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家具的發(fā)展源遠流長,其歷史是由木頭構(gòu)創(chuàng)的絢麗詩篇,亦自成體系,具有強烈的民族風格?!睙o論是笨拙神秘的商周家具,浪漫神奇懂的矮型家具(春秋戰(zhàn)國秦漢時期),抑或是婉雅秀致的漸高家具,(魏晉南北朝時期)、華麗潤妍的高低家具(隋唐五代時期)、簡潔雋秀的高性家具(宋元時期),還是古典精美的明式家具、雍容華貴的清式家具……都以富有美感的永恒魅力吸引著中外萬千人士的鐘愛和追求。尤其是明清家具,將我國古代家具推上了鼎盛時期,其品種之多、工藝之精令國內(nèi)外人士嘆為觀止。由于受民族特點、風俗習慣、地理氣候、制作技巧等不同環(huán)境的影響,中國古代傳統(tǒng)家具走著于西方家具迥然不同的道路,形成了一種工藝精湛、不輕易裝飾、耐人尋味的東方家具體系,在世界家具發(fā)展史上獨樹一幟、具有鮮明的東方藝術(shù)風格特點。中國古代家具深深的影響著世界家具及室內(nèi)裝飾的發(fā)展。
椅凳類 明清時期的椅凳形式很多,名稱也很多,椅類有寶椅、交椅、圈椅、官帽椅、靠背椅、玫瑰椅等;凳類則有大方凳、小方凳、長條凳、長方凳、圓凳以及五方、六方、梅花、海棠等式凳,還有各種形式的繡墩.
寶椅 寶椅是一種體形較大的椅子。宮廷中稱之為”寶座”。多陳設(shè)在各宮殿的正殿明間,為皇帝和后妃們所專用。有時也放在配店或客廳內(nèi)陳設(shè),一般仍方在室內(nèi)中心或顯著位置。這類大椅很少成對,都是單獨陳設(shè),一般仍放在室內(nèi)中心或顯著位置。這類大椅很成對,都是單獨陳設(shè),寶椅的造型、結(jié)構(gòu)和羅漢床相比,并沒有什么區(qū)別,只是形體較羅漢床小些。有人說它是由羅漢床演變而來的,也確實有一定的道理。寶座大多以紫檀制作,取材厚重,造型莊重,雕式精巧,為使用者增添威嚴之感,清式寶座的特點尺寸大,結(jié)構(gòu)復雜,用料規(guī)范,做工精細,裝飾瑰麗。 寶座上下內(nèi)外,或浮雕、或透雕各種吉祥紋飾,顯現(xiàn)出皇家的尊嚴和豪華氣派。 玫瑰椅 玫瑰椅在宋代名畫中曾有所見,明代家具中更為常見,是一種造型別致的椅子,和扶手的高度相差無幾。背靠和窗臺平設(shè)數(shù)椅,不至高出窗臺;配合桌案陳設(shè)時,不高出桌沿。正是由于這種與眾不同的特點,使并不十分實用的玫瑰椅頗為流行`。玫瑰椅多用花梨木或雞翅木制作,一般不用紫檀木。利用花梨木獨具的色彩、紋理和椅子本身別致的造型巧妙結(jié)合,更令人賞心悅目?!泵倒濉倍忠话阒负苊赖挠袷尉汀泵怠弊种v一曰”美石”,另一曰”奇?zhèn)ァ?,既珍貴的意思?!逗鬂h書.班固傳.西都賦》載:因”玫材而究奇,抗應(yīng)龍之虹梁”,以”瑰”謂奇異之物。從風格、特點和造型來看,玫瑰椅的確獨具匠心。這種椅子的四腿及靠背扶手全部采用圓形直材,確實較其他椅式新穎、別致,達到了珍奇、美麗的效果,用玫瑰二字稱呼椅子,當是對這種家具的高度贊美。 交椅和圈椅 交椅,亦稱胡床原為中國古代馬上名族的用具,通常被認為是從席地而坐向椅坐的轉(zhuǎn)變。交椅的結(jié)構(gòu)是前后兩腿交叉,結(jié)構(gòu)點做軸,上梁橫穿繩代座,可以折合,上面安一栲栳圈兒。椅圈一般三至五節(jié)鍥接而成,下由八根木棒交結(jié)而成,交結(jié)關(guān)節(jié)處,多以金屬件固定。整個造型,從側(cè)面看似多個三角形組成,線條纖巧活潑,但不失其穩(wěn)重。因其兩腿交叉的特點,遂稱交椅。明清兩代通常把帶靠背椅圈的稱交椅,不帶椅圈的稱”交杌”,也稱”馬扎兒”。交椅可以折疊,攜帶和存放也十分方便,它們不僅在室內(nèi)使用,外出時還可攜帶。宋、元、明乃至清代,皇室貴族乃至官紳大戶外出巡游、狩獵,都帶著這種椅子,以便于主人隨時隨地坐下來休息,這也是交椅同時又被稱為”行椅”和”獵椅”的由來。 