiàn)在都對他感到憤慨,并從歌德的營壘轉到了科策比的營壘。連一向器重歌德的艾因西德爾伯爵夫人今后也成為他的公開的敵人。足見,在這個最高超的、以精神與社會地位著稱的圈子里,古典的教養(yǎng)滲入得何其淺,而那個在文學作品中同現(xiàn)實生活發(fā)生直接關系、并從其環(huán)境采取題材的人卻滲入得多么深啊。
難道歌德和席勒本人就沒有一個時期曾經(jīng)是自然主義者嗎?的確,他們兩位在一陣粗糙、不安寧、激動人心的現(xiàn)實沖動中開始了這個時期。他們在他們早期的作品中都曾讓自然和情感有充分發(fā)揮的余地,如歌德在《葛慈》和《維特》中,席勒在《強盜》中。但是,當《葛慈》引起騎士和強盜小說流行,《維特》引起事實上和文學上的自殺之風,《強盜》引起了《大盜阿柏林諾》 那樣的作品,而廣大讀者在獨創(chuàng)和模仿之間毫無區(qū)別時,偉大的作者便退出了競技場。他們對于題材的興趣消失于對形式的興趣之中。對古籍的研究使得他們兩個格外強調藝術的理想性。他們找不到理解他們的讀者,更無論向他們提供題材、對他們提出要求,也就是說,向他們訂貨的人民。此外,德國人民當時還太落后。當歌德試圖從魏瑪為席勒出點力的時候,他到處聽到這樣的看法,說席勒由于在曼海姆的動蕩而輕浮的青年生活,由于作為政治上的亡命客的過去,特別是他目前窮得不名一文,乃是一個坎坷潦倒的作家。這兩位詩人1797年用“諷刺詩”進行戰(zhàn)斗的時候,到處都被奚落為“兩個才具可疑的文人”。有一個專門反對他們的小冊子,題目就叫做《斥魏瑪和耶拿的兩個蹩腳廚司》。只因為拿破侖承認歌德,愿意接見他并同他談話,說他“Voila un homme!” 這才大大提高了他在德國的聲望。當時駐扎在歌德家里的一名普魯士校官,就從沒有聽說過他的名字。當歌德的作品要出全集的時候,出版商在信中抱怨銷路太小。詩人非法的大舅子符爾皮烏斯,《里納爾多·里納爾狄尼》的作者,卻享有更好的銷路。的確,《塔索》和《伊芙琴尼亞》根本不能同科策比的《厭世與悔恨》那樣的歐洲寵兒爭強比勝,歌德本人說,它們在魏瑪每三四年才能演出一次。十分顯然,是讀者的無知把詩人從世俗的道路推向了光榮的軌道。不過,反過來,他們所采取的慕古的傾向,也是他們日益不得人心的原因。歌德的作品只有兩部獲得決定性的成功:《維特》和《赫爾曼與竇綠蒂》,后一部牧歌式的作品沖淡了《親和力》所得到的惡評,原來到處都認為《親和力》在為不道德辯護并攻擊了婚姻制度。
這兩位偉大的詩人在背離了他的環(huán)境以后,又是怎么辦的呢?歌德把他自己的教育奮斗過程作為文學創(chuàng)作的題材。但是他只要沉溺于現(xiàn)代的個性,便決不可能達到古希臘人的單純和美,他于是清除了個人因素,變成了象征主義者和寓言作家,寫作《私生女》(其中人物只是按照身份被標稱為國王、世俗牧師等等),著述對于阿基里斯、潘多拉、派勒夫龍和涅歐泰佩、艾皮門尼戴斯等人物的考古研究,以及《浮士德》第二部。他開始運用希臘神話,就像它們在法國古典文藝中被利用一樣,即被當做一種普遍可以理解的形象語言。他不再像在《浮士德》第一部中那樣,把個人當做典型,而是樹立一些典型來充當個人。