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造父,少昊之裔,西周著名馭馬能手。因功被賜于趙城(今山西洪洞縣趙城鎮(zhèn))。下傳至趙襄子時,與韓、魏三分晉地,建立趙國,公元前二二二年趙為秦所滅。其后子孫以國名為氏,稱趙姓,并尊造父為其始祖。
錢
源與彭姓,是以官職命民的姓氏。周朝有官職名「錢府上士」掌管財政,遂以官為氏。相傳為古帝顓頊玄孫彭祖(即籛鏗)的后代。宋人鄭樵《通志。氏族略》將錢氏列入'以官為氏'類,說:顓帝曾孫陸終生彭祖,裔孫孚,周錢府上士,因官命氏焉。
孫
春秋時,陳(為周武王滅商后所封的媯姓國)厲公的兒子叫陳完,在任陳國大夫時同太子御寇很要好,御寇被殺后,他怕受株連而逃到齊國。到齊國后,陳完不愿再用原來的國名為姓,就改成田姓(古時田和陳發(fā)音相同)。田完的四世孫田桓子無宇有二子,小兒子田書,字子占,在齊國為大夫,因為伐莒(周代諸侯國)有功,齊景公把他封在樂安(今山東省廣饒縣北),并賜他孫姓。孫書就成為孫姓始祖。
李
李利貞(公元前1069年—公元前992年),原名理利貞,是李姓的得姓始祖,是老子李耳的祖先。上古帝王顓頊之后 皋陶后代理徵,字德靈,封為中吳伯,在殷紂王時任理官,因執(zhí)法如山,忤逆昏君商紂王的旨意,招來殺身之禍。家族面臨株連危險。妻契和氏攜幼子利貞出逃,到伊侯之墟,饑渴交侵,摘路旁樹上果子充饑才得生存。一感李子活命之恩,二為改姓避難,所以理利貞改姓李利貞,后遷徙定居隴西。從此李氏延續(xù)萬代,繁衍發(fā)達而成中華第一大姓。
周
出自姬姓,其始祖為周文王。黃帝的四世孫后稷,姓姬。后稷是古代周族的始祖。如周平王之后,這一支通常被認為是我國周姓來源的主要部分。另有周赧王之后,在唐代先天(712-713年)年間,因避唐玄宗名諱改姬姓為周姓。周公旦之后姓周。
吳
出自姬姓,以國名為氏,古公亶父的長子太伯出奔江南建都于梅里(江蘇無錫)號稱勾吳,武王滅商后太伯的三世孫周章為諸侯。至前473年為越王勾踐所滅。子孫以國名為氏。二;古公之子虞仲的后裔,虞通吳故為姓。三;齊魯一帶的吳姓,多為壽夢第四子吳季禮之后。
鄭
鄭姓源出姬姓,得姓始祖是鄭國第一代君主鄭桓公友。鄭國被韓國滅亡后,國人改姓為鄭。自三國始設滎陽郡之后,天下鄭姓言源流者,皆曰出自滎陽。鄭姓人中自古有“天下鄭姓出滎陽”或“滎陽鄭氏遍天下”的說法,所以,鄭姓的主要發(fā)源于今河南中部一帶。
王
出自姬姓,為周文王之后,以王族爵號為氏。周文王第十五子畢公高之后,因本來是王族,所以他們以王為姓。2、出自子姓,為殷商王子比干之后,以爵號為氏。據(jù)《通志·氏族略》記載,商紂時王子比干之后,比干被殺后,其子孫為了紀念他,以王子爵號改“子”姓為“王”姓,形成了別一支王氏。3、出自媯姓,為齊王田和的后代,以王族稱謂為氏。據(jù)《通志·氏族略》記載,相傳為古帝虞舜之后媯滿被周武王封于陳,傳至公子完,避難逃到齊國,改姓田,其裔孫田和成為齊國國君,史稱“田氏代齊”,齊被滅后,其后人以王族身份改“媯”姓為“王”姓,稱為王氏。4、復姓簡化而來,秦滅六國后,各國王族避難散居,有一小部分易姓為王。5、出自賜姓或改姓的王姓。6、出自少數(shù)民族有王姓或改王姓。
太子晉,周靈王的太子,本姓姬,王姓重要的得姓始祖。后人又稱王子晉、王喬。
今天暫時就列出百家姓的前八個姓,小編明天繼續(xù)。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