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中證發(fā)布了一個中國版的神奇公式指數(shù)“中證價值回報指數(shù) 930949”,在2006-2015年的10年中,累計收益率約15倍,同期滬深300的收益率只有約3倍。看來喬爾的神奇公式真的很神奇。
這兩天,突發(fā)奇想,神奇公式真的會超越市場這么多嗎?
因為無論滬深300還是中證流通,都使用了市值加權的編制方法,也許是權重股影響了指數(shù)的表現(xiàn),使得我們輕視了市場的真實表現(xiàn)。
因此,設計了一個A股扔飛鏢選股的策略,結果很讓我驚訝:
扔飛鏢選股,10年也能賺約15倍
10年收益率比較
10次回測結果
扔飛鏢策略,仿照中證價值回報指數(shù)編制:
- 每年調(diào)倉2次,分別在6月和12月的第一個交易日調(diào)倉
- 調(diào)倉日賣出:所有的持倉股票
- 調(diào)倉日買入:從當前的所有的A股中隨機選擇30只股票,即“扔飛鏢30指數(shù)”
- 期間持有不動
扔飛鏢策略回測結果
- 扔飛鏢30(每次選30只股票),回測10次取平均值,10年收益率=14.96倍;
- 扔飛鏢100(每次選100只股票),回測10次取平均值,10年收益率=14.00倍;
- 扔飛鏢選股絲毫不遜于神奇公式
對于扔飛鏢的高收益率的其它思考:
- 過去10年,有10年10倍收益的投資者,已經(jīng)很不錯了,能達到15倍的更是寥寥無幾,為什么還不如扔飛鏢呢?
- 過去10年收益率超過15倍的基金有幾只?
- 包括神奇公式在內(nèi)的量化選股策略,過去10年回測取的高收益,是能力還是運氣?如果是基于市場的運氣,對當前的投資實戰(zhàn)是否有意義?
注:用扔飛鏢來和神奇公式做比較,不是要詆毀神奇公式,而是我很認同神奇公式的好公司+好價格選股理念,所以研究花的時間和精力比較多
所以到底是什么原因得到這個結果呢?這個結果客觀嗎?
lailai2000
1、權重影響很大,等權重組合本就大量暴露于小盤因子,也有少量暴露于價值因子,“飛鏢猴”長期可以戰(zhàn)勝市場,Robert Arnott等人的研究發(fā)現(xiàn)并不是因為飛鏢猴有任何技能,而只是因為飛鏢猴暴露于小盤和價值因子。
2、2006-2015年的10年剛好是國內(nèi)小盤股表現(xiàn)最好的時期,其它10年期小盤股沒超越大盤股那么多,還有不少年份是跑輸大盤股,因此也可測試滾動10年期表現(xiàn)進行對比。
3、業(yè)績對比的基準選擇,如果用中證全指全收益2006-2015是604%,要比滬深300高許多,但中證全指仍是市值權重而非等權重,如果有等權重的中證全指收益還要高很多。
4、回測是否排除了生存誤差?飛鏢猴可能扔到了退市進入三板基本虧完的股票,而靠譜的量化策略不會買入這些股票,需要排除退市效應。
5、等權組合如果大量買入成交量很小的微型股,那么這些理論上的超額收益實際上是不可能實現(xiàn)的,買賣沖擊成本和買賣價差很大,再加上交易費用實際運作時會減損大量收益,一切全市場等權組合的實際運作收率都需要大打折扣,即便是在大盤股中等權組合的實際運作收益率也往往要比理論上低一些,這問題不管是飛鏢猴還是神奇公式都有。國外已經(jīng)有機構測試過喬爾布拉特的策略,發(fā)現(xiàn)這個問題很大。
6、是否排除了停牌效應,回測中飛鏢猴可能按停牌前的價格買入了停牌的重組股票,停牌后將暴漲許多,當然也有可能在股災中買入了復牌后要補跌的停牌股,導致一些偏差。
7、2006-2015超過15倍的基金只有著名豪賭重組股的華夏大盤,飛鏢猴在此期間的超級成功也可能很大程度來自于重組,將來不可能持續(xù)。
8、神奇公式到底怎樣除了回測,回測往往過好,因此更重要的是看下活的神奇公式基金,喬爾布拉特本人的神奇公式基金已經(jīng)有了4年運作,并非完全多倉,而是多空倉,170%多倉、70%空倉的這個從13年5月創(chuàng)立以來年化10.85%,同期標普500指數(shù)是12.90%,這個4年是價值因子跑輸?shù)?年,而質(zhì)量因子是跑贏的,結合兩個因子的神奇公式基金整體跑輸每年2%有些差強人意,但我相信長期還是會跑贏的,只是投資者需要忍受不可避免的跑輸期,另外基金費用實在太高,每年2.15%,如果扣費前和標普500基本差不多,我也很好奇在那么高費用下神奇公式長期對標普500優(yōu)勢到底還有多少,持續(xù)關注ing
持有封基
這是過去幾年因為小盤股漲的多的原因,今年小市值策略完全失效,看看我統(tǒng)計的今年的數(shù)據(jù):
所以說刻舟求劍害死人,股市這個賭場就是這樣,當你得意洋洋的似乎找到規(guī)律了,結果規(guī)律失效了。
飛花逐月
感謝LZ的帖子啟發(fā)了我新的思考,以下:
1.任何策略都會一定程度上依賴于當時的市場風格特征,因此策略是否有效,都是相對的,而非絕對。
2.策略的相對有效性并不取決于不同框架下的不同策略間的比較,而是相同框架下的。
舉例:
將股票分作高估、中等、低估三檔(或多檔),在三檔間可比較策略的相對有效性。
如果將低估值策略和小盤策略、成長策略等直接跨邏輯框架比較,就好比拿蘿卜和蘋果比,得出的結論千奇百怪,也缺乏意義。
駱駝1978
1、漲幅主要來自于2006-2007年,如果是在2007年下半年以后入市,這十年年化收益不及貨幣基金。不信可以試試2008-2017這十年的情況,結論就會相差很遠。
2、要排除停牌的股票,以及買入時漲停,賣出時跌停的情況。
3、中證500指數(shù)應該可以代替樓主的扔飛鏢策略。
13485049661
隨機選等同于等權指數(shù)。加權指數(shù)十年上浮零,等權上漲10多倍。也就是小盤股創(chuàng)業(yè)板股爆炒泡沫,大盤股嚴重拖后腿的結果。部分ah股h溢價,更多的則折價只有一半或更低,也從一定程度上反應了a過度高估和低估的嚴重結構性泡沫。結論是lz結論很可能并不適用于未來10年。
lyjslid
樓主帖子的啟示:
1、擇時入市很重要!(相差15倍)
2、人通常高估了自己的能力,很多自以為是的策略其實都是垃圾。
3、頻繁換手是導致虧損的重要原因。
4、等權策略一般要優(yōu)于加權策略。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