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濕性心瓣膜病
基本方
桂枝10克 當歸10克 桃仁10克 黨參12克 紅花10克 丹參15克 炙甘草4.5克
加減法
1. 自汗:加煅龍骨18克 煅牡蠣18克 五味子3克。
2. 咳喘:加光杏仁10克 水炙桑白皮12克。
3. 咳血:加側(cè)柏葉12克 藕節(jié)炭12克 量多者去桂枝,用三七粉2.1克(吞服)。
4。胸悶胸痛:加廣郁金1 0克,炒玄胡1 2克。
5.心悸較頻:加磁-石3 0克(先煎)、琥珀末2&8226;1克(吞服)。
6&8226;陰虛明顯:桂枝減量,加生地15克、麥冬 12克。
7&8226;陽虛明顯:加熟附片9克(先煎)、肉桂3克 (后入)。
方義
基本方用黨參、炙甘草益氣;當歸活血;丹參、紅花、桃仁通瘀;桂枝通陽化氣,溫通經(jīng)脈麗祛風寒濕邪。
參考
l&8226;本病多由“痹癥”、“歷節(jié)風"等延變麗來,傷及心脈所致。治法以益氣祛風,活血通瘀為主,佐以寧心、平喘、溫陽、止血、化濕等藥。
2&8226;益氣藥如炙黃芪、白術(shù)、太子參,活血藥如川芎、雞血藤、澤蘭葉。通瘀藥如王不留行、虎杖、乳香、沒藥、五靈脂,寧心藥如柏子仁、遠志、熟棗仁,平喘藥如蘇子、旋復(fù)花,止血藥如早蓮草、仙鶴草、血余炭,祛風濕藥如防風、羌活、獨活、秦艽等均可選用。
3&8226;常用方有炙甘草湯(益心氣、補心血、養(yǎng)心陰、通心陽),歸脾湯(補血養(yǎng)心、益氣健脾),天王補心丹(滋陰、養(yǎng)血、安神),失笑散(行血、通瘀、止痛)等。
肺原性心臟病
(一)急性肺原性心臟病
l。典型癥狀:突發(fā)性氣急、發(fā)熱、咳嗽、咯紫黑色或大量泡沫性血痰,胸痛;頸靜脈怒張和肝腫大、壓痛,甚者有心絞痛或冷汗淋漓、四肢厥冷、昏厥和血壓下降。
2。實驗室檢查:血白細胞增加,動脈血氧分壓降低,肺掃描出現(xiàn)肺血管栓塞、缺血所造成的放射性缺損或稀疏區(qū),心電圖改變等。
3.本病屬中醫(yī)“咳喘”、“支飲”、“痰飲’’、“水氣、“水腫’’、心悸’’等范疇。
基本方
麻黃6----9克 杏仁1 0克 桃仁1 0克 地龍干12克 黨參12克 蘇木12克 魚腥草3 0克
加減法
1.胸痛:加瓜萎1 2克、薤白頭6克。
2.心悸:加柏子仁1 0克、遠志6克。
3.咳喘:加炙蘇予9克、制半夏9克。
4.咯血:加生側(cè)柏葉1 5克、旋復(fù)花12克(包煎)。
方義
基本方用麻黃、魚腥草、杏仁、、地龍干宣肺平喘,清熱解毒;桃仁、蘇木理血活血;黨參益氣補中,庶免克伐而損元氣。
(二)慢性肺原性心臟病
l.典型癥狀:右心衰竭者有食欲不振、腹脹、惡心、嘔吐、上腹脹痛、紫紺、頸靜脈怒張、肝腫大及下垂性水腫;呼吸衰竭者有紫紺、呼吸困難,抽搐、昏迷,或震顫、嗜唾、皮膚溫暖、潮紅,多汗,脈洪大有力。
2.實驗室檢查;血紅細胞和血紅蛋白增高,動脈血氧飽和度降低,二氧化碳分壓或二氧化碳結(jié)合力增高,心力衰竭對尿常規(guī)有少量蛋自、管型及紅、白細胞;心電圖改變。
3.本病屬中醫(yī)“咳喘”、“支飲”、痰飲”、“水氣”、如水腫”、“心悸’’等范疇。
