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資治通鑒》第2卷,也就是周紀(jì)2所記載的公元前368年至公元前321年這48年的歷史,同樣也是風(fēng)起云涌,其中最大的特點(diǎn)是秦國的崛起和魏國的衰落,以及蘇秦和張儀等的合縱聯(lián)盟之外交斗爭。
半個世紀(jì),很多國家的命運(yùn)都被改變了。半個世紀(jì),很多牛人的命運(yùn)也由自己改變了。所以,我們有什么理由不好好珍惜我們自己的半個世紀(jì),讓我們的國運(yùn)更加昌盛,讓我們自己也不枉活一生呢?
這一卷的大事記也有音頻,但是內(nèi)容比文字版要少:
文字版除了梳理了《資治通鑒》第2卷講了的內(nèi)容,也用【】記錄了《資治通鑒》沒有講但是很重要的內(nèi)容。正文如下:
公元前368年【周顯王扁元年】,齊攻魏,奪觀津。趙侵齊,占長城。
公元前367年,【西周君威公死,公子根與太子朝爭立。韓、趙助公子根立于鞏,是為東周君惠公。王畿七城,始有“東周”、“西周”之稱。】
公元前366年,秦在洛陽擊敗魏、韓軍隊。
公元前365年,魏攻宋。
公元前364年,秦在石門大敗魏軍,斬首六萬。趙救魏,秦兵退?!局芴熳优扇说角刈YR,秦獻(xiàn)公開始稱伯?!?/p>
公元前363年,【韓懿侯去世,韓昭候繼位。越王無余之去世,越王無顓繼位?!?/p>
公元前362年,魏軍大敗韓、趙于澮水北岸,攻取趙皮牢、列人、肥,威逼趙都邯鄲。魏從安邑遷都大梁,擺脫了秦、趙、韓的包圍。秦獻(xiàn)公去世,秦孝公繼位(前361年—前338年在位)。
公元前361年,秦孝公嬴渠梁發(fā)布招賢令。魏國宰相公孫痤臨終向魏國國君推薦衛(wèi)國貴族公孫鞅。魏君不用公孫鞅。公孫鞅從魏國宰相府奔秦。公孫鞅向秦孝公談富國強(qiáng)兵之術(shù),秦孝公大悅,和公孫鞅討論國家大事。
公元前360年,韓、魏易地,韓予魏平丘、戶牖、首垣諸邑及馳道,魏又取軹道。魏予韓鹿地。魏在中原的疆域連成一片。
公元前359年,【魏筑長城以防秦,北自卷,東至陽武,南至密?!抗珜O鞅勸秦孝公變法圖強(qiáng),秦孝公聽取建議,開始準(zhǔn)備變法。公孫鞅制定詳細(xì)的變法方案,并且遷木立信。(司馬光評君王的信譽(yù)最重要。)
(商鞅變法主要內(nèi)容)
公元前358年,【楚伐魏,決河水灌長垣之外】。秦敗韓于西山?!疚悍謩e與韓、趙結(jié)盟?!?/p>
公元前357年,【田姓齊桓公去世,其子繼位,是為齊威王(齊威王田因齊,前356年-320年在位)。鄒忌相齊?!宽n、魏會于鄗地。
公元前356年,【公孫鞅在秦國第一次變法,令民為什伍,實(shí)行連坐法;獎勵軍功,按軍功授爵;獎勵耕織;焚詩書而明法令。】趙、燕會于阿地,趙、齊、宋會于平陸。
公元前355年,秦孝公與魏惠王在杜平會盟【秦國結(jié)束了長期不與中原諸侯會盟的局面】。齊威王與魏王說齊有四位寶貴人才。
公元前354年,【秦派兵攻韓,占領(lǐng)上枳,并在當(dāng)?shù)刂?。】魏圍邯鄲,楚救趙。
