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白話讀卦-49《革卦》
《易經》解析人生64種狀態(tài)事理之49
第四十九卦 革卦澤火革卦
上卦兌為澤,下卦離為火,澤中有火之表象。水火相遇,要么火旺水干,要么水大火滅,因此必然產生變革。澤中燃燒著烈火,猶如水泊將變?yōu)樯L?,喻示“變革”的情狀。全卦揭示事物發(fā)展到一定程度必然變革的道理及變革時的規(guī)律。
新事物必定戰(zhàn)勝舊事物,變革是必然的。物極必反,盛極而衰、衰而腐敗乃自然規(guī)律。順天應命,變革之勢為大勢所趨,勢在必行。但是,變革一定要掌握好時機,這從卦辭“己日乃孚”就可以看出來。
中國古代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這十個天干來配合紀日,“己日”正處于前五日與后五日的交相轉換之時,含有“轉變”的象征意義。因此說在這個時候變革,自然能取得人們的理解和信服。如果時間過早,舊事物勢力尚大,新事物勢力還小,改革很難獲得成功。比喻清朝末年的戊戌變法,因為頑固派的勢力十分強大,因此變法好像一場鬧劇,沒過多久,康有為、梁啟超、譚嗣同包括光緒皇帝等人,或逃跑或被殺或被軟禁。變法最終以徹底地失敗告終。
除了把握時機之外,本卦的彖辭還強調了變革要“順乎天而應乎人”,就是要順應天意民心。例如商湯推翻夏朝和周武王推翻商朝。夏桀與商紂是古代著名的暴君,荒淫無度,殘害忠良,因此引起天怒人怨。在這樣的情況下,商湯與周武王順應歷史法的潮流,用武力奪取了政權,一舉滅掉了他們的王命。中國古代認為,君主是上天所任命的,所以奪取政權稱為“革命”,即革去他人所接受的天命。這就是革命一詞的由來,也說明了只有變革才有出路。
然而,自古以來變革都要面臨相當大的阻力,甚至會出現(xiàn)一些動蕩,那么,怎樣變革才能穩(wěn)妥得當呢?本卦告訴我們,變革須得天時、地利、人和,同時,動機必須大公無私,順應天意,剛柔相濟,把握中庸之道,更要行動迅速,才能徹底革新。
——革卦是一個吉卦。革卦“元亨”,但是有前提條件,就是適時。改革才能進步,變革才能亨通,革新才能充滿生機與希望,但都要適時。
卦辭:革:己日乃孚,元亨,利貞,悔亡。
譯文:革卦象征變革:在己日這一交相轉變之日推行變革,可以得到人們的理解與信服,前景極為亨通,利于守持正道,悔恨終將消亡。
*注釋——革:卦名。本卦是異卦相疊,離下兌上。上卦為兌為澤,下卦為離為火。水下澆而火上騰,水火相克,在水火的斗爭中,萬物變化,有生有滅。然而生者又復滅,滅者又復生,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以社會而言,夫妻不睦則家庭變故;君臣不睦則王朝更替。然而,家庭還將延續(xù),王朝還有待興。都體現(xiàn)出陳布新的規(guī)律,所以卦名曰革。革:《雜卦》:“去故也”。
解讀:革卦象征變革,旨在揭示變革之道。“孚”是誠信之意,“己日乃孚”的意思就是說在“己日”這樣必變之時推行變革,自然能取得人們的理解和信服。為什么不能早一點,在丁日或戌日就實行變革呢?原因在于變革舊的事物決不是什么輕而易舉的事情,需要一段時間的準備,才能逐漸被人們理解、接受。如果貿然變革,效果會適得其反。只要善于抓住時機,而又能取得人們的信任,改革就一定能獲得成功。卦辭說“己日乃孚,元亨”正是此意。所以卦辭接著說“利貞,悔亡”。這就要求變革者必須遵循正道去做,如果任意妄為,等待自己的只能是失??;反之,如果能夠堅守正道推行變革,雖然花費的時間很長,困難也很多,但最終或獲得成功,當然也就沒有什么悔恨了。
《彖》曰:革,水火相息,二女同居,其志不相得,曰革。己日乃孚,革而信之。文明以說,大亨以正,革而當,其悔乃亡。天地革而四時成,湯武革命,順乎天而應乎人。革之時,大矣哉。
譯文:變革,水火相息相滅而不能相容,如同兩個女子同居一室,但是她們志趣不合,終將有變,這就叫變革。在“己日”這一交相轉變之日推行變革并能取信于民。有文明的美德就會事理周盡而順應人心,能守持正道就會使前途變得大為亨通,如此變革穩(wěn)妥而得當,一切悔恨自然就會消失。天地變革,導致四季的形成,商湯、武王發(fā)起的對夏桀、商紂的革命,就是順從天的規(guī)律而又符合人民的愿望的,變革時間的選擇,其意義是極為重大的。