基本方
黨參l 2克 白術(shù)l 2克 制半夏10克 桂枝6—9克
加減法
1. 氣喘:加細辛2.4克 五味子3克。
2. 浮腫:加濟生腎氣丸9克(吞服)。
3. 腎虛:加大熟地12克 補骨脂12克。
4. 陽虛:加熟熟附片6-9克(先煎)、肉桂3克(后入)。
方義
基本方用黨參、 白術(shù)益氣健脾;桂枝、茯苓通陽利水;半夏、橘紅化痰順氣;輔丹參以活血袪瘀,養(yǎng)血安神。
冠心病
基本方
丹參1 5克 枸杞子12克 制首烏1 2克 川芎10克 紅花1 0克 生山楂12克
加減法
1.胸悶:加郁金1 0克、沉香末2.1克(吞服),舌苔白膩者用瓜萎12克、薤白頭6克。
2.氣陰虛:加黨參12克、麥冬1 0克。
3.腎陰虛;加生地12克、熟地12克、熟女貞12克。
4.腎陽虛:加熟附片6-9克(先煎)。
5.脈結(jié)代:加磁石18~3 0克(先煎)、炙甘草6克;脈遲緩者,用桂枝9克、炙甘草6克。
6.血壓高:加葛根6克、珍珠母3 0克、鉤藤l 5克(后入)。
7.膽固醇高;加澤瀉12克、虎杖15克。
方義
基本方用制首烏、杞予以補肝腎,益精血,緩解冠脈硬化的形成;丹參、川芎、紅花、生山楂活血袪瘀。
(二)心 絞 痛
l&8226;典型癥狀:胸骨后或稍左的緊窄或壓迫樣疼痛,可呈定向放射,歷時短暫,休息或含硝酸甘油片后可緩解。多發(fā)生在體力活動、情緒激動、飽餐、受寒時。
2&8226;實驗室檢查:心電圖檢查:房室或室間傳導(dǎo)障礙、左心室肥大、陳舊性心肌梗塞或非特異性ST—T段變化等圖形。
3.本病屬中醫(yī)“厥心痛’’、“心痛’’、“卒心痛’’、“瘀血心痛移等范疇。
基本方
丹參1 5克 郁金12克 川芎6克 赤芍l 5克 紅花1 0克 炒玄胡12克 失笑散15克(包煎)
加減法
1.寒證:加桂枝9克。
2.熱證:加麥冬12克。
3.氣虛:加黨參12克。
4.血虛:加當歸1 0克。
5.服藥前先含服蘇冰滴丸(2~4粒),或麝香保心丸(2~4粒),或冠心蘇合丸(1粒);癥重者用蘇合香丸(1粒),含吞。
方義
基本方用丹參、赤芍、紅花、失笑散活血祛瘀;川芎、郁金、炒玄胡通脈、行氣、止痛。
(三)心肌梗塞
1。典型癥狀:胸骨后或心前區(qū)突然出現(xiàn)持續(xù)性疼痛,持續(xù)時問較長,休息或硝酸甘油鍘劑不能緩解;可伴嘔吐,大汗淋漓、紫紺、四肢厥冷、血壓降低、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
2。實驗室檢查:血自-~IIII增多,血沉加快,血清谷草轉(zhuǎn)氨港與乳酸脫氫酶升高;心電圖示Q波異常(壞死型),ST升高(損傷型),以后T波對稱倒置(缺血型)。
3。本瘸屬中醫(yī)“真心痛”范疇。
基本方
黃芪2 0克 丹參1 8克 麥冬1 5克 當歸1 0克 三七1 0克 五味子4.5克 紅參1 0克 炒水蛭10克(紅參、水蛭研粉,分3次吞服)
加減法
1. 心悸:加柏子仁12克、生龍骨1 8克(先煎)。
2.心陽不足:去麥冬,加桂枝9克、熟附克(先煎)、干姜4。5克。
3&8226;心陰不足:去當歸,加生地15克、山萸肉12克。