他的伊芙琴尼亞現(xiàn)在在他看來是太現(xiàn)代化了。愛好諷喻的傾向(這種傾向曾使托瓦爾森的藝術遠離生活)在他身上日益占了上風。他按照這個方式,在他的藝術史的論文中不斷宣稱,問題不在于自然真實,而在于藝術真實;他作為藝術批評家,寧愿要理想主義的矯飾,如在他自己的畫(在他的法蘭克福家中)中所見到的,而不愿要笨拙然而新鮮的天然。作為舞臺監(jiān)督,他遵奉同樣的原則:雍容華貴在他便是一切。他激賞卡爾德隆和阿爾菲利、拉辛和伏爾泰的傳統(tǒng)風格。他的演員像古代的演員一樣,應當表現(xiàn)得如同活的雕像;側對著或者背對著觀眾,向背景講話,對于他們都是不許可的。為了對抗現(xiàn)代活潑的表演術,他讓他的演員戴上了假面具。他不顧一般的反對意見,設法把奧·威·施萊格爾的《伊翁》上演了,這是對歐里庇得斯戲劇的一個矯揉造作的改編,一個假創(chuàng)作,是由《伊芙琴尼亞》的范本所啟發(fā)的。是的,他還設法讓弗·施萊格爾的《阿拉柯斯》在魏瑪上演,這是一個糟糕的拙作,使人感到不過是一個無能學生的作品,而他卻終算找到機會用詩劇臺詞來訓練演員了 。到了這個地步,他便慢慢地為了外在藝術形式而犧牲了一切。
不難看出,歌德的偏頗性導致了浪漫派的偏頗性,但是席勒身上有沒有這樣的情況,就難以肯定了。他的劇作都仿佛是實際事件的預言?!稄姳I》里面就醞釀了法國革命的狂暴(如眾所知,這出戲后來為monsieur Gille 獲得了法蘭西共和國榮譽公民的稱號),而且正如戈特沙爾所說,“在菲哀斯柯身上反映了霧月十八日,在波薩身上反映了吉倫德的辯才,在華倫斯坦身上反映了皇帝的尚武精神,在《奧爾良少女》和《退爾》中可以看見解放戰(zhàn)爭的爆發(fā)?!钡牵瑢嶋H上,席勒只是在他早期的劇作中才沒有任何附帶的思想和意向,直接從題材獲得靈感。在他后期的作品中,每個識者都會感到,他在多大程度上是從純形式的觀點把握和選擇題材的。我們目前尚健在的第一流詩人之一易卜生,有一次同我談到《奧爾良少女》,使我注意到:他認為,這篇作品并沒有“被經(jīng)驗過”,并不是從強烈的、自己經(jīng)歷過的印象中產(chǎn)生的,而是制作出來的。而黑特納更指出,這就是作者對于整個后期作品的態(tài)度。從1798年起,席勒對于古代悲劇的激賞,使他到處尋求可以體現(xiàn)古代命運觀念的素材。因果報應的思想支配了《波利克拉特斯的戒指》《潛水者》《華倫斯坦》等作品?!冬旣愌拧に箞D亞特》是按照索福克勒斯的《俄迪浦斯王》的模子寫成的,選取這個題材的目的在于尋求這樣一個主題,讓悲劇命運像一個騎士格言一樣預先規(guī)定下來,戲文只需把開頭安排好的事件分析地發(fā)展下去就可以?!秺W爾良少女》表面上好像很浪漫化,席勒之所以選取這個題材,是因為他想要這樣一個主題,讓人的心靈按照古代方式獲得神的直接啟示,因此人可以感受神性的一種直接感性的干預,而人作為神的工具,可能同時按照純粹希臘的方式為自己人性的弱點所毀滅。席勒盡管不怎么懂得音樂,他為了適應他的這個抽象傾向,長期以來犧牲戲劇而贊美歌劇,并堅持認為,古人的歌唱隊要比現(xiàn)代的悲劇的對話更令人敬畏得多。