解讀:革卦是水在上而火在下,水之性向下,火之性向上,澤在上而向下流,火在下而朝上騰,誰也不讓誰,兩者相就相克相變革?!岸?,其志不相得”是說革卦下體為離,其喻象為中女,上體為兌,其喻象為少女,合在一起就好像是兩個女人同居一室,因其志趣不投而相克相息。我國自古就有所謂天時地利人和之說,要干成一件事情,既要有“天時地利”這一客觀外在的條件,又要有“人和”這一主觀內在的條件。所以推行變革之始,必須準確抓住亟需變革的“己日”這樣的好機會,該變則變,這種順應歷史發(fā)展必然的變革肯定可以取信于民,得到天下人的理解,為天下人所接受。這就是《彖傳》所說的“己日乃孚,革而信之”。這幾句話是用來解釋卦辭“元亨,利貞”的。革卦離下兌上,離為火、為文明,兌為悅,“文明以說(悅)”強調“文明”,是說在變革過程中有文明的美德,則會順應民心而使民心愉悅。“大亨以正”則重在“正”,只要守持正道,做任何事情都無不亨通。天與地相變革從而形成春夏秋冬四時節(jié)令的交替變化;人世間的變革,也是適應客觀規(guī)律而進行的,并非任憑人的主觀意志隨便進行。
《象》曰:澤中有火,革。君子以治歷明時。
譯文:澤中有火,象征變革。君子觀此象知道澤水漲落、四季周期變化的道理,從而修治歷法,闡明時令。
解讀:革卦象征變革,變革舊的事物不是簡單的事情,需要一段時間的準備,才能逐漸被人們理解和接受。如果貿然變革,時機不成熟,準備不充分,變革就難以取得成功。只要善于抓住時機,又能取得人們的信服,改革就一定能獲得成功。改革者必須遵循正道,如果任意妄為,等待自己的必將是失敗。反之,如果能夠堅守正道推行變革,雖然花費的時間很長,困難很多,但最終還是能夠獲得成功,當然就沒有什么悔恨了。在實踐中,不但要掌握事物變革的客觀規(guī)律,而且還要利用客觀規(guī)律,指導自己的實踐。
初九:鞏用黃牛之革。
譯文:就像用黃牛堅韌的牛皮將自己包束起來。
*注釋——鞏:包束。
《象》曰:鞏用黃牛,不可以有為也。
譯文:就像用黃牛堅韌的牛皮將自己包束起來,說明初九不應當有所作為。
解讀:變革是除舊布新的大事,切不可掉以輕心。論時,初九居革卦之初,如何變革,形勢還不明朗;論位,初九處于革卦的最下位,不是可以變革的地位;論才,初九是陽剛之才但又處在離卦內,躁動有余而沉穩(wěn)不足,沒有適應變革的能力。這三點決定了初九不可能有所作為,更不能輕舉妄動。所以初九只好用堅韌的牛皮把自己緊緊地包束起來,不過初九是用黃牛的皮革來包束自己,并不是僅僅由于黃牛的皮革相當堅韌之故,這里的“黃牛之革”是含有深刻喻意的。黃為中色,比喻堅守持中馴順,牛革為堅韌之物,喻示守常不變,這就暗示初九當革之始,只能以持中馴順之道鞏固自守,還不應該有所作為。如果這時初九輕舉妄動,不但不會獲益,還會適得其反。
六二:己日乃革之,征吉,無咎。
譯文:在“己日”這一交相轉換之日進行變革,行動起來必有吉祥,不會有什么咎害。
《象》曰:己日革之,行有嘉也。
譯文:在“己日”這一交相轉換之日,果斷地進行變革,行動有力并可獲得嘉獎。
解讀:六二陰柔得正,又居中位,柔順而有中正之德,可以說已經具備了變革的主觀條件。首先要把握變革的時機。經過前面一段時間的發(fā)展,舊的東西非變革不可,已經到了亟待轉變的“己日”,六二應該抓住這個時機,否則將遺恨終身。此外,六二還需要獲得一定的外援。六二處下卦的中位,居中得正,九五處上卦的中位,也是居中得正,正好與六二形成正應關系,可以給六二有力的幫助。六二憑著這些優(yōu)越的條件實行變革,一定可以獲得成功。所以《象傳》才說“己日革之,行有嘉也”。
九三:征兇,貞厲。革言三就,有孚。
譯文:急于行動必然兇險,堅守正道以防備后患。有關變革的言論必須要經過多次研究和審慎的考慮,得到人們的理解與信服,才可以實施變革。
《象》曰:革言三就,又何之矣。
譯文:有關變革的言論已經經過多次研究和審慎的考慮,此外還能做什么呢?