4.陰虛陽亢:去當歸,紅參改為生曬參,加生石決30克(先煎)、鉤藤15克(后入)、熟女貞12克。
5.胸痛持續(xù):加郁金12克、蘇合香丸1粒(化服)。
6.浮腫氣喘:去當歸,加茯苓15克、桑白皮15克。
7&8226;痰濁內(nèi)蘊:去麥冬,加瓜蔞l 5克、薤白頭6克、制半夏10克。
8.內(nèi)閉外脫:去五味子,加熟附片9克(先煎)、肉桂4.5克(后入)、細辛3克、石菖蒲12克。
方義
基本方用生脈散、黃芪以補益元氣,護陰生脈;
當歸、丹參、三七活血養(yǎng)血,袪瘀定痛;炒水蛭通經(jīng)絡(luò),破瘀血,具有抗血栓作用。
高血壓性心臟病
1。典型癥狀:長期或嚴重高血壓,伴有左心室肥大,重者心臟擴大;心悸,胸悶,呼吸困難,重者陣發(fā)性心原性氣喘、咳嗽、咯血、急性肺水腫。
2。實驗室檢查:尿比重低而固定,心電圖示左心室肥大。
3。本病屬中醫(yī)“心悸”、“胸痛”、“喘證"、“勞損"等范疇。
基本方
制首烏1 2克 郁金l 0克 茺蔚子l 2克 丹參l 5克 葶藶子l 2克 桑寄生l 5克 廣地龍l 0克
加減法
1.胸痛:加制乳香3克、炒玄胡12克。
2.心悸:加磁石l 8克(先煎)、硃燈芯2.4克。
3.氣喘:加水炙桑白皮1 2克、五味子3克。
4。頭暈頭痛:加川芎6克、鉤藤1 5克(后入)。
5.面足浮腫:加白術(shù)12克、赤小豆18克;尿少再加車前子。克(包煎)。
6.目糊頭脹:加生石決3 0克(先煎)、夏枯草12克。
7.舌紅心煩;加生地1 5克、麥冬12克。
8.肢冷畏寒:加熟附片9克(先煎)、仙靈脾12克。
9.膽固醇高:加澤瀉12克、茶樹根30克。
1 0.血壓較高:加葛根9克、草決明1 8克。
11.動脈硬化:加槐米1 8克、生山楂1 2克。
方義
基本方用制首烏、桑寄生補益肝腎、丹參、茺蔚子、廣地龍祛瘀通絡(luò);郁金、葶藶子理氣行水。
感染性心內(nèi)膜炎
I.典型癥狀:亞急性者起病緩慢,不規(guī)則持續(xù)發(fā)熱、低熱,進行性貧血,乏力,盜汗,體重減輕;急性者有寒戰(zhàn).高熱,乏力,毒血癥表現(xiàn)??砂橛心X、肺、冠狀動脈、皮膚粘膜、腎、脾栓塞。
2. 實驗室檢查:血白細胞增高,紅細胞及血紅蛋白進行性降低,血沉增快,尿常規(guī)有蛋白質(zhì)、紅細胞,血培養(yǎng)陽性。
3. 本病屬中醫(yī)“溫病“、“心悸”、“怔忡”、“虛損”等范疇。
(一)急性感染性心內(nèi)膜炎
基本方
大青葉30克 銀花1 5克 連翹1 2克 生地1 5克 黃連3克 生甘草3克
加減法
1.高熱:加水牛角3 0克(先煎)。
2.心悸:加琥珀末2.1克(吞服)。
3.胸痛:加制乳香3克。
4.氣喘:加五味子4.5克。
5.浮腫:加帶皮苓3.5克。
6。心動過速:加萬年青9克(有小毒,不宜大量久服)。
7。心氣不足:加黨參1 2克。
8。心陰不足:加麥冬15克。
方義
基本方用大青葉、銀花、連翹、生甘草清熱解毒;黃連清心瀉火,配合生地以護心陰。
(二)亞急性感染性心內(nèi)膜炎
丹參1 5克 黨參12克 麥冬1 2克 生地1 5克 五味子4.5克 野菊花1 5克
加減法
1.心悸:加青龍齒1 5~30克(先煎)。