在《梅西納的新娘》中,他提供了這樣一個命運戲劇,它從頭到尾就是一次對索??死账沟膶W習。的確,甚至在《威廉·退爾》中,觀點也不是現(xiàn)代的,反之在每個方面都是純希臘式的。這個題材不是按照戲劇、而是按照敘事詩來構思的。個別人都沒有鮮明的特性。把退爾從群眾中突出出來,站在運動的頂峰,只是一件偶然的事情。正如歌德所說,他是“一種庶民”。因此,在本劇中,沒有表現(xiàn)出偉大的歷史對立面的斗爭,烏里州的人們沒有對于自由的激情,不是自由的觀念或者國家的觀念引起了起義。構成情節(jié)甚或事件的關鍵的,乃是個人觀念和個人利害,對于財產(chǎn)和家庭的干犯,正如在其他戲劇中,乃是個人的野心和朝廷的目的。農(nóng)民顯然不關心獲得新的自由,而是據(jù)說要維持古老的沿襲下來的風俗習慣。關于這一點,我想請讀者參考一位無論在哪里都以天才的眼光觀察事物的作家,即參考一下拉薩爾,他在他的劇本《弗朗茲·封·濟金根》的有趣的序文中詳細地申述了這個見解。
因此我們可以了解,即使是席勒這位在德國作家中最富于政治感和歷史感的作家,當他似乎最致力于歷史和政治的時候,也還是相當抽象地、唯心地從事創(chuàng)作;而且不妨肯定地說,所謂主觀主義和唯心主義,對歷史和外在現(xiàn)實畏縮不前,正是那時整個文學的特征。
這種精神傾向在費希特的認識論中得到了哲學-科學上的表現(xiàn)。絕對的自我由于包括一切真實,它要求它所對立的非我同它本身相和諧,而無限的奮斗過程就是克服它的限制。正是這種認識論的結論,鼓舞了年輕的一代。所謂絕對的自我,人們認為(如費希特本人實際上所認為的那樣,但是按照完全不同的方式)不是神性的觀念,而是人的觀念,是思維著的人,是新的自由沖動,是自我的獨裁和獨立,而自我則以一個不受限制的君主的專橫,使它所面對的整個外在世界化為烏有,這種自由狂熱在一群非常任性的、諷嘲而又幻想的青年天才中發(fā)作開來了。在狂飆時期,人們所沉湎的自由是十八世紀的啟蒙,現(xiàn)在那種狂飆精神以更精致、更抽象的形式重復著,而人們所沉湎的自由則是十九世紀的這種隨心所欲,為所欲為了。
浪漫派所有互不相同的努力和創(chuàng)作——如瓦肯羅德爾的衷心沉醉于藝術與理想美的《修道士》,同把肉體奉為神圣的肉感的《盧琴德》一樣,同蒂克的憂郁的小說和童話(其中有一個不可測的命運在戲弄人)一樣,同蒂克的戲劇和霍夫曼的故事(它們把一切固定的形式消解為情緒恣意形成的花紋)一樣——它們這一切有個共同點,即任意的自我肯定,或者說根本上信口開河,這就是他們在同日益狹隘的散文的斗爭中,在對于詩與自由的迫切呼喊中所有的出發(fā)點。
自我的絕對任意就是孤立。雖然如此,這些人不久就構成了一個流派,而且在這個流派很快重新分散以后,在更多地點又產(chǎn)生了一些有趣的小集團。其根源在于,他們下決心要幫助為德國最偉大的思想家們所達到的世界觀獲得勝利。他們希望實際倡導這些天才的人生觀,希望在批評中、在詩藝中、在藝術見解中、在宗教講道中、在解答社會問題甚至政治問題中,能夠表現(xiàn)出這種人生觀,他們首先希望特別通過強有力的文學論戰(zhàn)來貫徹這種人生觀。
