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課程理論與實踐》教學大綱
一、前言
(一)大綱的適用對象
本大綱適用于學前教育專業(yè)教學
(二)總學時安排
總學時36學時
(三)課程的性質,目的和要求
課程性質:本課程為學前教育專業(yè)(師范類)選修課程,它以幼兒園課程為主要研究對象,具體探討學前課程的一般規(guī)律。
目的和要求:通過本課程教學,使學生系統(tǒng)掌握學前教育課程方面的基本理論,讓學生了解近幾年來我國幼兒園教育實踐中課程方面的新成果、新現(xiàn)象和新問題,培養(yǎng)其辨別、分析幼兒園課程方面問題、參與幼兒園課程編制實踐等方面的能力。
(四)課程的重點和難點
課程的重點:幼兒園課程設計技術的掌握。
課程的難點:幼兒園課程理論的理解與掌握。
二、本課程具體內容與要求
第一章幼兒園課程概念
第一節(jié) 對課程的理解(2課時)
一、什么是課程
(一)課程即學習科目和教材
(二)課程即兒童在校獲得的學習經驗
(三)課程即學校組織的學習活動
(四)課程即教學計劃
(五)課程即預期的學習結果或目標
二、課程的形態(tài)與結構
1.以教育目標和教育內容的性質為標準
2.以教育內容的性質和組織方式為標準
3.以學習經驗的性質或對學生心理發(fā)展的指向為標準
4.以課程決策的層次為標準
5.以課程影響學生的方式為標準
(—)關于學問中心課程和經驗中心課程
(二)關于綜合課程的歸屬問題
(三)關于活動課程
(四)關于隱性(潛在)課程
(1)物質一空間
(2)組織一制度
(3)文化一心理
第二節(jié) 對幼兒園課程的理解(2課時)
一、什么是幼兒園課程
幼兒園課程是實現(xiàn)幼兒園教育目的的手段,是幫助幼兒獲得有益的學習經驗,促進其身心全面和諧發(fā)展的各種活動的總和。
(一)幼兒園課程是“活動”
優(yōu)越之處:
第一,有利于改變課程工作者的視角,促使他們同時注意問題的兩個方面。
第二,教師看得見,較容易把握和控制(包括直接和間接控制)。
第三,活動一詞更能反映幼兒學習的本質與特點,因而也更適于解釋幼兒
園課程。
(二)幼兒園課程是“幫助幼兒獲得有益的學習經驗 的活動”
(三)幼兒園課程是“各種活動的總和”
二、幼兒園課程的性質與特點
(一)幼兒園課程的性質
1、基礎性 2.非義務性 3、適宜發(fā)展性
(二)幼兒園課程的主要特點
1.啟蒙性 2.生活化 3.游戲性
4.活動性和直接經驗性 5.潛在性
第三節(jié) 幼兒園課程的要素(4課時)
一、課程要素
1.理念、目標、內容、結構;
2.目標、內容、實施、評價;
3.設計、實施、評價;
二、課程理念
課程理念是指編制幼兒園課程的指導思想。
三、課程目標
(一)幼兒園課程目標的層次
1.幼兒園課程的總目標與課程領域目標。
2.年齡階段目標。
3.單元目標。
4.教育活動目標。
(二)課程目標的結構
四、課程內容
(一)對幼兒園課程內容的理解
幼兒園的課程內容是根據幼兒園的課程目標和相應的學習經驗選擇的、蘊涵或組織在幼兒的各種活動中的基本態(tài)度、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行為方式。
(二)當前幼兒園課程內容選擇中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1.目標流失問題
2.課程內容超載的問題
3.片面適應社會需求,無視學習代價的問題
4.幼兒園課程內容與幼兒園外生活經驗及小學課程內容不銜接的問題
(1)幼兒園簡單重復甚至低于幼兒在幼兒園外(家庭和社會生活中)獲得的自發(fā)經驗
(2)幼兒園成了小學課程“先修班”,搶先教授小學低年級的課程內容(主要是讀寫算)
五、課程結構
課程結構是課程要素的組合方式,這種組合方式往往隱在的表現(xiàn)在課程文本中。
第四節(jié) 課程的類型(2課時)
課程類型是課程要素較為穩(wěn)定的組織特征。
1.以學科為中心的組織形式
(1)分科形式。
(2)廣域形式。
(3)綜合形式。
2.以社會問題為中心的組織形式
3、以兒童為中心的組織形式
第二章 幼兒園課程編制的基本原理
第一節(jié) 幼兒園課程目標的制定(4課時)
一、幼兒園課程目標的來源與依據
(一)對幼兒的研究 (二)對社會的研究
(三)對人類知識的研究
第一步,“可能性篩選” 第二步,“價值性篩選”
二、幼兒園課程目標的層次與結構
(一)幼兒園課程目標的層次
1.幼兒園課程的總目標與課程領域目標。 2.年齡階段目標。
3.單元目標。 4.教育活動目標。
(二)課程目標的結構
三、制定幼兒園課程目標的原則