2.胸悶:加廣郁金12克、降香9克(后入)。
3.胸痛:苔白厚膩加瓜蔞皮18克、薤白頭6克;舌有紫斑或青紫者加失笑散12克。
4.心律失常:加磁石30克(先煎)、炙甘草6克。
5.心肌缺血:加川芎6-9克、當歸9克。
方義
基本方用生脈散加生地以益心氣,養(yǎng)心陰,丹參活血通瘀,野菊花清熱解毒。
心包炎
1.典型癥狀:發(fā)熱、疲乏、精神癥狀,胸痛、呼 吸困難,重者休克;感染性心包炎發(fā)熱為37&8226;8~ 39.40C或以上。
2&8226;實驗室檢查:胸透可見心臟擴大、心包腔積液;心電圖可有改變。
3&8226;本病屬中醫(yī)“心悸’’、“怔忡’’、“胸痛’’、“虛 勞”、“溫病"等范疇。
(一)急性病毒性心包炎
基本方
魚腥草30克 桃仁12克 生山梔10克 板藍根30克 連翹12克 蓮子心4&8226;5克 木通10克
加減法
1&8226;胸痛:加郁金12克,癥重再加血竭末1.5克(吞服),或三七末3----6克(分吞)。
2&8226;咳嗽:加紫菀1 2克、光杏仁l 0克。
3&8226;心悸:加琥珀末4.5克(吞服)、硃麥冬10克。
4&8226;水腫:加帶皮苓1 5克、葫蘆殼3 0克。
5&8226;乏力:加炒白術(shù)1 2克、黨參12克。
6&8226;汗多:加炒白芍12克、煅牡蠣3 0克。
7&8226;發(fā)熱惡寒:加柴胡9克。
8&8226;呼吸困難:加葶藶子1 5克、射干9克。
9&8226;煩躁不安:加牛黃清心丸一粒(溫開水化服)。
方義
基本方用魚腥草、板藍根清熱解毒;山梔、連翹、蓮子心、木通清心泄火;桃仁活血化瘀。
(二)急性細菌性心包炎
基本方
蒲公英3 0克 野菊花1 5克 蚤休3 0克 生地1 5克 玄參1 5克 丹皮1 0克 景天三七3 0克
加減法
1.喉痛:加掛金燈9克、山豆根9克。
2.聲啞:加木蝴蝶4.5克、胖大海9克。
3.高熱煩躁:加知母1 2克、生石膏3 0克(打、先煎)。
(余癥參閱急性病毒性心包炎)
方義
基本方用蒲公英、蚤休、野菊花清熱解毒;生地、玄參、丹皮涼心血,護心陰;景天三七養(yǎng)心祛瘀。
(三)急性化膿性心包炎
基本方
生黃芪12克 忍冬藤30克 生米仁30克 紫地丁30克 丹參1 5克 炮山甲12克 生甘草3克 牛黃清心丸1粒(化服)
加減法
1.胸痛:加制乳香3克、制沒藥3克。
2.便秘:加生川軍9克(后入)。
3.高熱口渴:去黃芪,加水牛角3 0克(先煎),鮮蘆根6 0克。
(余癥參閱急性病毒性心包炎)
(四)急性結(jié)核性心包炎
基本方
丹參1 5克 制黃精1 5克 葶藶子1 8克 炙百部12克 苦參片9克 蜈蚣末2.1克(吞) 野蕎麥根30克
加減法
1.咳嗽:加紫菀12克、炙款冬12克。
2.氣喘:加炙蘇子9克、旋復(fù)花9克(包煎)。
3.低熱:加銀柴胡9克、青蒿9克,體虛改用炙鱉甲1 2克、秦艽9克。
4.食欲不振:加炙雞金9克、炒谷芽12克、炒麥芽12克。
方義
基本方用百部、苦參、蜈蚣抑制癆蟲;黃精益氣潤肺;野蕎麥根清肺熱,化痰祛濕;葶藶子瀉肺平喘,利水消腫;丹參活血養(yǎng)血,涼血祛瘀。
(五)風濕性心包炎
基本方
