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桂這樣用,補三焦之陽氣
所謂的三焦之陽氣,上焦之陽是心,中焦之陽是脾,下焦之陽是腎呀,此三焦之陽旺,則身體強壯,吃東西能及時消化,轉(zhuǎn)換出來的氣血充足,此三焦陽氣虛,吃東西不易消化,畏寒怕冷,面色白或偏暗,人自然乏力不堪呀
比如心陽之不足,則心痛,心慌氣短,手腳麻木等,卻不知是心臟搏動無力,已經(jīng)無法讓氣血通暢,所以用黃芪桂枝五物湯(黃芪、桂枝、芍藥、生姜、大棗),就是治這種血痹氣虛陽虛導(dǎo)致的手腳麻木
雖然講氣行則血行,但患者已經(jīng)出現(xiàn)麻木,說明有血痹,所以必須要讓心臟加強搏動,才能讓氣血恢復(fù)通行,這里用桂枝就是此意呀。而當(dāng)歸四逆湯治血痹也是此意,不過當(dāng)歸四逆湯是治更嚴(yán)重的血痹罷了。
而今人用上兩方治血痹都不效者,卻不知命門火衰呀,古人的生活方式和今人之不同,所以你加入肉桂附子后,馬上就緩解,肉桂雖說溫命門,卻不知心陽的搏動是來自于腎陽,不然為什么心痛(今人講心絞痛)要用肉桂呢?為什么藥性賦說:肉桂行血而療心痛,那肉桂如何行血?卻不知命門之火旺,心陽搏動則增強呀
今人見心痛就丹參,冰片,三七,都是用疏通血脈的方法,卻沒有人想過血脈為何會堵塞呢?用疏通的方法,就如同用鐵絲竹竿捅堵塞的下水道,雖然通的快,但損傷了水管壁,下次阻塞就更快了。
卻不知下水道的水管壁就如同血管壁,當(dāng)然你不斷地用疏通的方法時,慢慢血管壁就越薄,最后撐不住心臟搏動的壓力,那么血管就破裂,血就往外出,很多人就此一命嗚呼了。
而脾陽虛,消化慢,胃中冷,用理中湯都不效時,就要考慮腎陽,命門之火不足的問題了,而今理中湯加入附子,肉桂,變成了桂附理中芄,不就是此意嗎?
有人吃了桂附理中芄手腳發(fā)熱,消化變快,不就是溫陽補火的作用嗎?如果吃了此藥,身體都沒有發(fā)熱,那如何溫陽散寒?又如何能治手腳冰涼,畏寒怕冷呢?所以不要老是問,自己動腦袋想一想就明白了
又講今人之腎陽虛,面色發(fā)暗,手腳冷,身體涼,上吐下瀉,仲景用四逆湯(附子,干姜,炙甘草)來回陽救逆,而吳佩衡在四逆湯上面加入肉桂,取名為大回陽飲,不就是加強溫命門之火的作用嗎?
而明代大醫(yī)張景岳,把腎氣芄的茯苓,丹皮,澤瀉去掉,加入肉桂,杜仲,鹿角膠等,取名為右歸芄,不就是針對腎陽虛,命門火衰的意思嗎?今人用腎氣芄治尿頻,水腫,腳軟不效者,為何改用右歸芄就生效,卻不知命門火衰呀,非肉桂不能溫命門之火呀
方中講到中藥,請在醫(yī)生指導(dǎo)下使用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