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的推文底下有讀者留言,說我好久沒發(fā)書評了。
主要原因是前段時間去西班牙和巴黎玩了十來天,路上匆忙,每天暴走,就偷懶了。(原諒我吧~)
巴黎下雨,冷得要命,只好躲在咖啡館里
現(xiàn)在終于回來了。書評不會少的,不過你要來看啊,每次寫了自己喜歡的書,閱讀量不高,還是挺沮喪的。
嗯哼,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是我看了一路的
——《流動的盛宴》。
在莎士比亞書店前打卡一張
去年去巴黎,帶的是林達的《帶一本書去巴黎》,這次則帶了海明威的《流動的盛宴》。
《帶一本書去巴黎》主要講的是法國大革命時期的歷史,《流動的盛宴》則是海明威的年輕歲月。
下文關于這本書,也關于海明威這個人,可能會有大量八卦。
一
海明威是一個復雜的人。
年輕時的海明威
他創(chuàng)造了一種嶄新的文體,參加了數(shù)次戰(zhàn)爭,經(jīng)歷了四次婚姻,大半輩子和抑郁癥糾纏不清。
他痛恨富人,但終于成為富人;他崇尚勇敢,但內(nèi)心敏感甚至脆弱;他厭惡父親的自殺,卻最終以一把霰彈槍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在人生的最后幾年,具體的說,是在1957年,已經(jīng)功成名就但疾病纏身的海明威開始回憶過去。
他借由書寫《流動的盛宴》回到三十多年前,回到那個神采奕奕,華彩流動的巴黎。
他記得寫作過的咖啡館,記得夜里走過的盧森堡公園,記得塞納河畔的街道,莎士比亞書店,昂貴的米肖飯店,記得斯坦因小姐的客廳,狹小的公寓,記得和菲茨杰拉德的交往,和哈德莉幸福的相擁。
一切都還沒有正式開始,好的,壞的,都還沒有。
正如他在中寫道的那樣:
“我們那時都年輕,什么事都不簡單,甚至連我們遭遇的貧困、突如其來的橫財、頭頂?shù)脑鹿?、事情的對錯,甚至我身邊在月光下沉睡之人的呼吸,都不那么簡單?!?/strong>
“那時我們非常窮,但非??鞓??!?/strong>
二
毫無疑問,《流動的盛宴》是一本精彩紛呈的書。
就像保羅·奧斯特的《窮途,墨路》,任何成功作家回憶早年的艱苦歲月,都會讓人嘗到一種原來如此,果真如此的甜蜜而憂傷的味道。
記憶的追光讓一切都裹上一種懷舊濾鏡。
那時貧窮,那時單純,那時充滿可能,重要的是——那時年輕。
因為年輕,所以貧窮絲毫不成問題。相反,正是因為貧窮,一切才值得講述。沒有人要聽富人的青春,也沒有人要知道潦倒中年的凄慘。
只有年輕的窮日子才會發(fā)光。
海明威抓住了那些發(fā)光的日子,并且還帶出了一條銀河:斯坦因、畢加索、喬伊斯、菲茨杰拉德……
我們站在地上仰望星空的人,是無法阻擋這種盛景的。如果你看過《午夜巴黎》,恰巧又是個文藝青年,那么你一定會和主角一樣激動不已。
光是憑這一串名字,“流動的盛宴”就已經(jīng)呈現(xiàn)出了輪廓。
當然,不止這些。海明威在這本書里,仍然充分發(fā)揮了小說家的高超技藝,寫出了一個初出茅廬的寫作者動蕩的生活,以及一個個讓人記憶深刻的人物。
三
1921年的冬天,海明威和妻子哈德莉一起來到巴黎。
《流動的盛宴》寫得便是1921到1927年的日子,那是他在巴黎的最初歲月。
不論是寫作、愛情還是友誼,那都是最好的日子。
先說寫作。
翻開《流動的盛宴》,幾乎每一篇都會出現(xiàn)“工作”。作為一個窮小子,他經(jīng)常守著一杯咖啡,在丁香園寫上一天。
當然,一開始,他的進展并不順利。雖然他“認定自己的小說會被發(fā)表,但寄出的每一篇都會被退回?!?/span>
他暗下決心,為自己打氣:
“我必須寫一個長篇。我可以按捺著,直到我自己忍不住的必須寫的時候?!?/span>
他不停地問自己:
“我最擅長的題材是什么呢?我最了解在乎的是什么呢?”
