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十大傳世名畫分別是:
東晉·顧愷之《洛神賦圖》
唐代·閻立本《步輦圖》
唐代·張萱、周昉《唐宮仕女圖》
唐代·韓滉《五牛圖》
五代·顧閎中《韓熙載夜宴圖》
北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圖》
北宋·張擇端《清明上河圖》
元代·黃公望《富春山居圖》
明代·仇英《漢宮春曉圖》
清代·郎世寧《百駿圖》
《中國十大傳世名畫》是中國美術(shù)史的豐碑,華夏文明的巨著,是流動的歷史、無聲的樂章;承載著古老東方民族獨特的藝術(shù)氣質(zhì);用色彩記錄了中華綿延五千年的悠久歷史和橫亙?nèi)f里的錦繡河山。
《中國十大傳世名畫》皆為歷代不二至寶,高頭巨帙,歷經(jīng)磨難流傳有序。至清乾嘉時期,陸續(xù)收入內(nèi)府,遂與世隔絕。隨后歷經(jīng)戰(zhàn)火紛繁,流散四海,如今皆為各大博物館鎮(zhèn)館之寶被束之高閣。
洛神賦圖
作品典故——傳說魏武帝曹操之子曹植少時曾遇上蔡縣令甄逸之女甄宓相戀,后甄宓嫁給曹丕為后,生子明帝曹叡后,慘遭迫害致死。曹植獲得甄后遺枕,感而生夢,寫出《感甄賦》,以作紀(jì)念,明帝曹叡將其改為《洛神賦》傳世。洛神是傳說中伏羲之女,溺于洛水,化而為神,世人稱之為宓妃。將甄后和洛神相提并論,實際上是對故人的懷念和感情寄托。
顧愷之的《洛神賦圖》(存北京故宮博物院等多處,大多為宋代摹本)相傳是根據(jù)曹植的同名文學(xué)作品采用連續(xù)圖畫形式畫成的長卷。全卷分為三個部分,曲折細(xì)致而又層次分明地描繪著曹植與“洛神”真摯純潔的愛情故事。人物安排疏密得宜,在不同的時空中自然地交替、重疊、交換,而在山川景物描繪上,無不展現(xiàn)一種空間美。
展開畫卷,只見站在岸邊的曹植表情凝滯,一雙秋水望著遠(yuǎn)方水波上的洛神,癡情向往。梳著高高的云髻,被風(fēng)而起的衣帶,給了水波上的洛神一股飄飄欲仙的來自天界之感。她欲去還留,顧盼之間,流露出傾慕之情。初見之后,整個畫卷中畫家安排洛神一再與曹植碰面,日久情深,最終不奈纏綿悱惻的洛神,駕著六龍云車,在云端中漸去,留下此情難盡的曹植在岸邊,終日思之,最后依依不忍地離去。這其中泣笑不能,欲前還止的深情,最是動人。畫中甄妃的目光都蘊含著不同的情感,有的幾絲無奈幾絲哀怨,有的幾分嫵媚幾分嫻雅,有的幾許惆悵幾許依戀,有的則眉目含情,儀態(tài)萬千。全畫用筆細(xì)勁古樸,恰如“春蠶吐絲”。山川樹石畫法幼稚古樸,所謂“人大于山,水不容泛”,體現(xiàn)了早期山水畫的特點。
畫家介紹——顧愷之(348年— 409年),字長康,小字虎頭,漢族,晉陵無錫(今江蘇焦溪)人。顧愷之博學(xué)多才,擅詩賦、書法,尤善繪畫。精于人像、佛像、禽獸、山水等,時人稱之為三絕:畫絕、文絕和癡絕。謝安深重之,以為蒼生以來未之有。顧愷之與曹不興、陸探微、張僧繇合稱“六朝四大家”。顧愷之作畫,意在傳神,其“遷想妙得” “以形寫神”等論點,為中國傳統(tǒng)繪畫的發(fā)展奠定了基礎(chǔ)。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