桂枝9克 丹參1 5克 雞血藤15克 生地10克 桃仁l 0克 威靈仙12克 桑枝30克
加減法
1.胸痛:加雞骨香1 2克,或制川烏9克(先煎)。
2.發(fā)熱:加知母1 2克、生石膏30克,熱重加至60克。
3.心悸:加磁石3 0克(先煎)、炙甘草6克。
方義
基本方用桂枝、威靈仙、桑枝溫通經(jīng)脈,祛風,除濕,通絡(luò);雞血藤、生地舒筋活絡(luò),養(yǎng)血,涼血,行血;丹參、桃仁活血化瘀。
(六)慢性縮窄性心包炎
基本方
當歸1 0克 黨參12克 紅花9克 川芎6克 赤芍12克景天三七3 0克 紅棗5只
加減法
1&8226;心悸:加磁石l 8克、硃燈芯2。1克。
2.胸腹脹:加炒枳殼l 0克、大腹皮12克。
3.食欲減退:加炙雞金1 0克、炒谷芽12克。
4.心跳微弱:加桂心3克(后入)、熟附片9克(先煎)。
5&8226;呼吸困難:加蜜炙麻黃9克、五味子4.5克。
6.胸腹積液:加葶藶子18克 車前子30克(包煎)。
7.下肢浮腫:加赤小豆30克、三妙丸9克(吞服)。
方義
基本方用黨參益氣以帥血;當歸、川芎、紅棗、養(yǎng)血行血;紅花、赤芍、景天三七養(yǎng)心通瘀。
心律失常
1&8226;典型癥狀:心悸,心前區(qū)不適,自覺心律不規(guī)則,乏力,眩暈,氣急,有的伴有血壓下降、心力衰竭等。
2&8226;實驗室檢查:心律失常的最后確診靠心電圖。
3.本病屬中醫(yī)“驚悸”,“怔忡”,“卑諜”,“厥證、“虛勞”等范疇。
(一)竇性心動過速
基本方
生鐵落3 0克(先煎) 淮小麥30克 麥冬12克 柏子仁1 0克 生甘草3克 硃燈芯3克
加減法
1.氣虛:加太子參1 5克。
2.血虛:加當歸1 0克、阿膠9克(烊沖)。
3.津虧:加北沙參l 2克、川石斛1 0克。
4.痰火:加炒山梔1 0克、瓜蔞l 2克。
5.失眠:加百合12克、夜交藤1 5克。
6.頭暈:加珍珠母30克、鉤藤1 5克(后入)。
7&8226;胸悶:加郁金1 0克、炒枳殼10克。
8&8226;足腫:加車前子1 5克(包煎)。
9&8226;心火盛:加黃連3克、竹卷心9克,或蓮子芯9克。
1 0&8226;心神不足:加生龍骨1 5克(先煎)、生牡蠣30克(先煎)。
11.有甲亢史:加生地1 5克、夏枯草1 5克。
12.有冠心史:加丹參1 5克。
方義
基本方用柏子仁、淮小麥養(yǎng)心安神;麥冬、生甘清心降火;生鐵落、株燈芯鎮(zhèn)心寧悸。
(二)竇性心動過緩
基本方
麻黃9克(蜜炙) 細辛4。5克 甘松4.5克 肉桂3克(后入) 黨參1 5克 炙甘草4.5克
加減法
1。血虛:加當歸l 0克,熟地12克。
2。氣虛:加炙黃芪1 5克。
3。頭暈:加川芎6克、白芷6克。
方義
基本方用黨參、肉桂、炙甘草益氣扶陽;麻黃、細辛、甘松溫通經(jīng)脈。
二、過早搏動
基本方
生地12克 旱蓮草1 5克 桂枝6克 黨參12克 炙甘草6克 麥冬9克 磁石30克(先煎)
加減法
l&8226;氣滯:加郁金1 0克、降香9克(后入)。
2&8226;血瘀:加丹參1 2克、失笑散12克(包煎)。
3&8226;痰濕:加制半夏9克、瓜蔞12克。
4&8226;失眠;加熟棗仁9克、夜交藤1 5克。
