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人民廣場 Public Square,由17世紀羅馬建筑師豐塔納建造的。人民廣場中央建有高24米的方尖塔,獅子噴泉守在四周。
周日下午的羅馬人民廣場同全世界的大城市一樣,游人如潮。
由于第二天是歐盟條約20周年紀念,有示威游行,所以廣場上處處可見防暴警察。
連住3天的羅馬IH Hotel Roma Z3酒店,連用3天晚餐的酒店餐廳,氛圍優(yōu)雅,服務熱情,菜品美味!
阿西西,這座中世紀小鎮(zhèn)建在山上,是方濟各會創(chuàng)始者——意大利人St. Francis 譯名圣方濟各的出生地,無數(shù)虔誠的天主教徒都以去到阿西西為榮耀。
阿西西城中有眾多中世紀的藝術(shù)杰作,最著名的當屬圣方濟各大教堂,眾多耳熟能詳?shù)淖骷胰鐔掏械榷荚诖肆粝铝私艹龅睦L畫作品,2002年,這座教堂與城中其他方濟各會建筑已被列為世界遺產(chǎn)。
可惜教堂只能入內(nèi)參觀,不能拍照。
圣方濟各教堂(St.Francis)位于潘普利亞湖南岸,落成于1943年。建筑的設計者是巴西建筑家尼邁耶(Oscar Niemeyer,b.1907),他在確定教堂的造型時放棄了磚石結(jié)構(gòu),用混凝土建造了現(xiàn)有的拱頂結(jié)構(gòu),其形態(tài)讓人眼前一亮。
去The More, 購物環(huán)境不錯,但都是過氣的奢侈品,也沒找到什么心意的東西,因此,乘別人在買買買的時機,我們?nèi)ucci 咖啡館享用下午茶了。
享受悠閑的下午茶時光的意大利二胎媽媽和她的孩子們。
佛羅倫薩,舊譯翡冷翠,如此富有詩意而飽含色彩的譯名最能匹配這座城市的氣質(zhì)。這里是文藝復興之都,中世紀歐洲最重要的文化中心。沐浴在托斯卡納的艷陽下,四周丘陵環(huán)抱,伴有穿城而過的阿諾河,佛羅倫薩確實如此的詩情畫意。
這塊寶地培養(yǎng)了包括詩人但丁、畫家達芬奇和米開朗基羅、科學家伽利略等在內(nèi)的眾多名人。去看那被譽為意大利“先賢祠”的圣十字大教堂;最適宜觀賞佛羅倫薩全景的米開朗琪羅廣場;還有古城中央的但丁故居和伽利略科學博物館也一樣精彩。
米開朗基羅廣場上俯瞰佛羅倫薩全景。
米開朗琪羅廣場位于阿諾河南岸,佛羅倫薩市區(qū)南端的高地上,這里是俯瞰和拍攝佛羅倫薩全城美景的絕佳位置。廣場上還有米開朗琪羅《大衛(wèi)》的復制品。
米開朗基羅廣場上的米開朗基羅的不朽作品-大衛(wèi)的復制品。
圣母百花大教堂是天主教佛羅倫薩總教區(qū)的主教堂,也是世界上第三大教堂。它是佛羅倫薩的標志,也是佛羅倫薩市內(nèi)最高的建筑。教堂建筑群由主教堂、鐘樓和洗禮堂構(gòu)成,不僅規(guī)模宏大,更是整個文藝復興初期的代表性建筑。
教堂外立面搭配使用鮮艷的紅色、墨綠色和白色大理石,拼成幾何圖形,非常壯觀,將文藝復興時代所推崇的古典、優(yōu)雅、自由詮釋得淋漓盡致,從任何一個角度觀察都顯得非常肅穆和精美,難怪會被命名為“花之圣母”。1982年大教堂作為佛羅倫薩歷史中心的一部分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
世界四大教堂之一的圣母百花大教堂,作為文藝復興初期的建筑代表有著令人驚嘆的美麗外表;市政廣場還安放著眾多絕美雕塑。
市政廣場有露天雕塑博物館的美譽,也是該城數(shù)個世紀以來政治生活中心,廣場上坐落著維琪奧宮(舊宮)、米開朗基羅雕塑作品《大衛(wèi)》的復制品以及海神噴泉。
市政廳,門前是米開朗基羅的“大衛(wèi)“雕像。
烏菲茲美術(shù)館
因買票要排長隊,所以只好放棄入內(nèi)參觀。
老橋又稱舊橋,是意大利佛羅倫薩市內(nèi)一座中世紀建造的石造拱橋,橫跨在阿諾河上。
老橋也被認為是意大利現(xiàn)存最古老的石造封閉拱肩圓弧拱橋,是佛羅倫薩著名的地標之一。
老橋至今有近千年的歷史,最早時候老橋上的店鋪為肉鋪,因美蒂奇家族討厭這一陣陣的臭味,便改造成了各種飾品店,現(xiàn)在多半是珠寶店和旅游紀念品販賣店
圣十字大教堂
圣十字教堂又有“意大利的先賢祠”之稱,伽利略、米開朗基羅、馬基維利亞、馬可尼等276位意大利偉人長眠于此。
比薩斜塔雖然只是比薩三座羅馬式建筑杰作中的一員,是意大利的標志性建筑,更是世界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跡,被聯(lián)合國教育科學文化組織評選為世界遺產(chǎn)。
比薩斜塔其實只是比薩大教堂(Cathedral of Pisa)的一部份。矗立在比薩的中央廣場——奇跡廣場上的有歐洲最重要的羅馬式建筑:大教堂、洗禮堂和比薩斜塔。廣場上到處都是人,最常見的就是游客們伸出胳膊,擺出各種奇思妙想的造型與斜塔合影。
比薩斜塔高54.5米,直徑16米,塔身向東南方向傾斜,傾斜的角度約為3.9。在建造初期,斜塔平均每年傾斜1毫米,也曾一度停工。大部分人相信是由于地基不均勻和土層松軟而傾斜。1998年,工人們在第三層上裹上電纜,將其附在框架上,并移走了北面的一些沉積的土壤,使斜塔處于平衡的狀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