(一)整體性原則 (二)系統(tǒng)性原則
(三)可行性原則 (四)時代性原則
(五)缺失優(yōu)先原則 (六)辯證性原則
第二節(jié) 幼兒園課程內容的選擇(4課時)
一、幼兒園課程內容的涵義
(—)對課程內容的理解
(二)對幼兒園課程內容的理解
幼兒園的課程內容是根據幼兒園的課程目標和相應的學習經驗選擇的、蘊涵或組織在幼兒的各種活動中的基本態(tài)度、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行為方式。
二、幼兒園課程內容的范圍和類型
(一)課程內容的范圍
1.有助于幼兒獲得基礎知識的內容
2、有助于掌握基本活動方式的內容
3、有助于發(fā)展幼兒的智力和能力的內容
4.有助于培養(yǎng)幼兒情感態(tài)度的內容
(二)課程內容的分類
1. 按學科結構分類
2.按活動對象的性質劃分或學科與心理相結合的方式劃分
3.按基本學習課題或問題領域劃分
4.按幼兒的主要活動形式或圍繞關鍵經驗的活動劃分
5.按幼兒心理發(fā)展領域劃分
三、選擇幼兒園課程內容的原則或標準
(一)合目的性原則
1.有目標意
2.正確理解目標與內容的關系
3.考慮目標達成所需要的“關鍵學習經驗”
(二)基礎性原則
(三)價值性原則
1、貼近幼兒的生活,是他們經常接觸的事物或現(xiàn)象
2、有利于幼兒認識事物的本質以及事物之間關系和聯(lián)系
3、能夠讓幼兒“研究”并有利于幼兒學習、掌握的研究方法
4、挑戰(zhàn)幼兒的能力并包含需要合作才能解決的問題
(四)發(fā)展適宜性原則
(五)興趣性原則
(六)直接經驗性原則
(七)兼顧“均衡”與“優(yōu)先”的原則
四、當前幼兒園課程內容選擇中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一)目標流失問題
(二)課程內容超載的問題
(三)片面適應社會需求,無視學習代價的問題
(四)幼兒園課程內容與幼兒園外生活經驗及小學課程內容不銜接的問題
“缺失性”不銜接與“多余性”不銜接
第三節(jié) 幼兒園課程的組織(4課時)
一、幼兒園課程組織的涵義
(一)幼兒園課程組織的概念
創(chuàng)設良好的課程環(huán)境,使幼兒園課程活動興趣化、有序化、結構化,以產生適宜的學習經驗和優(yōu)化的教育效果,從而實現(xiàn)課程目標的過程。
(二)幼兒園課程組織的形態(tài)
1.觀念或構想形態(tài)的課程組織
2.實踐形態(tài)的課程組織
二、幼兒園課程內容的組織
(一)幼兒園課程內容的組織方法
1.論理組織法 2.心理組織
(二)幼兒園課程內容的組織形式
1.以學科為中心的組織形式
2.以社會問題為中心的組織形式
3、以兒童為中心的組織形式
(三)幼兒園課程內容的組織原則
三、幼兒園教育過程的組織
(一)幼兒園教育的途徑
1.教學活動,即教師專門組織的教育活動
2.游戲
3.日常生活和常規(guī)性活動
4.學習環(huán)境
5.家園合作
(二)教育活動的組織形式
1.集體活動 2.小組活動 3.個別活動
四、幼兒園課程組織的基本原則
(一)整體性原則 (二)生活化原則 (三)主體性原則
第四節(jié) 幼兒園課程的實施(2課時)
一、幼兒園課程實施的實質
課程實施本質上是一個課程的“再設計”過程,是教師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勞動。
二、幼兒園課程實施中的教師問題
(一)教師創(chuàng)造著一種“課堂文化”
(二)教師的專業(yè)化程度是課程效果的保障
※ 具有“運用專業(yè)知識診斷、分析事情的前因后果,思考各種可能的行動方式,并評估行動及決定可能產生的長遠后果”的判斷決策能力。
※ 各種形態(tài)的教學語言的運用,樹立良好的榜樣,教室管理的策略等。
第五節(jié) 幼兒園課程評價(2課時)
幼兒園課程評價,是對幼兒園課程進行考察和分析,以確定其價值和適宜性的過程。
一、幼兒園課程評價的基本問題
(一)課程評價的目的 1.完善原有課程或者開發(fā)、發(fā)展新課程
2.管理課程
(二)課程評價的內容
課程方案評價、實施過程評價和課程效果評價。
(三)課程評價的主體與客體
1.課程評價的客體即評價的對象。這些都是“事”,而不是“人”。
2、課程評價的主體即評價者。管理人員、教師、幼兒以及家長。
(四)課程評價的類型與方法
1.課程評價的類型
(1)從評價的作用和進行時間上劃分
(2)從評價指向的對象、關注的問題和評價的方式上劃分
2.課程評價的方法
二、幼兒園課程評價的程序
(一)一般程序
1、集中問題。 2、設計評價方案。
3、實施評價方案,收集評價信息。