5.心悸明顯:加琥珀末3克(分2次吞服)。
6&8226;心火熾盛:去桂枝,加竹葉9克、燈芯3克。
7&8226;陽虛偏甚:去生地,桂枝改用肉桂3克(后入),加熟附片9克(先煎)。
8&8226;陰虛偏甚:去桂枝,黨參改用太子參15克,加白芍l0克、五味子3克;或阿膠l0克(烊沖)
9&8226;氣虛明顯:加炙黃芪12克,白術(shù)1 2克。
1 0&8226;血虛明顯:生地改用熟地,加當歸9克。
11.有風心因素:加桑枝18克、獨活9克。
12&8226;有冠心因素:加丹參l 5克、川芎6克。
1 3&8226;有病毒因素:加大青葉1 5克、板藍根15克。
14&8226;有高血壓因素:去桂枝.加珍珠母30克,葛根6克。
15.有甲亢因素:去桂枝,加夏枯草15克、黃藥子12克。
方義
基本方用黨參、炙甘草補益心氣;生地、麥冬、旱蓮草養(yǎng)陰液,滋陰血;磁石重鎮(zhèn)安神,平肝潛陽,酌配桂枝既可溫通血脈,又能減輕炙甘草壅滯之性。
三、房室傳導(dǎo)阻滯
基本方
炙黃芪12克 川芎9克 全瓜蔞1 2克 薤白頭6克 制半夏9克 生山楂1 0克
加減法
1.濕盛:加炒白術(shù)1 2克、茯苓1 2克。
2&8226;氣滯:加制香附12克、郁金10克。
3.脈見結(jié)代:去黃芪、山楂,加黨參1 2克、桂枝9克、炙甘草6克。
方義
基本方用黃芪、川芎益氣活血、瓜蔞、薤自、半夏溫化痰濁;生山楂輕通瘀滯。
四、心房顫動
基本方
黨參l 5克 苦參15克 五味子3克 桂枝9 克 麥冬1 2克 炙甘草6克 熟棗仁l 0克 丹參15克
加減法
l 。氣虛較盛:黨參改用紅參3----6克(另煎沖入)。
2&8226;陽虛明顯:加仙靈脾1 5克、干姜4。5克。
3。血瘀:加益母草l 5克。
方義
基本方用黨參、炙甘草益氣以暢血流;麥冬、五味子、熟棗仁養(yǎng)陰血,安心神;桂枝、丹參、苦參溫心陽,祛瘀滯,通脈絡(luò)。
五、病態(tài)竇房結(jié)綜合征
基本方
黨參1 2克 桂枝9克 熟附片9克(先煎) 杞子1 0克 麥冬1 0克 丹參12克炙甘草6克
加減法
1.頭暈:加川芎9克。
2.胸悶:加郁金1 0克、降香9克(后入)。
3.心悸甚:加生龍骨1 8克、生牡蠣18克(均先煎)。
4&8226;阻虛明顯:桂枝改用肉桂4.5克(后入)。
5&8226;陰虛明顯:去桂枝,黨參改用太子參,加五味子3克、北沙參12克。
6.昏厥時搶救:先服蘇合香丸1粒(化服),隨用參附湯濃煎灌服。
方義
基本方用黨參、杞子、炙甘草益心氣、養(yǎng)心血;桂枝、附子溫經(jīng)脈、振心陽;丹參活血祛瘀,配伍麥冬養(yǎng)陰液以制桂、附之溫燥。
參考
1.本病系由先天不足,后天失調(diào),或多種疾病引起心臟虧損,氣血不和,陰陽失調(diào);或挾氣虛生痰,血滯成瘀而致。竇性心動過速系屬心脾勞損,氣血虧虛,陰不勝陽,脈來太過,虛火妄動,擾亂心神;竇性心動過緩則為陽不勝陰,脈來不及;過早搏動責在氣陰不足,血脈失和,虛熱內(nèi)生,肝陽上擾;房室傳導(dǎo)阻滯多由氣血不和,又挾痰瘀痹阻;心房顫動多屬心營不足,氣血失暢,心神不寧;病態(tài)竇房結(jié)綜合癥多由心陽不足,脈絡(luò)瘀滯。病雖在心,但與肝、脾、腎密切相關(guān)。治宜補養(yǎng)氣血,調(diào)和陰陽為主,兼用化痰濁,袪瘀滯以宣通脈絡(luò)。
