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開口
就暴露了你的身份
我在某火車站的便利店,一開口。
有人問:聽你這口音,不是本地人吧?
我慌忙否認(rèn),越否認(rèn)越承認(rèn)。
等我轉(zhuǎn)身走的那個瞬間,“咣當(dāng)”一聲。
“誒誒,你怎么把我的手鐲給碰掉了?”
沒錯,我就是這樣中招的。誰叫我的“普通法”一開口就是濃濃的外地腔呢?有個詞叫“殺生不殺熟”,火車站的店員只通過聽,就能判斷你是否是本地人,以此作為宰你的標(biāo)志。
口音,是我們的身份;它代表我們的地域。
01
如果你在路邊聽半集臺灣言情劇,除了驚呼男主吊炸天的風(fēng)姿之外,也會對女主的臺灣腔印象蠻深。
我認(rèn)真跟你講,超夸張的喲!
▼
林志玲說話也是這個樣子。帶有嗲嗲口音的臺灣女孩子=臺妹。你會對“臺妹”瞬間產(chǎn)生好感:臺妹簡直不要太可愛啊。
too young too native!
如果你聽過哈狗幫的《我愛臺妹》,你絕對要對“臺妹”這個詞說聲:對不起,這么多年誤會你了。
你的檳榔2粒要100好貴有沒有含睡……
為了你我可能要投資一家檳榔攤
為了你家里可能要有鋼管
為了你我要常常下去臺南
為了你流氓會來找我麻煩
沒錯,在這首歌里,臺妹是:嚼檳榔,跳鋼管舞,住在臺南的女混混……
臺北歧視臺南,不少臺灣當(dāng)?shù)厝寺牭健芭_妹”“臺客”,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臺南小太妹。不了解當(dāng)?shù)匚幕娜酥焙襞_灣女孩子是“臺妹”,沒有被打,可能算你走運。
同樣的,香港人也不喜歡別人稱他為“港仔”。港仔,是一個負(fù)面詞。因為口音不同,香港人講英語或粵語,部分臺灣人聽不懂,認(rèn)為他們被英國殖民奴化,直呼其為“港仔”。
這就是赤裸裸的地域歧視了??墒沁@種歧視哪里沒有呢?
02
陳可辛的《甜蜜蜜》就講了一個“大陸仔”的故事。
那還是1986年,香港還沒回歸。兩個從內(nèi)陸到香港打拼的年輕人懷著賺錢的愿望,在這座陌生的城市里憧憬著,努力著,也迷茫著……那時的黎小軍和李翹在港人眼里是“大陸仔”,一樣是歧視。李翹一直說流利的粵語,甚至不說自己其實來自于廣州。
終于在年宵夜里,能干的李翹看著滯銷的錄音帶,才亮明自己廣州人的身份。而黎小軍也一吐心聲:“我擔(dān)心我不讓你來討我的便宜,你就不來找我,那么我連香港唯一的朋友都沒有了。
窗外是風(fēng)雨大作,小棚內(nèi)兩個同是異鄉(xiāng)的“大陸仔”在此時暫得片刻溫存。
此情此景像不像北漂的年輕人在屋檐下吃一頓冬至的餃子,個中辛酸,不足外人道也。
1996年香港回歸,21世紀(jì)初期出現(xiàn)了邊緣性人群“北姑”。一開始,北姑是港人對“來自北方的姑娘”純情的稱謂。
后來,內(nèi)陸女子借著訪問,旅行的短期居留權(quán),到香港賣春,成為價格低廉的“樓鳳”。
《榴蓮飄飄》中的阿燕就是“北姑”的一員。每完成一個交易,阿燕就在筆記本上畫“正”。賺足鈔票好回到牡丹江老家。
從“大陸仔”,“北姑”到沸沸揚揚的“茶葉蛋事件”,見到馬來西亞人,要問人家到底會不會爬樹。
小范圍的無知背后,可以歸咎于知識匱乏,目光短淺嗎?
恐怕不僅僅是如此,更多的是對差異化帶來的不認(rèn)同和恐慌。你來到我的地盤,是不是要來搶我的飯碗,占我的土地,和踢走我的工作崗位?
03
同住地球村,大家在村口互黑也能要老命。港臺如此,祖國的大本營更是如此。
城市化的快速發(fā)展,各地的大遷徙也在不動聲色地進行。而遷徙所帶來的歧視也很明顯。
北方人看不起南方人,上江瞧不順下江人。福建有三百多種方言,隔著一條溪、一座山,對面來個人就要大眼瞪小眼,一言不合拔刀相見,白刀進紅刀出。我們的口音在這個時候是多么敏感。
遇見新疆人,說:你們是不是左手提刀,右手賣切糕?
遇見河南人,問:你們是不是全省沒有井蓋?
遇見陜西人:你們窯洞里還暖和嗎?
看到山東人,捂住鼻子:我最不愛吃大蔥。
見到個東北人,馬上附和:老鐵,666!一起搖擺。
……
終于,遇上北京人,暗搓搓地喊:大兄弟,來段快板,哥兒幾個就等你這一出兒。
至于全國各地的妹子們也難逃刻板印象下的歧視:
北京大妞兒=傻颯
上海姑娘=勢利
東莞妹子=風(fēng)花雪月?
東北老妹兒=老鐵,雙擊,666
……
04
口音差異所帶來的影響,從你選擇一腳踏出家門,離開家鄉(xiāng)這一刻開始,就已經(jīng)存在。
閉上眼睛只聽口音,你就是一只帶著觸角的螞蟻,相互抖動前端觸角,憑著語言去辨認(rèn)對方。
對得上,這是難得親近的一份鄉(xiāng)緣。對不上,非我同鄉(xiāng),多半戴有色眼鏡去看你。這種負(fù)面影響強大到是集體針對個人,你甚至不用辯解,無力回手就已經(jīng)被打敗。
那么,最有力的反擊是什么?
一句話:成為他,干掉他。當(dāng)然,這肯定不是教你怎么掏出一桿槍來崩出一只腦花兒,怎么讓別人家兒子叫你王叔叔。真的,別多想。我說的是,如何在相同的領(lǐng)域內(nèi),你要做得比ta更好。說來簡單,卻是一件足夠漫長的事情。當(dāng)你做得更好后,所有的歧視也就不攻而破。甚至,你不必在意。
最后,愿新的一年里,漂泊的人找到歸宿;歸家的人平安喜樂。
- END -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