怕鬼而又歡喜鬧鬼的陰沉氣質,天生的幾乎達到瘋狂邊緣的憂郁,不斷要求堅持光明權利的一種比較清楚而又冷靜的悟性,一種生活于情緒之中并制造這種情緒的非凡的能力,這就是路德維?!さ倏?的基本特征。他在浪漫派的詩人中間是最有成就的一個,甚至在這個流派分裂以后,他還寫了一系列優(yōu)美的小說,較之浪漫主義文學的習慣,它們更忠于現(xiàn)實地描述了現(xiàn)代和過去。
他是繩匠的兒子,1773年生于柏林,學生時代已經(jīng)受到歌德、莎士比亞和霍爾伯格的深刻影響,作為一個少年就能夠模仿莎士比亞的仙詩和奧西安的憂郁情調,但在青春時期卻由于本身的弱點,為一些較老的文人所利用,被引誘寫出了許多十分不健康的、粗制濫造的作品。雖然他的創(chuàng)作活動的精神與傾向是這樣強加到他身上的,但是他的個性即使在這些無價值的作品中也仍然歷歷可見。在他的老師蘭巴赫的指導下,他按照啟蒙時期的精神寫過或改編過關于高尚強盜的感傷故事,或者按照弗朗茲·穆爾的死亡場面創(chuàng)制過恐怖場面。但是,他不時還在諷刺性的旁白中表現(xiàn)出他自己的高尚見解。
不久以后,這個未來的浪漫主義者為啟蒙時期的老斗雞尼可萊出版的歷書寫過一些早熟的故事,在這些故事中抨擊了迷信,偶爾還做出一些諷刺,例如讓一個昏聵不堪的老人對“愚蠢的中世紀”或者對“莎士比亞的鬼魂”講出一兩句輕蔑的語言。他所以寫出這樣的東西,大概只是因為他出賣了他的筆,不過這里仍然流露出一個憂郁者的疲倦心情,他長久地在各種暗淡的問題和懷疑中搞得筋疲力盡,直到最后毫不勉強地同意了那些與一切天才瘟疫相反、贊美合理的市民的中庸之道的聲音。他迄今未改的優(yōu)柔寡斷反映在他那些按照訂貨單寫作的唯理主義的故事中,一點也不少于他九十年代初期所寫的、似乎更多地表現(xiàn)自己的那些小說和戲劇中的幽靈氣、殘忍的色情味和冰冷的譏刺。
我們看到的蒂克第一部較重要的作品是《威廉·洛維爾》。蒂克在二十一歲寫成的這部小說,第一部發(fā)表于1795年。這部小說在涉及藝術趣味的地方,偶然也彈奏出浪漫派后來彈奏的琴弦。
威廉·洛維爾來到了巴黎(蒂克當時還沒有去開過眼),當然對他所經(jīng)歷的一切都感到厭惡(卷1,第49至52頁):“這城市是一個荒涼的、亂七八糟的石頭堆,整個巴黎都令人感到像個監(jiān)獄?!藗冋爨┼┎恍荩淮我矝]有講出他們的心里話。……我由于無聊到劇院里去過幾次。悲劇充滿了警句,但沒有情節(jié)和情感,長篇大套的議論在我聽來,就像出自古畫上的人物之口?!輪T越是遠離自然,越是被捧作偉大的藝術家?!趥ゴ蟮氖澜缏劽陌屠韪鑴≡豪铮胰胨?。”這就是洛維爾(他在書中是個英國人)對革命時期的巴黎所得到的印象,——完全是德國人慣于對法國人和法國藝術所表示的輕蔑,在這里加倍令人感到可笑,因為它是從書本中學來的。與此相反,洛維爾在Theatre Fran?ais(法語:法蘭西劇院)突然叫喊起來:“啊,索??死账梗∩袷サ纳勘葋?!”他說得非常富有特色:“我恨那些人,他們用他們仿造的小太陽(即理性)照亮了每個舒適的陰暗角落,趕走了如此安穩(wěn)地住在拱形的樹蔭下面的可愛的幻影。在我們的時代里,有過一種白天,但是浪漫主義的夜色和曙色要比這種陰云密布的天空的灰色光輝要更美。”
 