公元前353年,魏國龐涓砍掉師兄孫臏雙腳,孫臏裝瘋逃亡齊國。趙向齊求救,齊威王命田忌為將,孫臏為軍師,率兵救趙。田忌用孫臏的計策,攻打魏國首都大梁。魏軍回救,與齊戰(zhàn)于桂陵,魏軍大敗,史稱“圍魏救趙”。江乙勸楚王既要聽贊美,也要聽得進(jìn)去下屬批評。
(圍魏救趙)
公元前352年,【公孫鞅領(lǐng)兵圍安邑,安邑降秦。齊、衛(wèi)、宋三國軍隊圍魏國襄陵,魏借韓師擊敗三國,齊向魏求和,齊魏之戰(zhàn)結(jié)束?!浚ā顿Y治通鑒》對這一年記載很模糊。)
公元前351年,申不害相韓。韓昭候用申不害進(jìn)行改革。申不害主張加強(qiáng)君主專制,內(nèi)修政教,外應(yīng)諸侯,國治兵強(qiáng),諸侯不敢侵犯。韓昭候后來以申不害的理論拒絕申不害給其堂兄請托,申不害羞愧。韓昭候認(rèn)為即使是自己的破褲子也只應(yīng)賞給有功之臣?!卷n昭侯 前362-333在位】
公元前350年,秦遷都咸陽,進(jìn)行后續(xù)變法,設(shè)置郡縣,廢除井田制度,開阡陌封疆,統(tǒng)一度量衡。【齊國筑長城,西起防門,東經(jīng)五道嶺,繞泰山西北麓至瑯琊入海?!口w成侯去世,太子語繼位,是為趙肅侯。
(公元前350年 戰(zhàn)國形勢圖)
公元前349年,【秦國開始在縣設(shè)置有定額、俸祿的官吏,縣級組織日趨完備?!?/p>
公元前348年,公孫鞅改革賦稅制度,開始按戶按人口征收軍賦。
公元前347年,趙國公子范襲擊邯鄲未遂,被殺。
公元前346年,變法展開,秦孝公太子駟犯法,公孫鞅因“太子君嗣也,不可施行”,便懲罰太子老師以立威,從此“法大用,秦人治”。衛(wèi)國自貶稱侯。
公元前345年,無。
公元前344年,【魏惠王以朝天子為名,糾合小國謀伐秦,秦派商鞅到魏惠王處說:“不如先行王服,然后圖齊楚”。魏惠王從之,自稱為王,同時,又召集衛(wèi)、宋、魯?shù)葒椒隄砷_會。秦派代表參加。會后,魏惠王率諸侯朝見周天子,史稱“逢澤之會”?!浚ㄙY治通鑒只寫“諸侯會于京師。”)
公元前343年,齊派兵伐魏,雙方戰(zhàn)于馬陵,馬陵之戰(zhàn)開始。
公元前342年,魏伐韓,韓向齊求救,齊因不愿代韓受魏之兵,暫不發(fā)兵,韓五戰(zhàn)皆敗。
公元前341年,齊攻魏東鄙,包圍平陽。秦商鞅攻魏西鄙。趙攻魏北鄙。齊威王派田忌、田嬰、孫臏率軍救韓,魏派太子申、龐涓領(lǐng)兵十萬迎戰(zhàn)。孫臏用“減灶計”誘敵深入,在馬陵萬弩齊發(fā),大敗魏軍,魏太子申被俘,龐涓自殺,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馬陵之戰(zhàn)”,魏國從此日漸衰敗。鄒忌妒田忌,誣田忌謀反,田忌奔楚。
(馬陵之戰(zhàn))
公元前340年,公孫鞅主張趁魏國新敗攻打魏國。秦、魏交戰(zhàn)。公孫鞅設(shè)計誘捕魏國大將公子卬,魏軍大敗。秦逼魏國割部分河西地與秦和,公孫鞅因功被封于鄔,改名商,故稱公孫鞅為商君或商鞅。楚宣王去世,其子威王繼位。
