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可以看到莊子、老子有一種顯著的共同的特征,便是“保真”?!肚f子》的“真君”、“真宰”,《道德經(jīng)》的“無名之樸”,都是他們的宇宙觀的神髓。他們想“以言遣言”,“以名遣名”,其目的都在于“保真”。毋怪《莊子·天下》篇稱關(guān)尹、老聃之流為“博大真人”。(《道德經(jīng)》一書,當(dāng)然是關(guān)尹、老聃之流的私淑者的作品)。
還有一點,也是莊子、老子共同的特征,便是“全生”。《莊子》的《養(yǎng)生主》一文,便完全是發(fā)揮“全生”的道理。所謂“為善無近名,為惡無近刑”,所謂“緣督以為經(jīng),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養(yǎng)親,可以盡年”,是關(guān)于“全生”最精辟的議論。《道德經(jīng)》則極力闡明“長生久視”之道。譬如說:“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庇秩缯f:“善攝生者,陸行不遇兕虎,人軍不被甲兵,兕無所投其角,虎無所措其爪,兵無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無死地。”這些都是發(fā)揮“全生”的道理的。
這樣看來,莊子、老子的思想,一面著重“全生”,一面又著重“保真”。而“全生保真”,固原來是楊子的思想,可知莊子、老子是承楊子的思想一脈而來。又楊子“不以物累形”一點,也成為莊、老思想的主營。
莊子、老子都是站在“無物”的立場,以說明他們的本體論的。《莊子》的“齊物”、“物化”,與夫所謂“審平無瑕而不與物遷”,“勝物而不傷”;《道德經(jīng)》的“無欲”、“知止”,與夫所謂“去甚、去奢、去泰”,“禍莫大于不知足”,都是發(fā)揮“不以物累形”的思想??梢姉钭拥膶W(xué)說也成為道家哲學(xué)的淵源。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