蒂克
 
蒂克
除了這些個別筆觸,這本書在其它方面,乍眼看來,似乎沒有一點在浪漫主義作品中常見的那些特征;但是,實際上,沒有一部作品比這部作品更好、更確切地表現(xiàn)出浪漫主義傾向的基礎。《威廉·洛維爾》的基本思想和書簡形式是從唯物主義作家拉蒂夫·德·拉·布雷通 的一部非常猥褻的法文小說《變壞了的鄉(xiāng)下人》借來的。我在這里能夠立即把一部浪漫主義作品歸結到法國的唯物論,這不是沒有意義的;事實上,正是從這里產(chǎn)生了浪漫派的幽暗的宿命信仰。《洛維爾》是一本今天讀起來十分乏人的書。形式支蔓得令人生厭,所有人物仿佛隱現(xiàn)在云霧之中。次要人物,例如那個高尚的老仆,都是理查遜式的陳腐的懷舊,既沒有鋒利的筆觸,也沒有造型的場景。本書的優(yōu)點在于一種堅持到底的心理觀察,這個優(yōu)點及其缺點同樣是德國式的。它的主人公是個青年人,他緩慢而穩(wěn)步地被引導到這個地步,即擺脫了一切堅實可靠的生活力量,一切沿襲下來的被認可的生活準則,以致他終于在一種以最頑固的利己主義為基礎的純粹的罪犯生活中斷送了自己。
我認為,我們沒有理由詫異,為什么蒂克這樣年輕就能寫出這樣的人物。這個青年不正是在他的眼光還完全不能轉向外界的少年時期,就經(jīng)常凝視自己的內心,看到了一些奇怪的事物嗎?他不是需要經(jīng)常分解自己,經(jīng)常檢驗自己的情況,經(jīng)常在自己的意識拿給他的鏡子面前照看自己嗎?對于許多具有某種性情的人來說,二十歲左右是最能自我批判的年齡。他在一生中還有那么多時間、那么多時間來顯示他自己;他整日學習他將一生演奏的樂器;他調準它,注意它是怎樣調準的。但是,他要斷然掌握自己,把自己當做器具來使用,不管是當做小提琴還是當做鐵橇,還是當做任何什么,這個時日還遠著呢。而且,如果我們周圍的世界由于情況決定,不能提供什么任務和養(yǎng)料,個人不得不靠自己的血液為生,那么反思狂熱將不可避免地導致個性的分解或挖空。
作者、傾向和時代所特有的征象,在這里就是自我批判的反思所變成的情感幻想。個人當真敢于把偶然確定的、直接的自我(它把習俗所尊重的一切加以瓦解)作為一切事物的準則,一切法則的起源。這里可以清楚地看出對于費希特整個思想的曲解,以及與這種思想的心理關系。請讀一讀洛維爾的下列詩句及其隨后的反思(卷1,第178頁):
歡迎啊,最崇高的思想,
把我作為神來贊揚!

萬物之為萬物,只因我們把它們思量。
世界就在幽暗的遠方,
它的黑洞里落進了
我們隨身帶來的一縷微光。
為什么這世界沒有變成一片荒涼?
只因我們注定要把它保藏!
我高興地逃出惱人的梏桎,
勇敢地走進了人生,
擺脫冷酷的義務,
那正是懦怯的傻瓜所發(fā)明。
美德之為美德,只因我本身就是,
它不過是我內心意志的一種反映。

何必為那些形象所苦惱,
它們的微光正從我自身產(chǎn)生?
