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竹籃打水,水打不上來時,編一個更大的竹籃來的,是凡夫;
知道竹籃漏水,隨便堵住一些孔,盛一些水回家的,是聲聞;
知道竹籃漏水,索性丟在一旁,趴在河邊喝個飽回家的,是緣覺;
知道竹籃漏水,耐心將每個孔補好的,是菩薩;
補好了籃子,提著慢慢一籃水回家的,是佛。
凡夫因為不知道自己是有漏之身,有漏之識,妄圖以追求長生,擴(kuò)大知識的深廣度來對抗生死,殊不知一切作為和思想,只不過讓“智慧”漏的更快而已。沒有智慧之水的滋養(yǎng),凡夫于生死之間欲渴不斷,煩惱叢生,所以稱之為苦。漏是因,苦是果,因果不虛。
聲聞人倒是覺察到竹籃的苦處,從妄想中醒悟過來,斷了顛倒的煩惱。然而覺苦而不能滅盡苦,只嘗到一點甜頭就心滿意足。學(xué)佛人中,無論大乘小乘,大部分都落入此道而不自知。
緣覺人對苦因和苦果明明了了,反正竹籃打水一場空,不如兩手空空無煩惱,平生任逍遙。但這樣滅苦太偏激,智慧喝到飽,并不代表就是究竟道。
菩薩則有始有終,既來打水,哪能空回?竹籃有漏,一一補好就是了。于是不惜辛勞,普度眾生。這竹籃上一個個孔,就是眾生。
直到竹籃一絲縫都沒有,一點漏因都不存在,自然成佛。無論什么時候再來打水,都是圓滿無失,清凈無憂。再對比以上的凡夫、聲聞、緣覺,再想喝水,要么竹籃還是竹籃,要么連盛裝的器具都沒有,怎能沒煩惱?
所以佛道容不得懶漢,如果覺得修持有快捷方式,可以一念成就,那就落入了聲聞緣覺中??偮犚痪湓捳f,萬法皆空,因果不空。是什么道理?如果依緣起而論,只是見皮肉;依菩薩行愿才是見血骨。
金剛經(jīng)言: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yīng)作如是觀。但為什么如夢幻泡影呢?并非因為顛倒妄想。兩者之間沒有直接因果關(guān)系。那這個因果怎么來的?因為一個漏字。
比如竹籃打水。凡夫因為顛倒妄想,手持漏器去打水,但這也是對智慧的一種追求。為什么?因為不管你拿什么去裝,水都一樣的,智慧不會改變。很多人在這一點上有誤解,認(rèn)為既然一切如夢幻泡影,那世間就沒有智慧可言了。這相當(dāng)于說有一個獨立的智慧存在。明顯不對。
凡夫之所以為凡夫,就是因為一個字,漏,將智慧漏的干凈,只能舔食竹籃上粘連的一點殘水,所以能善根不斷,佛性不滅。因此,漏是空因,空是漏果。
而因果不空是指漏因不滅,漏果永續(xù);漏因得滅,則無漏果圓滿。就像菩薩補好了竹籃,才能提滿滿的水回家。
一因一果,沒有空過。說菩薩不昧因果,就是此理。不然大可不必那么麻煩,發(fā)大愿,行大行,于娑婆世界歷劫度生。夢里明明有六趣,覺后空空無大千。這還是覺的部分。后來還有很多事要做。
火爺?shù)纳唷ぴ瓌?chuàng)
微信號:shixiaohuo1983
照見五蘊皆空
度一切苦厄
僧言
說來是在嘲諷
我不太懂
偏渴望你懂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