解讀:從爻辭來看,九三似乎沒有六二好。九三以陽剛之才居于陽位,并不居中得正,說明九三是一個躁動之才,像個愣頭青。如果他躁動地急于變革,結果必然極為危險。所以爻辭極力告誡:“征兇”。爻辭要求九三“貞厲”,即堅守正道以防備危險。既然采取行動會有危險,說明此時宜于審慎穩(wěn)進,不宜貿然行動。爻辭已經點明“革言三就,有孚”。對變革的輿論,必須要經過反復多次的研究探討,進行審慎周密的考慮安排,證明變革確實合理可行,沒有什么問題,同時還要能夠得到人們的理解和信任,只有到了這個時候,九三才可以大刀闊斧的進行變革。如果事情已經做到了這樣審慎,自然那兒也不要去,其他的路都不要再考慮了,可以放心大膽的走變革這條路了。故《象傳》說“革言三就,又何之矣”。九三的爻辭啟示我們,做任何事情,都要經過審慎考慮,三思而后行,否則一著不慎,全盤皆輸。
九四:悔亡,有孚改命,吉。
譯文:悔恨消失,但仍舊需要人們的信賴以革除舊的事物,這樣做是吉祥的。
*注釋——改命:革除舊命。
《象》曰:改命之吉,信志也。
譯文:革除舊的事物,這樣做是吉祥的,是因為這符合變革的志向。
解讀:九四已進入上體,革道將成,變革的行為已經得到人們的理解與信任,不再有任何怨恨,變革后的美好藍圖已經清晰可見,前景一片光明,所以爻辭說“悔亡,有孚改命,吉”。九四以陽剛之質居陰柔之位,處位不當,應該有悔,但是九二是陽剛君子,又有變革之才,且能剛柔相濟,不偏不過,何況卦已過中,正當水火相滅相息的變革之時,九四具備了這樣一些優(yōu)越條件,革之必當,縱使人們有些怨恨也會消失,所以說是“悔亡”。
九五:大人虎變,未占有孚。
譯文:大人實行變革,其道如虎身之紋,昭然易見,不須占問就可以相信。
《象》曰:大人虎變,其文炳也。
譯文:大人實行變革,其道如虎身之紋,昭然易見,說明九五的美德昭彰炳煥。
解讀:九五是革卦的卦主。九五為陽爻,居中得正,又處尊位,所以稱為大人。大人是變革的主體。大人實行的變革,其事理非常明顯,大眾百姓知道其推行的變革是順天應人、大公無私,沒有什么陰謀可疑之事,就像老虎身上的斑紋一樣昭然可見,大家看得清清楚楚,無不信從。《象傳》解釋說“大人虎變,其文炳也”。“文”表面上是指“虎紋”,實際上暗指九五的中和之德??梢姟暗隆笔嵌嗝粗匾?,任何人在推行變革時,能夠做到德行天下,革道顯明,天下人自然會云集響應,這樣的變革當然前景是美好的。難怪司馬遷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九五爻辭要求,領導者要以德治人,以德行事。
上六:君子豹變,小人革面。征兇。居貞吉。
譯文:君子像斑豹那樣助成變革,建功立業(yè),小人卻只是表面上贊成變革,內心里未必真正有所認識,這時如果繼續(xù)行動則必兇無疑,只有靜居守持正道才能獲得吉祥。
《象》曰:君子豹變,其文蔚也。小人革面,順以從君也。譯文:君子像斑豹那樣助成變革,建功立業(yè),說明上六的美德因有大人的映照而越發(fā)蔚然成彩,使變革的成就更加光輝燦爛;小人表面上贊成,而內心里未必真正對變革有所認識,只是對君子變革的順從而已。
解讀:九五是全面變革之時,上六則是變革成功后的守成之時。以周朝建國為例,大人虎變是文王武王變革創(chuàng)制,事理顯明昭著;君子豹變則是成王康王繼業(yè)守成,潤色大業(yè)。天下之事,變革之前,主要問題是變革;一旦變革成功之后,主要問題就不在變革而在于守成了。上六這時如果還要繼續(xù)采取變革行動,結果會適得其反。所以上六變革既成,重要的事情當然不在征,而在于居貞守成?;⒅呒y炳然可見,豹之斑紋細密微溽。根據(jù)這個特點,將全面變革的九五喻為虎變,意為大人的全面變革事理炳著,文明可見;將繼業(yè)守成之上六喻為豹變,意為君子潤色宏偉大業(yè),使得變革之事理更加細密,以各項法律制度的形式將變革的成果及每一個細節(jié)都固定下來,繼續(xù)下去??鬃诱J為,小人們因為處在治于人的地位,未必對變革有自己真正的認識與理解,往往是革面不革心,只是在表面上贊成變革而已,所以上六當此大局已定之時,要好好地鞏固變革的勝利成果,守持正道,以使老百姓逐漸享受到變革的利益,使他們有革面而發(fā)展到革心。如果此時不安守既有成果,又思變革,勢必會過猶不及,導致兇險。
啟示:變革要審慎,周密,把握時機,果斷行動。要想割除弊端,作為企業(yè)來說,最好是推行有利于群眾參與管理的決策模式,群策群力。實現(xiàn)變革應獲得上下的信賴。在上者的信賴是變革成功的首要條件,在上者如果阻撓,則變革必然困難重重。群眾的信賴,是變革成功的首要條件,若群眾反對,變革也不可能成功。
——香港乾坤國學院、***南京教學點、三易元文化傳播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