讓美德與邪惡聯(lián)姻吧,
它們不過是塵埃與霧影,
我身上有光照入黑夜。
美德之為美德,只因我把它思忖。
“我的外在感官就這樣統(tǒng)御著物質世界,我的內在感官就這樣統(tǒng)御著精神世界。一切都屈從于我的意志;每個現(xiàn)象,每個行動,我愛怎樣稱呼就怎樣稱呼:活的和不活的世界都取決于我的精神所控制的鐵鏈,我整個的生活不過是一場夢幻,它的許多形象都是按照我的意志形成的。我本身就是整個自然的唯一法則,一切都得服從這個法則?!备ァな┤R格爾后來同費希特論戰(zhàn)時大叫道:“費希特還夠不上是絕對的唯心論者,因為他夠不上是批評家和普救論者;我和哈頓伯格(諾瓦利斯)比他更是……”我們知道,遠在十年以前,遠在人們談論浪漫主義和浪漫派之前,蒂克就已探索了這個新流派所應走的道路:個性化為個人的任性,這種任性又在“想象”的名義下上升為生活和藝術的源泉。洛維爾在這條軌道上逍遙自在到超越了一切立下的界限??藸枑鸸鶢柕摹墩T奸者約翰納斯》在丹麥文學中完成了并結束了這種典型,這個人物經(jīng)常在一定的圖式之內回避倫理問題,把倫理看做一種無聊而討厭的力量,因此從來不直接去攻訐它;而洛維爾作為一個更全面、設計得更大膽、雖然表現(xiàn)得更糟糕的角色,卻不規(guī)避詭詐、流血或毒殺。這是在這整個時代不斷變化的唐璜-浮士德式的典型,同時還夾雜了席勒的弗朗茲·穆爾的味道。這種過度的自我觀察導致了對人類的無限輕蔑,冷酷地放逐了一切幻想,除了揭露偽善、給我們展示丑惡的真實之外,提不出任何別的安慰。下面這段表白(卷1,第212頁)同浪漫主義者后來所說的許多話是多么近似?。骸耙斎皇俏覀兩钪凶畲蟮拿孛?,就連最純潔、最熾烈的愛情也會在這個礦泉中冷卻。……只有放浪形骸之外,只有參破迷惘,才能拯救我們,所以阿瑪麗在我已經(jīng)無足輕重,自從我知道,詩、藝術與祈禱都不過是被掩飾了的淫欲?!皇莿e的,正是肉感才是我們機器的第一個發(fā)動齒輪?!飧泻鸵且魳?、繪畫和一切藝術的精神,人的一切欲望都圍著這個磁極飛舞,正如蚊蟲圍著燈光飛舞一樣;……所以薄伽丘和阿里奧斯托是最偉大的詩人,提善和放蕩的科列吉奧要比多米尼齊諾和虔誠的拉斐爾高明得多。甚至宗教上的虔敬心情,我認為都不過是折射出五顏六色的粗野的肉欲本能的旁枝。”人們可能預料,既然在洛維爾的反思中,肉欲產(chǎn)生了這樣大的作用,那么他會被描繪成一個由于本能驅使而誤入歧途的人物吧。完全相反!他像冰一樣冷,像克爾愷郭爾的《誘奸者》的陰影那樣冷,他甚至在這一點上也是預先計劃的。他并不是用他的血肉,而是用他的在想象中緊張的頭腦從事放蕩行為。他是一個純粹的理智人物,一個地地道道的北德意志人。而且,在某一點上,他同時還出其不意地預示了浪漫派的風格。當他完全被燒毀時,當他身上每一粒信念火花熄滅了,他的全部感情“被殺死”倒在他身旁時,他便逃亡到對神奇事物的信仰中,信任一個老騙子曾經(jīng)為他虛構過前景的神秘啟示。頗有意義的是,這個特征在法國的原型中是找不到的,但為了完成這個人物,卻又是必要的。
這個人物的個性是如此的空洞,在他自己手里是如此沒有分量,以致他在任何時刻似乎既是真實的,又是不真實的;他對于自身都是陌生的,他不相信自身正如不相信任何客觀力量。他處于他本身所經(jīng)歷的一切之外。他行動的時候,感到自己仿佛在扮演一個角色。洛維爾告訴我們,他曾經(jīng)如何誘奸過一個年輕的姑娘艾米麗·柏頓(卷2,第110頁):“我突然跪倒在她腳下,向她承認,只是由于我對她的強烈的愛情,我才來到城堡;我還說,這是我的最后一次嘗試,看看有沒有任何一顆人心肯關懷我,以便使我同生活與命運重新和解。她是美麗的,我像在劇中一樣以神奇的方式獲得靈感,把我的角色扮演下去;我所說的一切,我都能夠帶著熱情講出來,一點也不做作?!