他一次次地嘗試,不停地寫,終于,我們都知道的,他成為了20世紀最著名的小說家之一。
回頭來看20年代的青蔥歲月,雖然一切都還沒有成果,但那些拼搏奮斗的日子,卻令海明威無法忘懷。
說到工作,海明威一生都很勤奮。這和他的家庭影響分不開。
他出生在典型的中產(chǎn)階級新教家庭,父母都信奉工作和自食其力的價值。
在海明威從戰(zhàn)爭回來沒有工作的幾個月里,父母一直敦促他趕快工作,甚至寫了好幾封言辭激烈的信件,其中不乏“不要做寄生蟲”這樣的句子。
他和父母的關系并不好。他恨母親,甚至沒有參加她的葬禮。他認為是母親毀了父親,當然,他也瞧不起父親,認為他的自殺是逃避責任。
但是,他終其一生似乎都活在這層陰影里,很多地方被他們所影響。對工作的激情,只是其中一種。
這兩天讀完了斯科特·唐納森寫的《意志力:海明威傳》,特別精彩,解答了很多關于海明威的秘密。有機會,之后再聊。
四
再說友誼。
在《流動的盛宴》中,海明威寫到了很多人,比如斯坦因、艾茲拉·龐德、埃文·希普曼。
格特魯?shù)隆に固挂?/span>
不過,小說家的回憶,不能全信。當他用精彩的對話塑造他所描寫的人物時,必然帶有某些創(chuàng)作本能。
她將斯坦因塑造成了一個“跋扈的羅馬皇帝”,將菲茨杰拉德塑造成了一個有些神經(jīng)質(zhì)的病人,將澤爾達塑造成了一個嫉妒心極強的瘋女人。
當然,他寫得生動極了。特別是菲茨杰拉德,對于第一印象,他做了大段細致入微地描述:
“斯科特那時是個大男人,但長得像個少年,一張臉介于俊秀與好看之間。他金鬢發(fā),高額頭,眼睛興奮又友善,一張愛爾蘭人的嘴,嘴唇細長嬌嫩,如果長在姑娘臉上就相當漂亮了。他的下巴結實,雙耳周正,一個不算凸出但帥氣到近乎美麗的鼻子。僅是耳鼻自然構不成一張英俊的臉,但他的臉色、金發(fā)與嘴唇就夠了。那張嘴讓你難以捉摸;等你熟悉他的臉,就更難以捉摸了?!?/span>
斯科特·菲茨杰拉德
緊接著,海明威詳細描寫了他們一起去里昂取車的過程。斯科特一開始就遲到了,到了現(xiàn)場,車子竟然沒有頂篷,他們不得不在大雨中開車。到了酒店,斯科特更是近乎神經(jīng)質(zhì)發(fā)作,要求看醫(yī)生,要求和澤爾達通電話,像一個不懂事的孩子。
盡管,海明威在文章的最后加上了這句:讀完這本書(《了不起的蓋茨比》),我明白了,無論他舉動如何,必須理解他的病態(tài),以及我應當盡我可能的幫助他,做一個好哥們?!?/strong>
但他沒有寫到的是,后來,他與菲茨杰拉德幾乎決裂。事實上,他幾乎和所有的朋友都決裂了。
斯坦因在巴黎時期就已經(jīng)疏遠,在這本書里,沒有寫明原因。但據(jù)斯科特·唐納森在《海明威傳》中的考證,可能是因為海明威討厭斯坦因是個同性戀,以及斯坦因曾批評過他。
同時,他寫了一本嘲諷舍伍德·安德森的書,和這位曾經(jīng)引薦他的人分道揚鑣。
所有對他有恩的人,他都以非常冷酷的方式與他們決裂了。按照斯科特·唐納森的話來說,海明威很難接受自己受惠于人。
他也不喜歡和人走得太近,特別是同行。對于友情,他不愿有人穿透他的盔甲。
他的葬禮,前來悼念的都是他的運動伙伴,沒有一個作家。
菲茨杰拉德在1936年曾經(jīng)寫道:“他與我一樣都病得厲害,但是我們的病癥表現(xiàn)為不同的方式。他的趨勢是狂妄自大,而我的則是向抑郁的方向發(fā)展?!?/strong>
五
最后是愛情。
第一次看《流動的盛宴》,我只看到了他和哈德莉的相濡以沫。他用了不少篇幅寫了他們家的生活,海明威,哈德莉,兒子邦比,還有貓F·普斯,一家人其樂融融。
年輕的海明威和哈德莉
但是,在本書的末尾,他寫到了這段婚姻的破碎。