圈椅是由交椅發(fā)展而來的。交椅的椅圈后背與扶手一順而下,就坐時,肘部、臂膀一并得到支撐,很舒適,頗受人們喜愛。后來逐漸發(fā)展為專門在室內(nèi)使用的圈椅。它和交誼所不同的是不用交叉腿,而采用四足,以木板作面,和平常椅子無大區(qū)別。只是椅面以上部分還保留著交椅的形態(tài)。這種椅子大多成對陳設(shè),單獨擺放的不多。圈椅的椅圈因是弧形,所以用圓材較為協(xié)調(diào)。圈椅大多采用光素手法,只在背板正中浮雕一組簡單的紋飾,但都很淺。背板都做成”S”形曲線,是根據(jù)人體脊椎骨的曲線制成的,為明式家具科學性的一個典型例證。 明代中后期,有的椅圈在盡頭扶手處云頭外雕一組花紋,既美化了家具,又起到了格外加固的作用,明代人們對這種椅式極為推崇,因此當時多把它稱為”太師椅”。更有一種椅圈的靠背高出椅圈,并稍向后卷,可以搭腦。也有的圈椅椅圈從背板向兩側(cè)延伸通過邊柱后臺但不延伸下來。這樣就成了沒有扶手的半圈椅了,這種椅子造型奇特,可謂新鮮別致。 官帽椅和靠背椅 官帽椅分為南官帽椅和四出頭式官帽椅兩種。南官帽椅從造型上看,不如四出頭式大方,但南官帽椅在裝飾手法上比較容易發(fā)揮,可以采用多種形式裝飾椅背及扶手;用材可方可圓,可曲可直。它的特點是在椅背立柱和搭腦相接處做出軟圓角,由立柱做楔頭,橫梁做楔窩,橫梁壓在立柱上,“S”形椅背多采用邊框鑲板做法,中分數(shù)格,或鏤雕一透孔如意云頭,或浮雕一組簡單圖案,美觀而大方。通常成堂或成對使用,很少單支。 四出頭式官帽椅,即椅背搭腦和扶手的前拐角處不是做成軟圓角,而是搭腦和扶手的橫梁通過立柱后,又微向后方和兩側(cè)彎曲,形成一條自然而流暢的曲線。盡頭磨成圓頭,給人以柔潤、圓滑的感覺。這種四出頭式椅,大多用黃花梨木制成。背板多為”S”形,且多用一塊整板制成。樸素大方的造型和清晰美麗的紋理色彩,形成俊逸高潔的風格和特點。明清兩代均有官帽椅,但制作上有所不同,主要表現(xiàn)在搭腦、靠背及扶手的區(qū)別,清代官帽椅大多用羅鍋杖形或花形,靠背扶手大多有花飾,與明代簡潔樸素的風格截然不同。 靠背椅的造型特點是有靠背無扶手,并且靠背搭腦不出頭??勘秤胁煌问剑灿蟹Q其為“一統(tǒng)碑式”椅子的。這種椅子形體較官帽椅略小,椅背上橫梁兩頭與官帽椅的形式相似。也分兩種形式:一種做成軟圓角;一種是橫梁長出兩柱,有微向上翹,猶如挑燈的燈桿,因而又有“燈掛椅”之稱。在用材和裝飾上,硬木、雜木、彩漆描金、各色素漆和攢竹等做法皆有之,特點是輕巧靈活、使用方便。 杌凳 杌凳是不帶靠背的坐具。僅就杌凳而言,大體可分為方、圓兩種形式,而以方凳種類最多。在各種形式的凳子中,又分為束腰和無束腰兩類。有束腰的都用方料,一般不用圓料;無束腰的則方料圓料都有。有束腰的 可以做出曲腿,如鼓腿膨牙、三彎腿等,而無束腰的都用直腿。有束腰的足端都做出內(nèi)翻或外翻或外翻馬蹄,而無束腰的腿足不論是方還是圓,足端都不做任何裝飾。 凳面的板心,也有許多花樣。有影木心者,有各色硬木者,有木框漆心的,還有藤心、席心、大理石心等,用材和制作都很講究。凳子又有長方式的和長條式的。長方式常見,多以一板為面,四腿側(cè)腳明顯,俗稱四劈八叉,只供一人使用。一有板面較長,可坐二至三人的,則稱“長條凳”或“板凳”;長條凳還有“春凳”,形如炕幾,可容兩人并坐,因坐面較寬,不坐時也可用以放器物。 明清時期的圓凳,又稱為圓杌,三足、四足、五足、六足均有。做法與方凳相同,直腿、曲腿都有。明代圓凳一般束腰,凳面為圓形、梅花形或海棠形,下帶圓環(huán)形托泥,托泥下有四足,也有六足、八足,使其更堅實牢固。做工細致,形制優(yōu)美。清代時無束腰的都采用腿的頂端作楔直接承托坐面的做法;有束腰則主要靠牙板和束腰承托坐面。它和方凳還有一點不同,方凳都用四足,而圓凳不受角的限制,最少可用三足,多者可用六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