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的臨床治療,辨證準確是一切診療的前提,往往也是區(qū)分一個醫(yī)者水平高低的重要標準。但疾病癥狀千千萬萬,很多差別就在毫厘之間。“差之毫厘謬以千里”,一旦分辨不準,那可是要走彎路的。這不,連中醫(yī)大師江爾遜老先生都曾經被一些癥狀蒙蔽了雙眼,將香附旋覆花湯證錯認為是小柴胡湯證。那么,這兩者區(qū)別在何處呢?這精細的差別需要好好分辨……
江老20歲時,仲秋月,偶感寒,咳嗽、脅痛。這種脅痛不是隱痛,不是脹痛,也不是刺痛,而是掣痛,即牽掣作痛。什么叫牽掣作痛?就是牽引疼痛——肢體靜止不動就不痛,一動就痛;如果轉側或翻身,或深呼吸,牽掣痛就會加重。這就是癥狀特征。當時還有寒熱往來,每天幾十次,每次發(fā)幾分鐘或十余分鐘。惡寒的時候,背心如冷水灑潑;發(fā)熱的時候,又如烈火燎灼。
江老那時還在學醫(yī),認為是柴胡證,就開了一劑小柴胡湯加減,服后無效。他的老師陳鼎三先生笑著說:“這個不是柴胡證,是香附旋覆花湯證;毫厘千里,慎之慎之。”陳老便開了香附旋覆花湯原方,生香附、旋覆花(包煎)、紫蘇子、廣陳皮、茯苓各9g,法半夏、薏苡仁各15g。因為方中有旋覆花,江老喝藥時感覺苦澀難咽,咽下就發(fā)嘔。半天時間,斷續(xù)嘔出黏涎一碗左右,想不到寒熱、脅痛就完全消失了。
病很快好了,江老十分高興。不過這首陌生的時方,藥味那么平淡,為什么效果那么好?于是請教老師。先生出示《溫病條辨》下焦篇第四十一條,“伏暑、濕溫脅痛,或咳,或不咳,無寒,但潮熱,或竟寒熱如瘧狀,不可誤認柴胡證,香附旋覆花湯主之”。
江老茅塞頓開,原來是誤認了柴胡證!為什么會誤認呢?因為寒熱和脅痛很像柴胡證。但是既然不是柴胡證,那么這次的脅痛伴寒熱,應該怎樣解釋呢?
吳鞠通在這條的自注中是這樣解釋的,“此因時令之邪,與里水新搏……”說到這里,江老十分感嘆,真是一語破的!
于是江老又重新研讀《溫病條辨》第四十一條,一個字都不放過。原文結尾時說“久不解者,間用控涎丹”。控涎丹用甘遂、大戟、白芥子各等份,為細末,面糊為丸,梧桐子大,每服五至十丸,臨臥姜湯送下。這是陳無擇《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十三方,治懸飲重證之方。那么香附旋覆花湯就應該是治懸飲輕證之方了。
江老當年20歲,經明師指引,初識香附旋覆花湯。隨著閱歷漸多,再取張仲景的小柴胡湯方證,與吳鞠通的香附旋覆花湯方證合勘,就心中了了。他說,這兩個方證都可能有寒熱,或寒熱往來,這一點實在不容易鑒別。容易鑒別的是胸脅部位的特殊癥征,那可是大相徑庭的?。〔窈鷾阶C是胸脅苦滿,或者還兼痛,但絕不是牽掣作痛。這是由于無形邪氣郁于少陽,偏于半表。香附旋覆花湯方證呢?是胸脅牽掣作痛,而不是苦滿。這是由于有形水飲停聚胸脅,偏于半里。這就是鑒別診斷要點。
問:小柴胡湯方證和香附旋覆花湯方證都屬于少陽病嗎?
答:是的,都是少陽病。
問:一個在半表,一個在半里?
答:一個偏于半表,一個偏于半里。病位都在少陽。
問:老師說香附旋覆花湯方證的癥狀特征是胸脅掣痛,其病因病機是水飲停聚胸脅。我要問的是,是不是只有水飲停聚胸脅,才會引起胸脅掣痛?
答:我原來也是這樣認為的。但在2009年,我用香附旋覆花湯3劑迅速治愈一例自發(fā)性氣胸之后,就不那樣認為了。: 2009年秋,一位男患,31歲,身高1.67米,消瘦,嗜煙酒,經常咳嗽。有一次受寒劇烈咳嗽,胸部劇痛,牽及肩背。某醫(yī)院胸透示患者自發(fā)性氣胸?;颊咝赝磩×遥犎苏f可以胸腔穿刺抽氣體,強烈要求胸穿。家屬竭力阻止,要求服中藥一試。其人胸部隱痛,咳嗽加劇,胸悶氣短,翻身轉側也痛,舌象正常。斟酌片劑,用香附旋覆花湯,加桔梗、炒枳殼、姜黃、降香、三七粉。服完1劑,似有減輕;連服3劑,胸痛消失,遺留輕微咳嗽。轉用柴胡桂枝湯合金沸草散3劑,咳嗽也止。
通過這例氣胸治驗,我們又回到了前面的話題,即抓主癥、抓癥征,有是證、用是方。胸部疼痛,咳嗽加劇;翻身、轉側也痛,類似香附旋覆花湯方證。管它是水飲停聚也好,氣體充斥也好,休問來路。有是證,用是方,如此而已。
好 · 書 · 推 · 薦
我在美國講中醫(yī)
本書擷取當代著名中醫(yī)臨床家余國俊2015年春天在美國講學內容的精華:1.美國加州中醫(yī)藥大學中文博士班講課實錄——“江爾遜的方證對應觀”和“時方方證對應選粹”;2.世界傳統(tǒng)醫(yī)學聯盟高級班臨床實證講座實錄——“臨證漸悟”和“芻蕘雜譚”。全書醫(yī)理深入淺出,醫(yī)案示人以巧;語言輕松活潑,不乏幽默風趣,具有較強的可讀性。
版權聲明
聯系客服