公元前339年, 【秦敗韓于岸門。趙攻魏?!俊境跣苌汤^位,羋姓(前339-329年在位)】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太子繼位,是為秦惠文王。【秦惠文王(前337-311在位)】商鞅執(zhí)法極為嚴(yán)苛,處決人犯把渭河水都染紅了。秦國舊貴族一直記恨商鞅,于此時告商鞅謀反。商鞅出逃不成,被殺死后車裂示眾,其家盡滅。【但“商君雖死,秦法未敗”?!?/p>
公元前337年,韓相申不害去世?!境?、韓、趙、蜀到秦國朝賀新君。】
公元前336年,【周天子賀秦新君。秦首次鑄銅錢在市場上流通?!棵献觿裎夯萃踔v仁義。孟子的老師子思認(rèn)為施行仁政,是政府所能給予老百姓最大的“利”。
公元前335年,【秦惠文王舉行冠禮。趙為趙肅侯建壽陵,帝王之墓稱陵從此開始。魏惠王改元,稱后元一年?!壳胤ロn,取宜陽。
公元前334年,魏惠王到徐州會見齊威王,尊齊為王,齊也承認(rèn)魏的王號,史稱“徐州相王”。屈宜臼反對韓昭候建高門。越國被楚國滅亡。
公元前333年,韓國高門建成,韓昭候去世,韓威侯繼位。燕文侯去世,燕易王即位。齊宣王田辟強(qiáng)召回田忌?!疤K秦合縱相六國?!碧K秦給秦國提出兼并天下的建議不被采納,于是前往燕國提出與趙韓魏齊楚合縱,并利用激將法讓張儀去操縱秦國。(關(guān)于蘇秦的記錄,是資治通鑒的記載。)
(合縱連橫)
公元前332年,秦國公孫衍利用土地引誘齊、魏攻趙,破壞合縱。
公元前331年,秦將公子卬與魏戰(zhàn),虜魏將龍賈,斬首八萬。
公元前330年,秦繼續(xù)攻魏,進(jìn)圍焦與曲沃,魏將河西地割讓給秦。
公元前329年,秦攻魏,攻取汾陰、皮氏、焦與曲沃等地。張儀善縱橫之術(shù),是年入秦。楚威王去世,楚懷王繼位。魏伐楚,取陘山。
公元前328年,秦設(shè)相國,張儀相秦,行“連橫”之策。秦攻趙,敗趙軍于河西,取藺和離石。
公元前327年,秦更名少梁為夏陽,并將所占焦與曲沃歸還給魏國。
公元前326年,趙肅侯去世,其子趙武靈王繼位。秦、楚、燕、齊、魏各出精兵萬人到趙參加葬禮。【趙武靈王前325-295在位】
公元前325年,秦惠王嬴駟繼魏、齊之后,開始稱王。衛(wèi)嗣君向魏王用左氏城交換逃犯,魏王最后給了,沒有要左氏城。
公元前324年,蘇秦與已故的燕文公的夫人私通,被新任國君發(fā)現(xiàn),主動提出去齊國,鼓動齊國大興土木浪費(fèi)國力。
公元前323年,魏將公孫衍行“合縱”之策,使魏、韓、趙、燕、中山“五國相王”以抗秦,韓、燕國君稱王,分別是韓宣惠王、燕易王。趙武靈王趙雍拒絕跟進(jìn)。
公元前322年,魏驅(qū)逐惠施,以張儀為相。秦伐魏,攻取曲沃、平周。
公元前321年,齊封田文的父親靖郭君田嬰于薛,稱薛公。田嬰對齊威王說:“五官之計,不可不日聽數(shù)覽也”。齊威王納諫,不久后便厭倦,都交給田嬰處理,田嬰因此得專國政。田嬰從善如流,不建薛城。孟嘗君招募賢人,宏揚(yáng)他的名聲,勸止他的過失。(司馬光說:賢德的君子收養(yǎng)士人,是為了百姓的利益。)齊威王本年去世,其子田辟強(qiáng)繼位,是為齊宣王。周顯王去世,其子定繼位,是為周慎靚王。燕易王去世,其子噲繼位,是為燕王噲??娏舴磳n宣惠王讓公仲、公叔來分別掌管國家政事。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