第一次看時,我有點云里霧里,海明威甚至沒有在文中寫出日后成為她第二任妻子的女孩的名字,只是把她簡化為“富人中的一員”。
海明威與第二任妻子寶琳
他是這么敘述的,用的是疏離的第三人稱,好像是講陌生人的故事:
“在這些富人到來前,我們中間已經(jīng)插進了一個富人,用的是最古老的辦法。一個未婚的年輕女子,成了一個已婚女子暫時的好朋友,于是來與這對夫婦生活在一起,然后不為人知的、天真無邪然而又無情地,一步步地奪取了那個丈夫。
“那個丈夫是個作家,恰又在艱難地寫作一本書,過于忙碌,也沒能好好陪自己的妻子,有個朋友陪她,那自然是好,但結果就不大美妙了。當寫作結束后,身邊有了兩個誘人的姑娘,其中一個新奇又陌生,如果這男人夠倒霉,就會同時愛上她們倆。”
接著,敘述變成第二人稱,顯然他很掙扎:
“你說謊,你厭棄說謊,謊言催傷著你,每一天都變得更加危險,但你日復一日地生活仿佛身處戰(zhàn)爭?!?/span>
然后是第一人稱:
“我們在一起那些不可思議的歡愉、自私與背信棄義,給了我無盡的快樂,一種無法抹殺的可怕快樂,于是黑色的悔恨、對罪惡的仇恨和悔恨到來,悔恨至極。”
這里寫到的是1926年冬天,他和哈德莉到瑞士度假時,遇見了一位叫作寶琳的女孩。海明威移情別戀了。當然,他非常痛苦,但還是選擇離開了哈德莉。
1927年1月哈德莉同意離婚,同年6月,海明威與寶琳結婚。
他和寶琳的婚姻也只持續(xù)了10年,到1937年的時候,他認識了一位叫瑪莎的女孩,似乎帶著怒氣地離開了寶琳。
在寫這本書的時候,他對早年的這一樁情變,顯然充滿悔意。
“關于他人如何插足我們的感情,我從未推諉責任,我知道自己的過錯,而且隨著我的一生,日益清楚起來。
“一切罪責都歸我。僅有的一位毫無責任的,便是哈德莉,她最后逃脫了這一團糟,嫁了一個遠比我好的、我希望自己可以成為而終不可得的人,她很快樂,也配得上這快樂。”
他在書中塑造了一個完美妻子哈德莉,但他卻沒有那么善待寶琳:
“那年冬天中途,她又開始沉穩(wěn)無情的逼婚,她從未破壞自己和妻子的友誼,也從沒失去一寸優(yōu)勢,總是步步為營,表現(xiàn)得全然純潔無辜,靜心地選擇離開的時機,離開的時間恰好長到你會刻骨銘心的思念她?!?/span>
她將寶琳劃入了那個他仇恨的富人階層:
“我憎恨這些富人,因為他們在我做錯事的時候支持我,鼓勵我。”
這是他一生的矛盾點,他憎恨富人,但又渴望成為富人。
和寶琳結婚后,他第一次擺脫了貧窮。在海明威和寶琳結婚之前,寶琳的叔叔就預付了他們在巴黎租住公寓的租金;他們結婚時,叔叔又給了1000美元的支票。當1931年他們準備在美國購房的時候,叔叔將8000美元作為購房禮物送給他們。
此后,他的書一本接一本出版,他去非洲打獵,去參加西班牙內(nèi)戰(zhàn),名聲一步步升高,越來越富有,但那些透亮快樂的日子,似乎一點點遠去了。
六
在人生最后的日子,海明威寫出了《流動的盛宴》。那大概是他記憶中最美好的時光吧。
一切還未正式展開。
還沒有成名,不用和朋友計較名聲。
沒有遇到另一個女孩,沒有出軌。
沒有成為富人,可以坦然地批判他們。
海明威“流動的盛宴”,到底不僅僅是20年代的巴黎,他是海明威自己的水晶球,是他人生大河的開端,充滿饑餓、貧窮,但也擁有友誼、愛情和希望。
這里面藏著這位天才日后所有的秘密。
PS.微信又改版啦,可不可以幫我點下“好看”。
-the end-
- 魏小河 -
一條未知終點的河
從 讀 書 開 始
嘗 試 不 粗 糙 的 生 活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