4、分析評價資料。
5、解釋資料,得出結論,作出建議。
(二)具體步驟
1、前評價 2.活動過程中的評價
3.后評價 4.追蹤評價
三、課程評價的原則和應該注意的問題
(一)評價應有利于改進與發(fā)展課程
(二)評價中要以自評為主,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體性
(三)評價要有利于幼兒的發(fā)展
(四)評價應該科學、有效
第六節(jié) 幼兒園課程設計的模式(4課時)
一、課程設計的理論模式
(一)目標模式
(1)診斷需要;(2)形成具體的目標;(3)選擇內容;(4)組織內容;
(5)選擇教學活動;(6)組織教學活動;(7)評價。
特征:(1)以明確而具體的行為目標作為課程設計的中心
(2)強調目標的行為導向
優(yōu)點:第一,課程設計條理清晰。第二,增強了教育者的目的性。
第三,課程評價簡單易行。
缺陷:第一,課程目標的行為化必然導致其分解和細化
第二,強調目標的行為化、可預期性和可測量性
第三,課程評價重結果,不重過程;
第四,過于強調課程設計的“科學性”“技術性”的一面
(二)過程模式
1.學習不是直線的過程。
2.教育是一個過程。
3.教育是經驗的改造,
4.教師是課程的設計者、研究者,而不僅是方案的執(zhí)行者。
5.形成性評價是改進課程、提高教育質量的有效途徑。
6.目標是重要的,課程應該確定的是“一般性的目標”或“總目的”,
二、幼兒園課程設計的實際過程
目標+興趣需要+內容 活動
(一)從目標出發(fā)
(二)從幼兒的興趣、需要出發(fā)
(三)從現(xiàn)有的材料、內容、問題出發(fā)
(四)從已經設計好的教育活動方案出發(fā)
第三章 幾種幼兒園課程方案及其理論基礎
第一節(jié) 蒙臺梭利教育法(4課時)
一、蒙臺梭利的兒童觀
(一)兒童具有“吸收的心智”
(二)兒童發(fā)展具有敏感期
感覺發(fā)展敏感期
語言發(fā)展敏感期
秩序感發(fā)展敏感期
肢體協(xié)調發(fā)展敏感期
群性發(fā)展敏感期
(三)兒童發(fā)展是在工作中實現(xiàn)的
二、蒙臺核利教育方案
(一)教育目的
1.幫助兒童形成健全人格
2.建設理想的和平社會
(二)教育的內容
1.日常生活練習
2.感覺教育
3.語言教育
4.數(shù)學教育
5.文化科學教育
(三)蒙臺梭利教育的方法
1.有準備的環(huán)境
2.教師——導師
3.教具——工作材料
三、蒙臺核利教育方案的局限性與其進一步的發(fā)展
(一)孤立的感官訓練
(二)對創(chuàng)造力的忽視
(三)過于強調讀、寫、算,忽視幼兒實際的生活經驗
(四)缺乏增進社會互動與發(fā)展語言的機會
改進和發(fā)展主要表現(xiàn)為:
1.擴展了課程內容。
2.強調課程的實質,而非形式。
3.關注兒童的現(xiàn)實生活與經驗。
第二節(jié) 意大利瑞吉歐教育體系(2課時)
一、瑞言歐教育的基本理論觀點
(一)理論基礎
1.杜威 2.皮亞杰 3.維果茨基
(二)基本觀點
1、
2、兒童是主動的學習者。
3.兒童是有能力的學習者。
4.兒童的學習是一種互動的、以某種相互關系為基礎的社會建構過程。
5.在各種關系中,師生關系最為直接地影響著兒童的學習與發(fā)展。
二、瑞吉歐的教育課程
(一)課程目標
(二)課程內容
(三)課程的組織與實施
1.彈性計劃
2.合作教學
3.檔案支持
4.小組工作
5.深入研究
6、圖像語言
三、教材和主要參考書
教材:
馮曉霞.幼兒園課程[M].北京市: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
參考書:
[1]朱家雄.幼兒園課程[M].上海市: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2]朱家雄.幼兒園課程研究論文集萃(一)(二)(三)(四)[C].南京市: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8
課程教學總時數(shù)及時間分配
章次 | 內 容 | 授課時數(shù)(節(jié)) | 作業(yè)、測驗(次) |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 幼兒園課程概述 幼兒園課程編制的基本原理 幾種幼兒園課程方案及其理論基礎 | 10 20 6 | 1(作業(yè)) 1(作業(yè)) 1(作業(yè)) 1(考試) |
合計 | 36 |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