急性心功能不全
基本方
桂枝9克 干姜6克 熟附片9克(先煎) 白術(shù)12克 紅花9克 葶藶子30 茯苓15克 紅參6克(另煎沖入)
加減法
1. 汗多:加龍骨30克 牡蠣30克(均先煎)。
2. 氣促:加黑錫丹9克(分吞)。
3. 陰虛:加附子、干姜,紅參改用生曬參9克,加麥冬12克 、五味子4.5克。
4.紫紺:加丹參15克、當歸l 0克。
方義
基本方用紅參、附子,干姜益氣溫陽;紅花、桂枝活血通絡(luò);白術(shù)、茯苓、葶藶子健脾利水。
(二)慢性心功能不全
1.典型癥狀:心力衰竭,表現(xiàn)為呼吸困難,咳嗽,肺郁血重者有咯血,紫紺,頸靜脈充盈,肝腫大,下垂性水腫,甚者有胸水、腹水。
2。實驗室檢查:靜脈壓增高,重壓肝臟1/2~1分鐘后上升1~2厘米以上;X線示心影擴大、肺門郁血、肺紋陰影加深;心電圖異常。
3.本病屬中醫(yī)“怔忡”、“驚悸”、“痰飲’’、“水腫’’、“心痹"、“虛勞”等范疇。
基本方
生黃芪l 5克 葶藶予l 5克 熟附片9克(先煎)黨參12克 丹參12克 益母草15克 炙甘草4.5克
加減法
1&8226;尿少:加車前子3 0克(包煎),或?qū)④姼煞?克(分吞)。
2。浮腫:加炒白術(shù)1 2克、茯苓1 2克。
3。心悸:加紫石英15克(先煎)、琥珀末l&8226;5克。
4.氣喘:加蛤蚧粉6克(腎虛用,分吞)、桑白皮1 2克(肺實用)。
5。胸悶痛:加降香9克(后入)。
6 e阻虛明顯:加肉桂3克(后入)、補骨脂9克。
7&8226;陰虛明顯:去附片,加麥冬12克、五味子3克。
方義
基本方用黨參、黃芪益氣;熟附片、炙甘草溫腎、健牌、益心氣;丹參、益母草活血祛瘀;葶藶子瀉水定喘。
參考
1.本病多由心氣虧虛,心陰、心陽不足,血脈運行不暢而成,終至肺、脾,腎三臟均受影響。治法以養(yǎng)心益氣,溫腎通陽,活血祛瘀為主,兼用健脾、利水等藥,并結(jié)合現(xiàn)代醫(yī)學(xué)方法搶救。
2.溫腎陽藥如坎炁、仙茅、仙靈脾,養(yǎng)腎陰藥如北沙參、玉竹、天冬,養(yǎng)心寧神藥如熟棗仁、合歡皮、夜交藤、淮小麥、靈芝,活血祛瘀藥如雞血藤、澤蘭葉、土牛膝,健脾利水藥如山藥、澤瀉等均可選用。
3.常用方有真武湯(溫腎散寒、健脾利水),生脈散(益氣養(yǎng)陰、斂汗生脈),腎氣丸(溫補腎陽),參附湯(回陽益氣),苓桂術(shù)甘湯(健脾,溫化痰濕),桃仁四物湯(活血、補血、祛瘀),四逆湯(網(wǎng)陽救逆)等。
4.據(jù)報道蟾酥、夾竹桃葉(有毒)、萬年青(有毒)、刺五加、白頭翁、麝香、鹿茸、黃芪、葶藶子、木通、五味子、制首烏、靈芝、補骨脂、仙茅、益智仁、玉竹、生地、熟地、玄參、麥冬、女貞子、三七、桂枝、山楂、蘇木、牛黃、犀角、夏枯草、紫草、仙鶴草、連翹、浮萍、炙甘草、鹿含草、人參、附子等均有強心作用。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