彼又f下去:“她在若干時間內破壞了她的家庭幸福,這是她自己的過錯;按照協(xié)定,她現(xiàn)在不得不在眾人面前感到羞恥,這可一點也不能怪我。我對她扮演了一個角色,她對我還報了另一個角色;我們非常認真地扮演一個拙劣作者的作品,我們現(xiàn)在重新感到后悔,我們這樣浪費了我們的時間?!本褪钦f,全部無非是一出戲,一個角色而已。在這個文學人物身上,我們看到已經(jīng)發(fā)展著后來在弗·施萊格爾和甘茨等人身上成為生活現(xiàn)實的一切,我們在這個人物的心理狀態(tài)中還發(fā)現(xiàn)在藝術家身上確定成為浪漫派十分重視的諷嘲性格的一切。在性格 方面,是把生命當做一個角色的赤裸裸的利己主義;在藝術 方面,則是對席勒的基本思想——審美活動是“游戲”,即沒有外在目的的行動——的誤解和夸張,因此真正的藝術形式就是每時每刻都在破壞形式、使藝術幻覺成為不可能、并以自我戲謔告終的形式,如在蒂克的喜劇中一樣。在這里,主人公的行動方式和喜劇的寫作方式之間,存在著十分密切的關系。諷嘲是一成不變的。一切都可以歸之于同樣的自私和空幻。
為了正確理解《洛維爾》中所描寫的心理狀態(tài),單看它的未來的結局是不夠的,我們在這里必須像從前在《勒奈》中一樣看到,這種心理因素以什么為基礎,并由什么所決定。它是由時代為之動亂不安的全部執(zhí)拗心理所決定的。所以,氣質各不相同的作家都趨之若鶩地來寫這一典型了。洛維爾在厭倦生活方面稱得上泰坦,本來就可以列入泰坦的種族。
比蒂克大十歲、比席勒年輕四歲的讓·保爾,遠在蒂克醞釀《洛維爾》前十年,就開始在他的《浮士德》型的鴻著、小說《泰坦》中開始描繪這個種族。讓·保爾在許多方面是浪漫派的前驅,在浪漫派中他為霍夫曼所模仿,正如歌德為蒂克所模仿一樣。他是個浪漫派,首先因為他作為藝術家從事工作時,毫無節(jié)制地隨心所欲。正如奧爾巴赫所說,他“感受到并且已經(jīng)掌握到一般人的頭部畫面、情調、性格特征,錯綜心理、形象等等,他可以信手拈來,安排在某個角色身上或某個情境之中”,他把所有想象得到、卻又毫不相干的念頭嵌進了他的故事的富有彈性的框子里。此外,他是個浪漫派,還在于他過分地執(zhí)拗;因為我們從他所有的人物口里——不管他叫什么名字——一而再地聽出了他自己;再就是他那睥睨一切、不遵守任何固定藝術形式的幽默;最后,還由于他作為古代文化的對立面的整個態(tài)度。但是,不管他在藝術上是什么樣,他在生活中卻不是簡單任性的人,而是熱愛自由的人,是自由的熱烈的捍衛(wèi)者,其鼓舞感召力可以同費希特相提并論;他既不反對啟蒙運動,也不反對理性,不反對改革,不反對革命,他深信十八世紀所產(chǎn)生、所倡導因而引以為榮的那些觀念的歷史價值和充分有效性。所以,他轉而對浪漫主義者的空洞的敗壞道德的幻想發(fā)出了警告。
在《泰坦》中可以找到讓·保爾所刻畫的最強有力的一個理想人物,羅凱洛爾。我說理想人物,因為他作為優(yōu)秀的現(xiàn)實主義的牧歌詩人,創(chuàng)造了一個完全不同凡響的性格。羅凱洛爾是時代借以傾吐它的激情和絕望的形式的原型。他是狂亂的、念念不忘的以致變成夢幻的欲望,因為它是這樣一種力,環(huán)境對它已不起任何作用,它本身也沒有同化現(xiàn)實或者突破并駕御現(xiàn)實的能力。因此,這種欲望便變成一種向內部生發(fā)、導致自我反映和自殺的疾患。試聽聽羅凱洛爾在一封信中這樣描繪自己:(卷3,第88節(jié)):
 
讓·保爾
“現(xiàn)在請看看我,我摘下了我的面具,我的臉在抽搐痙攣,就像服毒后在掙扎的人!我的確服了毒,我吞下了一粒毒丸,吞下了地球?!业臉湟褳榛孟胫?燒空了,燒焦了。有時,自我的蛔蟲如憤怒、狂喜、愛情等等重新四處蠕動并相互吞噬,我便從自我的高處俯覽它們;我把它們當做水螅一樣割碎,又把它們彼此連接起來。然后,我又重新在觀望那個觀望者,如此循環(huán)往復,以至無窮,這一切又何所有于我呢?如果說別人有一種信仰上的理想主義,那么我有一種心靈上的理想主義 ,而且每一個常在舞臺上、在稿紙上、在地面上經(jīng)歷了一切情感的人,都會是像我這樣的。這又有什么用處呢?——我常常觀望我周圍的山脈、河流和土地,我覺得仿佛它們隨時都會飛走,變成云煙,連我一起?!粋€人如果什么對他都無所謂,連美德也無所謂,這個人身上便有一種冷酷的莽撞的精神;因為他愿意,就可以選擇美德,他是美德的創(chuàng)造者,而不是它的造物。有一次,我在海上經(jīng)歷過一次暴風雨,那時整個海水洶涌澎湃,白浪滔天,相互撞逐,而寧靜的太陽在上面凝視著 ——像太陽這樣吧!心是暴風雨,天空是自我。——你認為,小說和悲劇的作者,就是說他們中間曾經(jīng)千百次模仿過神和人的一切的才子們,同我有什么不同嗎?真正支撐著他們和其他世人的,乃是對于金錢、對于名譽的欲望?!镒邮谦F類中的天才;天才就是善于審美模仿的、無情的、邪惡的,幸災樂禍的、色情的——尋歡作樂的猴子?!彼v到,他怎樣僅僅由于一種從無聊產(chǎn)生的體驗欲,勾引了他的朋友的妹妹:“我沒有損失什么——我身上沒有天真——我沒有獲得什么——我憎恨肉欲的享樂;某些人稱之為悔恨的黑影,鋪張開來追隨著魔燈的一閃而過的光怪陸離的幻象;但是,難道黑色比彩色更不利于視覺嗎?”
誰要是細心地讀一讀從讓·保爾的四大卷小說中抽出來的哪怕這一小段,他就會認識到,這里也在人生與藝術之間畫出了一道聯(lián)結線。羅凱洛爾無意地但卻意味深長地把從事創(chuàng)造的藝術家的性質當做自己性質的象征,“為幻想之火燒空了”和“心靈上的理想主義”(也就是我稱之為主觀主義的東西)等詞句,是如此確切地說明問題,簡直仿佛是特別加以挑選似的。是的,作者非常清楚地意識到他所想描繪的東西,因此他在犯下最后的也是最可惡的罪行之后,即在冒充主人公阿爾班諾,趁夜色拜訪了此人的情人林達之后,便要在舞臺上動手殺死自己了;他扮演一個以自殺為結局的角色,于是他槍殺了自己。直到最后一剎那,他仍然活在現(xiàn)象和佯托的世界里,把現(xiàn)實和幻想交錯起來或者混同起來。按照幻想或者詩來構成現(xiàn)實,不正是后一代人的口號嗎?這正是他們給自己安排的任務,也是他們在整個創(chuàng)作中設法解決的任務;努力尋求這種解決,這一點說明了也寬容了他們在設計改造現(xiàn)實中所犯的錯誤,例如在施萊格爾的《盧琴德》中。
詩與生活之間的關系這個大問題,對于它們深刻的不共戴天的矛盾的絕望,對于一種和解的不間斷的追求——這就是從狂飆時期到浪漫主義結束時期的全部德國文學集團的秘密背景。為了理解《盧琴德》,也是為了理解《洛維爾》,我們才必須這樣回顧一番。借助讓·保爾的《泰坦》,可以更好地理解這兩部作品:通過泰坦型的羅凱洛爾可以理解洛維爾,通過泰坦型的林達可以理解盧琴德。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世界十大文學家
【單向歷】11 月 10 日,忌畏懼
劉淵︱德意志的古典人文主義與早期浪漫主義
作為德國事件的浪漫主義
搬運自網(wǎng)絡【認清《浪漫派》中德國浪漫派的現(xiàn)實】
外國文學 | 第5章:18世紀文學(真題與典型題詳解)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熱點新聞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